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到使命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zhouwe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前,第一次接触网球,我就被迷住了,后来我成了业余球手、网球教师和网球裁判。现在,对于我,网球不仅仅是兴趣,更是一种使命,让其他人也能体会到这个黄绿色小球的魅力。2008年的最后一天,我领着记者’慢慢逛完全校室内、室外37片网球场后,突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早在三十年前,整个学校没有一块像样的网球场地,而今,每一片网球场都印有我训练、教学的足迹。最老的那片场地,也将近三十岁了吧。
  
  用钓鱼线打球
  
  1981年,我刚到北京体育学院(现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报到时,全校只有一片沙土网球场。那还是由排球场改建,工人们用碾子一步步压出来的土场地,条件虽然简陋,但在人们只熟知乒羽场、篮球场、排球场的年代里,那唯一的一小片网球场显得如此弥足珍贵,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新的幻想。每天经过此处时,不少人都会驻足观望。
  我也很好奇,但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接触网球、听说网球的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海军乒乓球队当过三年的运动员,然后在海军医院从事体育医疗工作。因为我懂训练和医学的缘故,有一段时间,领导安排我带领海军飞行员参加集训。那时候,飞行员是“国宝级”的人物,思想很前卫,享受的都是相对高级的待遇。他们课余把玩的项目中,就有网球。但,那里也没有真正的网球场。所幸的是,我看到了网球拍的样子。
  


  那时候在北体大,真正懂得打网球的人不多,王家正老教授算是一个。他是北京高校推广网球运动的带头人。在他的熏陶下,我也在摸索如何打好网球。刚开始打网球时,球拍都是木头制的。弦断了,自己重新接、重新换,首先用拽子固定住,然后再用钳子来接,甚至,我还用过钓鱼线客串球弦。可以想见这样的“弦”是不结实的。现在人们打球,如果球的毛少了,球软了,就该换球了,可过去,球最外层的绿毛都没了,已经露出黑的部分了却还在用。慢慢地,加入到网球行列的老师人群逐渐增多。我们就经常利用打比赛、排座次的形式来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大家还真玩命了,体力不支、抽筋、跟腱断裂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救护车都开到场地来了。尽管如此,大家对网球的热情依旧不减。
  我的付出也在场上得到了回报。1997年,参加“棋士杯”,获得男单前四名;1998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业余网球大赛获得男单前16名。在圈子里,朱天华是我们公认网球悟性很好的业余高手。他曾开玩笑说,不能培养这么多人打网球了,要不然我们打球都不方便了。其实,他担心的是场地不够,僧多粥少。1981年,北体大网球场只有一片;—年之后,扩大到两片;两年后,四片;四年后,八片;……2007年10月,北体大网球综合馆建成,网球场数达到37片,成为全北京硬件设施数一数二的网球馆。
  
  兼职变专家
  
  刚开始,学校没有网球专职教练,我只是兼职,随着学习网球的学生越来越多,就变成专职老师了。如今,全校网球老师共有9名。我们都知道,网球是一项绅士的运动。但最初给学生上课时,就发现他们有不少坏习惯,随地吐痰、说话带脏字等。凡是碰到这种现象,我都会马上集合,批评、扣分。虽然看起来有些苛刻,但慢慢地,学生们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互相提醒,形成比较文明的氛围。
  


  那时候网球方面的教材很少,为了配合教学的需求我撰写了《现代网球技术教学法》、《网球规则入门导读》、《网球裁判双语教程》、《网球竞赛规则问答》等教材。目前快完成的有《网球教学文件的制定与范例》、《中国网球青少年训练大纲》。此外,我在1998年考取了国家级网球裁判资格。其实,裁判并不是我的主要职业,我是想更多地接触到网球,对网球规则了解更加透彻,所以会经常参加国际网联组织的各种网球教学训练培训班。对于网球,国内大都是在摸索当中成长,我也在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为此,我积攒了很多资料。在家中专门建了一个网球资料库,不但有录像带和移动硬盘记录的上千场比赛,还有各类网球杂志,基本从创刊开始,每期都有,并用Excel格式对资料进行分类,以便查找。研究生们做论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借阅资料,我的原则还是尽量不要把资料带出房间,哪怕我的孩子想看,也要求他洗了手才能翻阅。
  目前,网球在北体大是热门的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一入学的时候都必须选一个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专项。2008级400多人的新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网球。可是,全校只有9名网球专业老师_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只能招3个班,每班12人左右。毫不夸张地说,被选上的学生感觉自己像中了大奖一样。
  由于学生的需求,校方也加大对网球的投入。对于专职搞网球教学来说,我们受益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做得有多好,而是这项运动的魅力使然,市场推动的结果。学生打球需要球自费、球拍自备,他们还是这么乐意。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网球运动这么受欢迎,发展这么快?从高层人士来说,那是社交的需求:从白领、社会精英的角度看,它对人的要求是无止境的,人们总是要面临新的挑战,而每一次击球看似完美,但从没到达过完美;从锻炼身体的效果来看,它不仅运动到小的肌肉群,还需要大关节的协调,经过腿、髋、手臂,是一级级地不间断的过程,全身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对于网球的热爱,我欲罢不能,所以,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现在带了十多个研究生,晚上12点之前是不可能入睡的,想少上点课也不可能。这让我想起当年那部反响强烈的电影《人到中年》,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但肩负的责任又不得不去勇敢面对。
其他文献
从初始主要进行乒乓球专项运动的培训,逐步发展到羽毛球、网球、游泳、保龄球等多项运动的培训,天津中乒俱乐部在稳步发展中慢慢地壮大着体育运动爱好者的队伍,为他们营造更好的运动氛围。  俱乐部的网球事业经过两年的发展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天津市成功举办了多次网球比赛,其中2007年、2008年的思密达业余网球大奖赛最为瞩目,每次比赛都有上百人报名,两届比赛均获得了圆满成功。  俱乐部不仅招收国内的青少年学
期刊
“腾宇体育,快乐人生”,我们的网球世界,我们来做主。一切听从我们的。我们是一群自我享乐、快乐生活的业余网球爱好者。西安腾宇网球俱乐部是由古城西安的一群业余网球爱好者自发成立的非盈利民间团体,“腾宇”的意思为英文“tennisjoy”(快乐网球)的近似音译,也指与网球运动带来的洒脱与大气。  俱乐部正式成立于2005年,由最初十几个经常在一起打球的网球爱好者发展成拥有会员近百人,在西安有一定影响力的
期刊
精英俱乐部,您康身健体的所在;精英俱乐部,您交际休闲的所在;精英俱乐部,您尊贵时尚的体现;运动无极限,健康更精彩,精英网球俱乐部是您健康的支撑点! 河北省廊坊市精英网球俱乐部于2007年迁入廊坊市经济开发区新奥艺术大道北段河北省摔拳跆训练中心大院内,新建室外国际标准灯光硬地球场8片、室内国际标准硬地球场4片,已于2008年4月正式使用。  俱乐部现有贵宾休息室、VIP会员房间、网羽器材专卖商店以
期刊
三十而立。  改革开放三十年,网球成了中国人生活中的一抹色彩,一抹高雅的色彩,一抹时尚的色彩,并逐渐成为大众的色彩。  大众的!再也不是权贵的,再也不是买办的,而是人民的。全中国上千万人民爱上了网球,他们驰聘在上万片网球场上,也陶醉在网球场上。  我们这次有幸记录下的声音,来自12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网球发展的见证者。他们个人形形色色的网球缘份和经历,构成了中国网球发展的一个个镜头。在对网球的大
期刊
1996年,毛坤洪开始担任上海网球协会常务副主席,任职至今,他见证参与了上海网球飞速发展的12年。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寡到众的神奇之旅。    星火燎原    上世纪90年代初,张德培曾经3次来上海参加表演赛,但没有引起什么反响。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凄凉”情景,门票只卖出去几张,卢湾体育馆的看台上几乎没有观众。正处于其职业生涯高峰的华裔球星却在中国受到如此冷遇,那时这项运动在上海人民脑中
期刊
他是上海网球“四大金刚”,他是中国国家网球队的第一批队员,他是上海乃至全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活化石。   上海话里有个词“老克腊”,就是英文“oldclass”翻过来的,指的是老上海有层次会享受的上流绅士。在60多年前就开始打网球的潘家震绝对是一位货真价实的“老克腊”。  见到潘老的时候,他正在球场打球,脸上的笑容犹如正照在我们身上的阳光,朝气蓬勃。他朝我们走来,身姿矫健,步伐轻快而迅速,完全不像一
期刊
网人网语    “她将有几位亲密的男性朋友,其中可能会有感情上的关系,但这段感情对她而言可能并不愉快。”——俄罗斯最著名的占卜师亚西克预言莎娃可能会在2009年遭遇感情挫折。  “如果我哪天像爱我的狗一样爱上了一个男人,那么他就有了大麻烦了。”——对于占卜师的预测,沙拉波娃并不在意,反而大开玩笑。远离赛场的日子,她每天和爱犬形影不离。  “我的旧T恤哪里去了?就是那件印着。‘没有时间恋爱’那件,因
期刊
对我来说,网球在生命中的意义是不断变化的,它就像一个魔方在不停变换,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如何才能完美地让同色方块都聚在一面,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终会收获惊喜。    从懵懂到热爱    国小4年级下学期,网球第一次闯入我的生活。这并不是类似一见钟情的浪漫,而是我当时就读的国小开办了网球校队,同时我妈妈也是学校的老师,所以相对有一些便利。当时网球在台湾还算是贵族运动,妈妈告诉我说打网球有利于社交,就这样,
期刊
在篮球场打网球,整辆自行车权当球王,脚踩满是沥青补丁的球鞋这样的日子很艰苦,却别有乐趣。  我打网球始于1985年。因为我本身从事体育运动,体育部有些在解放前就开始打球的老先生,但是网球这个事物还是很新鲜的。看到那些老先生们打,自己就产生了也尝试一下的兴趣。我当时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举例说吧,当时国内网球教学课本很少,几乎没有。有一次我好不容易看到一本从香港带过来的网球教学课本,只用了一个晚上,我就
期刊
网球发展应该感谢那些退役在队员,他们成为教练或陪练后,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当年内心与网球的那个约定。今天、这个圈子能越来越大,这项运动能这么入人心,他们功不可没。但是,他们却很少听到赞扬。石晓健张扬、自信,网球的领域里他不服任何人,如果当初教练慧眼识才,或许就没有了今天北京网坛的大腕“石教练”。是他身体力行,让无数普通人成为了网球人。也许他并不耐心,但相信不久你就会感受到他的良苦用心。对于网球,他直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