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简述

来源 :管理学家·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engfei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才刚刚起步,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智慧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等做出论述,通过梳理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总结,为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时期提供更好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
  一、智慧城市的定义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一次“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随后,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在中国”的概念,并进行大力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了智慧城市的认知度,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智慧城市有两个定义,从狭义的定义来看,就是用信息技术来改进城市管理,和促进城市的发展,从更广义的角度,更高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怎么样运用人们的智慧来发展好城市,就是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广义的智慧城市四大要素,就是以人为基础、以土地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资本为后盾。[1]
  广义智慧城市同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区别。所谓数字城市,就是把城市所有的信息数字化,便于进行数据处理,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智能城市,就是把计算机的智能人工智能运用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上。智慧城市实际上,把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和人的智慧结合起来,那么广义智慧城市,就是包括人、地、信息技术和资本,真正是把人的因素和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
  二、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状况
  IBM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是这样定义“智慧城市”的:“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而全面物联,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和协同运作是其四大特征。具体而言,就是将智能传感设备与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再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城市系统和参与者在这些智慧设施的基础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并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2]
  国内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文献较为薄弱,国内最早以“智慧城市”为题发表的论文是2005年姚音的《智慧城市试验》[3]和姚音、凤翔等人的《“智慧城市”:马来西亚新动力》[4],两篇论文均发表在《21世纪商业评论》上。事实上,智慧城市于2010年后才开始逐步被国内研究者所关注,伴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研究相关问题的论文迅速增加,特别是近两三年来,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然而大部分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有限规模、小范围探索阶段。
  三、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理论的研究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路径方面的研究。王操(2011)提出“建设智慧政府的基本思路可以按照‘智慧化服务’的要求从建设理念、顶层设计、前端布局、后端设计以及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展开。”[5]而谢月娣,高光耀(2011)认为,应该将重点放在重大项目和智慧产业的发展上,各城市先对重大项目进行筹划安排,再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类分层次建设,通过这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的示范作用带动智慧产业的发展,同时必须把培养新兴智慧产业作为创建智慧城市的立足点,积极引进智慧产业的大项目和大企业,从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6]
  第二、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管理的研究方面。如胡小明(2012)对智慧城市组织视角下组织资源、自组织和他组织的发展,认为城市发展的速度取决于社会组织化的效率,组织资源将有助于城市组织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丰富城市的组织资源成为智慧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7]
  第三、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优势。辜胜阻,王敏(2012)指出“1.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2.发展智慧城市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3.发展智慧城市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生活方式变革;4.发展智慧城市有利于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8]
  (二)智慧城市与其他相联系的研究
  第一、智慧城市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仇保兴(2012)认为当前城镇化发展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继承、借鉴、创新,更加智慧地发展城市,走中国特色的智慧城镇化道路。[9]
  第二、智慧城市与我国城市治理的研究
  李重照,刘淑华(2011)通过对比国内外构建智慧城市的实践案例,认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仅在一些大中城市推行,主要关注硬件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针对软件设施建设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还只是应用新兴技术来推动城市治理。未来要真正推动智慧城市的实现,还应超出现有的硬件、软件设施和治理框架,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理念的展现和贯彻。[10]
  第三、智慧城市与传统媒体的研究
  任占文,眭海霞(2012)通过以私家车广播为切入点,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传统媒体影响以及媒体的应变策略,从智慧城市角度出发,多方面、多视角、多层次审视传统媒体,深入分析智慧城市建设中潜藏的危机与机遇,才能更好地应对城市的变革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11]
  第四、智慧城市与旅游业的研究
  王睿峰(2013)对旅游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旅游智慧化的必然性。从旅游行业的管理部门、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四个主要应用群体出发,提出了智慧旅游的解决方案。最后认为信息化及智慧化建设对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2]   第五、智慧城市与相关产业的研究
  王泉,陈秀红(2012)对智慧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用智慧手段推动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并应用于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方面,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对推动城市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城市管理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13]
  四、浅谈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上述研究内容的分析,可是初步得出国内学者较为关注智慧城市的定义、内涵与特征,及实施策略做出相关探讨,而与智慧城市相关的产业或者行业并没有涉及的更深层次,以及智慧城市整体公众参与和感知满意度方面研究较少。由此可见,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形成系统和体系,在法律、行政法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建设方面等方面的研究更加薄弱,因此,需要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进行总结,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和创新,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时期,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可以使智慧城市建设更好的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命力,是城市价值的体现,而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智慧文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发展如何既能实现现代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或文化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建设和形成,又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和传统风貌,这些同样都考验着我们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由于我国不同城市文化、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地理和自然环境状况等方面各不相同,也就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多样性和独特性,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保存城市文化记忆,需要我们运用智慧理念考虑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和方式的多样化、理性化。科技改变生活,而城市让我们生活更美好,实现人与文化、科技、城市的智慧融合,让智慧理念真正能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实现,真正实现由中国特色、有文化内涵的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智慧城市的四个原则.中国智慧城市[EB/OL]http://www.chinasmartcity.org/detail.asp?id=3973 2013-05-14
  [2]IBM《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2010.
  [3]姚音.智慧城市试验[J].21世纪商业评论,2005(6): 120-124.
  [4]姚音.智慧城市试验[J].21世纪商业评论,2005(6): 114-116.
  [5]王操.上海建设智慧政府的战略思路[A].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智慧城市论丛[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72.
  [6]谢月娣,高光耀.关于提升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几点思考[J]. 三江论坛,2012(2):24-26.
  [7]胡小明.组织视角的智慧城市[J]电子政务,2012(10): 65-73.
  [8]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74-80.
  [9]仇保兴.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 (10): 1-4.
  [10]李重照,刘淑华.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电子政务,2011(6): 13-18.
  [11]任占文,眭海霞.智慧城市视域下传统媒体发展变革研究——以私家车广播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123-129.
  [12]王泉,陈秀红.对智慧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J],2012(10): 79-80.
  [13]王睿峰.智慧旅游解决方案[J]物联网技术,2013(10): 76-8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扩张,能源节约问题已经受到各方事业单位的严密注视,其中建筑企业的配电系统节能绩效最为突出。我国实际建筑面积广阔,能源消耗数量已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2倍以上,特别是电气建筑架构能源损耗现象,对其进行合理调节已经成为社会有机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就是依照节能电气设备运行特征以及照明需求指标进行细致解析,竭尽全力减少线路内部损耗危机,替换创新样式的变压设备,为制定科学节能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迅速提高。业主及建筑师的创新艺术使得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发展被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给工程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如此形势,应该把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放在首位加以研究。本文就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目前在我们的城市建设当中所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大,而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变化也越来越多,很多新兴的结构
期刊
摘要:防渗灌浆技术是为了全面稳固水利建筑安全、稳定性能而广泛开发应用的地基调试工艺类别,其在相对合理的孔距位置进行成排钻孔并注入必要数量浆液,使得两者相互搭接并形成一道类似帷幕的防渗墙体,以此贯彻综合防渗堵漏动机需求标准。上述手段是水工建筑地基防渗改造环节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途径,对于现场安全秩序维护灌输充分适应活力。因此,本文具体结合某项水利工程枢纽进行验证解析,使得电站坝基帷幕灌浆实效得到客观评价
期刊
摘要:随着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对铝合金设计开发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广泛的调研,汇集了大量有关铝合金车轮行业的资料,归纳了铝合金车轮的全球占有量,阐述了如何将铝合金车轮设计开发进行有效管理,稳固提升设计技术实力,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并对铝合金车轮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铝合金车轮设计开发进行有效管理,稳固提升设计技术实力,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是当前许多铝合金制造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不断发展,探明程度不断提高,所钻探的井眼数量和井口深度不断增加,所需的修井数目逐年增加,在修井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前所未见,需要的技术支持力度增大。修井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机电设备多、工序复杂、设备的搬迁次数较多,这在修井作业过程中难免就出现危及机械设备及人员安全的事故的发生,本文就围绕着修井作业中的事故进行探讨,进而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石油
期刊
摘要:所谓绿色施工则是在项目构建中,经过施工规划、原料选购,在确保质量、安全等基础需要的条件下,经过合理管控与科技进步,最大程度地节省资源和削减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作业活动,重视由施工到项目完工验收全程绿色建筑的中心。在这篇文章里,通过阐明节能科技对于建筑作业的意义,由环境维护方面对绿色作业理念做出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绿色理念;施工技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一、引言  当前中国建筑能耗占据了
期刊
摘要:采油是一项需要很多技术的巨大工程,通过对技术的运用,保证采用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本篇文章主要简单介绍了在采油过程中运用了哪些高新技术,通过对这些高新技术的分析,指出其在未来采油工程中的发展和趋势,从而打破传统技术对采油工程的限制,为采用工程的发展提供一条更加长远的路径。  关键词:高新技术;采油工程;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当今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的时代,各种先进的技术被运用到不同的领域。在采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核工业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优化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在核建筑工程中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核工程;高强混凝土;施工加技术  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核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建筑施工中应遵循的质量标准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针对具体的工程对象,事先必须有设计、生产和施工各方共同制定的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盆景的效果、树种的介绍,树坯的选择,盆景的分类、制作、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的分析,培养人们学习盆景制作,起到陶冶情操、增添情趣、绿化环境、美化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盆景;艺术;作用;树种;制作;防治  盆景是一种活艺术品,是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追求更加强烈,养花种苗,家居增绿,绿化美化人民生活,盆景的点缀为现代生活提供了美的享受。  盆景,基本上分
期刊
摘要:计算机,作为新时期最为流行且被大众所需求的产物,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及应用。就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技术现阶段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情况并不成熟,与之相比,冶金自动化控制方面也是一样。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所以在冶金矿山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我国冶金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对其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