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戏剧自古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沉淀、精华,是国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戏剧产业方面,似乎英国和美国发展的更风生水起,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从伦敦西区及纽约百老汇戏剧运作特点进行分析,提炼出值得中国戏剧产业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伦敦西区 美国百老汇 戏剧产业
一、英国戏剧产业发展概述
英国戏剧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英国戏剧业之发达集显于伦敦西区,它是与纽约百老汇齐肩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伦敦共有剧院约100个,剧院区就集中40多个,当之无愧地 成为英国戏剧界的代称。
近年来,伦敦西区戏剧艺术产业的集聚彰显出强大的效益。在题材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保证剧目的吸引力,是西区戏剧产业成长的核心要素和基础。西区剧目长期坚持传统与现实并重,既有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也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剧目。同时,吸纳世界各地的舞蹈、音乐、戏剧元素融 会贯通,也有效地保证了西区戏剧的现代魅力;加之新兴技术在音响设备、舞美、灯光、服装、 道具上的大量运用,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戏剧表演的视听效果,呈现出了完美的舞台效应。
现代化的商业管理与运作方式也是西区戏剧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售票机制上,伦敦西区采取多样化的票务营销方式,观众可以通过剧场直接购买、售票亭购买和网络购买等多种方式获得门票,并且西区剧院经常以优惠的票价来吸引和培养消费群体,如伦敦剧院协会专门设立半价票亭面向青少年。在演出周期上,根据票房销售成绩来决定剧目的上演周期,不仅降低了风险成本,保证了赢利,也造就了一批经久不衰的剧目。
二、美国戏剧产业发展概述
百老汇是英文音译,原意为“宽街”,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百老汇大街两旁分布着几十家剧院,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大街,而百老汇大街41 街和 56 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内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的、热门的、商业化的剧目,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实验性的、还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但这种区分越来越淡化,于是又出现“外外百老汇”,其演出当然也就更新颖更先锋了。
每天当灯火辉煌的戏剧广告牌照亮了整条大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待着 剧院开门时,这意味着世界戏剧产业做得最好的地方每天财源滚滚的大幕就要拉开了。观众或在 网上订票,或在时报广场现场购买打折票,虽然很多剧院年头已久,设施等方面已显得陈旧,但挡不住观众的热情,那些演出了上千场的名剧《狮子王》、《歌剧魅影》等,每次演出都是座无虚席,其实楼上座位从欣赏角度来说差强人意,但在强大的营销下,依然被卖得干干净净。这就是聚集效应。因为,到百老汇看戏,成了人们访问纽约就像要去看自由女神、华尔街、帝国大厦等名胜一样的规定动作之一。
三、中国戏剧产业发展建议
在过去,中国的戏曲剧团的演出模式是与百老汇近似的。只是因为在特定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戏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或者说是倒退,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戏剧产业的难以形成规模化与集群化,其实诸如百老汇或者西区类似的扎堆对于戏剧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扎堆儿演出可以加强艺术的竞争,这在元杂剧时代就有清楚地反映。杂剧《蓝采和》 就提到如果唱起对台戏,剧目的创作尤为重要,戏中唱道:“若逢,对棚,怎生来妆点的排场盛, 倚仗着粉鼻凹五七并,依着这书会社恩官求些好本令。”以美国的音乐剧为例。每台剧目选择的严格、资金投入的巨大、制作质量的精良、演员选拔的严苛,这都是保证在剧烈的市场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集群效应还可以便于剧目的营销,为游客或者观赏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可以使观众都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剧目。同时集群效应还可以带动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城市的标志跟名片。是一个城市文化实力跟影响力的一个具体体现。
同样,在产业格局上可以借鉴英美两国的成功经验,形成中心到边缘的梯度结构,发挥集聚与扩散的双轮效应。伦敦西区的戏剧产业格局也有类似于百老汇的层级梯度结构(百老汇—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在伦敦西区外也存在着大量的剧院,它们被认为是类似于外百老汇一样的边缘剧场,这些剧院有装备完善的小剧场,也有酒吧等演出场所,表演的内容有古典戏剧、歌舞表演等,表演者既有专业演员也有业余爱好者。两级梯度结构使伦敦戏剧产业形成了西区剧院的极化效应,从而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收益,成为高梯度区;而根据距离衰减法则,距离西区剧院集聚中心越远的地区其收益也相对递减,成为低梯度区。高梯度区对低 梯度区形成辐射和带动作用,低梯度区也通过不断竞争向高梯度区贴近,二者形成了有机关照、 互为表里的关系。
通过英国西区跟美国百老汇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尽管中国正在经历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原本的文化与历史脉络正在经受着商业地产及短时的经济效益的冲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了文化产业做为一个城市底蕴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戏剧或文化产业的集群规划,中国的璀璨文化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恢复原本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王书羽.伦敦西区:比肩百老汇[J].中外文化交流,2003(10).
[2]卿菁.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D].南京艺术学院,2007.
[3]时景.新世纪的剧院及戏剧[N].中国文化报,200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关键词 伦敦西区 美国百老汇 戏剧产业
一、英国戏剧产业发展概述
英国戏剧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英国戏剧业之发达集显于伦敦西区,它是与纽约百老汇齐肩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伦敦共有剧院约100个,剧院区就集中40多个,当之无愧地 成为英国戏剧界的代称。
近年来,伦敦西区戏剧艺术产业的集聚彰显出强大的效益。在题材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保证剧目的吸引力,是西区戏剧产业成长的核心要素和基础。西区剧目长期坚持传统与现实并重,既有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也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剧目。同时,吸纳世界各地的舞蹈、音乐、戏剧元素融 会贯通,也有效地保证了西区戏剧的现代魅力;加之新兴技术在音响设备、舞美、灯光、服装、 道具上的大量运用,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戏剧表演的视听效果,呈现出了完美的舞台效应。
现代化的商业管理与运作方式也是西区戏剧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售票机制上,伦敦西区采取多样化的票务营销方式,观众可以通过剧场直接购买、售票亭购买和网络购买等多种方式获得门票,并且西区剧院经常以优惠的票价来吸引和培养消费群体,如伦敦剧院协会专门设立半价票亭面向青少年。在演出周期上,根据票房销售成绩来决定剧目的上演周期,不仅降低了风险成本,保证了赢利,也造就了一批经久不衰的剧目。
二、美国戏剧产业发展概述
百老汇是英文音译,原意为“宽街”,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百老汇大街两旁分布着几十家剧院,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大街,而百老汇大街41 街和 56 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内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的、热门的、商业化的剧目,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实验性的、还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但这种区分越来越淡化,于是又出现“外外百老汇”,其演出当然也就更新颖更先锋了。
每天当灯火辉煌的戏剧广告牌照亮了整条大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待着 剧院开门时,这意味着世界戏剧产业做得最好的地方每天财源滚滚的大幕就要拉开了。观众或在 网上订票,或在时报广场现场购买打折票,虽然很多剧院年头已久,设施等方面已显得陈旧,但挡不住观众的热情,那些演出了上千场的名剧《狮子王》、《歌剧魅影》等,每次演出都是座无虚席,其实楼上座位从欣赏角度来说差强人意,但在强大的营销下,依然被卖得干干净净。这就是聚集效应。因为,到百老汇看戏,成了人们访问纽约就像要去看自由女神、华尔街、帝国大厦等名胜一样的规定动作之一。
三、中国戏剧产业发展建议
在过去,中国的戏曲剧团的演出模式是与百老汇近似的。只是因为在特定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戏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或者说是倒退,到了近代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传播,戏剧产业的难以形成规模化与集群化,其实诸如百老汇或者西区类似的扎堆对于戏剧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扎堆儿演出可以加强艺术的竞争,这在元杂剧时代就有清楚地反映。杂剧《蓝采和》 就提到如果唱起对台戏,剧目的创作尤为重要,戏中唱道:“若逢,对棚,怎生来妆点的排场盛, 倚仗着粉鼻凹五七并,依着这书会社恩官求些好本令。”以美国的音乐剧为例。每台剧目选择的严格、资金投入的巨大、制作质量的精良、演员选拔的严苛,这都是保证在剧烈的市场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集群效应还可以便于剧目的营销,为游客或者观赏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可以使观众都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剧目。同时集群效应还可以带动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城市的标志跟名片。是一个城市文化实力跟影响力的一个具体体现。
同样,在产业格局上可以借鉴英美两国的成功经验,形成中心到边缘的梯度结构,发挥集聚与扩散的双轮效应。伦敦西区的戏剧产业格局也有类似于百老汇的层级梯度结构(百老汇—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在伦敦西区外也存在着大量的剧院,它们被认为是类似于外百老汇一样的边缘剧场,这些剧院有装备完善的小剧场,也有酒吧等演出场所,表演的内容有古典戏剧、歌舞表演等,表演者既有专业演员也有业余爱好者。两级梯度结构使伦敦戏剧产业形成了西区剧院的极化效应,从而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收益,成为高梯度区;而根据距离衰减法则,距离西区剧院集聚中心越远的地区其收益也相对递减,成为低梯度区。高梯度区对低 梯度区形成辐射和带动作用,低梯度区也通过不断竞争向高梯度区贴近,二者形成了有机关照、 互为表里的关系。
通过英国西区跟美国百老汇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尽管中国正在经历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原本的文化与历史脉络正在经受着商业地产及短时的经济效益的冲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了文化产业做为一个城市底蕴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戏剧或文化产业的集群规划,中国的璀璨文化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恢复原本的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王书羽.伦敦西区:比肩百老汇[J].中外文化交流,2003(10).
[2]卿菁.美国百老汇“整合音乐剧”[D].南京艺术学院,2007.
[3]时景.新世纪的剧院及戏剧[N].中国文化报,200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