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是做好党的建設和组织工作必须贯彻的“纲”和“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组织部门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政治责任,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聚焦“两个维护”,把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之举。党的组织路线服务党的政治路线。始终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落地生根。切实强化理论武装。突出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注重强化党性教育,充分发掘利用好域内“肚带河第一党支部”“四同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抓好“四史”的集中性培训和经常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要求,严格谈心谈话、征求意见、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程序步骤,强化全覆盖指导监督把关,保证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的严肃性。规范基层党组织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通过定期调度、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细化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安排,运用好读书班、朗诵大会等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引导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中找寻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促进新思想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坚持建强“神经末梢”,把抓实抓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固本之基。“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注重树立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切实筑牢战斗堡垒。抓实基层支部建设。加强党支部联系点工作创新实践,坚持从健全组织、建强队伍、落实制度等方面入手,强化对机关、城乡、非公各领域基层支部建设的指导监督。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抓支部联系点工作,分领域选树党支部典型,坚持以点带面,持续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紧盯村“两委”换届,对现任村“两委”干部进行全覆盖资格审查,为换届工作顺利打牢基础。深化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化“1+3+X”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探索在城市社区实施“1+3+X”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小区(楼院)党支部领导的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共治共建的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夯实基层基础保障。不断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抓实培训、管理、考核,促进落实职责、发挥作用。实施村级后备人才梯次培养工程,做好村干部队伍人才储备。深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健全薪酬体系,激发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资金支持,规范使用、提升效能。加强“两新”组织、小区(楼院)党组织阵地建设,确保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找到组织。
坚持打造“硬核队伍”,把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党的组织工作关键是干部工作。始终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干部队伍选好管好用好。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把关考察。把政治素质作为干部选用的首要标准,强化考察把关,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正反双向测评机制,把相对抽象的大概念变成可衡量、可评定的细指标,让干部政治素质标准可界定、能评判。建立健全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及时深入急难险重工作一线看干部面对重大任务、复杂问题、风险挑战时的政治言论和表现,力求将抽象化评价转变为用事实说话。注重事业为上精准选贤任能。坚持以事择人,通过下沉式暗访、工作调研、年度考核等方式,考察干部的日常作为、现实表现。进一步完善干部电子业绩档案,将干部表现情况列出清单、形成材料,纳入档案,为干部使用提供“一手”参考。聚焦发展需要,探索建立干部综合比选机制,加强对空缺岗位和动议人选的分析研判,特别注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求把合适的干部精准放到合适的岗位。坚持厚爱严管激励担当作为。树立“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积极破除论资排辈等错误观念,大力发现使用那些在急难险重一线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落实澄清保护制度,旗帜鲜明地为敢扛事、敢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强化干部日常监督考核,完善奖优罚劣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努力营造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浓厚氛围。
坚持厚植“人才沃土”,把优化人才生态发展环境作为关键之策。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大力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提升聚才留才引力。创新招才引才机制。围绕域内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开展大学毕业生岗位开发计划需求摸底调查,制定人才引进需求清单,实施重点人才招聘工程,强化域内紧缺人才招引。深入实施“还巢梦”引才工程, 探索试行“地方粮票”,开辟双阳籍优秀人才返双创业的绿色通道。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周末专家”等形式,建立“柔性人才”智库,做大人才增量。打造综合培育平台。依托长春双阳乡村振兴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建筑学院、长大旅游学院等域内院校,整合资源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实施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人才培育成长。加强人才培育合作,与省内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高校对接,进行定向培训的方式,积极打造各类人才的“蓄水池”,切实满足各行业人才需求。优化服务保障效能。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发现宣传优秀人才故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提升人才服务保障能级,深入实施“人才引培主题服务”系列活动,制定“人才服务指南”,积极落实高端人才年度奖励、人才住房保障、新获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人才奖励等人才政策,加大医疗保健、子女教育、证照办理等方面保障力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作者系中共长春市双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艾 杰
坚持聚焦“两个维护”,把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之举。党的组织路线服务党的政治路线。始终坚持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落地生根。切实强化理论武装。突出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注重强化党性教育,充分发掘利用好域内“肚带河第一党支部”“四同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抓好“四史”的集中性培训和经常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要求,严格谈心谈话、征求意见、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程序步骤,强化全覆盖指导监督把关,保证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的严肃性。规范基层党组织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通过定期调度、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细化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安排,运用好读书班、朗诵大会等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引导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中找寻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促进新思想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坚持建强“神经末梢”,把抓实抓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固本之基。“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注重树立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导向,切实筑牢战斗堡垒。抓实基层支部建设。加强党支部联系点工作创新实践,坚持从健全组织、建强队伍、落实制度等方面入手,强化对机关、城乡、非公各领域基层支部建设的指导监督。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抓支部联系点工作,分领域选树党支部典型,坚持以点带面,持续推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紧盯村“两委”换届,对现任村“两委”干部进行全覆盖资格审查,为换届工作顺利打牢基础。深化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化“1+3+X”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探索在城市社区实施“1+3+X”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小区(楼院)党支部领导的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共治共建的基层治理体系,积极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夯实基层基础保障。不断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抓实培训、管理、考核,促进落实职责、发挥作用。实施村级后备人才梯次培养工程,做好村干部队伍人才储备。深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健全薪酬体系,激发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资金支持,规范使用、提升效能。加强“两新”组织、小区(楼院)党组织阵地建设,确保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找到组织。
坚持打造“硬核队伍”,把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党的组织工作关键是干部工作。始终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干部队伍选好管好用好。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把关考察。把政治素质作为干部选用的首要标准,强化考察把关,建立干部政治素质正反双向测评机制,把相对抽象的大概念变成可衡量、可评定的细指标,让干部政治素质标准可界定、能评判。建立健全干部政治素质档案,及时深入急难险重工作一线看干部面对重大任务、复杂问题、风险挑战时的政治言论和表现,力求将抽象化评价转变为用事实说话。注重事业为上精准选贤任能。坚持以事择人,通过下沉式暗访、工作调研、年度考核等方式,考察干部的日常作为、现实表现。进一步完善干部电子业绩档案,将干部表现情况列出清单、形成材料,纳入档案,为干部使用提供“一手”参考。聚焦发展需要,探索建立干部综合比选机制,加强对空缺岗位和动议人选的分析研判,特别注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求把合适的干部精准放到合适的岗位。坚持厚爱严管激励担当作为。树立“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积极破除论资排辈等错误观念,大力发现使用那些在急难险重一线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落实澄清保护制度,旗帜鲜明地为敢扛事、敢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强化干部日常监督考核,完善奖优罚劣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努力营造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浓厚氛围。
坚持厚植“人才沃土”,把优化人才生态发展环境作为关键之策。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大力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提升聚才留才引力。创新招才引才机制。围绕域内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开展大学毕业生岗位开发计划需求摸底调查,制定人才引进需求清单,实施重点人才招聘工程,强化域内紧缺人才招引。深入实施“还巢梦”引才工程, 探索试行“地方粮票”,开辟双阳籍优秀人才返双创业的绿色通道。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周末专家”等形式,建立“柔性人才”智库,做大人才增量。打造综合培育平台。依托长春双阳乡村振兴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建筑学院、长大旅游学院等域内院校,整合资源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实施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人才培育成长。加强人才培育合作,与省内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高校对接,进行定向培训的方式,积极打造各类人才的“蓄水池”,切实满足各行业人才需求。优化服务保障效能。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发现宣传优秀人才故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提升人才服务保障能级,深入实施“人才引培主题服务”系列活动,制定“人才服务指南”,积极落实高端人才年度奖励、人才住房保障、新获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人才奖励等人才政策,加大医疗保健、子女教育、证照办理等方面保障力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作者系中共长春市双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艾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