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儿腕带使用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2015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7名心内科护士按自愿原则组成“嘀嗒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患儿腕带使用依从性”,在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儿腕带使用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2015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由7名心内科护士按自愿原则组成“嘀嗒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患儿腕带使用依从性”,在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的基础上拟定活动目标、实施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儿腕带使用依从性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患儿腕带使用依从性明显提高,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患儿腕带使用依从性,降低了护理差错率,还增强了科室凝聚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本文旨在构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 (11β-HSD2)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转染入哺乳动物细胞后对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11β-HSD2基因的全长cDNA,先亚克隆至pGMT载体,测序正确后再亚克隆至pcDNA3.1 myc-hisC 以构建其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对CCU床旁心电监护仪正确使用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QCC小组活动,提高CCU床旁心电监护仪正确使用率.结果 通过2015年11月17~23日调查CCU床旁心电监护仪共计1
目的 评价支气管镜下不同方式治疗气管腺样囊性癌(TACC)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煤炭总医院呼吸科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TACC患者共25例,比较不同支气管镜下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后的气管直径、气促指数,并观察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改善,气管直径由术前的(5.6±1.6)mm升高至(13.2±1.5)mm,气促评分由术前的2.8±0.8降至1.7±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清洁间歇导尿患者泌尿系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
目的 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相关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征象.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出院经病理确诊的SPN患者资料共223例.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恶性肿瘤病史、结节部位、最大直径、密度、空泡、非良性钙化、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病理共14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
目的 探究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三级甲等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与机会、建立和谐的医护关系,
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是CXC类趋化因子,其受体为CXCR3.IP-10在单核巨噬细胞、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表达.IP-10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趋化炎症细胞,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抑制新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研究发现多种感染性肺疾病,如肺结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