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为学先要治本”。德为白业之基,万事之本。教育必须以与育人为宗旨,必须把教育的重点由上课读书移到教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著名教育家布贝尔认为:“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德教育”。学读书为小事,学做人才是大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重视教育,把教会学生(儿女)做人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点。因此“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现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还是深感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并为当前我县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现状作以下管见。
1.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大而空”、“远而虚”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在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爱祖国、爱人民、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
然而,又有多少教育者能够帮助未成年人真正弄清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祖国、什么是人民、怎样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等问题。大都是以模糊、虚幻的解释、使一些未成年人天天讲、日日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都难以解释。
曾听一位老师讲,他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孙女,天天唱“爱祖国、爱人民”,有一天他就问孙女:“乖乖,你知道什么是祖国,什么是人民吗?”孙女回答说:“不知道”。接着她反问到,“爷爷,那你说说。”那位老师一听,愣了一下,便回答说:“爱人民就是先要爱妈妈、爱爸爸、爱爷爷奶奶、爱家人,祖国嘛,就是、、、、、、”他指着墙上的一张中国地图,说这就是祖国,孙女点点头说:“那就是爱这张地图”。
其次,只治其表,而未及里。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省市也及时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文件,并开展了各项工作,但仍未摆脱不了“上级发文——下面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并成立领导小组——轰轰烈烈开展几项活动并宣传报道总结表彰”的粗放模式,“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未能从根本上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实质性的措施。
其三,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和机械性地培养考试机器,缺乏未成年人整体素质的培养。
由于知识、信息、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竞争变成了考试成绩和升学的竞争。教育成绩的评估往往以升学率为重要依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无论从家长到学校,都只注意孩子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弃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少家长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判是否成材的标准,相互攀比。于是,孩子们放学回家做作业,做完作业听家教辅导,节假日送到老师家补课,全力以赴地对孩子实施“填鸭式”的教育,一味的灌,超负荷地教育。而所有补课,加班的,没有一家孩子请德育老师补思想道德课。作为家长,白天把孩子送给学校,晚上和节假日交给家教,似乎完成任务,尽到责任了,一了白了,很少抽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使孩子得不到除物质以外的家庭亲情关爱,心理压抑,心态扭曲。
我县乡镇初级中学的节假日补课现象也非常普遍,而且已到严重的地步。除补课外,学生一天的时间也被安排的满满的,以下是我县一所中学的学生一天的工作时间表:
6:30——7:00 起床 上早操
7:00——7:30 吃早餐
7:30——8:15 课间休息
8:15——12:15 上四堂课
12:15——13:45 午休
13:45——14:30 午自习
14:30——17:15 上三堂课
19:00——21:30 第一晚自习
21:30——21:45 休息15分钟
21:45——10:30 第二晚自习
另附:全校学生每周六补课半天
初三年级的学生寒、暑假无一例外地补课。
从这张学生工作时间表,我们不难看出,当前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制度是怎样地推行着应试教育,在怎样地培养着考试机器。
其四,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提社会环境,最让家长担心的是荧屏和网吧。荧屏上频频出现的暴力、凶杀、色情、恐怖的镜头,而弘扬和歌颂真、善、美的,特别是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音像制品少之甚少,因而,小朋友玩耍内容大多是打打杀杀,分帮派。一些青少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急于模仿和实验。结果侵害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严重摧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吧、游戏室蜂拥而上,一些经营者相关规定而不顾,吸纳未成年人上网、游戏,甚至个别经营者把主要客源面向未成年人,建立忘义,成了家长最可怕,最不放心的地方。
关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涉及面广,关系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原因也很多,但笔者认为以上突出问题是主要因素。
2.关于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的分析
针对我县德育工作现状的突出问题,我们中小学校的管理层以及每个教师应作怎样的思考呢?笔者认为造成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方面的因素。
2.1没有树立科学的教育功能观。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限制了“发展”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增加和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教育功能观,严重的破坏了人的内在自然性,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应该看到,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统一于人的德、智、体、劳全面发展之中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然而,我县紧随形式推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仍如火车进站吼得凶,跑得慢。许多学校的校长常常为升学率上升了零点几个百分点而沾沾自喜,却看不到这些成绩的背后铺垫的是一大批失败者,人格、个性的不健全者。从科学的教育功能观的角度去审视我县中小学的教育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淘汰取代了教育自身的育人功能。
其二,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急功近利磨灭教育为人与社会发展服务的长期效能。
其三,使面向一切人的现代大众教育退化到了面向少数人的落后小众教育。
其四,无视人的主体价值,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甚至是学校用以张扬自己成绩的工具。
其五,强化了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封建腐朽教育观,造就了大批轻视和远离劳动的无所事事者。
2.2普遍存在不尊重学生人格现象。前面已经说过,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我们对学生的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就当是教师的个别现象,姑且不论吧。那么我县的绝大多乡镇中学,都存在把学生分快慢班的现象,快班有好听的名字叫“火箭班”,而慢班也有一个名字叫“垃圾班”,笔者以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教育科学,是公然的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如果说我们的学校是在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要得保证学生的人格首先得到尊重。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道德品质的发展时期,他们的思想单纯,好学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极大。但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学习、思维习惯以及意志等品质都在此阶段养成,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而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丧失了做人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他都有得到教师尊重和认可的权利,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志向、选择 、性格、情感等。教师和学校要平等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老师的这种人格力量以及学校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必将折射到学生身上,会促使学生自尊、自主、自强。
不尊重科学教育理念,是我县农村中小学,也是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德育工作常抓而不力的根本原因,如果一所学校连教育科学理念都不尊重,不倡导并且不履行,那对于这所学校还有什么牺牲或损失比这重要的呢?
3.关于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措施
前面分析了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并分析了此现状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的中小学校,必须深入探讨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针对以上问题,既要把握理论的指导方向,也要找出切实可靠的解决办法,认真分析解决。
3.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英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或未来的伟大学者。”科学的人才观,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家庭都决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能一味的推行应试教育,而是要针对孩子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德、智、体全面发展。
3.2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指导我们思想的武器,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生理、心理等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强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不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就不能明辨是非,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前进的方向,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担负起应付的社会责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价值的意义就在于对社会作出贡献。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的工作,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坚定,就会有高尚的情操,有牢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就能够作到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因此,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古人云:“为学先要治本”。德为百业之基,万事之本。教育必须以与育人为宗旨,必须把教育的重点由上课读书移到教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著名教育家布贝尔认为:“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德教育”。学读书为小事,学做人才是大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重视教育,把教会学生(儿女)做人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点。
3.4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又教育者不得不留意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认为:“美能磨练人生。一个人如果能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苏霍姆林斯基的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美育教育在培养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应当主动积极的探索有效途径,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细微处、从课堂里,从活动中挖掘和寻找一切机会,就是在游山玩水光观游览中也不放过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就品味到“生活就是美,美就是生活”,从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3.5要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学习和活动入手,把理想信念和目标现实化、具体化、生动化,融入未成年人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开展一些“爱国先爱家”,“爱人民先爱父母、爱周围的人“等细而实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使之能化为”愿学、爱学、争做“的自觉活动。
我们口口声声在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要热爱公益事业等,那么何不经常组织我们的中小学生去山坡上植植树,去街道、公园等地方拾拾垃圾,去当城市卫生的小监管员。我们不是要灌输给中小学生一定的法律、卫生知识吗?那么在把这些知识讲授给他们之后,再把学生分成小组,走街窜巷,去宣传这些知识或发放资料(比如关于艾滋病、禁毒等方面的宣传活动)。这样不但使我们的中小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而且身体力行的受到了教育,也教育影响了别人,意义不是更深刻吗?
3.6帮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养成做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然规律,是社会规律,也是教育规律。有什么样的教育,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果。家庭教育好,便会有好儿女;学校教育好,便会有好学生。育人如养花植树,浇花先浇根,教人先教心,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因此,学校教育不但要学知,更主要是明理,因此,有必要把重知识传授,以培养教育为辅提出的“教书育人”的关系调换为“育人教书”。学校教育要克服说教式的、用空洞的理论泛泛而谈的做法,而应当象著名教育家陈嘉庚先生那样,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教起,从小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从小养成是非观念,从小养成卫生文明习惯,劳动习惯,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习惯。通过一件又一件小事,不断提高明辨是非,判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理念,懂得“滴水成河,积善成德”的道理。教导学生从每一天的身边的起居生活等琐事做起,不仅要求学会关心自己,服务自我,而且学会关心别人,体贴别人,帮助别人。在家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在校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与人为善,见孤残老幼主动帮助,热情大方,热爱劳动,文明礼貌是日常行为中的起码要求。学校教育应当十分重视学生的每一细小行为与心理发展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一次鼓励的机会,要允许同学做错事,但更重视让同学从做错的事理中总结得失,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3.7帮助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意志就是人们按照既定的目标,自觉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达到目的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信心和决心,是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坚强、自信、自强、有恒和精益求精等优良品质的总称。坚强的意志是人类最宝贵的心理品质之一。人们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培养较强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可采取:
3.7.1引导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坚强意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独生子女队伍的扩大,使人们对孩子施以更多的溺爱,这是造成当今中小学生神经系脆弱的一个后天因素。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情境给他们以实际的锻炼。国外有些学校定期将孩子送到偏僻的荒山、荒岛上,让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创造生活,尝受生活的艰辛,这确是明智之举。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登山、军训、野营拉练、万米长跑等活动。因为这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优良品质的途径。
3.7.2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少年意志较脆弱,只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不能经受失败之挫折,学习只能维持一时,不能长久稳定,易受不良思想行为的干扰,缺乏预防侵蚀的能力等。要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力,就必须通过一件件事,循序渐进地增强他们的抗挫、抗不良诱惑的能力。一方面要正面教育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另一方面要正面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与成功是孪生兄弟。帮助引导他们从失败中看到希望并总结教训。甚至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失败的机会来增强、锻炼学生的抗挫心理。
3.7.3加强行为训练,培养坚强意志。意志坚强可以使青少年较好的克制自己的欲念,并驾御自身的行为,这就使他们不至于在失控状态作出丧失理智的举动。意志可以是青少年抵制不良诱惑,调节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行为规范。然而,意志不是天生的,意志品质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这种努力行为须从日常一点一滴做起,有意识的根据道德和行为规范,对全体学生提出要求,又根据个人的情况并对个别同学提出具体要求。意志品质的最终形成,要经历一个由量到质变的过程。每次小的成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自信心又会转化为自身行为的充分肯定,不断循环往复地努力,就能使意志坚强起来。
总之,中小学德育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紧密联系社会、家庭、探寻中小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从大处着眼,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从小处着手,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行为规范,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明辨是非的理念,为将来培养“四有”新人奠定行为品质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教育好青少年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因此,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应当作为学校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胡厚福 成功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刘芳 总主编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贾晓波 主编
[4]《美学 、审美、生活》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史芳 著
收稿日期:2011-05-09
1.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首先,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大而空”、“远而虚”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未能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在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爱祖国、爱人民、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
然而,又有多少教育者能够帮助未成年人真正弄清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祖国、什么是人民、怎样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等问题。大都是以模糊、虚幻的解释、使一些未成年人天天讲、日日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都难以解释。
曾听一位老师讲,他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孙女,天天唱“爱祖国、爱人民”,有一天他就问孙女:“乖乖,你知道什么是祖国,什么是人民吗?”孙女回答说:“不知道”。接着她反问到,“爷爷,那你说说。”那位老师一听,愣了一下,便回答说:“爱人民就是先要爱妈妈、爱爸爸、爱爷爷奶奶、爱家人,祖国嘛,就是、、、、、、”他指着墙上的一张中国地图,说这就是祖国,孙女点点头说:“那就是爱这张地图”。
其次,只治其表,而未及里。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省市也及时下发了贯彻实施意见,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文件,并开展了各项工作,但仍未摆脱不了“上级发文——下面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并成立领导小组——轰轰烈烈开展几项活动并宣传报道总结表彰”的粗放模式,“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未能从根本上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实质性的措施。
其三,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和机械性地培养考试机器,缺乏未成年人整体素质的培养。
由于知识、信息、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竞争变成了考试成绩和升学的竞争。教育成绩的评估往往以升学率为重要依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无论从家长到学校,都只注意孩子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弃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少家长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判是否成材的标准,相互攀比。于是,孩子们放学回家做作业,做完作业听家教辅导,节假日送到老师家补课,全力以赴地对孩子实施“填鸭式”的教育,一味的灌,超负荷地教育。而所有补课,加班的,没有一家孩子请德育老师补思想道德课。作为家长,白天把孩子送给学校,晚上和节假日交给家教,似乎完成任务,尽到责任了,一了白了,很少抽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使孩子得不到除物质以外的家庭亲情关爱,心理压抑,心态扭曲。
我县乡镇初级中学的节假日补课现象也非常普遍,而且已到严重的地步。除补课外,学生一天的时间也被安排的满满的,以下是我县一所中学的学生一天的工作时间表:
6:30——7:00 起床 上早操
7:00——7:30 吃早餐
7:30——8:15 课间休息
8:15——12:15 上四堂课
12:15——13:45 午休
13:45——14:30 午自习
14:30——17:15 上三堂课
19:00——21:30 第一晚自习
21:30——21:45 休息15分钟
21:45——10:30 第二晚自习
另附:全校学生每周六补课半天
初三年级的学生寒、暑假无一例外地补课。
从这张学生工作时间表,我们不难看出,当前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制度是怎样地推行着应试教育,在怎样地培养着考试机器。
其四,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提社会环境,最让家长担心的是荧屏和网吧。荧屏上频频出现的暴力、凶杀、色情、恐怖的镜头,而弘扬和歌颂真、善、美的,特别是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音像制品少之甚少,因而,小朋友玩耍内容大多是打打杀杀,分帮派。一些青少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急于模仿和实验。结果侵害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严重摧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吧、游戏室蜂拥而上,一些经营者相关规定而不顾,吸纳未成年人上网、游戏,甚至个别经营者把主要客源面向未成年人,建立忘义,成了家长最可怕,最不放心的地方。
关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涉及面广,关系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原因也很多,但笔者认为以上突出问题是主要因素。
2.关于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的分析
针对我县德育工作现状的突出问题,我们中小学校的管理层以及每个教师应作怎样的思考呢?笔者认为造成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方面的因素。
2.1没有树立科学的教育功能观。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限制了“发展”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发展仅仅是指通过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增加和熟练,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教育功能观,严重的破坏了人的内在自然性,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应该看到,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乃是内在统一于人的德、智、体、劳全面发展之中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即教育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
然而,我县紧随形式推行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仍如火车进站吼得凶,跑得慢。许多学校的校长常常为升学率上升了零点几个百分点而沾沾自喜,却看不到这些成绩的背后铺垫的是一大批失败者,人格、个性的不健全者。从科学的教育功能观的角度去审视我县中小学的教育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淘汰取代了教育自身的育人功能。
其二,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急功近利磨灭教育为人与社会发展服务的长期效能。
其三,使面向一切人的现代大众教育退化到了面向少数人的落后小众教育。
其四,无视人的主体价值,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甚至是学校用以张扬自己成绩的工具。
其五,强化了学而优则仕之类的封建腐朽教育观,造就了大批轻视和远离劳动的无所事事者。
2.2普遍存在不尊重学生人格现象。前面已经说过,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我们对学生的辱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就当是教师的个别现象,姑且不论吧。那么我县的绝大多乡镇中学,都存在把学生分快慢班的现象,快班有好听的名字叫“火箭班”,而慢班也有一个名字叫“垃圾班”,笔者以为这样的做法,是违背教育科学,是公然的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如果说我们的学校是在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那么要得保证学生的人格首先得到尊重。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道德品质的发展时期,他们的思想单纯,好学上进,充满幻想,富于理想,可塑性极大。但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学习、思维习惯以及意志等品质都在此阶段养成,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而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丧失了做人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他都有得到教师尊重和认可的权利,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志向、选择 、性格、情感等。教师和学校要平等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老师的这种人格力量以及学校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必将折射到学生身上,会促使学生自尊、自主、自强。
不尊重科学教育理念,是我县农村中小学,也是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学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德育工作常抓而不力的根本原因,如果一所学校连教育科学理念都不尊重,不倡导并且不履行,那对于这所学校还有什么牺牲或损失比这重要的呢?
3.关于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措施
前面分析了我县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并分析了此现状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的中小学校,必须深入探讨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途径,针对以上问题,既要把握理论的指导方向,也要找出切实可靠的解决办法,认真分析解决。
3.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英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或未来的伟大学者。”科学的人才观,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家庭都决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能一味的推行应试教育,而是要针对孩子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德、智、体全面发展。
3.2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指导我们思想的武器,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生理、心理等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强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不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就不能明辨是非,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前进的方向,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担负起应付的社会责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价值的意义就在于对社会作出贡献。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的工作,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坚定,就会有高尚的情操,有牢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就能够作到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因此,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古人云:“为学先要治本”。德为百业之基,万事之本。教育必须以与育人为宗旨,必须把教育的重点由上课读书移到教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著名教育家布贝尔认为:“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德教育”。学读书为小事,学做人才是大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重视教育,把教会学生(儿女)做人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点。
3.4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又教育者不得不留意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认为:“美能磨练人生。一个人如果能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苏霍姆林斯基的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美育教育在培养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应当主动积极的探索有效途径,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细微处、从课堂里,从活动中挖掘和寻找一切机会,就是在游山玩水光观游览中也不放过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就品味到“生活就是美,美就是生活”,从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3.5要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学习和活动入手,把理想信念和目标现实化、具体化、生动化,融入未成年人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开展一些“爱国先爱家”,“爱人民先爱父母、爱周围的人“等细而实的教育活动,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使之能化为”愿学、爱学、争做“的自觉活动。
我们口口声声在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要热爱公益事业等,那么何不经常组织我们的中小学生去山坡上植植树,去街道、公园等地方拾拾垃圾,去当城市卫生的小监管员。我们不是要灌输给中小学生一定的法律、卫生知识吗?那么在把这些知识讲授给他们之后,再把学生分成小组,走街窜巷,去宣传这些知识或发放资料(比如关于艾滋病、禁毒等方面的宣传活动)。这样不但使我们的中小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而且身体力行的受到了教育,也教育影响了别人,意义不是更深刻吗?
3.6帮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养成做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然规律,是社会规律,也是教育规律。有什么样的教育,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果。家庭教育好,便会有好儿女;学校教育好,便会有好学生。育人如养花植树,浇花先浇根,教人先教心,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因此,学校教育不但要学知,更主要是明理,因此,有必要把重知识传授,以培养教育为辅提出的“教书育人”的关系调换为“育人教书”。学校教育要克服说教式的、用空洞的理论泛泛而谈的做法,而应当象著名教育家陈嘉庚先生那样,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教起,从小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从小养成是非观念,从小养成卫生文明习惯,劳动习惯,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的习惯。通过一件又一件小事,不断提高明辨是非,判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理念,懂得“滴水成河,积善成德”的道理。教导学生从每一天的身边的起居生活等琐事做起,不仅要求学会关心自己,服务自我,而且学会关心别人,体贴别人,帮助别人。在家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在校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与人为善,见孤残老幼主动帮助,热情大方,热爱劳动,文明礼貌是日常行为中的起码要求。学校教育应当十分重视学生的每一细小行为与心理发展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一次鼓励的机会,要允许同学做错事,但更重视让同学从做错的事理中总结得失,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3.7帮助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意志就是人们按照既定的目标,自觉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努力达到目的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信心和决心,是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坚强、自信、自强、有恒和精益求精等优良品质的总称。坚强的意志是人类最宝贵的心理品质之一。人们有了坚强的意志,才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培养较强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可采取:
3.7.1引导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坚强意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独生子女队伍的扩大,使人们对孩子施以更多的溺爱,这是造成当今中小学生神经系脆弱的一个后天因素。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情境给他们以实际的锻炼。国外有些学校定期将孩子送到偏僻的荒山、荒岛上,让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创造生活,尝受生活的艰辛,这确是明智之举。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登山、军训、野营拉练、万米长跑等活动。因为这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优良品质的途径。
3.7.2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少年意志较脆弱,只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不能经受失败之挫折,学习只能维持一时,不能长久稳定,易受不良思想行为的干扰,缺乏预防侵蚀的能力等。要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力,就必须通过一件件事,循序渐进地增强他们的抗挫、抗不良诱惑的能力。一方面要正面教育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另一方面要正面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与成功是孪生兄弟。帮助引导他们从失败中看到希望并总结教训。甚至还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些失败的机会来增强、锻炼学生的抗挫心理。
3.7.3加强行为训练,培养坚强意志。意志坚强可以使青少年较好的克制自己的欲念,并驾御自身的行为,这就使他们不至于在失控状态作出丧失理智的举动。意志可以是青少年抵制不良诱惑,调节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行为规范。然而,意志不是天生的,意志品质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这种努力行为须从日常一点一滴做起,有意识的根据道德和行为规范,对全体学生提出要求,又根据个人的情况并对个别同学提出具体要求。意志品质的最终形成,要经历一个由量到质变的过程。每次小的成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自信心又会转化为自身行为的充分肯定,不断循环往复地努力,就能使意志坚强起来。
总之,中小学德育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紧密联系社会、家庭、探寻中小学生德育的有效途径。从大处着眼,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从小处着手,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行为规范,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明辨是非的理念,为将来培养“四有”新人奠定行为品质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教育好青少年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因此,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应当作为学校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胡厚福 成功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刘芳 总主编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贾晓波 主编
[4]《美学 、审美、生活》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史芳 著
收稿日期:201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