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典型的山水格局城市,进行总体城市设计时,应突显其特有的自然优势,但往往山水格局的城市都有着比较复杂的地形,为保护山水城市特色,在规划策略应将山水的保护融入各阶段城市规划中,并以法定图则的形式加以落实,以实现山、水、城之间的“对话”,体现山水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独特的景观风貌。
本文以承德市城市山水的特色和国外成功城市风貌的案例,基于对自然山水构架的保护,探讨山水城市的城市设计中对于山与城、水与城以及山、水、城三个方面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市设计承德山体保护水体保护城市界面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设计中的自然山水要素
城市设计的对象包含了人类生活的诸多要素,地形地貌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它构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形成。自然山水是城市地形地貌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
我国传统的城市选址非常重视山水的分布格局,总结形成了理想的城市山水空间模式,这些在风水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山体和水体通常成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的节点和受保护的对象。
(二) 以承德市为例分析城市设计中的山水保护策略
以承德为例分析山水格局的下的自然山水的保護,是因为承德的“山、水、城”自然格局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承德是一个典型的山水格局的城市,以“清代夏都, 佛缘圣地”而闻名于世。
承德山川形势结构的特殊性
承德盆地, 是由大山余脉的低山丘陵与河谷阶地复合而成的地理单元, 市区平均海拔320 米, 而周围山岭500—700 米之间。最高峰为市区南侧的僧冠帽峰。海拔675 米。市区(今山庄内) 几道山梁属于丘陵漫岗和阶地, 有起伏之感而无跋涉之苦, 虽然沟谷并不甚开阔, 但居者并无逼仄局促和压抑之感, 更不会形成三阳不照的阴湿之地, 因其远山较高,可以增加景深层次; 楼宇倚山势而建,参差错落,颇有气势。
(三)对于山水保护的策略研究
3.1山体保护研究
研究山与城的格局,既丰富城市景观,又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良性循环,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居住、工作环境。
3.1.1体现“山水对话”的控制策略
为了防止山体被高层建筑层层包围,凸现山体的主体地位,对于山体周围的城市高度实施了分区控制,而从城市景观组织的角度看,视廊控制方法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能充分体现山与山、山与水、山与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1.2山体建设实行分级保护的策略
根据山体在城市空间格局、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及对改善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对全市的山体进行分级保护。一级保护山体是构成全市城市景观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对保障城市绿地的合理分布、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避暑山庄、磬锤峰。二级保护山体是构成城区局部景观格局的重要元素,具有重要的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罗汉山、半壁山、僧冠峰、双塔山。三级保护山体是指具有一般性的景观价值,能起到城市绿地作用的山体,针对不同的保护级别,对山体提出不同的保护内容和控制要求。包括:鸡冠山、凤凰山、元宝山、莲花山、佟山、九华山及其它山体。
3.1.3改善措施
山与城的特征可总结为为“山为图,城为底”、“山城相渗透”、“山城相隔”三种。三种特征对应不同的改善措施。
山为图,城为底——改善措施:对城市与山体结合部的违章建筑进行清除和整治;
山城相渗透——改善措施:恢复山体自然特征,与周围的建筑群体形成融合共生;
山城相隔——改善措施:强化山体的原生态,将山体绿色系统引入城市。
采用山体景观视廊控制的方法,可使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中融入山体,形成良好的景观,以景观增加公共开放空间的人流。
3.2水体保护研究
3.2.1 “水与城”的关系
水与城的交接特征表现为“绿化夹于水城之间”、“山夹于水城之间”、“水城相连”三种。
绿化夹于水城之间——改善措施:建立与河流垂直相连的绿化带;
山夹于水城之间——改善措施:合理组织建筑群,增加眺望点,使山、水、城融为一体。
水城相连——改善措施:做好堤岸、观景台、滨水散步道等场所的设计。
3.2.2城市内旱水河的改造与建议
由于城市地区森林资源惨遭破坏, 导致其涵养水源能力大为降低, 加之雨量偏少, 在城市市区内形成了多处旱河,前景十分堪忧,借鉴承德的经验,提出对旱河的改造和利用的建议。
承德市内主要的几条旱河包括狮子沟、二仙居等几乎占去了承德市区面积的1/3。其中,二仙居、石洞子沟、牛圈子沟3条旱河由于分布在市区中心,有水泉沟、佟山、碾子沟等大小几十条沟壑的河水汇集于此。但大量垃圾、污水侵占了河道,旱河两岸也是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同时,挤占旱河河道搭建棚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对于旱河开发和保护时在技术上应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扩大旱作面积,以保持水量, 在市区内推广透气性铺装, 扩大林草面积, 提高降水的入渗率以补给地下水, 使旱河重现细水长流的局面。
3.3基于山水特色的城市界面设计
如何把整个城市的界面设计与城市本身的自然山水构架结合起来,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城市界面设计的原则。
3.3.1城市界面的建筑控制
(1)集中式发展——南区和西区 城市的主要功能单元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一个中心聚集多个单元。 承德滦河北岸——建议核心地段可适当建设高层建筑,为北岸的附属旅游区和片区中心营造集中突出的天际线。 两河口东西两岸——核心地段可适当建设高层建筑,少量20层以上的标志性建筑,营造现代都市景观,以远山为背景,以两河口为前景,以变化的高层建筑形成滨水天际线。
(2)分散式发展——核心区之间的组团城中的结构单元相对独立,通过地面联系为整体,保持松散的联合上板城工业物流园的西岸——底层工业仓储建筑为主,核心地段可适当建设高层建筑,形成变化的天际线。偏桥子-陈栅子片区的滦河北岸——控制建设高层,突出以山体为主的天际线。 (3)自由式发展——老城区依照地形地势采取灵活的布局形势进行空间架构老城区的武烈河西岸——对高层建筑的建设应严格控制,禁止新建12层以上高层,强化以避暑山庄、半壁山等山体为背景的天际线。
小结
在城市设计方面,充分的尊重自然山水的格局,可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从而力求做到山水与城市和谐相融,营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宏观方面:充分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明确城市设计的生态目标;重视规划管理与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树立山水相融和谐共生的城市设计原则。
微观操作方面:城市设计应使自然山水空间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纳自然山水要素为城市的空间意象的组成要素,使两者相互渗透,紧密配合,以创造完整的山水城市空间意象。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2] 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波,汪莉莉. 维护城市山水格局的连续性[J]. 园林工程,2002
[4] 陈荣林. 山地建筑设计与城市人居环境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08.7
[5] 邢卓. 结合自然山水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陕南安康为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本文以承德市城市山水的特色和国外成功城市风貌的案例,基于对自然山水构架的保护,探讨山水城市的城市设计中对于山与城、水与城以及山、水、城三个方面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城市设计承德山体保护水体保护城市界面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设计中的自然山水要素
城市设计的对象包含了人类生活的诸多要素,地形地貌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它构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形成。自然山水是城市地形地貌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
我国传统的城市选址非常重视山水的分布格局,总结形成了理想的城市山水空间模式,这些在风水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山体和水体通常成为城市景观中重要的节点和受保护的对象。
(二) 以承德市为例分析城市设计中的山水保护策略
以承德为例分析山水格局的下的自然山水的保護,是因为承德的“山、水、城”自然格局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承德是一个典型的山水格局的城市,以“清代夏都, 佛缘圣地”而闻名于世。
承德山川形势结构的特殊性
承德盆地, 是由大山余脉的低山丘陵与河谷阶地复合而成的地理单元, 市区平均海拔320 米, 而周围山岭500—700 米之间。最高峰为市区南侧的僧冠帽峰。海拔675 米。市区(今山庄内) 几道山梁属于丘陵漫岗和阶地, 有起伏之感而无跋涉之苦, 虽然沟谷并不甚开阔, 但居者并无逼仄局促和压抑之感, 更不会形成三阳不照的阴湿之地, 因其远山较高,可以增加景深层次; 楼宇倚山势而建,参差错落,颇有气势。
(三)对于山水保护的策略研究
3.1山体保护研究
研究山与城的格局,既丰富城市景观,又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及良性循环,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居住、工作环境。
3.1.1体现“山水对话”的控制策略
为了防止山体被高层建筑层层包围,凸现山体的主体地位,对于山体周围的城市高度实施了分区控制,而从城市景观组织的角度看,视廊控制方法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能充分体现山与山、山与水、山与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1.2山体建设实行分级保护的策略
根据山体在城市空间格局、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及对改善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对全市的山体进行分级保护。一级保护山体是构成全市城市景观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对保障城市绿地的合理分布、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避暑山庄、磬锤峰。二级保护山体是构成城区局部景观格局的重要元素,具有重要的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罗汉山、半壁山、僧冠峰、双塔山。三级保护山体是指具有一般性的景观价值,能起到城市绿地作用的山体,针对不同的保护级别,对山体提出不同的保护内容和控制要求。包括:鸡冠山、凤凰山、元宝山、莲花山、佟山、九华山及其它山体。
3.1.3改善措施
山与城的特征可总结为为“山为图,城为底”、“山城相渗透”、“山城相隔”三种。三种特征对应不同的改善措施。
山为图,城为底——改善措施:对城市与山体结合部的违章建筑进行清除和整治;
山城相渗透——改善措施:恢复山体自然特征,与周围的建筑群体形成融合共生;
山城相隔——改善措施:强化山体的原生态,将山体绿色系统引入城市。
采用山体景观视廊控制的方法,可使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中融入山体,形成良好的景观,以景观增加公共开放空间的人流。
3.2水体保护研究
3.2.1 “水与城”的关系
水与城的交接特征表现为“绿化夹于水城之间”、“山夹于水城之间”、“水城相连”三种。
绿化夹于水城之间——改善措施:建立与河流垂直相连的绿化带;
山夹于水城之间——改善措施:合理组织建筑群,增加眺望点,使山、水、城融为一体。
水城相连——改善措施:做好堤岸、观景台、滨水散步道等场所的设计。
3.2.2城市内旱水河的改造与建议
由于城市地区森林资源惨遭破坏, 导致其涵养水源能力大为降低, 加之雨量偏少, 在城市市区内形成了多处旱河,前景十分堪忧,借鉴承德的经验,提出对旱河的改造和利用的建议。
承德市内主要的几条旱河包括狮子沟、二仙居等几乎占去了承德市区面积的1/3。其中,二仙居、石洞子沟、牛圈子沟3条旱河由于分布在市区中心,有水泉沟、佟山、碾子沟等大小几十条沟壑的河水汇集于此。但大量垃圾、污水侵占了河道,旱河两岸也是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同时,挤占旱河河道搭建棚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对于旱河开发和保护时在技术上应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扩大旱作面积,以保持水量, 在市区内推广透气性铺装, 扩大林草面积, 提高降水的入渗率以补给地下水, 使旱河重现细水长流的局面。
3.3基于山水特色的城市界面设计
如何把整个城市的界面设计与城市本身的自然山水构架结合起来,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首先我们要明确城市界面设计的原则。
3.3.1城市界面的建筑控制
(1)集中式发展——南区和西区 城市的主要功能单元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一个中心聚集多个单元。 承德滦河北岸——建议核心地段可适当建设高层建筑,为北岸的附属旅游区和片区中心营造集中突出的天际线。 两河口东西两岸——核心地段可适当建设高层建筑,少量20层以上的标志性建筑,营造现代都市景观,以远山为背景,以两河口为前景,以变化的高层建筑形成滨水天际线。
(2)分散式发展——核心区之间的组团城中的结构单元相对独立,通过地面联系为整体,保持松散的联合上板城工业物流园的西岸——底层工业仓储建筑为主,核心地段可适当建设高层建筑,形成变化的天际线。偏桥子-陈栅子片区的滦河北岸——控制建设高层,突出以山体为主的天际线。 (3)自由式发展——老城区依照地形地势采取灵活的布局形势进行空间架构老城区的武烈河西岸——对高层建筑的建设应严格控制,禁止新建12层以上高层,强化以避暑山庄、半壁山等山体为背景的天际线。
小结
在城市设计方面,充分的尊重自然山水的格局,可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从而力求做到山水与城市和谐相融,营造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宏观方面:充分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明确城市设计的生态目标;重视规划管理与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树立山水相融和谐共生的城市设计原则。
微观操作方面:城市设计应使自然山水空间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纳自然山水要素为城市的空间意象的组成要素,使两者相互渗透,紧密配合,以创造完整的山水城市空间意象。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2] 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 陈波,汪莉莉. 维护城市山水格局的连续性[J]. 园林工程,2002
[4] 陈荣林. 山地建筑设计与城市人居环境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08.7
[5] 邢卓. 结合自然山水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陕南安康为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