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对学习乐趣和价值很难有所感受,觉得知识难以记忆和枯燥乏味。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是每个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的话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交流,这样才能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生活品德;教学;反思
一、前言
我国《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儿童必须以生活与品德课程为生活基础课程,活动型综合课程培养目标主要是对儿童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和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予以培养。因此,实际的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互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对当前课程自身需求予以满足,更不能对学生的需求有所满足。学生和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非常的被动、范围和枯燥,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的充分发展有所阻碍。品德与生活课程是综合活动型课程,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更充分的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度的践行和理解,更为学生全面、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基石。义务教育起步阶段的教学对小学生未来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思想的形成尤为重要。所以说,不仅需要对小学生掌握的知识予以重视,还需要对思想品德教育和充分体现出设置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意义予以加强。要想将上述教学培养目标予以完成,就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实际教学出现的问题,通过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对实际生活化教学予以探讨。
二、生活化教学的同时应当注重对教学状况进行反思
现如今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依然很难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实际教学实践与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传统学习习惯和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与教师产生相应的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在实际过程中很难在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中有针对性的改变。因此,现如今的分数考应试能力的过度重视仍然对课堂教学和学习有相应程度的影响。所以说,应当对当前教学模式现状的反思予以重视,更进一步的促进提升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工作。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和借助生活来有效的对枯燥的基础知识的记忆过程予以减少,不过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探究和反思当前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理念和新课改与实际教学实践效果的差距予以分析,将教学方法不断地予以改进,让运用的教学模式更加的有效、科学和成熟。
三、教学的模式和手段生活化
学生的实践与教学是紧密练习的,讲解理论性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学生实践性学习能力予以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自觉化的引导是小学品德课的最根本目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增加予以考察。在对《我不任性》的课程内容予以讲解的时候,教师能够对这部分知识予以拓展,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的人性行为予以讲解,探讨自身感受和未来改正的途径等。在侧面对学生自我改正和自我反省的机会予以提供。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朋友和同学之间相处的人性方面予以反思,提供自我检讨、自身不足和认清自己的机会,对学生之间的友情的增加和关系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学生自我管控意识予以加强,进一步形成日常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环境保护的品德教学课程予以展示,通过播放人们生活健康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对比污染的环境,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后果,使之自然而产生一种愤怒的保护欲,加强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应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品德课予以教授。品德课能够运用交流汇报、调查研究等形式对知识内容予以传授,采用角色体验、情境渲染等形式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培养的课程予以教授。不仅不同的课型我们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达到育人的目的。需要明确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的规律,例如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和转移,他们往往是只注意新奇有趣、能吸引人的事物和学习材料,颜色、声音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注意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暂,约为20分钟,所以在低年级教学导入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渲染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渲染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使学生入情入境,学生不仅看到了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也感受到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把学生吸引住,在我提出问题时学生就能主动积极的思考,立刻进入问题情境,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接下来的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自救互救的方法,更懂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都要想办法战胜它,坚强地活下去,要珍惜我们宝贵的生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自救互救的知识,更对其进行了珍爱生命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姚丽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J].新视角,2010:157-158.
[2]宗序亚.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与课程资源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1(01).
[3]李宪东.引导儿童从《品德与社会》课堂走进社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安达市六一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活品德;教学;反思
一、前言
我国《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儿童必须以生活与品德课程为生活基础课程,活动型综合课程培养目标主要是对儿童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和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予以培养。因此,实际的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互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对当前课程自身需求予以满足,更不能对学生的需求有所满足。学生和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非常的被动、范围和枯燥,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的充分发展有所阻碍。品德与生活课程是综合活动型课程,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更充分的对品德与生活学科的内容进行深度的践行和理解,更为学生全面、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基石。义务教育起步阶段的教学对小学生未来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思想的形成尤为重要。所以说,不仅需要对小学生掌握的知识予以重视,还需要对思想品德教育和充分体现出设置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意义予以加强。要想将上述教学培养目标予以完成,就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实际教学出现的问题,通过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对实际生活化教学予以探讨。
二、生活化教学的同时应当注重对教学状况进行反思
现如今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依然很难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实际教学实践与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传统学习习惯和教学模式对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与教师产生相应的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在实际过程中很难在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中有针对性的改变。因此,现如今的分数考应试能力的过度重视仍然对课堂教学和学习有相应程度的影响。所以说,应当对当前教学模式现状的反思予以重视,更进一步的促进提升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工作。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和借助生活来有效的对枯燥的基础知识的记忆过程予以减少,不过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探究和反思当前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理念和新课改与实际教学实践效果的差距予以分析,将教学方法不断地予以改进,让运用的教学模式更加的有效、科学和成熟。
三、教学的模式和手段生活化
学生的实践与教学是紧密练习的,讲解理论性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学生实践性学习能力予以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自觉化的引导是小学品德课的最根本目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增加予以考察。在对《我不任性》的课程内容予以讲解的时候,教师能够对这部分知识予以拓展,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的人性行为予以讲解,探讨自身感受和未来改正的途径等。在侧面对学生自我改正和自我反省的机会予以提供。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朋友和同学之间相处的人性方面予以反思,提供自我检讨、自身不足和认清自己的机会,对学生之间的友情的增加和关系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学生自我管控意识予以加强,进一步形成日常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环境保护的品德教学课程予以展示,通过播放人们生活健康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对比污染的环境,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后果,使之自然而产生一种愤怒的保护欲,加强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应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品德课予以教授。品德课能够运用交流汇报、调查研究等形式对知识内容予以传授,采用角色体验、情境渲染等形式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培养的课程予以教授。不仅不同的课型我们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交互使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达到育人的目的。需要明确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的规律,例如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于分散和转移,他们往往是只注意新奇有趣、能吸引人的事物和学习材料,颜色、声音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注意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暂,约为20分钟,所以在低年级教学导入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渲染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渲染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使学生入情入境,学生不仅看到了地震的巨大破坏力也感受到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只用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把学生吸引住,在我提出问题时学生就能主动积极的思考,立刻进入问题情境,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接下来的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自救互救的方法,更懂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都要想办法战胜它,坚强地活下去,要珍惜我们宝贵的生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自救互救的知识,更对其进行了珍爱生命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姚丽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J].新视角,2010:157-158.
[2]宗序亚.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与课程资源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1(01).
[3]李宪东.引导儿童从《品德与社会》课堂走进社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安达市六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