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阳极泥处理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实践

来源 :湖南有色金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_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某企业铜阳极泥原有处理工艺流程,针对原有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生产产生的影响,对原有工艺流程以及工艺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实践证明,技术改造之后,产品品位和生产成本等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玲珑金矿田阜山金矿东风矿区历史悠久,矿区内构造发育,矿脉众多,矿脉关系错综复杂.通过总结东风矿区的地质条件,分析了矿区207、208、206矿脉地质特征,归纳主要矿体的空间分布、产状、品位变化规律.结合围岩及夹石地质特征,总结了矿体富集的有利部位及分布规律,为矿山找矿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东风矿区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构造的拐弯、交汇部位及倾角变化部位赋矿.
针对机械化采矿作业过程产生的粉尘危害来源、特点、分布、潜在危害性、发生职业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析,探索研究粉尘防护技术和措施,达到控制和减弱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矿山职工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
云南某氧化铅银矿原矿矿石含Pb 0.72%、Ag 227.17 g/t.经矿石性质分析可知,矿石中的铅主要以白铅矿形态赋存,银主要以自然银形态赋存,自然银整体嵌布粒度微细,部分自然银呈包裹态赋存于方解石中,不利于浮选回收.结合工艺矿物学分析及银浮选探索试验的结果,确定了浮选回收白铅矿-浮选尾矿氰化浸出回收自然银的选冶联合工艺.该工艺不仅可产出铅精矿,还大幅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荐工艺产出铅精矿及银浸出液,其中铅精矿中铅回收率为63.01%,银回收率为21.64%;银浸出液中银回收率为
利用热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技术在不同深宽比GaAs衬底上进行了Al2O3/HfO2复合薄膜的沉积.通过对其表面和能谱进行分析发现,沉积温度对复合薄膜的摩尔比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深宽比的增大,其沉积表面和沟槽内会出现残留物;随着ALD沉积温度的上升,其沉积表面和沟槽内的残留物减少,摩尔比趋向均匀.当深宽比为2.2并利用150℃的低沉积温度时,表面及底面基本无残留物.但当深宽比为4.25时,150℃沉积明显有大量残留物.只有当温度升高到300℃时,表面和沟槽里复
针对某地铜渣矿中铜矿物与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关系较为亲密,常在赤铁矿、褐铁矿的裂隙中嵌布着他形的黄铜矿,黄铜矿常被孔雀石、铜蓝、斑铜矿等交代的特点,结合铜矿物和铁矿物嵌布粒度粗细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采用浮选+中矿再磨再浮选的联合工艺,得到两种铜精矿,提高了铜的回收率.
采用球径半理论公式计算球径、破碎统计力学指导初装的配球、转移概率确定补球方案,并将该钢球级配制度应用于银山选矿厂.精准的补加球制度,降低了球磨机的钢球消耗和生产电耗,提升了磨矿效率.
以贵州某菱锰矿阳极液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室和工业试验研究.在硫酸铵添加量、结晶温度、结晶时间、搅拌方式等方面,进行条件试验研究.结果 表明,在结晶温度35℃时,向200 mL阳极液中添加30 g硫酸铵固体,搅拌20 min后,静置5h,体系除镁率64.12%,锰损失率约为26%,该参数是符合实际生产的最优工艺参数.
为了优化中和TeO2到产品碲锭的各个生产工序,达到提升碲锭质量的目的 ,主要通过升级煅烧炉、采用增加氯化钙与过量的硫化钠、升级滤布、提高总电流与电积前液碲的浓度、选择造渣时表面结晶、改变浇铸方式与浇铸模具,避免了TeO2的过烧,TeO2颗粒更加均匀,造液澄清与过滤时间缩短,抑制了杂质的反溶,提高了电积前液的纯度,缩短了电积周期,电积直收率提升至76%,降低了碲锭中钠含量,碲锭的合格率达到了90%,一次产出率达到91.19%,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升了碲锭的外观质量.
结合某冶炼厂2年以来的生产实践,深入分析了电解过程导电系统持续发热问题,提出了各项有效可行的措施,降低了锌电积过程中铜导电系统温度及发热频次,通过生产实践,取得显著效果,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新型锰元素添加剂作为钢铁行业中的一种重要脱硫剂和氧化剂,相比于一般的锰元素添加剂如电解金属锰片,具有熔化速度快、分散性好、锰收率高等优点,并且其形状规整,便于运输.在钢铁行业中有着良好的前景,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试验着重对新型锰元素添加剂其中之一的锰球生产工艺进行了探究.对其生产工艺中的四个参数:锰粉目数、粘接剂用量、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做出了探讨,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了各因素对锰球粘接效果的影响程度,得出了最佳的锰球生产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满足客户标准,对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进行了修正,将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