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三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8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化”即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大历史任务。三化的协调发展可推动社会的快速进步。本文在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协调发展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了三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了三化发展水平的得分和排名情况。随后,本文构造了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的测量公式,并根据因子分析得出的数据,计算出了我国2012年各地区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计算结果与现实经济发展情况相符。最后,本文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三化”;内在机制;因子分析;协调发展水平
  一、引言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当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历史任务,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三化协调发展十分重要,只有在深刻认知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科学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够采取最为有力的措施,坚持不懈地推进三化协调向前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它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农业用现代工业、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村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农业。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致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即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只有当农业现代化充分实现并且工业化进程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才可以实现城市化良好的发展。所以,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都是城市化的推动力量。
  本文为了分析三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故而将协调定义为为了实现总体的目标,各子系统或各元素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本文中,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就是以推进社会发展为目标的三个子系统,社会的发展是以这三化是否能够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为基本条件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三化的发展是否可以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力量,在各自完成自身目标的同时,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鉴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本文从三者各自的发展程度为出发点,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三化自身发展情况,进而从协调程度着手进行分析,探究全国各个地区三化协调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耦合关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促进。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可以提高农业产出,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同样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就进一步导致农村资本和劳动力剩余的产生。根据经济学原理,过剩的经济要素会从边际收益较低的部门流向收益较高的部门,即从农业部门流向第二和第三产业,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和资本,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
  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产业集聚,表现出规模经济的特征,随之带来的是工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化率的提升,单位能耗下降,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从而在加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财政的支撑,这样有助于巩固农业基础的地位,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这又进一步满足了城市人口对粮食的需要,与此同时还可以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中,参与城市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繁荣了城市的产业。
  城市化能够集中各类生产要素,产生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首先,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使得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其次,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上升。参照发达国家三化发展的经验,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此同时,农业现代化又可以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出现的现实性问题,因此三者的协调发展对于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根据三化协调发展内在经济原理进行建立,所以,结合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本文实际情况,对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城市化评价有四个一级指标,分别反映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下设二级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反映经济发展,城市燃气普及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反映城市建设,非农业人口比重反映社会发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反映环境发展。工业化发展下设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经济发展、工业产出和效率指标,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发展,以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比重、三废综合利用产品总值、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反映工业产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来反映工业化效率。农业现代化评价有四个一级指标:农业发展情况、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和农民生活情况,反映农业发展情况的二级指标有: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反映农业投入的指标有: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产出的指标有:每千公顷粮食产量,反映农民生活情况的二级指标有: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在上述指标体系中,有三项指标是负指标,需对这些指标进行取倒数处理变成正指标之后进行因子分析。这三项指标分别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某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越低越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越低则说明工业产出效率越高)、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高,反映出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越大,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反之则说明收入中食物支出比重小,农民生活水平较高)。
  四、“三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2012年我国三化的数据(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分析思路是首先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分析,随后对三者分别得出相应的评价得分,之后,利用三者的得分对其应用数学原理进行协调度的测算。   (一)“三化”的因子分析
  本文在进行因子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方差最大旋转法使提取出的因子尽可能多的反映原始变量的情况,最后得到我国31个地区三化的综合得分及排名情况。城市化发展较好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广东,较差的地区有:西藏、甘肃、贵州、云南、青海;工业化发展较好的地区有:江苏、天津、浙江、山东、广东,较为落后的地区有:西藏、新疆、黑龙江、青海、甘肃;农业现代化比较进步的地区有: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水平较低的地区有:贵州、海南、甘肃、云南、西藏。
  (二)“三化”的协调度分析
  1.协调度的测算
  根据协调发展的理论,协调发展是指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耦合、互相适应和互相促进的强化过程。根据协同理论和效益理论,只有当系统内部各构件同步发展,才能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一般情况,以各种效益的乘积表示复合效益,以各种效益的加权之和表示综合效益。三化协调发展就是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追求复合效益最大化。所以,构造以下公式:
  协调度CD的含义是,当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子系统分别发展到一定水平及U+I+A=C时,U、I、C之积达到最大值,从数学的角度上讲,只有当三者相等时,三者之积才能达到最大值,表明这三个子系统此时所处的状态最为协调。当协调度为0-0.39时,协调等级是失调,相应的,0.4-0.49、0.5-0.59、0.6-0.69、0.7-0.79、0.8-0.89对应的协调等级分别为濒临失调、勉强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协调度为0.9-1.0时,三化达到优质协调。
  根据上述协调度测算的原理,针对本文得到的三组因子得分数据进行协调度的计算,得到各地区三化发展协调度和协调等级。
  2.协调发展度的测算
  协调发展度是衡量各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高低的定量指标,按照下述公式计算:
  TCD=CL·CD
  上式中的TCD为协调发展度,CD为协调度,CL为各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其中
  CL=13U+13I+13A
  协调发展度是度量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三化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对应的协调发展度的取值范围分别是:0-0.79、0.8-0.99、1.0-1.19、1.2-1.39、1.4-1.59、1.6-179、1.8-2.0。
  将因子分析所得的各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得分代入到上述公式中,计算得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度:
  通过对表2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我国各地区三化协调程度比较良好的地区有:浙江和江苏;三化协调程度呈中级协调的地区有:广东、天津、山东、福建、辽宁、上海、北京、内蒙古和湖南;三化发展处于勉强协调阶段的地区有:黑龙江、青海、新疆、甘肃和云南;西藏和贵州的三化发展目前仍处于失调阶段;其他地区三化发展水平均达到了初级协调。
  结合各地区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个方面的得分和排名情况,可以综合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三化发展处于良好协调的两个省,在三个方面的发展均处于全国前列,起到了领航的作用;其次,三化发展中级协调的九个地区,天津和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稍显落后,上海和北京则是工业化水平较其他两者比较落后,广东、山东和辽宁三化水平比较均衡,内蒙古和湖南则是三化水平都处在中游非常均衡的水平;再次,三化发展阶段处在初级发展水平的各个地区,三化的进程都相对一致,只是由于经济综合实力等原因导致三化得分水平较低,所以三化协调水平处在初级协调的阶段;海南省的三化协调水平处在濒临失调的原因是因为海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处在全国前列、工业化水平处在中游但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则远远落后;贵州和西藏的三化发展失调,最主要的原因是三者发展都非常落后。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整体来看,我国各地区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的三化协调水平为初级协调水平,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三化协调水平达到了中级协调和良好协调,个别经济落后地区的三化协调情况仅达到了勉强协调,全国仅有西藏和贵州的三化发展失调。
  1.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三化协调程度良好
  浙江和江苏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省份和直辖市,并且这四个地区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个方面的发展程度在全国都处在领先的地位。
  2.经济较发达地区三化协调发展程度呈中级水平
  广东、天津、山东、福建、辽宁、上海、北京、内蒙古和湖南这九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同时,这六个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都比较高。但是,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在这三方面的发展存在自身的劣势,天津和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稍显落后,上海和北京则是工业化水平较其他两者比较落后,广东、山东和辽宁三化水平比较均衡,内蒙古和湖南则是三化水平都处在中游非常均衡的水平。所以,这些地区应当针对自身弱点有针对性地提高。
  3.大部分地区三化协调发展程度达到了初级协调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我国大部分地区三化协调程度处在初级水平,这一结果符合统计学上正态分布原理,并且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符合,这些地区的三化进程都相对一致,所以,经济实力较弱导致了三方面发展水平较低,从而导致三化协调程度较低。故而,这些地区应当寻找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寻找发展契机,遵循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努力推动协调程度的提高。
  4.个别经济落后地区三化呈现勉强协调和濒临失调
  黑龙江、青海、新疆、甘肃和云南三化发展勉强协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三化的发展水平均处在比较劣势的位置。海南省三化濒临失调的原因在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三者的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协调的态势。   5.西藏和贵州三化发展失调
  贵州和西藏的三化发展失调,最主要的原因是三者发展都非常落后。贵州是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从而使得三化水平都较低。西藏地区解放时间相对较晚,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各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匹配的现象处处存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是三化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西藏在这三个方面都相对落后。
  (二)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规划是前提和依据,只有坚持规划先行,才能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科学实施、有序推进。在规划制订中,要突出城乡规划统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向农村的延伸;要与各类专项规划相一致,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区等规划的无缝对接。目前我国各地区的三化协调状况呈现出正态分布,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三化协调发展状况仅仅是初级协调的状态,所以,应当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该地区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全国各地区三化协调发展。
  2.以城市化为切入点,带动三化协调发展
  以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农业增收的有效途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由家庭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经营转变,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水平,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等,长久以来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影响社会公正与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城乡保障体系的有效对接,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以城市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例如我国海南地区和其他一些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就可以率先实现区域城市化发展,得到一定得经济成果之后,
  再实现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之后便可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工业产业当中去,进而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3.各地区结合自身优势,稳步推进三化协调迈进
  河南省应当在提升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同时,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河南省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于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河南省应当着重加速发展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郑州所处的地理优势,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以第三产业带动城市化进程,从而促进三化协调发展。重庆市应当在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同时,重点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农业现代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针对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基础农业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类似的,其他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区域的特点,深入分析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探究适合当地发展模式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和平 辛岭 尤飞.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吴旭晓.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1).
  [4]董栓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
  [5]郭庆军 赛云秀.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及趋势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4).
  [6]蔡世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4).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欧阳高明(1971-),女,汉族,江西萍乡人,副高级经济师,硕士。单位:中航工业洪都物资供应部,研究方向:物流配送研究。  摘要:作为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物流成本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航空制造企业物流的特点、航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造成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等内容,指出降低物流成本是航空制造企业管理的瓶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任重道远。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自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企业税务会计管理发生了较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本文首先对新会计准则对税务会计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新会计准则目标和要素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企业财务信息化将逐步代替传统财务.结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分析了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优势,并对财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型城镇化思想是马恩“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既存在观念因素的束缚又面临制度和体制因素的制约。从理念培育和制度体制改革双重思维出发,逐步减少新型
目的:从原料合成,抗菌活性、体内药动学,适应证、不良反应等方面全面介绍第2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替坦的研究进展,并简略介绍其制剂发展情况,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
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令世人难以忘记,同时也给此类灾难事故的医疗救援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地震导致大量建筑物倒塌,许多人被埋在废墟之下,发生了挤压伤(crush injury)和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此类损伤在日常医疗急救中也会经常遇到,若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当会导致死亡和残疾等严重后果,必须引起重视,并努力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救治水平。
从中国房地产的起伏发展历程看它对中国经济现在的重要影响,继而预测其对中国未来10年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房地产业;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中小企业,服务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