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QCC)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素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儿科病房;QCC;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9-02
儿科疾病多起病迅速,病情发展快,患儿及家属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理难度较大,发生医患纠纷机率较高。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的人,通过运用各种改善方式激发个人潜能,并借助团队力量持续改善各种问题,使参与人员认识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提升参与感与成就感[1]。笔者将品管圈活动(QCC)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从自身出发,改善护理工作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儿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5±3.92)岁;其中肠梗阻15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5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阑尾炎7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3.85)岁;其中肠梗阻17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2例,先天性巨结肠10例,阑尾炎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及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体位,确保妥善安置患儿,保障患儿舒适、安全;②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④加强查房,并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协助其进行相关治疗与抢救。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应用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组建QCC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6名高年资护士,其中年资最高、经验丰富者为圈长,通过无领导讨论等方式分析我科在护理态度、病房环境、医患沟通及护理水平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部分制定改善方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改善病房环境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及喜好,将病房布置得温馨、充满童趣,避免患儿对冷清严肃的传统病房产生恐惧、抵触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③请经验丰富护士指导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方法,增加巡视次数,多陪伴患儿,可与患儿一起游戏及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对患儿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保持耐心、细致,及时安慰患儿及家属,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④设立护理工作奖励机制 设置患儿及家属意见箱和护理服务考核制度,对工作出色护士进行适度物质奖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及团队力量;⑤定期举行讨论学习会,就近期工作问题及缺陷各抒己见,并邀请专家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提升护理能力及团队意识。
1.3效果评定[2]自拟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于品管圈活动(QCC)实施6月后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每项得分1~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佳。自拟调查问卷,在患儿出院时由家长填写,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病房环境以及沟通能力等4个方面,每个项目分值25分,总分100分,共分为3个等级,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得分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QCC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方法一直是护理质控的重点内容。大量研究表明[3-4],护理质量高低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整体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退队意识等密切相关。品管圈活动(QCC)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儿科重症病房护理工作中,可加强圈内成员交流频率与质量,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是提升患儿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症状变化,在协助患儿翻身、清洁身体及晚间护理等各个环节工作效率更高。通过定期举行培训、问题讨论等活动,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模式可以将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效结合,使每位成员的意见都可以体现在日常管理制度中,成员参与感更强,集体归属感更高,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及团队意识养成。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实施QCC护理模式不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增强以人为本服务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为便利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改善患儿临床疗效。研究组采用QCC护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后,患儿及家属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QCC护理模式应用儿科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责任心及团队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患关系良好,有利于医院良好形象打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学珍,陈云,冯建荣,等.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21):1541-1542.
[2]于相举.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5):112-113.
[3]黄萍,谢瑞萍,许琼.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7(07):693-694.
[4]杨雪梅,钏新,顾小丽.品管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进护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5,2(02):60-61.
[5]彭素近,王英姿,甘婷.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儿科重症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7(07):108-109.
(收稿日期:2016.03.17)
【关键词】儿科病房;QCC;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9-02
儿科疾病多起病迅速,病情发展快,患儿及家属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理难度较大,发生医患纠纷机率较高。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的人,通过运用各种改善方式激发个人潜能,并借助团队力量持续改善各种问题,使参与人员认识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提升参与感与成就感[1]。笔者将品管圈活动(QCC)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从自身出发,改善护理工作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儿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5±3.92)岁;其中肠梗阻15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5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阑尾炎7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3.85)岁;其中肠梗阻17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2例,先天性巨结肠10例,阑尾炎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及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体位,确保妥善安置患儿,保障患儿舒适、安全;②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④加强查房,并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协助其进行相关治疗与抢救。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应用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组建QCC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6名高年资护士,其中年资最高、经验丰富者为圈长,通过无领导讨论等方式分析我科在护理态度、病房环境、医患沟通及护理水平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部分制定改善方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改善病房环境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及喜好,将病房布置得温馨、充满童趣,避免患儿对冷清严肃的传统病房产生恐惧、抵触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③请经验丰富护士指导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方法,增加巡视次数,多陪伴患儿,可与患儿一起游戏及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对患儿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保持耐心、细致,及时安慰患儿及家属,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④设立护理工作奖励机制 设置患儿及家属意见箱和护理服务考核制度,对工作出色护士进行适度物质奖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及团队力量;⑤定期举行讨论学习会,就近期工作问题及缺陷各抒己见,并邀请专家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提升护理能力及团队意识。
1.3效果评定[2]自拟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于品管圈活动(QCC)实施6月后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每项得分1~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佳。自拟调查问卷,在患儿出院时由家长填写,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病房环境以及沟通能力等4个方面,每个项目分值25分,总分100分,共分为3个等级,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得分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QCC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方法一直是护理质控的重点内容。大量研究表明[3-4],护理质量高低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整体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退队意识等密切相关。品管圈活动(QCC)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儿科重症病房护理工作中,可加强圈内成员交流频率与质量,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是提升患儿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症状变化,在协助患儿翻身、清洁身体及晚间护理等各个环节工作效率更高。通过定期举行培训、问题讨论等活动,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模式可以将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效结合,使每位成员的意见都可以体现在日常管理制度中,成员参与感更强,集体归属感更高,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及团队意识养成。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实施QCC护理模式不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增强以人为本服务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为便利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改善患儿临床疗效。研究组采用QCC护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后,患儿及家属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QCC护理模式应用儿科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责任心及团队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患关系良好,有利于医院良好形象打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学珍,陈云,冯建荣,等.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21):1541-1542.
[2]于相举.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5):112-113.
[3]黄萍,谢瑞萍,许琼.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7(07):693-694.
[4]杨雪梅,钏新,顾小丽.品管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进护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5,2(02):60-61.
[5]彭素近,王英姿,甘婷.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儿科重症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7(07):108-109.
(收稿日期: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