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植物类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河南城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是在工科背景下发展多年、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该文介绍了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创新、考核方式改革等,分析了此类课程在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工科院校植物类以及相关课程的整体教学成效。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200-0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Reform of Plant Cours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REN Yaping et 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ingdingshan 467036, China)
  Abstract: Landscape plant courses are very important core courses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any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and it is a major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with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content, curriculum innovation and assessment reform of landscape plant cour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this kind of courses, and discusses and conceives these problems, so as to make up for the weak problems of plant course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of related cours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courses;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营造良好的生态、可持续的人居环境,这也使得园林专业教育蓬勃发展。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调节者,在改善生态环境、吸附有害气体、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曾指出:对于这门知识面广的综合性学科来说,最大特点应该体现在园林植物方面。设计师应掌握植物材料的知识,了解植物的习性及其应用[2]。近年来,我国园林植物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多所高等院校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对园林植物课程体系中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形成了许多能够指导教学实践发展的好经验。如包志毅分析了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植物相关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浙江农林大学园林植物课程改革的思路[3]。郝培尧等结合北京林业大学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4]。
  2011年,教育部正式将风景园林升级为一级学科,并确定学科名称为风景园林,体现了本专业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巨大潜能[3]。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于2013年开设风景园林专业,本专业致力培养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区域人居环境建设事业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乡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等相关知识,熟悉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管理等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风景园林学科前沿,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实践能力,能在城市建设行业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园林植物应用、资源与遗产保护等方面工作的,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其中,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主要包括: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但作为工科背景的院校,河南城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园林植物教学经验方面稍显薄弱,考核评价方面也应区别于传统植物类课程。本文对植物学和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2门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力求探索出适合工科背景的植物类课程教学与考核评价方法。
  1 园林植物类课程设置现状
  现行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之间衔接不紧、部分课程内容重复和理论课时安排严重不足等问题。有些课程内容偏重微观,尤其是植物学方面,传统植物学偏向微观知识,如组织和细胞等;并且在介绍一些植被的识别要点的时候,显然没有植物学背景的情况下增加了课程讲解的难度。工科背景下,植物学课程更倾向于识别和应用,所以考核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闭卷考试和那些传统的组织细胞等知识点。另外,由于课时限制,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仅32课时,造成课程理论教学尚未能完成,使得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未能有充足时间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脱节,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导致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   2 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改革实践
  2.1 植物学课程 植物学课程只有16个课时,传统植物学课程偏重组织、细胞等微观内容,由于学时限制,所以本课程除了保留园林植物的分类和命名以外,着重加强了植物根、茎、花、叶、果的形态特征和形态术语等内容的讲解。因为工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专业同学对植物方面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识别形态特征,熟悉生长发育环境和掌握植物应用等内容上,所以本课程重点在识别上和应用上。课程中间通过申请实践教学,带领同学们观察植物不同部分的形态特征,认识常见的一些植物(图1)。
  此外,通过压花制作(图2),让同学们熟悉花和叶的特征,并记住它们的名字,还可以提高个人的审美水平,为以后进行规划设计打下基础。另外,作业是记录植物笔记,让大家熟悉植物的特征,并把花果等部位画出来,加强植物的认知。植物的形态特征尤其是花和果的特征和术语比较繁琐,容易混淆,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完全掌握扎实还需要下功夫。
  本课程于2019年已实施考核方式改革,不再是传统的闭卷考试。采取平常考勤和课堂表现10%,压花作业50%,校园植物笔记40%。压花作品通过同学们自己采拾叶花等标本,通过压花器或书本逐步使标本干燥,并进行构思,形成风景、人物等场景,形成一副完整的作品。本课程建有网络课程,课程上有相关的课件和资料。整个过程老师都会在学习通里一对一进行指导。校园植物笔记记录,对每一种植物通过文字和绘画的方法记录,加强学生对识别特征的记忆,一改以前生硬的记忆方法,提高识别效率。这两种考核方式都是针对2019级的学生开始,目前效果良好,以后会进行逐步调整,今后在实践上会加重比例,让学生多看、多写、多画,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2.2 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 本课程本学期有32个课时,近年理论的安排逐步减少,增加实践的内容。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不像别的课程,它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在不断飞速发展的一个学科方向,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居住区、滨水景观、湿地景观、道路景观的发展以及草花的广泛应用,新的内容不断涌现,所以实践内容非常重要。本课程将部分上课时间调整为现场教学,对居住区、公园、滨水区、道路的植物配置以及花坛、花境进行充分讲解,并完成相关的调研报告和ppt进行汇报,加强认知。并且通过现场教学和植物配置的相关作业,使学生充分掌握北方地区常用的植物配置方法和配置原则,掌握多种植物群落的设计和草花植物的应用(图3)。
  此外,与竞赛结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课程从2020年开始参加“花园杯”的竞赛(图4),学生普遍積极性较高,通过参与实际地块的规划设计和分组协作,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脑绘图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奠定了基础。最后,学生们参与实际项目的建造,例如一些地产项目的花境营造(图5),使学生们熟悉花境操作的流程与施工方法,对于学生们动手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
  植物学和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虽然是风景园林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但仍然存在学时少,课程计划不能很好开展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解决:一是适当增加课时。目前这2门课程的课时都较少,部分学习任务没有时间进行讲解或者没有太多的实操时间,尤其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计划增加到48学时,来提升学生的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能力以及实操能力;二是增加实践场地。目前能实操的场地较少,不能实现全部同学都能参与,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施工方面的理解以及对设计不足方面的问题自查。计划寻求校企合作,目前与地产企业有合作,但是不够体系,时间上也是不均匀,与课程的衔接上不够理想。下一步应建立合作计划,形成完整科课程与实践体系,来完成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作为一名风景园林教育工作者,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明确本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培养是非常重要的[5-6]。随着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会培养出更多专业基础扎实、适应社会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琴.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园艺,2019(15):201-203.
  [2]韩雪,纪凯婷,朱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园林植物配置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146-147.
  [3]包志毅,邵锋,宁惠娟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 林业教育,2012(02):58-60.
  [4]郝培尧,李冠衡,尹豪,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5(01):68-70.
  [5]李莉华,董芦笛,刘晖.风景感知-空间建构-生境营造——建筑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教学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04):68-73.
  [6]林广思.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种植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研讨[J].华中建筑,2014,32(04):158-161.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利用1990—2019年襄阳市气象数据资料对襄阳市近30年基本气象要素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襄阳市气温季节变化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6.7℃,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822.4mm,年际变化大;年均日照时长为1804.17h,光照时长季节分布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襄阳市整体气候特征表现为春季气温温和,春雨连绵,日照较少;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秋季降
摘 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形式,是旅游产业未来研究和探索的主要方向。该文分析了云南省在发展生态旅游上具有生态环境、资源、政策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显著优势,阐述了普者黑风景名胜区的社区参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和抚仙湖的生态环境补偿等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云南省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升路径;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
摘 要:粉煤灰作为一种传统的固体废物,因产量大、利用率低而大量堆积,污染周边环境。由于粉煤灰具有独特的玻璃体结构、比表面积大、孔隙度发达、结构稳定等特点,在土壤修复以及废水治理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因此,对粉煤灰进行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其堆积与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综述了当前改善粉煤灰性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方法及其机制,讨论了其在建筑业、农业、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粉煤灰长期应用风险及
摘 要:结合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乡村振兴背景,该文提出涉农高校研究生乡村志愿服务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2个模型。理论模型关注我国农业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包含态度、知识和技能3个宏观维度,每个维度又细分为若干要素,重点关注学生的核心能力,为培养乡村志愿服务能力提供理论框架。实践模型关注如何有效培养乡村志愿服务能力,以三环结构将实质、个体、组织3个层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主要阐述个体和组织层面如何行
摘 要:吉林西部位于农牧交错带边界,在东北地区具有特殊的地位,其气候要素具有显著特征。选取吉林西部6个观测站点1951—2019年共69年的气候要素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各站点气候要素的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70年来,吉林西部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以及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在季节变化方面存在局部差异性,白城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林学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木材供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林学专业及学生特点,挖掘林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生态文明、顽强拼搏、团队协作、森林文化、生命价值、法制教育等思政元素,探讨林学专业教育与思政课程的结合点,重构林学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探索适合林学专业的课程思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EPIC1与前列腺癌(PC)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关系。方法用RT-PCR分别检测EPIC1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系(RWPE-1)和4种PC细胞系表达差异,以及9例P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PIC1表达差异,分析EPIC1与83例PC患者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之间关系。结果EPIC1在P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RWPE-1(P<0.05),在患者PC组织表达水平也高于癌旁组织(
摘 要:以崂山水库周边农用地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集了9块种植不同作物试验地的降雨后地表径流,对其中的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溶解性磷(SP)输出浓度和流失量进行分析核算,同时考察了施用化肥和控释肥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类型的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差别较大;施用控释肥料较普通肥料可以减少17.9%的氨态氮、16.4%的硝态氮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