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轮明月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晚的月亮很圆很圆。
  此刻,独自站在楼顶,望着圆圆的月亮,我特别想念弟弟。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思绪像鸟儿一样张开翅膀,飞向远方,飞到弟弟那里。
  十八岁那年,我应征入伍。离开家的头天晚上,弟弟特意跟我睡在一起,他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我也紧紧地把他抱在怀里。那晚他的话特少,但有大颗大颗热热的泪打在我脸上。我知道,弟弟是舍不得我走才哭的,平时很难见他流泪。我走的时候,弟弟因要赶往学校上早自习,来不及送我,就给我写了张留言条:“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多保重,多联系!”——我能感觉到,当我的脚跨出家门时,也踏在了弟弟的心上。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他一定会和我的父母一样。倚在门口,翘首远望,盼我早日归来。
  当兵第二年,弟弟来信说,让我休假时顺便弄套旧军装回来给他穿,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由于发的军装不多,实在挑不出合适的,只有那件军用棉衣一直没穿过,即使天很冷,也不想穿,因为我总嫌它土气,就在休假时带回了家。不过,一向穿着很讲究很挑剔的弟弟,会要它吗?我心里直犯琢磨。没想到,弟弟竞把它当成了宝贝,穿了整整一个冬天!我问弟弟,你不觉得你穿的那件黄棉衣有些老土吗?弟弟却说,一点也不土气,挺好看的,穿在身上既精神又暖和。后来,村里有人告诉我,弟弟其实并不太喜欢那件棉衣,之所以长时间穿它,主要是因为他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有个当兵的哥哥,他为能穿上当兵的哥哥的棉衣感到骄傲和光荣。他常常向班里的同学“炫耀”:瞧我这件棉衣,是我哥发的,纯军用的!
  原来如此!哎。我的傻得可爱的弟弟哟!
  在我的影响下,弟弟也想去参军,我家人和我都很支持他,毕竟是报效国家嘛。1999年冬,空军在我的家乡招兵。这对弟弟来说,可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高中还未毕业的他,高高兴兴地到武装部报了名,我也满心希望他能如愿驾驭战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遗憾的是,空军招兵极其严格甚至近乎苛刻,弟弟只因耳膜检查不合格而遭淘汰。这个沉重的打击。令弟弟很久都未能走出痛苦的记忆。他怎能不痛苦呢?如果真当上了空军,以他的精明和能干,我相信他一定会有很光明的前途,说不定还能当上一名优秀飞行员呢。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残酷的现实把他的从军梦击了个粉碎。我以为弟弟从此会消沉下去,至少在短期内都振作不起来。然而,恰恰相反,弟弟变得更加成熟和从容了,他坚信。上帝在为自己关闭一扇窗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
  弟弟因偏科成绩一落千丈,考学自然无望,他索性放弃参加高考,在同学的帮助下,打算南下打工。待他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时,路费却成了问题。父亲的单位很不景气,已好久未发工资了,家里又欠了一笔债,能卖的东西也卖得差不多了,经济很是吃紧,弟弟又急着走。没办法,我父母只好厚着脸皮挨家挨户地找邻居借钱。400元,对现在的人来说,的确不是什么大数目,但在那时,要借够这个数却极不容易。有的人知道我家欠了外债,又怕我弟工作不稳定,估计一两年也还不清,就不肯借;有的人碍于面子,只愿借给我们几十元;有的人说他们家跟我家一样,罗锅上山钱(前)紧。最后,在我父母的软磨硬泡甚至苦求下,两家比较有钱的邻居才同意各借我们200元钱。弟弟听说后,心酸得直掉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争口气!若是在外面混不出个人样来,就不回家!
  弟弟不愿惊扰父母,也想走得无牵无挂,天未亮就悄悄起床,顶着风雨,一个人上路了。
  弟弟千里迢迢来到广东惠阳一家国内知名企业打工,环境很优雅,条件也不错,但弟弟初来乍到,自然享受不到什么优越的待遇,他也早已做好吃苦的准备。别看弟弟是在泥巴里滚大的农村娃,之前也没学过什么技术,但他脑瓜很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又强,所以工作老早就上手了。凭着勤奋、踏实,弟弟当年就被评为“优秀员工”,还有幸主持了厂里的春节文艺晚会。
  为让家人高兴,弟弟每次写信或打电话,都只报平安或说些好消息,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曾经历过多少磨难、品尝了多少艰辛。刚到厂里没几天,就有人欺负他,但弟弟强忍住了;他人住的员工宿舍,不足20平米,却挤了六个人;为了挣够一千元以上的工资,他每天都要加好几个小时的班,原本就很瘦弱的他,体重又减了几斤,且常睡眠不足,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本来弟弟已说好,2003年国庆节期间来看我,我也请了好几天的假,准备带他在湛江好好转转、玩玩,可左等右等,也没等到他的消息。厂里没放假吗?不可能,要是没放假,他一定会提前告知我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有种不祥的预感,周身的神经都绷紧了,急打电话问他。果然出事了!弟弟很不好意思地说,在生产车间干活时,不小心把脚烫伤了,所幸救治及时,无甚大碍,正在恢复中。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为了省钱,弟弟不抽烟,也很少吃肉、喝酒,更舍不得买好衣服穿,平时穿的最多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那双白运动鞋。弟弟从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开始,除了必需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汇回家。初次回家,弟弟就给父母每人买了套衣服、一块手表,感动得二老见人就夸弟弟懂事、孝敬。我和我姐家的电脑和老家房屋里的一套家具,都是弟弟花钱买的。我家欠别人的那5万元钱,大半都是弟弟拿钱还的。就连他结婚办酒席的钱。也完全由他自己出。每想到这,我就感到无比惭愧,做哥的每月比他拿的工资都高,可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每每所剩无几,可弟弟从不计较,也从没抱怨过我。
  弟弟工作很出色,人缘也好,深得领导赏识,没几年,就成为助理工程师。2005年跳槽到中山一家公司后,又顺利升任高级工程师。尽管脸上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声音开始变粗,头上添了几许白发,但身体却愈发健壮,且散发出成熟男人的气息。2007年,弟弟不顾公司的再三挽留,拖家带口到深圳的一家生产加工电子产品的私企发展,很快被委以重任,当上两个部门的经理,如今又升任副总经理,拿到了每月近万元的薪水。弟弟的工作更忙了,除了星期天、节假日外,每天早上都得提前起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上班,中午没时间休息,还常加班到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单位要是有什么急事,他马上就得赶过去。弟弟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好在有我父母照顾他的两个双胞胎女儿,为他减轻了许多负担,也使他的精力更集中了。走上领导岗位的弟弟,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更加刻苦钻研技术,带领自己的团队奋勇前行、拓展事业,创造了不俗的业绩。
  弟弟从一个农家小院走进繁华的大都市,从一个农村青年摇身而变成为副总经理,几度春秋,几番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就是一支歌!我很敬佩弟弟的成就,总夸他是成功人士是我学习的榜样,弟弟却说,他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走,一切都只是开始,远远没有成功,将一如既往地奋斗下去。末了,弟弟还不忘鼓励、安慰我,“哥,你也不差呀,是小有名气的文人了。只要坚持,我相信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大作家!”弟弟永远都那么 会说话,动听但又不失真诚。我记得在我写作之初、遭受冷嘲热讽甚至一度想放弃的时候,弟弟却坚定地支持我,给了我心灵的慰藉。为激发我的“斗志”,弟弟曾当着众多亲友的面冲我下“战书”:哥,咱俩比一比吧,看谁最强!呵呵,我哪敢跟弟弟比呀,我说我自愿认输。弟弟不干,说,哥,你还是军人呢,这点挑战都不敢接受,还怎么保家卫国呀。弟弟将了我一军,我这个当哥的又怕被他小瞧了,只好硬着头皮、故作姿态地说,比就比,谁怕谁呀。弟弟笑了,笑得很“狡猾”也很得意。
  婚后,由于缺少积蓄,加上妻子大学毕业后未找到工作,交房租水电费、电话费,充气,买菜米油盐等,一切花费,皆由我一人苦撑,而我工资又不高,才两千多点,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开支不论大小,都得精打细算,否则就不够用。有段时间,在买了几件家具后,经济开始出现危机。最困难的时候,只好找人借钱,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妻子曾不止一次抱怨我,“当了那么多年的兵,一点存款都没有。”我哑口无言。都到这份上了,我还能说什么呢,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曾经视钱财如粪土的我,这才真正体会到了钱的重要性,它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生活怎么继续?家里有好多事要办,都需要钱。唉!我的叹息像山一般沉重。有好几个晚上,我都没睡好觉。我曾想过找弟弟借点,可开不了口,怕弟弟笑我这个做哥的无能。
  后来,母亲见我可怜,忍不住把我的处境跟弟弟说了。弟弟责怪起我来,“哥,我是你亲弟弟呀,有了困难为啥不告诉我?”“我,我,我不好意思啊!”“有啥不好意思的?谁没有困难的时候!需要多少钱?说吧!”弟弟很是爽快。我想了想,说:“先借3000吧。”其实,我想多借点,可怕不容易还。弟弟像是猜透了我的心思,竟多给我汇了2000元,并说等我有钱了再还,不着急。我无法用言语形容收到那5000元时的激动和感动,简直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那5000元,在弟弟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帮我走出了困境、渡过了难关。就在我和妻子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急着攒钱还弟弟的时候,正好赶上部队涨工资,我顺顺当当地把弟弟的钱还清了。
  弟弟几次都说他们要来我家看看,可都因工作忙,没来成。前不久,我打电话问他啥时能来。弟弟说,今年春节,他们一家和我父母都将来湛江过年。于是,我每天都盼日子快快地过,盼弟弟快点来。
  已是深夜,月亮升起来了,升得很高很高,皎洁的月光轻轻洒向大地。望着圆圆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苏轼那流传千古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晚的月亮,一定还是千年前的那一轮吧,它融入了兄弟间的无尽思念和牵挂。如果可以,弟弟,我愿把这轮明月送给你!
  责编:熊正红
其他文献
我的工作就是这么枯燥而乏味——每天收购一批旧书报,然后,把它们装进蛇皮袋内,等接货的卡车从门前经过时,便一袋袋的搬运上去。  自从与茗子分手后,我便放弃了热烈而执著的文学梦,来到这座南方都市,觅了这份又脏又累的工作,20年来,一直不曾有过更改,只有偶尔从一些收购的报刊上读到那位与我同名同姓作家的作品时,内心才会泛起一阵暂时的涟漪。我认为自己已经被生活臣服了,现实的重压使得我已经麻木而迟钝!  当我
期刊
第九十三支歌    秋天我飞呀飞  我的单衣飞呀飞  我的长发飞呀飞  我的薄身子飞呀飞  一块石头飞前  一顶帽子飞后  故事开了头  故事的头带动了故事的尾  我纺织故事的羽衣  故事随风  它的飞行像昆虫  它的低鸣也像昆虫  我在故事里边  左添一笔,右添一笔  我让你回来  给故事点睛    第九十四支歌    亲爱的,春暖了  你牢记住山上的吊钟  冰雪儿做成  这么多年,你在聆听  
期刊
解敏  甲问乙:“为何飓风通常以女人的名字命名?  乙说:“因为飓风来的时候只是温柔的撒野但飓风走的时候,却带走了你的房子和汽车。”  你刚起床  妻子:“亲爱的,你看,我的体重又减了两公斤。”丈夫:“是吗?可你刚起床,还没化妆呢!”  小偷的回答  警察问一个被当场抓获的小偷:“你为什么偏要到这家商店去偷东西?”  小偷回答说:“这家商店离我的住处近。现在社会治安不好,我不敢长时间离开自己家。”
期刊
  
期刊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钡锌,这是我们在初中化学课本里学到的元素化合价的口诀。这些化学知识随着我的失学而丢失,没想到几年后我又重新拾起这些化学知识。  我从湛江一路辗转到肇庆,正碰上佳丽工艺厂招杂工。那时候,只有初中文化的我,要文化没文化,要技术没技术,要力气倒有一把,无奈之下只好选择了干杂工这一活。进厂后,我的工作主要是将耐火泥、沾土、高领土三种原料用斗车一车一车拉往搅拌机里,每一种原料按比例
期刊
我不知道,怎样做才算孝。我只知道,在母亲的有生之年,不让她操心,好好关心好好爱她便已足够。如果母亲还在世上,我一定会倍加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用心去爱她。    我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就是妈妈牵着我的手长大。妈妈身体不好,常常撕心裂肺地咳嗽到天亮。初二那年,我就没读书了,一是不想让母亲为我太操劳,二是还可以为母亲分担些家务。后来,从母亲断断续续的话里,我终于知道原来母亲是孤儿,
期刊
老米是我多年的同事和好友。  老米刚结婚那几年,他夫妻俩与我和妻子关系亲如兄弟、姐妹。每星期五个工作日忙完后,我们被老米时髦的录放机诱惑到他家,对着话筒、盯着电视屏幕,一曲接一曲地引吭高歌。歌声虽然能把孩童吓哭,但自娱自乐,无所畏惧,追求的是开心快乐。后来,老米经常在晚饭后有事外出,我和妻子去他家的次数开始减少。  一天傍晚。有三四个汉子凶神恶煞闯进老米家讨债,老米的婆娘才知道丈夫恋上了赌博,而且
期刊
在旅游景区卖东西,于我还是头一次。何况我不是小商小贩,只是一位游客。  此话怎讲?且听我说。  这不天气好吗,一帮朋友相约到郊区的野牛坡秋游,这里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我们边走边瞧,边说边笑,热闹的劲头,让人想起旧日乡下迎亲的队伍。  转过一个山坎,层林尽染,满是累累的柿树,由不得人阵阵惊喜。我们大呼小叫扑过去,拍照留念。这里是景区的中心地带,游人如织,有许多游乐设施,以及休闲餐饮农家饭庄。  我们
期刊
40多年前一个寒冬的中午,川东某偏僻小镇上惟一的一家小面馆被人群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都伸着脖子踮着脚,比看“西洋镜”还来劲。  小面馆店堂内,一张破旧的八仙桌旁,规规矩矩站着个满脸横肉的络腮胡子,其脑袋几乎要夹到胯里去了。室外虽然呜呜地刮着寒风,人们都冻得发抖,可站在桌旁的那个人的额头上却冒着黄豆大粒的汗珠,双腿直打哆嗦。  他,就是全镇人人敬而远之的派出所胡所长。这时,胡所长平时那一贯的威风早已
期刊
她被检查出癌症晚期的那一刻时,几乎要昏倒在地。  得知自己只有两个月可活了,这一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打得她是晕头转向,泪水也顿时像泉水一样的喷涌而出。她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她瞒着丈夫,跑遍了市里所有的医院,可残酷的是,得出的结论都是一样,“乳腺癌晚期”。  为了不让丈夫知道,她将所有的诊断书都收了起来,每天还是像往常一样的去上班。她的工作是卖肉的,也是市里某厂的职工。自从搞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