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纸并无更多实质内容的公告导致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股价异动,交通银行称正在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普遍不解,因交通银行国家股占比不到30%,股权比例上已经符合混合所有制的特征。笔者则以为,此次交通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银行新一轮改革的开始,其重点在于“深化”二字,目的在于适应金融管制放松对银行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垄断红利在消退
中国国有银行从2003年开始实施股份制改革,以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资开放金融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为例,通过与美国银行签订投资协议与战略互助协议,在引入660亿港元资金的同时,亦签署了50多项战略合作协议,这使得建设银行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管理,以及产品创新建设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经过2003年的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上,相对以往都有重大提升。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11年曾对媒体提到,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从2002年年末的22793亿元和23.6%,下降到2010年年末的3646亿元和1.15%,拨备覆盖率从2002年的6.7%提高到2010年末的218.25%,同时税后利润更是达到2003年的28倍。
然而,这些巨大的成就离不开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金融管制所带来的垄断红利。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开始,这些福利正在逐渐消失。
宏观经济上,可以预想的是,未来十年中国GDP增长率将维持在7%左右。GDP增速的降低,类似于企业营业收入的减少,而依附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将体现在实体经济对正常合理融资需求规模的降低,以及由此导致的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毕竟,在经济高增长时期银行可以通过不断开拓贷款投向的新领域、新需求而获得利润增长,而未来,银行将更多的从存量需求入手,从同业间客户入手。对于无法提供更高服务手段,更丰富金融产品的银行而言,将面临客户流失、市场占有率降低的风险。
同时,中国解除金融管制的进程也在加速。这首先体现在资金价格的市场化上,即利率市场化。近几年来,无论是国务院会议还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都一再强调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4年更是两次表态,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将在两年之内完成。这意味着,各银行因为竞争将出现由于存款利率上升而导致的利差缩小。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利率飙升,利差收窄,进而是银行资产恶化,抗风险能力弱化。再后则是全银行业计提亏损三年,众多中小银行倒闭,银行数量从53家减少到38家。
其次, 金融管制的放松将体现在金融机构进入门槛的降低。据银监会消息,目前已有三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更多数量的银行,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存款利率的上升,同时亦体现在贷款利率的下降,即银行数量的扩张也将导致银行业整体利差的缩小,这与利率市场化一起,将对银行的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后,金融管制的放松必然伴随着金融脱媒的出现。实际上,金融脱媒也是金融管制的动因之一,正是由于银行业不合理的管制,导致资金的需求与供给方寻求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融通渠道,而这又逼迫银行业放松管制。
所以,未来银行业必须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提高风险定价能力,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在利润与风险上取得更好的平衡,同时银行也必须更加注重以股东利益为重,以保持正常的融资渠道顺畅。要实现以上两点,需要管理层能够做到真正从股东最大利益出发,然而,管理层人员并非“圣贤”,要逼迫管理层做到这点,只有通过资本市场,让银行大股东有动力、有能力对管理层起到监督与约束作用。
摆脱对主要银行“刚性兑付”义务
目前国有银行虽然在股权结构上已经多元化,但国家股占比过高,退出机制无法实施,国有大股东并不真正关心银行的回报以及面临的风险,这可能产生两种问题,一种是管理层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另一种则是从管理层自身利益出发,追求粗放型扩张,表面看是增加利润,实则价值毁灭,比如最近媒体曝光的广发银行原董事长李若红,不顾金融业风险后置特征,为掩盖存量不良贷款,制定“迅速扩大信贷规模以稀释不良贷款”策略,最后其个人高升,却为广发银行留下大量未见光的不良资产。而对于某些银行而言,虽然国有股占比不高,但因为制度问题,大股东也无法在合适的价格退出。无论何种原因,只要一项资产无法变现,则资产所有人对其价格必然不甚关心,自然的,对影响资产价格背后的企业运营好坏亦缺乏热心。反之,如果大股东能够自由退出,则其必然关心股价,而在市场的约束下,任何不利于股东的行为都将导致中小股东的逃离,由此导致大股东股权价值降低。这必然逼迫大股东更多的考虑中小股东利益,从而更多的逼迫企业管理层真正关心企业管理,关心股东回报。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国有股份比例,允许国有股自由退出,正符合以上思路。
金融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内生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内在要求,亦符合国家利益。虽然目前银行在股份上已经实现多元化,但是从普通民众角度,仍然认为银行属于国家部门,拥有国家100%信用。这意味着放松金融管制以后,如果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而无法支付存款,民众可能要求国家出面100%兑付,从目前某些银行出现的理财刚性兑付可见一斑。理财产品尚且如此,民众对存款要求必然只高不低。从银行角度看,隐含100%国家信用容易导致代理人问题,即银行管理层容易出现业绩冲动,喜欢扩张规模,忽视风险,毕竟规模大了,盈利多了,管理层可以增加薪酬,而风险可由国家兜底。从国家角度看,如果无法摆脱对主要银行的“刚性兑付”义务,意味着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上必须加上主要银行的负债,这将给政府在未来的现金支出留下隐患。当然,金融业因其高负债,以及吸收公众存款等特点,单纯的剥离国家信用,容易引发储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问题,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容易发生挤兑。因此,在剥离国家信用的同时,应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稳定公众预期。 交行试水
作为五大国有银行之末的交通银行,因股权结构成为最合适的试点对象。
除了交通银行,其他四大国有银行国家股权目前普遍占比过高,仍以建设银行为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7.26%,而根据建设银行公司章程,只要满足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持有银行发行在外30%以上股份,就可以认为对建设银行拥有控制权。同时,股东决议的通过,需要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这意味着,任何股东只要持有建行33%的股份,就可以否决任何股东决议。可见,建设银行股权结构虽然已经实现多元化,但国家股仍然一股独大。而要在股权比例上满足混合所有制的要求,以汇金目前持股比例而言,需要减持到33%,即抛售600亿股,根据目前建行股价,折算需要接盘资金2400亿元。
假设选择建设银行作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将面临三个问题:首先,由于无法在短时期内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可能拖延改革实践。这里所谓的合适投资者包括能提供如此大笔的资金,以及能够对银行的运营管理带来提升的投资者。其次,目前银行股股价低迷,汇金的减持可能进一步压低银行股股价,彻底封死银行融资渠道。最后,以目前股价转让股份,不可避免的引发“低价贱卖”的讨论。要知道当初美国银行以1.15倍PB入股建行,而目前建行的PB不过0.9倍。考虑2005年建行存在缺乏资本金以及大量不良资产等因素,目前的价位显然不支持汇金大幅降低持股比例。
交行年报显示,第一大股东财政部持股比例为26.53%,第二大股东为香港汇丰银行,持股18.7%。可以说,即使需要再降低股份比例,交行所需转让的股份也相较其他四大国有银行少很多。
从业绩来说,交通银行这几年也不尽如人意,往上与四大行差距越来越大,往下正面临被股份行超越的危险。从净资产回报率指标看,交行最近几年平均在18%,处于A股上市银行末位,而同时期的四大银行与主要股份制银行均处于20%之上。对比营业收入,交通银行2014年第一季度为447亿元,而排名第五的招商银行(600036.SH, 03968.HK)则为408亿元,按目前的增长速度,招行极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超越交行。
有鉴于此,交通银行自身亦有通过实施混合所有制,改善管理,激发企业活力的需要。实际上,交通银行7月28日的公告中就曾指出,希望以此推动公司改革的深化,强化风险管控与责任约束机制,激发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垄断红利在消退
中国国有银行从2003年开始实施股份制改革,以应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资开放金融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为例,通过与美国银行签订投资协议与战略互助协议,在引入660亿港元资金的同时,亦签署了50多项战略合作协议,这使得建设银行在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管理,以及产品创新建设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经过2003年的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上,相对以往都有重大提升。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011年曾对媒体提到,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从2002年年末的22793亿元和23.6%,下降到2010年年末的3646亿元和1.15%,拨备覆盖率从2002年的6.7%提高到2010年末的218.25%,同时税后利润更是达到2003年的28倍。
然而,这些巨大的成就离不开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金融管制所带来的垄断红利。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开始,这些福利正在逐渐消失。
宏观经济上,可以预想的是,未来十年中国GDP增长率将维持在7%左右。GDP增速的降低,类似于企业营业收入的减少,而依附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将体现在实体经济对正常合理融资需求规模的降低,以及由此导致的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毕竟,在经济高增长时期银行可以通过不断开拓贷款投向的新领域、新需求而获得利润增长,而未来,银行将更多的从存量需求入手,从同业间客户入手。对于无法提供更高服务手段,更丰富金融产品的银行而言,将面临客户流失、市场占有率降低的风险。
同时,中国解除金融管制的进程也在加速。这首先体现在资金价格的市场化上,即利率市场化。近几年来,无论是国务院会议还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都一再强调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4年更是两次表态,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将在两年之内完成。这意味着,各银行因为竞争将出现由于存款利率上升而导致的利差缩小。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利率飙升,利差收窄,进而是银行资产恶化,抗风险能力弱化。再后则是全银行业计提亏损三年,众多中小银行倒闭,银行数量从53家减少到38家。
其次, 金融管制的放松将体现在金融机构进入门槛的降低。据银监会消息,目前已有三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更多数量的银行,意味着更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存款利率的上升,同时亦体现在贷款利率的下降,即银行数量的扩张也将导致银行业整体利差的缩小,这与利率市场化一起,将对银行的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后,金融管制的放松必然伴随着金融脱媒的出现。实际上,金融脱媒也是金融管制的动因之一,正是由于银行业不合理的管制,导致资金的需求与供给方寻求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融通渠道,而这又逼迫银行业放松管制。
所以,未来银行业必须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提高风险定价能力,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在利润与风险上取得更好的平衡,同时银行也必须更加注重以股东利益为重,以保持正常的融资渠道顺畅。要实现以上两点,需要管理层能够做到真正从股东最大利益出发,然而,管理层人员并非“圣贤”,要逼迫管理层做到这点,只有通过资本市场,让银行大股东有动力、有能力对管理层起到监督与约束作用。
摆脱对主要银行“刚性兑付”义务
目前国有银行虽然在股权结构上已经多元化,但国家股占比过高,退出机制无法实施,国有大股东并不真正关心银行的回报以及面临的风险,这可能产生两种问题,一种是管理层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另一种则是从管理层自身利益出发,追求粗放型扩张,表面看是增加利润,实则价值毁灭,比如最近媒体曝光的广发银行原董事长李若红,不顾金融业风险后置特征,为掩盖存量不良贷款,制定“迅速扩大信贷规模以稀释不良贷款”策略,最后其个人高升,却为广发银行留下大量未见光的不良资产。而对于某些银行而言,虽然国有股占比不高,但因为制度问题,大股东也无法在合适的价格退出。无论何种原因,只要一项资产无法变现,则资产所有人对其价格必然不甚关心,自然的,对影响资产价格背后的企业运营好坏亦缺乏热心。反之,如果大股东能够自由退出,则其必然关心股价,而在市场的约束下,任何不利于股东的行为都将导致中小股东的逃离,由此导致大股东股权价值降低。这必然逼迫大股东更多的考虑中小股东利益,从而更多的逼迫企业管理层真正关心企业管理,关心股东回报。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国有股份比例,允许国有股自由退出,正符合以上思路。
金融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内生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内在要求,亦符合国家利益。虽然目前银行在股份上已经实现多元化,但是从普通民众角度,仍然认为银行属于国家部门,拥有国家100%信用。这意味着放松金融管制以后,如果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而无法支付存款,民众可能要求国家出面100%兑付,从目前某些银行出现的理财刚性兑付可见一斑。理财产品尚且如此,民众对存款要求必然只高不低。从银行角度看,隐含100%国家信用容易导致代理人问题,即银行管理层容易出现业绩冲动,喜欢扩张规模,忽视风险,毕竟规模大了,盈利多了,管理层可以增加薪酬,而风险可由国家兜底。从国家角度看,如果无法摆脱对主要银行的“刚性兑付”义务,意味着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上必须加上主要银行的负债,这将给政府在未来的现金支出留下隐患。当然,金融业因其高负债,以及吸收公众存款等特点,单纯的剥离国家信用,容易引发储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问题,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容易发生挤兑。因此,在剥离国家信用的同时,应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以稳定公众预期。 交行试水
作为五大国有银行之末的交通银行,因股权结构成为最合适的试点对象。
除了交通银行,其他四大国有银行国家股权目前普遍占比过高,仍以建设银行为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7.26%,而根据建设银行公司章程,只要满足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持有银行发行在外30%以上股份,就可以认为对建设银行拥有控制权。同时,股东决议的通过,需要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这意味着,任何股东只要持有建行33%的股份,就可以否决任何股东决议。可见,建设银行股权结构虽然已经实现多元化,但国家股仍然一股独大。而要在股权比例上满足混合所有制的要求,以汇金目前持股比例而言,需要减持到33%,即抛售600亿股,根据目前建行股价,折算需要接盘资金2400亿元。
假设选择建设银行作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将面临三个问题:首先,由于无法在短时期内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可能拖延改革实践。这里所谓的合适投资者包括能提供如此大笔的资金,以及能够对银行的运营管理带来提升的投资者。其次,目前银行股股价低迷,汇金的减持可能进一步压低银行股股价,彻底封死银行融资渠道。最后,以目前股价转让股份,不可避免的引发“低价贱卖”的讨论。要知道当初美国银行以1.15倍PB入股建行,而目前建行的PB不过0.9倍。考虑2005年建行存在缺乏资本金以及大量不良资产等因素,目前的价位显然不支持汇金大幅降低持股比例。
交行年报显示,第一大股东财政部持股比例为26.53%,第二大股东为香港汇丰银行,持股18.7%。可以说,即使需要再降低股份比例,交行所需转让的股份也相较其他四大国有银行少很多。
从业绩来说,交通银行这几年也不尽如人意,往上与四大行差距越来越大,往下正面临被股份行超越的危险。从净资产回报率指标看,交行最近几年平均在18%,处于A股上市银行末位,而同时期的四大银行与主要股份制银行均处于20%之上。对比营业收入,交通银行2014年第一季度为447亿元,而排名第五的招商银行(600036.SH, 03968.HK)则为408亿元,按目前的增长速度,招行极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超越交行。
有鉴于此,交通银行自身亦有通过实施混合所有制,改善管理,激发企业活力的需要。实际上,交通银行7月28日的公告中就曾指出,希望以此推动公司改革的深化,强化风险管控与责任约束机制,激发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