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斧导弹,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设计的一种武器,经过1993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两次实战的检验,在打击敌方的军事设施上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据媒体报道,2011年3月20日凌晨,以法英美为主的多国部队向利比亚发动了空袭,其中美国在潜艇和水面舰艇上发射了11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以下简称“战斧导弹”)袭击了多处军事目标。
说起战斧导弹,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设计的一种武器,经过1993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两次实战的检验,在打击敌方的军事设施上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潜艇的主要武器是潜艇发射弹道导弹(SLBM)与鱼雷。不言而喻,鱼雷主要用于攻击水上舰艇或潜水艇,而SLBM则用于攻击敌方陆地上的基地或城市等目标。例如新型的“三叉戟(潜射导弹)Ⅰ”,利用携带多个核弹头一次就能破坏远在1.74万千米外的七八个目标,与陆地上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一起成为美国核威慑的支柱。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这些潜艇开始装备了另一种新式武器,那就是战斧导弹。
这种巡航导弹,像飞机那样有翼,用喷气式发动机飞行,无论从哪方面说,都称得上是携带炸弹的“小型无人飞机”,或者说是“机器人操纵的神风攻击机”。它的起源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开发的“V-1”导弹。所谓巡航导弹的概念本身并不是新的东西,但战斧导弹所代表的是新一代巡航导弹,可说是采用最先进技术的全新品种的武器。
潜艇发射战斧导弹是由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的,因此它的外形与鱼雷相似。由于受鱼雷发射装置的尺寸限制,战斧导弹在发射之际,碍事的机翼及发动机的进气口皆被折叠在机体内。
发射的战斧导弹,首先要通过火箭助推器向前方海面进发,随即跃出水面,这时水中发射用的保护壳脱落,同时展开尾翼。接着,火箭助推器的燃料烧尽,于是主翼与喷气式发动机用的进气口展开,舍弃火箭助推器,同时喷气发动机点火,进入巡航。
一开始,战斧导弹飞行在较高的高度。但是,如果一直在高空飞行,则容易被敌方雷达发现,所以当来到敌方危险地区时,战斧导弹就下降到贴着地面的高度飞行, 同时避开高山或丘陵等障碍物。
战斧导弹的速度是每小时900千米。这与喷气式客机是同样的速度,还不能说快。但是本来就小型的战斧导弹,由于贴着地面飞行,故要发现它非常困难。若要对抗它,惟有起飞载有强大雷达的早期预警飞机进行不断监视才行。
尽管这时预警机的雷达屏上显示了来自地面的反射雷达波,但是要检出战斧导弹的雷达波反射仍是最难的作业。加之战斧导弹的飞行路程,因为预先设定避开敌方歼击机基地或地对空导弹发射场,并很好地利用高山或峡谷作为伪装,所以它很难被发现。如果众多的战斧导弹同时发射,可以说敌方要迎击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战斧导弹最大的行程大约为2500千米。它的命中误差是数米,至多数十米。
再说,战斧导弹根据它的发射条件也有若干不同的类型。从发射平台看,它并不只局限于潜艇,尽管原来设计的战斧导弹是从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的,但是如果从其他发射平台发射,也无需很复杂的发射装置。因此,战斧导弹除水中发射型外,还有从飞机上发射的空中发射型、从拖车上发射的陆地发射型,以及从水上舰艇发射的水上发射型。乍一看,这些战斧导弹基本上是同类型的,但仔细地看,发射时有无火箭助推器是区别潜射型与其他发射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外,战斧导弹的弹头分为核弹头与非核弹头两种。核弹头被称之为“w-80的原子弹”,其威力约是落在广岛原子弹的17倍,它主要用于攻击陆地上的大型战略目标。而非核(普通)弹头则用于攻击陆地上目标与海上的战术目标(如航空母舰)。普通弹头的炸药约为450千克,其威力不能与核弹头相比,但是重量为核弹头的4倍。由于装载的喷气燃料很少,反舰攻击型非核战斧导弹的射程最多不过500千米,与核弹头有很大的差异。
高命中率的秘密
战斧导弹的制导系统基本上是由惯性制导装置和被称为“TERCOM”的地形校准装置构成。其中,惯性制导装置是以导弹感知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计算速度或飞行距离的。例如我们在坐汽车时,如果汽车向右拐弯,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向左侧甩去;如果汽车突然启动,则身体就会被压在座位上;如果踩急刹车,身体就会向前倾斜。很显然,物体运动与其受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在导弹之中安装了能感知各方向力的装置,那么人们就可以掌握导弹的运动方向,从而计算出其飞行的距离。这就是惯性制导的原理。
因为仅仅从加在导弹自身上的力就可以计算前进的路程,完全不需要外部设备如无线电导航设备或导航卫星的指引,因此惯性制导装置具有无可替代的优点:一旦发生战争,即使无线电导航设备遭到破坏,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但是,现在的惯性制导装置的误差太大,一小时的飞行有可能产生1千米左右的误差。为了能用于近3小时续航能力的巡航导弹,必须修正那样的误差,因此人们开发了所谓的“TERCOM”装置。
TERCOM可使用波高计来判断下方的地形,它将所得的数据与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地图数据进行核对,随时修正路线。这张地图是预先用侦察卫星调查地形绘制的,并已作数字化处理。巡航导弹随惯性制导装置飞行时,在重要地点不断检测地图并修正路径,这样它就能够以数米到数千米的精度飞抵最终的目标。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无法用于海上等地形无变化的地方。所以,为了攻击敌方的航空母舰,巡航导弹不使用TERCOM,而是用雷达制导装置。
现在使用的巡航导弹仍在不断进行改进,主要是要减少巡航导弹在抵达目标前被发现、击落的可能性。具体地说,首先是提高其隐蔽性(不被雷达发现)。其次,还要有计划搭载电子对抗装置,万一被发现,即可通过电波干扰对方而隐身。
据媒体报道,2011年3月20日凌晨,以法英美为主的多国部队向利比亚发动了空袭,其中美国在潜艇和水面舰艇上发射了11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以下简称“战斧导弹”)袭击了多处军事目标。
说起战斧导弹,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设计的一种武器,经过1993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两次实战的检验,在打击敌方的军事设施上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潜艇的主要武器是潜艇发射弹道导弹(SLBM)与鱼雷。不言而喻,鱼雷主要用于攻击水上舰艇或潜水艇,而SLBM则用于攻击敌方陆地上的基地或城市等目标。例如新型的“三叉戟(潜射导弹)Ⅰ”,利用携带多个核弹头一次就能破坏远在1.74万千米外的七八个目标,与陆地上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一起成为美国核威慑的支柱。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这些潜艇开始装备了另一种新式武器,那就是战斧导弹。
这种巡航导弹,像飞机那样有翼,用喷气式发动机飞行,无论从哪方面说,都称得上是携带炸弹的“小型无人飞机”,或者说是“机器人操纵的神风攻击机”。它的起源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开发的“V-1”导弹。所谓巡航导弹的概念本身并不是新的东西,但战斧导弹所代表的是新一代巡航导弹,可说是采用最先进技术的全新品种的武器。
潜艇发射战斧导弹是由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的,因此它的外形与鱼雷相似。由于受鱼雷发射装置的尺寸限制,战斧导弹在发射之际,碍事的机翼及发动机的进气口皆被折叠在机体内。
发射的战斧导弹,首先要通过火箭助推器向前方海面进发,随即跃出水面,这时水中发射用的保护壳脱落,同时展开尾翼。接着,火箭助推器的燃料烧尽,于是主翼与喷气式发动机用的进气口展开,舍弃火箭助推器,同时喷气发动机点火,进入巡航。
一开始,战斧导弹飞行在较高的高度。但是,如果一直在高空飞行,则容易被敌方雷达发现,所以当来到敌方危险地区时,战斧导弹就下降到贴着地面的高度飞行, 同时避开高山或丘陵等障碍物。
战斧导弹的速度是每小时900千米。这与喷气式客机是同样的速度,还不能说快。但是本来就小型的战斧导弹,由于贴着地面飞行,故要发现它非常困难。若要对抗它,惟有起飞载有强大雷达的早期预警飞机进行不断监视才行。
尽管这时预警机的雷达屏上显示了来自地面的反射雷达波,但是要检出战斧导弹的雷达波反射仍是最难的作业。加之战斧导弹的飞行路程,因为预先设定避开敌方歼击机基地或地对空导弹发射场,并很好地利用高山或峡谷作为伪装,所以它很难被发现。如果众多的战斧导弹同时发射,可以说敌方要迎击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战斧导弹最大的行程大约为2500千米。它的命中误差是数米,至多数十米。
再说,战斧导弹根据它的发射条件也有若干不同的类型。从发射平台看,它并不只局限于潜艇,尽管原来设计的战斧导弹是从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的,但是如果从其他发射平台发射,也无需很复杂的发射装置。因此,战斧导弹除水中发射型外,还有从飞机上发射的空中发射型、从拖车上发射的陆地发射型,以及从水上舰艇发射的水上发射型。乍一看,这些战斧导弹基本上是同类型的,但仔细地看,发射时有无火箭助推器是区别潜射型与其他发射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外,战斧导弹的弹头分为核弹头与非核弹头两种。核弹头被称之为“w-80的原子弹”,其威力约是落在广岛原子弹的17倍,它主要用于攻击陆地上的大型战略目标。而非核(普通)弹头则用于攻击陆地上目标与海上的战术目标(如航空母舰)。普通弹头的炸药约为450千克,其威力不能与核弹头相比,但是重量为核弹头的4倍。由于装载的喷气燃料很少,反舰攻击型非核战斧导弹的射程最多不过500千米,与核弹头有很大的差异。
高命中率的秘密
战斧导弹的制导系统基本上是由惯性制导装置和被称为“TERCOM”的地形校准装置构成。其中,惯性制导装置是以导弹感知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计算速度或飞行距离的。例如我们在坐汽车时,如果汽车向右拐弯,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向左侧甩去;如果汽车突然启动,则身体就会被压在座位上;如果踩急刹车,身体就会向前倾斜。很显然,物体运动与其受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在导弹之中安装了能感知各方向力的装置,那么人们就可以掌握导弹的运动方向,从而计算出其飞行的距离。这就是惯性制导的原理。
因为仅仅从加在导弹自身上的力就可以计算前进的路程,完全不需要外部设备如无线电导航设备或导航卫星的指引,因此惯性制导装置具有无可替代的优点:一旦发生战争,即使无线电导航设备遭到破坏,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但是,现在的惯性制导装置的误差太大,一小时的飞行有可能产生1千米左右的误差。为了能用于近3小时续航能力的巡航导弹,必须修正那样的误差,因此人们开发了所谓的“TERCOM”装置。
TERCOM可使用波高计来判断下方的地形,它将所得的数据与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地图数据进行核对,随时修正路线。这张地图是预先用侦察卫星调查地形绘制的,并已作数字化处理。巡航导弹随惯性制导装置飞行时,在重要地点不断检测地图并修正路径,这样它就能够以数米到数千米的精度飞抵最终的目标。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无法用于海上等地形无变化的地方。所以,为了攻击敌方的航空母舰,巡航导弹不使用TERCOM,而是用雷达制导装置。
现在使用的巡航导弹仍在不断进行改进,主要是要减少巡航导弹在抵达目标前被发现、击落的可能性。具体地说,首先是提高其隐蔽性(不被雷达发现)。其次,还要有计划搭载电子对抗装置,万一被发现,即可通过电波干扰对方而隐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