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政下穿隧道工程的防水施工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在某市政下穿隧道工程施工中,为防止该地下结构出现渗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支护结构挡水、主体结构自身防水、外包防水层多道工艺控制等,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多道PDCA循环,达到了设计要求并满足了功能需要。
  关键词:深层搅拌桩;大体积混凝土;快易收口网;冷却管;聚氨脂涂料
  
  1工程概述
   某下穿隧道呈东西向,全长 399.5m,分为开口段和闭合箱体两大部分,闭合箱体长100m,东西两侧引道开口段长299.5另在隧道东端南北侧设a、b 两条匝道作为进出下穿隧道的通道。
  
  2基坑支护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本工程具有施工线路长(400m)、规模大(宽 30m、中间段深8m)、工期紧等特点,因此围护结构的截水是其成败的关键,设计采用φ1.0 m钻孔灌注桩支护受力(悬臂8 m、基坑不对称,开挖可全面展开)、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和小部分地段加预应力锚杆以及隔栅式重力挡土墙的挡土和止水方案。
  3主体施工方案的确定和实施
  3.1主体结构概况
   该下穿隧道全长399.5 m,纵向按沉降缝分成8大段,开口段每段长40~50 m,第Ⅳ段闭口段长100 m。为减少不均匀沉降,第Ⅱ~Ⅷ段结构下设计384根φ0.8 m,深 12 m的抗浮钻孔灌注桩;第Ⅱ、Ⅶ、Ⅷ、 段接近地面处采用换填2 m砂层的天然基础。
   闭合段净高5.84~6.1 4 m,净宽 27 m,车行道路宽16 m,两侧人行道各5 m。主体采用C35、S36 抗渗混凝土,其中闭合段底板厚1.0 m,侧墙0.7 m,顶板0.6~1.2 m
  :开口段由低往高底板从0.8 m减至0.6 m,侧墙厚度均为0.55 m
  3.2 结构施工试验段
   以主体结构第Ⅱ段为工程开始段,并进行为期1个月的观测,其情况如下:在第Ⅱ段南侧侧墙(高1.5~4.2 m)浇筑后3天便出现了3条裂缝,第5天拆模后又发现 9条竖向贯穿裂缝,其形状有4条为上大下小,5条为中间大两头小,第10天后有3条宽度<0.1 m m 的裂缝闭合,剩余6条。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观测记录,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彻底解决,并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
  3.3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确定
   本隧道主体结构采用抗渗混凝土(按60d强度),抗渗标号s6。为抑制孔隙和减少裂缝,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在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各项材料的技术参数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1)配合比选择(见表1)
   骨料采用二级配比,控制砂、石的含泥量(按质量<3.0%),降低水灰比(<0.5)和水泥用量(<32kg/m3),水泥根据珠江隧道的成功经验,采用南方水泥厂生产的嘉华牌水泥。
   (2)混凝土搅拌
  
   本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均在夏季进行,为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低于 !"#,拌制时使用 $%&#的冰水,同时根据设计要求对骨料设置遮阳装置,以降低骨料的温度,并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浇筑。
   (3)掺加外加剂
   拌制混凝土时采用双掺技术,即掺加Ⅰ级粉煤灰和高效防水剂建筑宝(JZB—5),以延长混凝土的初期固结时间,减少初期水化热和降低最高温度,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
  3.4主体结构分段
   主体结构按设计变形缝分成Ⅰ~Ⅷ段,最短段37㎜,最长段50m。已施工的第Ⅱ段出现裂缝的原因是混凝土结构一次浇筑过长,通过分段计算,剩余主体结构施工的分段原则为:主体结构底板按30m左右分段施工,侧墙及顶板按15m左右分段施工,闭合箱体侧墙与顶板段与段间设后浇带。
  3.5 混凝土浇筑
   (1)底板、侧墙基本采用串筒、斜槽浇筑,地面开口段底板及闭合段顶板由于高差较小,采用地泵浇筑。
   (2)振捣
   结构混凝土尽量采用机械振捣,先振捣出料口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振捣工人一字排开,从坡脚逐步向上推进振捣,振捣棒的使用严格按规范执行。
   (3)表面处理
   水平缝处可洒1~3㎜ 碎石,底板、顶板面接近初凝时,用抹子搓压多遍,每遍 1.5h左右,以避免表面龟裂,搓压后的表面必须是粗面,不允许直接压光。
  3.6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如早期脱水或养护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水分和温度时,将会产生干缩和温差裂缝,其克服的主要途径是保湿,即在养护过程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底板(因横、纵坡度较大)采用覆盖麻包带蓄水养护,顶板(平坡)采用砌砖蓄水养护;侧墙采用接花孔塑料管淋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本工程侧墙采用酚醛覆面木模板,由于其本身具有保温作用,故将拆模时间延长至浇注后7天。
  4 施工控制!
  4.1 裂缝控制
   裂缝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裂缝;
   (2)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结构由于温度、收缩和膨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
   对工程实践中结构物裂缝原因的统计分析表明,属于由变形变化引起的约占 80%,由荷载引起的约占20%。
   本工程开口段第Ⅱ段南侧墙40m长,采用一次浇筑,浇筑后第2天在墙顶发现横缝3 道,第4天拆模时除对应出现竖向贯穿裂缝外,还不断有竖向贯穿裂缝出现,最后共出现9条,均呈上宽下窄状,终止到底板与侧墙分缝处。
   经技术人员与有关专家、设计人共同研究和细致分析后,将这些裂缝确定为第(2)类变形变化裂缝,且主要由温度和收缩造成,其原因如下:
  (1)纵向配筋率不足,配筋为φ12@200㎜;
  (2)混凝土结构浇筑长度过大;
  (3)混凝土配合比、温度、塌落度等指标得不到良好控制;
  (4)拆模过早和养护不及时,造成表面温度较低及风干现象,使温差裂缝不断增多;
  (5)底板与侧墙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过长(28d),使侧墙受底板约束应力影响。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下列的施工措施:
  (1)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控制入模温度,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25℃
  (2)将侧墙的纵向配筋改为φ12@200㎜;
  (3)新旧混凝土浇筑时间相隔5~7d;
  (4)控制侧墙施工缝在15m左右,并跳段施工;
  (5)闭合箱体侧墙与顶板设0.8~1.0m宽的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结构完成45天后再浇筑,因侧墙与底板浇筑时间间隔较长,为防止底板对侧墙的约束,在0.7m厚的侧墙内设φ20蛇型冷却管,以减小温差应力;
  (6)按60d强度设配合比,混凝土加冰,良好级配;
  (7)侧墙拆模控制在7天后,保持淋水14天。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往后施工的主体结构其底板、侧墙、顶板均再未出现贯穿裂缝,仅在部分开口段侧墙出现<0.1㎜的微裂纹。而采用冷卻管的闭合段侧墙全部未见微纹产生,真正做到“滴水不漏”。
  4.2温度监测
  (1)混凝土入模的温度控制
   采用冰水拌制混凝土,控制冰水温度为5℃~7℃,对骨料加遮阳棚,喷洒冰水降温,混凝土温度采用红外线测温仪进行测温。
  (2)混凝土养护过程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的温升几乎是由水泥水化热产生,为了准确掌握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升降的变化规律,给混凝土养护和散热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数字电子测温计和水银测温计来测量混凝土内外表面的温度和大气温度。在每段结构的底板、侧墙、顶板均用6分水管埋设测温孔3~5个,对冷却管侧墙主要测量进出水的温度。
  5 防水工艺的确定及实施
  5.1施工缝、后浇带处的快易收口网
   施工缝采用300×2镀锌止水钢板,端头板改用先进的施工新材料—快易收口网,使用后可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泌水迅速排清,并大大减少水泥砂浆的产生,对混凝土的表面抗裂有极大的帮助。
  5.2闭合段的冷却管和后浇带(略)
  5.3外防水施工工艺(示意图略)
  (1)底板防水层
   该层构造为:C10①混凝土垫层;②水泥砂浆找平层20㎜厚;③涂刷成膜厚2。5㎜的柔性防水涂料;④1:2.5水泥砂浆保护层20㎜厚;⑤抗渗混凝土底板。
  (2)侧墙防水层
  百 该层构造为:①1:2.5水泥砂浆找平层20㎜厚;②涂刷成膜厚2.5㎜的柔性防水涂料;③用20㎜厚聚苯乙烯泡沫板作隔离层,外砌120㎜厚砖墙保护层;④侧墙与支护桩之间回填低透水性材料。
  (3)顶板防水隔热层
  该层构造为:①抗渗混凝土顶板;②1:2.5水泥砂浆找平层20㎜厚;③涂刷成膜厚50㎜的柔性防水涂料;④用50㎜厚聚苯乙烯泡沫板作隔离层;⑤面铺1.5㎜厚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卷材;⑥200㎜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层。
  5.4桩头防水处理
   在桩头四周嵌入20×20双组份聚氨脂密封膏,在顶部均匀涂刷两遍EAA环氧浆,并嵌上环氧化合物水泥砂浆20㎜ 厚并压至密实。
  6 总结
   根据对本工程施工前后出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基坑支护及止水帷幕采用双层搅拌桩达到良好止水效果,大范围采用φ1000钻孔桩的基坑能保持稳定安全,开挖能顺利进行。
   对大体积地下结构防渗抗漏控制的综合措施,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6.1裂缝信息
   通过第Ⅱ段南侧墙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决定采取一系列施工措施,包括改变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控制入模温度,增加侧墙纵向钢筋量,控制侧墙施工段长度在 左右,闭合段侧墙、顶板采用后浇带等,从而保证了往后施工的底板、侧墙、顶板均未再出现裂缝,彻底解决了这一施工难题。
  6.2温度监控信息
   重视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检测及对其表面温度的保护,也是解决施工裂缝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坡度较大而无法蓄水的底板采用麻包带覆盖保温养护形式,对侧墙这一较难控制温差的结构则采用增加周转材料,7天后拆模,并利用木模板保温的养护形式,在混凝土侧墙加冷却水管防裂,以上措施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华亨、邕江御景项目一期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南宁市老城区中心,距邕江大堤50多m,地质条件极差,淤泥质土厚达3.30m-21.30m。多呈软塑或流塑状态,属于典型滩涂工程,而且基坑的北面距离商业街壮志路,国家文物建筑物仅20多m,所以深基坑对支护要求很高。  关建词:邕江御景;沿江滩涂;深基坑;技术施工  前言  本项目为集商场、办公、住宅为一体的都市综合体建筑。一期工程为1栋,设地上31层地下2
期刊
摘要:基于剪切疲劳损伤等效原则的标准轴载换算,通过直道试验数据回归得到剪切疲劳方程,对比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GSOG-20沥青材料层与AC-20沥青材料层抗剪切疲劳的效果,选出优选方案。  关键词:直道试验;剪切疲劳损伤等效;标准轴载换算;疲劳方程  旧水泥路混凝土面加铺沥青路面时,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或裂缝)的存在,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旧水泥板在接缝(或裂缝)处将产生弯沉与弯沉差,从而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桥梁中的施工方法作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施工;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  1、体外索加固桥梁设计方法  1.理论  为了满足加固后旧桥承载力的需要,体外索一般采用折线形,同时满足梁正截面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的要求。体外索材料一般由无粘结钢绞线、粗钢筋与槽钢组合而成。体外索布置(如图1)所示。体外索加固桥梁受弯构件时,可按偏心构件验算梁的承载力;按无粘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自身对安全生产认识的提高,分别从基础管理、现场管理和消防管理等方面谈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切入点,浅显易懂,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安全已成为高危行业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建筑施工行业是安全生产领域中一个高度危险的行业。某项工程的安全生产稍有不慎,不仅可能危及到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还很可能造成建筑产品的损毁。尤其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框剪结构节点施工过程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高层建筑钢筋框剪结构 问题施工  1主要梁相交节点处次梁钢筋保护层问题  1.1通常做法及分析  (1) 梁的截面尺寸及标高均不变, 为保证次梁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增加主次梁相交处混凝土的板厚, 造成局部标高超高, 板面凹凸不平, 同时, 由于截面高度突变, 易
期刊
摘要:在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 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如何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 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是摆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控制;安全施工管理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工程量大,涉及工序多,给建筑  施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也带来了更多安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实例对土钉墙支护各组成部分参数的确定及设计计算及土钉墙支护技术与其它支护方案比较作了阐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土钉墙;支护技术;锚杆;基坑围护  土釘墙支护技术,是在被加固土体内植入一定长度和密度的细长杆件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形成一个类似重力式挡土墙。锚杆一般采用Ф18~Ф32的螺纹钢筋或Ф50钢管制作,并采用高压注浆而形成。其抗拔力主要由锚杆与土体的磨擦力及一部分抗剪力组成。
期刊
摘要:作为全国电力行业 “一流火力发电厂”, 台山电厂近年来发电量年年增长,而耗水、耗能水平及污染物排放量却逐年递减,走出了一条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的发展新路,节能减排水平在全国同类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以下对节能减排做了分析和看法。  关键词:600MW机组;节能减排;分析;对策  —、机侧节能减排分析   提高凝汽器换热效果,减小凝汽器端差。凝汽器端差大小和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入口温度、低压缸排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在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背景下,详细阐述了工程招投标领域的一系列报价策略及技巧,并列举了一些策略技巧在工程项目竞标中的实际应用,旨在阐明报价策略与技巧对于工程投标实践的重要性。  关键词:清单报价策略招投标  一、工程量清单及清单报价  工程量清单是依据国家或行业有关工程量清单的“计价规范”标准和招标文件中有约束力的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工程计量和计价规则计算
期刊
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抗磨损、抗弯拉稳定性高、使用年限长、耐久性好、施工便宜等诸多优势在农村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往往因工程量小,施工工艺简单,非主线工程等因素,放松对其施工质量及施工细节进行严格控制和要求,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现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水泥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  1、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所出现的裂缝。主要原因是荷载应力、温度变化致使混凝土自身收缩产生的应力,以及混凝土面板与基层间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