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陵十三钗》算是一部好电影,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令人垂泪的故事情节,都给人带来了久违的惊喜。就此而言,张艺谋在商业片泛滥的中国电影界打出了不可谓不漂亮的一炮。严歌苓的原著我也是读过的,一如既往精致诡秘、却又充满张力与质感的文字几欲令人窒息。可奇怪的是,无论书籍还是电影,似乎都没能拨动我心中那根关于“战争”隐秘的弦。
提起战争,我想到了《红樱桃》。
也许那个背上有着残缺纹身的中国女孩早已被尘封在泛黄的记忆里,也许还有人记得:金子般细腻的皮肤上,一只鹰张开斑斓的翅膀,似要飞翔——本该是一幅绝美的画像,却在结尾处勾出一条蛇,吐着猩红的信子,扭动的身躯无比狰狞,衬着纳粹的标志,顿时阴暗了一切。
可怖的鹰爪撕扯着的难道只是皮肉?望着少女楚楚空洞的双眼,我哑然。
看惯了声泪俱下控诉式的战争片,却在无声无息的悲凉面前几近崩溃。战争的痛苦与惨烈,冷酷和麻木,从未如此含蓄却尖锐地刺上心头。没有烈士和英雄,只是一群手无寸铁的孩子,在灾难的洪流中飘荡如浮萍,无法预知前方的命运。
故事的开始,两个中国革命者的遗孤被送到俄罗斯孤儿院里,尽管各自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然而学校里的欢笑,胖大妈在澡堂里遭恶作剧仍然令人忍俊不禁,那时,战争尚未开始。
欢快的节奏戛然而止时,战争来临,楚楚所在的夏令营小队成为俘虏。
那位苏联女老师为了解救被德国军官玩弄的学生提前拉响了上课铃。德国军官缓缓逼近,她只抬头瞥了一眼,而后继续为孩子们读诗,手在颤抖,眼神却越发坚定,然后利索地被子弹打穿了头。没有丝毫煽情与悲壮,甚至没有相应的背景音乐,画面直白得令人心惊。可就在这样的直白中,我感受到了战争最残酷的一面——视人命为草芥。
我看到孩子们悲伤而惊恐的眼睛,那么澄澈,那么绝望。
混血男孩张卡尔装出一副谄媚的嘴脸,想要掩护洗马的同学们逃离,却被逼到林中,周围环绕着的德兵面无表情地举起枪,瞬间把他打成了筛子。逃跑失败,孩子们面临的是更加残忍的惩罚,刽子手逼着孩子们杀死反抗的老人,以命易命——在这场名为公平的游戏中,人性已然泯灭殆尽。然而一位德国军官的出现,救了楚楚的命。可她没有想到,这才是巨大痛苦的开端。
与此同时,罗小蛮成了流浪儿的一员,他们如同被饥饿所驱使的野狼,不知疲倦地奔跑在荒凉的俄罗斯大地上,疯狂拦住过往的每一辆车,伸出手只为乞求一个土豆。可那样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活得太艰辛,所以他们最终只能望着车绝尘而去。卖血所换取的食物被抢夺,这个中国男孩被逼入绝境。这时善良的老区长将这伙小乞丐领到房子里,留下饭菜离去,偷偷在门外听着动静。听着里面终于能吃一顿饱饭的孩子的餍足声,他不禁老泪横流。
马克·吐温说:“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是残忍的。他们是唯一将快乐建立在制造痛苦之上的动物。”我深以为然。
我无法想象,灯上笼罩的人皮、人皮上的刺青为何会牵动德国军官内心隐秘的欲望,鲜血淋漓的美丽又何以成为他精神的依托,艺术的追寻。
当那个一直处于惊惶沉默中的女孩从麻醉中醒来时,她疯狂地掰过身体想看清背后罪恶的雏鹰;她用力地擦拭、疯狂地在墙上扭动身躯想要蹭掉源于灵魂的恐惧与羞耻;她痛苦地嘶吼、绝望地呐喊甚至不惜绝食求死,可她最终只能屈服。因为一个德国士兵嚣张地拿起枪支,随意扫射,像收割麦子一样践踏人命,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让楚楚“见识一下死亡的含义”,嘲笑她绝食的不可理喻。
所以她屈服了,如同一个幽灵般承载着背上那只罪恶之鹰的成长,刺青完成的那一刻,数以千计的苏维埃士兵攻占了德军的土地。楚楚作为最伟大的艺术品载体被扔到荒野,得到救助。
澡堂里,在其余孩子快乐地享受淋浴时,楚楚却像一只小兽般捍卫着自己的领地,众人只以为她疯了,当战争的烙印就那样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中,面对四周惊疑猜测厌恶的目光,她能做的只有将自己裹紧缩到角落里。篝火旁人们唱歌跳舞为胜利庆祝,一片欢快喜庆。可那个女孩却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拿起烧红的火把,咬紧牙伸向了背后……
在那仿佛能吞噬黑暗的火舌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尊严和勇气。
战争过去了,可战争的创伤永远无法消除。再没有学校里欢快的脚步声,再没有单纯稚嫩的眼神,有的只是背上狰狞的疤痕,逝者遗留的伤痛。
战争也许是军事家的舞台,也许是政治家的博弈,也许战争不可避免,甚至和平仍然需要通过战争来实现。可当看到新闻上世界各地动荡的局势、层出不迭的暴乱时,我仍然想要提醒世人:睁开眼睛看看,战争到底给这些无辜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在没有鲜血尸体堆砌的战争里,我只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的绝望与悲剧!
纳粹图腾狰狞,没人能为战争买单,没人能够抚平战争的伤痛。
阿门,我祈求和平。
提起战争,我想到了《红樱桃》。
也许那个背上有着残缺纹身的中国女孩早已被尘封在泛黄的记忆里,也许还有人记得:金子般细腻的皮肤上,一只鹰张开斑斓的翅膀,似要飞翔——本该是一幅绝美的画像,却在结尾处勾出一条蛇,吐着猩红的信子,扭动的身躯无比狰狞,衬着纳粹的标志,顿时阴暗了一切。
可怖的鹰爪撕扯着的难道只是皮肉?望着少女楚楚空洞的双眼,我哑然。
看惯了声泪俱下控诉式的战争片,却在无声无息的悲凉面前几近崩溃。战争的痛苦与惨烈,冷酷和麻木,从未如此含蓄却尖锐地刺上心头。没有烈士和英雄,只是一群手无寸铁的孩子,在灾难的洪流中飘荡如浮萍,无法预知前方的命运。
故事的开始,两个中国革命者的遗孤被送到俄罗斯孤儿院里,尽管各自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然而学校里的欢笑,胖大妈在澡堂里遭恶作剧仍然令人忍俊不禁,那时,战争尚未开始。
欢快的节奏戛然而止时,战争来临,楚楚所在的夏令营小队成为俘虏。
那位苏联女老师为了解救被德国军官玩弄的学生提前拉响了上课铃。德国军官缓缓逼近,她只抬头瞥了一眼,而后继续为孩子们读诗,手在颤抖,眼神却越发坚定,然后利索地被子弹打穿了头。没有丝毫煽情与悲壮,甚至没有相应的背景音乐,画面直白得令人心惊。可就在这样的直白中,我感受到了战争最残酷的一面——视人命为草芥。
我看到孩子们悲伤而惊恐的眼睛,那么澄澈,那么绝望。
混血男孩张卡尔装出一副谄媚的嘴脸,想要掩护洗马的同学们逃离,却被逼到林中,周围环绕着的德兵面无表情地举起枪,瞬间把他打成了筛子。逃跑失败,孩子们面临的是更加残忍的惩罚,刽子手逼着孩子们杀死反抗的老人,以命易命——在这场名为公平的游戏中,人性已然泯灭殆尽。然而一位德国军官的出现,救了楚楚的命。可她没有想到,这才是巨大痛苦的开端。
与此同时,罗小蛮成了流浪儿的一员,他们如同被饥饿所驱使的野狼,不知疲倦地奔跑在荒凉的俄罗斯大地上,疯狂拦住过往的每一辆车,伸出手只为乞求一个土豆。可那样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活得太艰辛,所以他们最终只能望着车绝尘而去。卖血所换取的食物被抢夺,这个中国男孩被逼入绝境。这时善良的老区长将这伙小乞丐领到房子里,留下饭菜离去,偷偷在门外听着动静。听着里面终于能吃一顿饱饭的孩子的餍足声,他不禁老泪横流。
马克·吐温说:“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是残忍的。他们是唯一将快乐建立在制造痛苦之上的动物。”我深以为然。
我无法想象,灯上笼罩的人皮、人皮上的刺青为何会牵动德国军官内心隐秘的欲望,鲜血淋漓的美丽又何以成为他精神的依托,艺术的追寻。
当那个一直处于惊惶沉默中的女孩从麻醉中醒来时,她疯狂地掰过身体想看清背后罪恶的雏鹰;她用力地擦拭、疯狂地在墙上扭动身躯想要蹭掉源于灵魂的恐惧与羞耻;她痛苦地嘶吼、绝望地呐喊甚至不惜绝食求死,可她最终只能屈服。因为一个德国士兵嚣张地拿起枪支,随意扫射,像收割麦子一样践踏人命,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让楚楚“见识一下死亡的含义”,嘲笑她绝食的不可理喻。
所以她屈服了,如同一个幽灵般承载着背上那只罪恶之鹰的成长,刺青完成的那一刻,数以千计的苏维埃士兵攻占了德军的土地。楚楚作为最伟大的艺术品载体被扔到荒野,得到救助。
澡堂里,在其余孩子快乐地享受淋浴时,楚楚却像一只小兽般捍卫着自己的领地,众人只以为她疯了,当战争的烙印就那样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中,面对四周惊疑猜测厌恶的目光,她能做的只有将自己裹紧缩到角落里。篝火旁人们唱歌跳舞为胜利庆祝,一片欢快喜庆。可那个女孩却望着熊熊燃烧的火焰,拿起烧红的火把,咬紧牙伸向了背后……
在那仿佛能吞噬黑暗的火舌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尊严和勇气。
战争过去了,可战争的创伤永远无法消除。再没有学校里欢快的脚步声,再没有单纯稚嫩的眼神,有的只是背上狰狞的疤痕,逝者遗留的伤痛。
战争也许是军事家的舞台,也许是政治家的博弈,也许战争不可避免,甚至和平仍然需要通过战争来实现。可当看到新闻上世界各地动荡的局势、层出不迭的暴乱时,我仍然想要提醒世人:睁开眼睛看看,战争到底给这些无辜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在没有鲜血尸体堆砌的战争里,我只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的绝望与悲剧!
纳粹图腾狰狞,没人能为战争买单,没人能够抚平战争的伤痛。
阿门,我祈求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