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中国有100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而这1000多万考生中,有两位考生曾素不相识,她们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四川,是不约而同的志愿填报让她们走到一起,并且成为好朋友。为何会选择同一所大学,她们的志愿填报背后又有怎样耐人寻味的故事?市期,她俩就做客本刊,为您娓娓道来。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一位资深志愿指导专家,就她俩的故事,为您现场志愿开讲。
志愿,就为近乎神圣的梦想
嘉宾:汪显丽
我和方雨是在进校后才认识的,四川和山东相隔千山万水,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会因为同样的志愿走进同一所大学,而成为好朋友。在我们心里,中山大学都曾经是我们的梦想,这个梦想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直到我们真正踏进校门。但是,我和方雨选择中山大学的初衷又是完全不同的,我是冲着该校的小语种专业来的,而她主要是寻找真正的独立。
几年前,中大是我的一个梦想;一年前,她是我奋斗的目标;现在,她是我最真的现实。第一次听到中山大学的名字,是初中老师一直在夸奖一个那年考上中大的师姐。那时的我就觉得那一定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不然平时一向严苛的老师怎么会那样夸奖一个学生?所以,中大在我的第一印象中是近乎神圣的。
带着对中大的无限期许,我跨入了高三。也是带着对中大的无限向往,我跨越了重重困难,走入高考考场,并最终取得了582分的较好成绩。在今年四川第一次在一本实行平行志愿的情况下,我可以凭借超出一本线42分的优势做出更多、更大胆的选择。
老师们常说填志愿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高考,现在想起来也确实是这样,许多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的学子们最终却没有踏入他们喜欢的大学的校门,这该是多么遗憾啊!所以在选择学校时,千万不能一味跟风选择别人所选的学校,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论是在分数上还是在喜爱程度上,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对于我,在参照了历年来众多高校的录取分数后,选出了几个自己认为适合这个分数段并且喜爱的学校。当然,我觉得最适合我的就是中山大学,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中大放在了平行志愿的第一位,虽然说中大每年的录取分数部高出一本线40多分,但是为了自己许久以来的心愿。我还是决定去拼一下,况且我想接下来还有四个机会。除了中大以外,其他的四个志愿我都做了周密的考虑,要确保能被其中的一所录取,而这些学校又不会太差,所以分别填报了厦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大学,这些学校我都比较喜欢,而且也有较大的把握。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坐落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的中山大学,使我这个挚爱语言的人毫不犹豫地把阿拉伯语填在了第一专业。阿拉伯语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全国至今也只有二十多所学校开办了这一专业,学习的人也非常少。它是一门很难学的语言,它的读音和写法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大挑战,能真正学好的人是少数。现在阿拉伯语人才也很缺乏。也正因为这样,它才具备更大的竞争力。但其实最吸引我的是阿拉伯世界丰富悠久的文化历史,这些无不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灼热的七月,考验着我们这些学子们焦急等待的心。当一切似乎尘埃落定,我们惟有屏息接受属于自己的结束语。在那样紧张的气氛中,我终于等来了那个名字——中山大学。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当你洒下了足够多的汗水和泪水,你收获的必然是鲜花和掌声。
跨出了“不可思议”的一步
嘉宾:刘方雨
哇,小丽的志愿报告好有激情,不愧是学文的。她选择中大是骨子里强大的阿拉伯文化似的浪漫主义决定的,她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梦想,而我则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是有句歌词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吗?
高考完之后,我凭自己的感觉估了一下分,大约在645到660分之间,之后就开始着手了解各种各样的大学。根据以往师兄师姐们的经验,预估的分数往往和实际分数有所差距,有时差距还很大。所以,我在查阅大学信息时,既要查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之类的一流名牌学府,也要了解像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之类的把握性比较大的大学,为填报志愿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等待查询高考分数的那天下午,我心里特别忐忑,担心种种意外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成绩大爆冷门。三点钟,成绩查询通道开通,我在第一时间输入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屏幕上即刻出现的三个数字令我长嘘了一口气:650。感谢批卷子的老师们,我的分数没有被加错,我的作文没有偏题,任何意外都没有发生。
有了分数,所要填报的学校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范围。随着填报志愿的日子越来越近,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朋友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我的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我把第一志愿的目标锁定在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而我父母则希望我报考山东大学之类的省内大学。他们认为我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在家庭的温室中长大,远门都没出过,怎么能到这样一个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呢?我完全能够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可我仍然坚持要出省。首先,我认为上大学是到外面去开拓眼界的绝好机会,我不希望把这个机会浪费在一个我熟悉的圈子里;其次,我觉得人只有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才能慢慢脱去身上的稚气,永远躲在巢里的鸟是飞不高的。毕竟我还很年轻,我还有资本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在我的坚持下,我的父母做出了让步,允许我在中山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中选一个作为第一志愿。虽然我知道父母选择这两所学校是因为我家在西安和广州有亲戚,但我并不在乎,毕竟我出省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正式填报志愿的日子到了,久未蒙面的同学又聚在一起。不过,此时大多是分数相近的同学聚在一起,希望通过商量能报考同一所大学,毕竟在陌生的大学校园中,有几个熟悉的朋友还是很贴心的。当我说出我想要报考中山大学时,我们小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一致认为中山大学的分数线太高,劝我不要冒险。有一个分数比我还高的同学都说不敢报,怕录取不了。听到同学们的劝告,当时我还是有些动摇的,我也不希望录取失败再回头读一次高三。于是我跑去问班主任,他顿了一下说:“有录取的可能。”那时,我突然觉得别人是给不了我答案的,到底该怎样填,只能由我自己决定。我让自己冷静下来做进一步分析:全校中没有几个入会填报中山大学,而我们学校又是全市最好的学校,想必所有学生中报考中山大学的也不多。既然大多数人都想在省内读书,那么如果我填了中山大学,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很大。我决定为自己的人生赌一把,勇敢地走出这一步。
第一志愿填完了,第二志愿就顺利了很多。我填了几个保底的大学,这样填只是希望自己一旦不幸没有被第一志愿录 取,还有可能被第二志愿的大学录取。
交上志愿表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我的录取通知书下发得很晚。当我看到其他同学都领到通知书时,我开始变得紧张,开始怀疑自己那倔强的一步是不是走错了。感谢上天只是在考验我的耐心,我顺利收到了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被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
经过这么多的事情,终于走进了理想的校园,我越来越感谢自己当初勇敢地走出了别人不敢走的那一步,有时候,成功只是那勇敢的一步。
志愿开讲
特邀嘉宾:吕迎春(著名高考志愿专家,多年来致力于高考与成才研究,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高校招生》等报刊发表高考志愿,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等文章百万余字)
从以上两位考生的“志愿经”中可以看出,填报志愿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中山大学历年在四川文科的录取分数大多高于一本控制线40分以上,以汪显丽的成绩,如果放在往年,她不一定敢填报中山大学。只是由于今年四川实行了平行志愿方式,汪显丽才“有恃无恐”,做出了“更多、更大胆的选择”。况且,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学校,她填报的是本省的四川大学,即使前面所有志愿全部落空,四川大学也完全可以“兜底”。
小汪所在省的一本实行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她可以一次性填报5所院校。但平行志愿里,也要把握冲,稳、保的梯度原则,即所填报的院校里既有以自己实力报考,略有风险但又是自己喜欢的院校,也有以自己实力报考较有把握的院校,更有以自己实力报考非常稳妥的院校。小汪A志愿填了收分历年比较高的中山大学,同时,也在E志愿填上了把握性非常大的四川大学,可见,小汪的平行志愿填报得比较科学,院校志愿间的梯度比较明显,
另外,阿拉伯语专业在中山大学属于冷门专业,是2008年才增设的新专业。汪显丽把这个“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专业放在第一专业志愿,也为她在中山大学“安全着陆”增添了不小的保险系数。
山东是高考大省,每年各批次院校的录取分数远远高于全国大部分省份。所以,每年600多分的考生,大多不敢报考外地的名牌院校,只能保守地报考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分数较为稳定的省内大学。而刘方雨则反其道而行之,她考虑到“既然大多数人都想在省内读书,那么如果我填了中山大学,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很大。”于是,她勇敢地填报了中山大学,最后果然如愿以偿,
方雨同学所在省的志愿填报方式与平行志愿不同。如果考生在第一志愿填报了自己非常喜欢并且历年录取分数较高的院校,那么第二志愿填报的院校必须要能保底,要保证即使第一志愿落空,下面也有其他学校接住,这样才能保证有学可上,方雨的志愿填报也注意到这点,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梯度比较明显,这样的志愿填报方式无疑是比较合理的,也值得很多考生借鉴。
志愿,就为近乎神圣的梦想
嘉宾:汪显丽
我和方雨是在进校后才认识的,四川和山东相隔千山万水,但是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会因为同样的志愿走进同一所大学,而成为好朋友。在我们心里,中山大学都曾经是我们的梦想,这个梦想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直到我们真正踏进校门。但是,我和方雨选择中山大学的初衷又是完全不同的,我是冲着该校的小语种专业来的,而她主要是寻找真正的独立。
几年前,中大是我的一个梦想;一年前,她是我奋斗的目标;现在,她是我最真的现实。第一次听到中山大学的名字,是初中老师一直在夸奖一个那年考上中大的师姐。那时的我就觉得那一定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不然平时一向严苛的老师怎么会那样夸奖一个学生?所以,中大在我的第一印象中是近乎神圣的。
带着对中大的无限期许,我跨入了高三。也是带着对中大的无限向往,我跨越了重重困难,走入高考考场,并最终取得了582分的较好成绩。在今年四川第一次在一本实行平行志愿的情况下,我可以凭借超出一本线42分的优势做出更多、更大胆的选择。
老师们常说填志愿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高考,现在想起来也确实是这样,许多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的学子们最终却没有踏入他们喜欢的大学的校门,这该是多么遗憾啊!所以在选择学校时,千万不能一味跟风选择别人所选的学校,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论是在分数上还是在喜爱程度上,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对于我,在参照了历年来众多高校的录取分数后,选出了几个自己认为适合这个分数段并且喜爱的学校。当然,我觉得最适合我的就是中山大学,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中大放在了平行志愿的第一位,虽然说中大每年的录取分数部高出一本线40多分,但是为了自己许久以来的心愿。我还是决定去拼一下,况且我想接下来还有四个机会。除了中大以外,其他的四个志愿我都做了周密的考虑,要确保能被其中的一所录取,而这些学校又不会太差,所以分别填报了厦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大学,这些学校我都比较喜欢,而且也有较大的把握。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坐落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地区的中山大学,使我这个挚爱语言的人毫不犹豫地把阿拉伯语填在了第一专业。阿拉伯语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全国至今也只有二十多所学校开办了这一专业,学习的人也非常少。它是一门很难学的语言,它的读音和写法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大挑战,能真正学好的人是少数。现在阿拉伯语人才也很缺乏。也正因为这样,它才具备更大的竞争力。但其实最吸引我的是阿拉伯世界丰富悠久的文化历史,这些无不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灼热的七月,考验着我们这些学子们焦急等待的心。当一切似乎尘埃落定,我们惟有屏息接受属于自己的结束语。在那样紧张的气氛中,我终于等来了那个名字——中山大学。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当你洒下了足够多的汗水和泪水,你收获的必然是鲜花和掌声。
跨出了“不可思议”的一步
嘉宾:刘方雨
哇,小丽的志愿报告好有激情,不愧是学文的。她选择中大是骨子里强大的阿拉伯文化似的浪漫主义决定的,她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梦想,而我则是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不是有句歌词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吗?
高考完之后,我凭自己的感觉估了一下分,大约在645到660分之间,之后就开始着手了解各种各样的大学。根据以往师兄师姐们的经验,预估的分数往往和实际分数有所差距,有时差距还很大。所以,我在查阅大学信息时,既要查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之类的一流名牌学府,也要了解像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之类的把握性比较大的大学,为填报志愿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等待查询高考分数的那天下午,我心里特别忐忑,担心种种意外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成绩大爆冷门。三点钟,成绩查询通道开通,我在第一时间输入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屏幕上即刻出现的三个数字令我长嘘了一口气:650。感谢批卷子的老师们,我的分数没有被加错,我的作文没有偏题,任何意外都没有发生。
有了分数,所要填报的学校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范围。随着填报志愿的日子越来越近,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朋友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我的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我把第一志愿的目标锁定在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而我父母则希望我报考山东大学之类的省内大学。他们认为我作为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在家庭的温室中长大,远门都没出过,怎么能到这样一个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呢?我完全能够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可我仍然坚持要出省。首先,我认为上大学是到外面去开拓眼界的绝好机会,我不希望把这个机会浪费在一个我熟悉的圈子里;其次,我觉得人只有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才能真正学到东西,才能慢慢脱去身上的稚气,永远躲在巢里的鸟是飞不高的。毕竟我还很年轻,我还有资本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在我的坚持下,我的父母做出了让步,允许我在中山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中选一个作为第一志愿。虽然我知道父母选择这两所学校是因为我家在西安和广州有亲戚,但我并不在乎,毕竟我出省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正式填报志愿的日子到了,久未蒙面的同学又聚在一起。不过,此时大多是分数相近的同学聚在一起,希望通过商量能报考同一所大学,毕竟在陌生的大学校园中,有几个熟悉的朋友还是很贴心的。当我说出我想要报考中山大学时,我们小组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一致认为中山大学的分数线太高,劝我不要冒险。有一个分数比我还高的同学都说不敢报,怕录取不了。听到同学们的劝告,当时我还是有些动摇的,我也不希望录取失败再回头读一次高三。于是我跑去问班主任,他顿了一下说:“有录取的可能。”那时,我突然觉得别人是给不了我答案的,到底该怎样填,只能由我自己决定。我让自己冷静下来做进一步分析:全校中没有几个入会填报中山大学,而我们学校又是全市最好的学校,想必所有学生中报考中山大学的也不多。既然大多数人都想在省内读书,那么如果我填了中山大学,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很大。我决定为自己的人生赌一把,勇敢地走出这一步。
第一志愿填完了,第二志愿就顺利了很多。我填了几个保底的大学,这样填只是希望自己一旦不幸没有被第一志愿录 取,还有可能被第二志愿的大学录取。
交上志愿表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我的录取通知书下发得很晚。当我看到其他同学都领到通知书时,我开始变得紧张,开始怀疑自己那倔强的一步是不是走错了。感谢上天只是在考验我的耐心,我顺利收到了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被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
经过这么多的事情,终于走进了理想的校园,我越来越感谢自己当初勇敢地走出了别人不敢走的那一步,有时候,成功只是那勇敢的一步。
志愿开讲
特邀嘉宾:吕迎春(著名高考志愿专家,多年来致力于高考与成才研究,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高校招生》等报刊发表高考志愿,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等文章百万余字)
从以上两位考生的“志愿经”中可以看出,填报志愿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中山大学历年在四川文科的录取分数大多高于一本控制线40分以上,以汪显丽的成绩,如果放在往年,她不一定敢填报中山大学。只是由于今年四川实行了平行志愿方式,汪显丽才“有恃无恐”,做出了“更多、更大胆的选择”。况且,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学校,她填报的是本省的四川大学,即使前面所有志愿全部落空,四川大学也完全可以“兜底”。
小汪所在省的一本实行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她可以一次性填报5所院校。但平行志愿里,也要把握冲,稳、保的梯度原则,即所填报的院校里既有以自己实力报考,略有风险但又是自己喜欢的院校,也有以自己实力报考较有把握的院校,更有以自己实力报考非常稳妥的院校。小汪A志愿填了收分历年比较高的中山大学,同时,也在E志愿填上了把握性非常大的四川大学,可见,小汪的平行志愿填报得比较科学,院校志愿间的梯度比较明显,
另外,阿拉伯语专业在中山大学属于冷门专业,是2008年才增设的新专业。汪显丽把这个“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专业放在第一专业志愿,也为她在中山大学“安全着陆”增添了不小的保险系数。
山东是高考大省,每年各批次院校的录取分数远远高于全国大部分省份。所以,每年600多分的考生,大多不敢报考外地的名牌院校,只能保守地报考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分数较为稳定的省内大学。而刘方雨则反其道而行之,她考虑到“既然大多数人都想在省内读书,那么如果我填了中山大学,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很大。”于是,她勇敢地填报了中山大学,最后果然如愿以偿,
方雨同学所在省的志愿填报方式与平行志愿不同。如果考生在第一志愿填报了自己非常喜欢并且历年录取分数较高的院校,那么第二志愿填报的院校必须要能保底,要保证即使第一志愿落空,下面也有其他学校接住,这样才能保证有学可上,方雨的志愿填报也注意到这点,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梯度比较明显,这样的志愿填报方式无疑是比较合理的,也值得很多考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