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事发时几乎毫无“美国性”的纳粹大屠杀,战后非但没有消弭于美国社会,反而逐步上升为美国国史和国家记忆的重要部分.二战期间美国未能切实援助犹太人的内疚感,在大屠杀真相浮出水面后,逐步转变为关注大屠杀、勿让悲剧重演的警钟,成为美国对待大屠杀态度转变的起点.以《安妮日记》《大屠杀》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作品,对大屠杀进行去犹太性、美国化加工与诠释,在民众中引发激烈的情感共振.“艾希曼审判”成为大屠杀记忆美国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梵二会议”不仅使基督徒学者反思并研究大屠杀,也使犹太人开始将大屠杀记忆作为强化民族认同的
【机 构】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事发时几乎毫无“美国性”的纳粹大屠杀,战后非但没有消弭于美国社会,反而逐步上升为美国国史和国家记忆的重要部分.二战期间美国未能切实援助犹太人的内疚感,在大屠杀真相浮出水面后,逐步转变为关注大屠杀、勿让悲剧重演的警钟,成为美国对待大屠杀态度转变的起点.以《安妮日记》《大屠杀》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作品,对大屠杀进行去犹太性、美国化加工与诠释,在民众中引发激烈的情感共振.“艾希曼审判”成为大屠杀记忆美国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梵二会议”不仅使基督徒学者反思并研究大屠杀,也使犹太人开始将大屠杀记忆作为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黑人民权运动推动长期遭遇不公与歧视的中下层民众将大屠杀视为揭露社会撕裂、达成权益诉求的有力工具.诞生于美国国内政治危机、被打上鲜明政治烙印的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其建立过程是大屠杀记忆美国化的主线,其建立标志着大屠杀记忆美国化的完成.
其他文献
随着县域、市域、省域等概念相继进入学界视野,有必要对域的概念体系、理论架构、关键议题等进行科学厘定.在社会学意义上,域已经从日常生活语言转向专业学术概念和政策话语体系.从治理视角看,基层治理从地域化到脱域化和再域化的变迁过程,推动了社会治理研究的范式转型.全域治理旨在更高层级的统筹推动、更加紧密的共同体行动、更多领域的协同合作,是为应对当前社会治理新问题、新挑战的一种全新的基层社会治理范式,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创新性突破.全域治理基于地域但不限于地域,强调治理机制的开放灵活性、系统全面性、关系
作为国际海洋生态保护的最为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人类共同遗产原则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且其适用范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当前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外延扩大与内涵缺失的悖论、原则本身的法律意涵模糊,以及在国家管辖范围外生物资源养护与利用领域的适用受到发达国家的强烈反对等.人类共同遗产原则关系着中国深切的海洋利益,推动人类共同遗产原则落实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方面,应积极明确该原则的法律意涵;另一方面,应坚持将该原则适用于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必要时也可主张对该原则作出一定的
文化产业日益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各地区的重要战略选择.随着中部崛起、“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文化产业不断为湖北产业结构转型与赋能,逐步成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对湖北与中部其他五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探寻“十四五”时期湖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战略、新路径.
问:马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此次访谈.能请您分享一下求学经历吗?您的历史研究之路是如何开始的?rn答:小学时我没读过什么书,整天忙于没完没了的农活,经常逃课去打柴割猪草.家中本来有不少书,但后来大部分被造反派烧掉了,只留下《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星火燎原》《赤脚医生手册》《东方红》等.
网络平台自治规则是平台秩序形成的规范基础,亦是平台治理的重要对象,其生成进路和运行限度都应以合法、合理为基准.具体而言,以契约力、约束力、赋权力、支配力为生成逻辑而形成的网络平台自治规则,在具有公共属性的同时也行使强大的私权力.这就需要自治规则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合法性、公序良俗、责任、效率原则,在运行过程中符合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双重标准.同时,应当构建自治规则的备案审查和适度司法审查制度,建立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以保障自治规则为平台自治和互联网治理提供合法有效的规则基础.
梳理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优化学前教育政策,助力国家人口发展大计.基于1949-2020年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体系沿着萌芽与起步→冒进与停滞→恢复与规范→社会化改制→跨越式发展“五个阶段”的演进轨迹,按照政治化→规范化→社会化→民生化“四个转向”的建构逻辑,大致经历了国家中心和行政中心范式(1949-1977)、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中心范式(1978-1994)、社会化改革和精英主义中心范式(1995-2009)和“四性”建设中心范式(2010年至今)四个
个案、小组、社区工作被视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三者是点线面的关系,在共享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础上,内部循环注满了自内而外的赋权增能和自外而内的人文关怀色彩.本文在对35位资深社会工作者开放式访谈中发现,三大方法在实践中存在从聚焦“案主”到聚焦技术,从关注“目标”到关注“活动”,从注重“系统”到注重“场景”现象,由此产生了三大方法的梗阻.基于此,本文拟提出更为吻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境的“RBUWS”适用框架,即“找回人本”“情感黏合”“社会本质”“系统融综”“层级递进”五大原则,以实现社会工作从人本出发到反哺
伴随环境治理重心的下移,社区环境治理理念逐渐兴起,社区基础上的环境治理体系得以持续构建.但在基层实践过程中,环境理念的下向堕距、主体的低效参与、制度的路径依赖、机制的非常态运行、技术的双重困境等因素构成了社区环境治理的结构困境.基于“理念-主体-制度-机制-技术”五维结构模型,推进环境理念现代化、主体参与协同化、制度安排本土化、运行机制长效化、技术供给精细化的要素整合,实现社区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是社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善治的重要路径选择.
实现包括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体面劳动,充分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本色.体面劳动是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的重要价值目标,平等就业、工作中的权利、社会对话和社会保护是劳动权益保障的四个重要方面,是推进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着力点.当前,迫切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治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保障工作中的基本权利,畅通协商沟通渠道、提高社会对话实效,完善社会保护体系、加强社会保护力度,提升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实效,为体面劳动建立健全长效
正是由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大屠杀教育、保存大屠杀记忆,大屠杀话语才在国际社会占据了 日益重要的地位.国际组织主要从战争罪行证据的调查与搜集、大屠杀纪念与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否认大屠杀”等反犹主义行为做斗争等方面保存大屠杀记忆,并且将大屠杀纪念与教育活动日益制度化.国际组织对大屠杀记忆的传承有助于帮助公众了解大屠杀以及种族仇恨的危险性,推动创伤教育成为公共文化的重要内涵与道德基石,但在此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创伤记忆的政治化解读与道德滥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