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现在大学生上网中仍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现象,并列举学生管理中遇到的因上网导致的严重影响的两起事件加以证明,针对这一系列现象就上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一、上网对大学生心里健康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二、对大学生上网应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文章最后,再一次强调了上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希望以此引起辅导员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上网;大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
这些年,随着电子技术与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普遍而又必不可少的元素,更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大幅度提高,网络已逐步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点滴当中,学习、娱乐、饮食、购物、消遣等等,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可以说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e时代。但是每一种事物的产生发展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逐渐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问世就是十全十美的。“网络”也是如此,它为我们带来进步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那些不健康、不道德、反文明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信息正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着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网络在便捷满足对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着更广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更有效的拉平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很难回避的。特别是我们现在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上的虚拟生活,他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现在生活的现实状况,通过网络进行交友、学习等等,网络几乎成为他们的一切寄托。虽说这些问题早已不新鲜,但它仍然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下面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学生因上网导致个人负面影响比较大的两起事件:
案例一:
王某,女,原教育系2009级某班学生,成绩排名全班前25%左右(班级人数80人),在2010年假期当中因上网结交朋友不慎,在开学后发现意外怀孕。事后不听老师、家长的劝阻擅自离校到海南长达一个月之久,且自己并未处理好相关事宜,导致不论从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不适进行正常的教学任务。
但考虑到该生平时表现良好,事后态度端正以及该生当时的家庭、身体、心理情况,做出让该生休学一年的处理。
期间保持与该生的跟踪教育。目前该生已复学就读一年,且学生成绩优异,在班级排名前10%(班级人数41人),预备党员。
案例二 :
乔某某,男,历政系2010级某班学生,成绩处于班级80/115左右,2012年五一节后,未返校也未请假,该生不在校时间达12天。与其谈话,该生称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进行家校联系后得知,该生在五一长假其实并未回家。经过调查,该生在此期间,在大量时间泡在网吧打游戏。且生从3月份起称自己要参加计算机等级和CET—4培训及试,先后向家里索取了两项的培训费和报名费共计五千元左右(家庭情况:父母均无正式工作,母亲因病无劳动力在家,父亲在建筑工地做工,家中有一哥哥,已婚,在上海打工),绝大部分用于网络游戏消费。
该生因为沉迷与网络,无心思学习,导致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考试中挂4科。做該生在原班跟班试读处理,目前还在跟踪教育期。
从以上两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哪一方面,上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还是或大或小的存在于我们周围,而且这些对学生生活、学习、情感带来的具体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困惑甚至是危害。
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果不加强对负面效应的遏制,那在这样的网络环境当中,大学生将会是最大的受害群体。
另外,我们也在思考,作为网虫主力军的大学生在网上的主要活动究竟是什么呢?以下是著名的搜索引擎网站www.Lycos.com.cn所做的“搜索排行榜”的统计数字,列出了搜索热点关键词前15位的排名依次为:OICQ、MP3、拉登、塔利班、世贸大厦、色情、图片、聊天室、性、游戏、贺卡、手机、联众、美少女、网易(数据来源于2001年7月至2001年11月的Lycos排行榜抽样<累计25天>),虽然调查的时间比较早,但我们仍可以看出,色情、交流、娱乐是人们也包括学生所关心三大热点。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大学生网上活动的忧虑及重视。
一、上网对大学生心里健康的负面影响
1.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所导致的心里健康问题
人格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行为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接触了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通过网络,从现实生活中来到一个虚幻的空间,大学生期是自我意识觉醒时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希望把自己的愿望、爱好、欲念、习惯、利益通过网络来实现。在虚幻的空间里,人们可以轻而易举把自己塑造成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形象,你可以“创造”一个你想要的自己,却不必顾及后果。于是,在现实中被压抑的自我就破茧而出了。另一种情况:网络是安全的,你的行为可以不符合社会规范,可以不负责任,撒慌、胸、伤害他人习以为常,不必担心你的行为会受到别人的指责,甚至要受到惩罚,缺乏罪责感和羞耻心。此外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需要求知纳问的时期,对于性是在朦胧而又无知的阶段,不难想象,当他们在网上寻找时,打开一幅幅令人心跳的图像将对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贪图口一时之快,而饱受折磨,甚至不能自拔,做出抓道德、伦理的一些越轨行为。
2.由上网产生的“信息焦虑症”
在网络邮件、ICQ聊天、网上论坛等泛滥成灾的今天,我们还必须警惕,大学生由于过度依赖网络而产生“信息焦虑症”。所谓信息焦虑症,是人们由于吸收过多信息、给大脑造成太大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疾病。特别是对于精神、身体等各方面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过多繁杂信息,大脑中枢来不及分解消化,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即患上 “信息焦虑症”。以前焦虑症大都是由人与人的关系引起,如家庭、情感、人际交往等,像这样因信息过量引发的焦虑症近两年则逐渐增多,从事计算机、商务、IT等行业的白领尤其高发;这是社会的高度信息化的结果。这种高信息化的压力是大学生很难应付的,节日期间,由于人际交流和信息娱乐增多,类似“网络综合征”的信息焦虑症更易出现。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并且正确引导他们的上网目的与方式,不可让他们毫无节制的泡在网上,更不能让他们沉迷于那些有害或无益的信息世界中而无法自拔。 二、对大学生上网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班级活动。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及品质。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健康地上网,作为辅导员对待学生上网的心理问题,要辩证地分析,不能象一些家长那样一味地反对和阻止学生上网,或者对上网问题避而不谈,我结合自己平时对学生上网的教育谈一谈工作心得。
(1)辅导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与经验,并且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了解当前网络的最新实事和新闻,及时的掌握学生当前关心热点、流行时尚等等,才能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能与学生交流,教育才有说服力。
(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承担者,要关注网络中的一些政治敏感事件报道和传播,对一些学生关心的政治问题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也要学会利用微博等一些新兴媒体资源开展班级、团学、党建及专题活动报道宣传等工作。
(3)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学性、准确性、循循善诱。除心理健康育意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克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要旨是通过说理和文字媒体给予学车帮助启发,使其内心梗阻的地方通畅起来。对学生心理障碍判断的准确,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要为学生保守秘密。当学生圈上网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会涉及到个人和其他人的隐私,对于这些隐私问题和学生不愿公开的问题,辅导员决不能予以泄露,即使是对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也不予以公开。如果泄露学生的秘密,不仅会失去了学生的信任,而且还会造成其他的后果。另外,在對学生做教育时,决不能把某个学生向老师反映的心理问题,作为典型材料来使用,这样就失去了为学生保密的原则。
(5)营造积极健康的上网观念。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有关教育网站,上网是为了打游戏、聊天来消磨时间,而不会利用教育网进行学习。因此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和指导他们如何搜索和下载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上教育网站进行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把下载的学习资料与我进行讨论,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实用的软件如:PHOTOSHOP、FLASH、POWER P0lNT等,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班里进行展示和同学们交流,让学生通过学习制作校园网页和班级网页来加强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各个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在网页制作中展现学生的创作才华和竞争意识。让学生从中寻找乐趣。
(6)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进行教育。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已步入大学,往往忽略了孩子在这方面 关心和教育。或有的家长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又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因此与家长进行相互沟通,端正家长的看法使得能够辩证地看待上网问题并对这一行为进行必要的关注。
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略,也不能存在网络恐惧症。不应只看到它负面的影响而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网络能够引导学生走入一个空前丰富的信息世界,进行交流与学习,不再是固步自封,然而我们应该正确地利用,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端正学生的上同态度,科学地探索中学生上网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在网络里翱翔,涉猎其丰富而健康的信息和科学知识。
最后,我想再进一步总结一下我对网络的观点。
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仅仅是网络独立造成的,特别是对那些因为沉迷网络,或是因受网络中不良信息迷惑而走入企图的大学生来说,政府对网络的管理、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家庭对子女的引导等等,都是造成这些不良后果的原因之所在。而网络只是这一切的直接作用者,也可以说是一根导火索。
随着网络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脑将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在享受电脑带给我们便捷好处的同时,也正在受到电脑的伤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电脑是网络时代隐藏在你对面的健康杀手。使用电脑常常会引发眼睛干涩疼痛、皮肤不适、肩周炎和背痛、手腕酸麻、头昏恶心、损伤耳膜等疾病,而它对我们心理健康所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消极害怕而不知所措。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对症下药,扬长避短,让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使之成为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杀手。
另外,对大学生做好大学四年学生活的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定规划,让大学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聃龄等,《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5
[2]何克,《心理医生手册》,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9
[3]丁慧民,《试论网络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4]金兼斌.《有关互联网的传播研究述略》,[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2.4
[5]刘岚.《网络条件下德育管理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3.1
[6]林明.《对网络时代的人文思考》,[J]探求,2001.3
[7]刘鑫.《正确利用高校网络着吧双刃剑》,[J]网络财富,2009.12:176—177
关键词:上网;大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
这些年,随着电子技术与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普遍而又必不可少的元素,更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大幅度提高,网络已逐步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点滴当中,学习、娱乐、饮食、购物、消遣等等,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可以说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e时代。但是每一种事物的产生发展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逐渐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问世就是十全十美的。“网络”也是如此,它为我们带来进步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那些不健康、不道德、反文明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信息正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着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网络在便捷满足对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着更广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更有效的拉平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很难回避的。特别是我们现在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上的虚拟生活,他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了解我们现在生活的现实状况,通过网络进行交友、学习等等,网络几乎成为他们的一切寄托。虽说这些问题早已不新鲜,但它仍然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生活,下面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学生因上网导致个人负面影响比较大的两起事件:
案例一:
王某,女,原教育系2009级某班学生,成绩排名全班前25%左右(班级人数80人),在2010年假期当中因上网结交朋友不慎,在开学后发现意外怀孕。事后不听老师、家长的劝阻擅自离校到海南长达一个月之久,且自己并未处理好相关事宜,导致不论从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不适进行正常的教学任务。
但考虑到该生平时表现良好,事后态度端正以及该生当时的家庭、身体、心理情况,做出让该生休学一年的处理。
期间保持与该生的跟踪教育。目前该生已复学就读一年,且学生成绩优异,在班级排名前10%(班级人数41人),预备党员。
案例二 :
乔某某,男,历政系2010级某班学生,成绩处于班级80/115左右,2012年五一节后,未返校也未请假,该生不在校时间达12天。与其谈话,该生称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进行家校联系后得知,该生在五一长假其实并未回家。经过调查,该生在此期间,在大量时间泡在网吧打游戏。且生从3月份起称自己要参加计算机等级和CET—4培训及试,先后向家里索取了两项的培训费和报名费共计五千元左右(家庭情况:父母均无正式工作,母亲因病无劳动力在家,父亲在建筑工地做工,家中有一哥哥,已婚,在上海打工),绝大部分用于网络游戏消费。
该生因为沉迷与网络,无心思学习,导致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考试中挂4科。做該生在原班跟班试读处理,目前还在跟踪教育期。
从以上两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哪一方面,上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还是或大或小的存在于我们周围,而且这些对学生生活、学习、情感带来的具体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困惑甚至是危害。
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果不加强对负面效应的遏制,那在这样的网络环境当中,大学生将会是最大的受害群体。
另外,我们也在思考,作为网虫主力军的大学生在网上的主要活动究竟是什么呢?以下是著名的搜索引擎网站www.Lycos.com.cn所做的“搜索排行榜”的统计数字,列出了搜索热点关键词前15位的排名依次为:OICQ、MP3、拉登、塔利班、世贸大厦、色情、图片、聊天室、性、游戏、贺卡、手机、联众、美少女、网易(数据来源于2001年7月至2001年11月的Lycos排行榜抽样<累计25天>),虽然调查的时间比较早,但我们仍可以看出,色情、交流、娱乐是人们也包括学生所关心三大热点。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大学生网上活动的忧虑及重视。
一、上网对大学生心里健康的负面影响
1.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所导致的心里健康问题
人格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行为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接触了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通过网络,从现实生活中来到一个虚幻的空间,大学生期是自我意识觉醒时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希望把自己的愿望、爱好、欲念、习惯、利益通过网络来实现。在虚幻的空间里,人们可以轻而易举把自己塑造成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形象,你可以“创造”一个你想要的自己,却不必顾及后果。于是,在现实中被压抑的自我就破茧而出了。另一种情况:网络是安全的,你的行为可以不符合社会规范,可以不负责任,撒慌、胸、伤害他人习以为常,不必担心你的行为会受到别人的指责,甚至要受到惩罚,缺乏罪责感和羞耻心。此外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需要求知纳问的时期,对于性是在朦胧而又无知的阶段,不难想象,当他们在网上寻找时,打开一幅幅令人心跳的图像将对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贪图口一时之快,而饱受折磨,甚至不能自拔,做出抓道德、伦理的一些越轨行为。
2.由上网产生的“信息焦虑症”
在网络邮件、ICQ聊天、网上论坛等泛滥成灾的今天,我们还必须警惕,大学生由于过度依赖网络而产生“信息焦虑症”。所谓信息焦虑症,是人们由于吸收过多信息、给大脑造成太大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精神疾病。特别是对于精神、身体等各方面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过多繁杂信息,大脑中枢来不及分解消化,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即患上 “信息焦虑症”。以前焦虑症大都是由人与人的关系引起,如家庭、情感、人际交往等,像这样因信息过量引发的焦虑症近两年则逐渐增多,从事计算机、商务、IT等行业的白领尤其高发;这是社会的高度信息化的结果。这种高信息化的压力是大学生很难应付的,节日期间,由于人际交流和信息娱乐增多,类似“网络综合征”的信息焦虑症更易出现。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并且正确引导他们的上网目的与方式,不可让他们毫无节制的泡在网上,更不能让他们沉迷于那些有害或无益的信息世界中而无法自拔。 二、对大学生上网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班级活动。目的在于消除各种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培养对社会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及品质。因此要使学生能够健康地上网,作为辅导员对待学生上网的心理问题,要辩证地分析,不能象一些家长那样一味地反对和阻止学生上网,或者对上网问题避而不谈,我结合自己平时对学生上网的教育谈一谈工作心得。
(1)辅导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与经验,并且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了解当前网络的最新实事和新闻,及时的掌握学生当前关心热点、流行时尚等等,才能与学生在网络方面有共同的话题,才能与学生交流,教育才有说服力。
(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承担者,要关注网络中的一些政治敏感事件报道和传播,对一些学生关心的政治问题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也要学会利用微博等一些新兴媒体资源开展班级、团学、党建及专题活动报道宣传等工作。
(3)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科学性、准确性、循循善诱。除心理健康育意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克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其要旨是通过说理和文字媒体给予学车帮助启发,使其内心梗阻的地方通畅起来。对学生心理障碍判断的准确,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要为学生保守秘密。当学生圈上网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会涉及到个人和其他人的隐私,对于这些隐私问题和学生不愿公开的问题,辅导员决不能予以泄露,即使是对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也不予以公开。如果泄露学生的秘密,不仅会失去了学生的信任,而且还会造成其他的后果。另外,在對学生做教育时,决不能把某个学生向老师反映的心理问题,作为典型材料来使用,这样就失去了为学生保密的原则。
(5)营造积极健康的上网观念。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有关教育网站,上网是为了打游戏、聊天来消磨时间,而不会利用教育网进行学习。因此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优秀的教育网站和指导他们如何搜索和下载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上教育网站进行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把下载的学习资料与我进行讨论,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实用的软件如:PHOTOSHOP、FLASH、POWER P0lNT等,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班里进行展示和同学们交流,让学生通过学习制作校园网页和班级网页来加强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各个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在网页制作中展现学生的创作才华和竞争意识。让学生从中寻找乐趣。
(6)端正家长对上网的认识,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进行教育。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已步入大学,往往忽略了孩子在这方面 关心和教育。或有的家长自身对网络不甚了解,又过多干预子女上网,这样做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学生的反叛心理。因此与家长进行相互沟通,端正家长的看法使得能够辩证地看待上网问题并对这一行为进行必要的关注。
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略,也不能存在网络恐惧症。不应只看到它负面的影响而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网络能够引导学生走入一个空前丰富的信息世界,进行交流与学习,不再是固步自封,然而我们应该正确地利用,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端正学生的上同态度,科学地探索中学生上网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在网络里翱翔,涉猎其丰富而健康的信息和科学知识。
最后,我想再进一步总结一下我对网络的观点。
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仅仅是网络独立造成的,特别是对那些因为沉迷网络,或是因受网络中不良信息迷惑而走入企图的大学生来说,政府对网络的管理、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家庭对子女的引导等等,都是造成这些不良后果的原因之所在。而网络只是这一切的直接作用者,也可以说是一根导火索。
随着网络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脑将在我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在享受电脑带给我们便捷好处的同时,也正在受到电脑的伤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电脑是网络时代隐藏在你对面的健康杀手。使用电脑常常会引发眼睛干涩疼痛、皮肤不适、肩周炎和背痛、手腕酸麻、头昏恶心、损伤耳膜等疾病,而它对我们心理健康所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消极害怕而不知所措。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对症下药,扬长避短,让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使之成为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杀手。
另外,对大学生做好大学四年学生活的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定规划,让大学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聃龄等,《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5
[2]何克,《心理医生手册》,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9
[3]丁慧民,《试论网络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4]金兼斌.《有关互联网的传播研究述略》,[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2.4
[5]刘岚.《网络条件下德育管理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3.1
[6]林明.《对网络时代的人文思考》,[J]探求,2001.3
[7]刘鑫.《正确利用高校网络着吧双刃剑》,[J]网络财富,2009.1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