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多元性变化,教学形式也更加丰富,教学实践获得强化。语文教学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合作学习、强化人文关怀、整合评价资源,改进目前教学的缺欠和问题,加强对语文教学思路的探索,努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思路 优化 探索 反思
语文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于一体的课程。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语文教学始终处于工具性单一的教育局面,新课改大力推进课堂教学转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人文性功能的实现,使得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路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是语言内涵的重要特征,两者不可偏颇,两者只有达到高度的契合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
一、丰富教学形式,凸显学生学习主动地位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凸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理念无疑是先进的、科学的,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点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型,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要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服务者。但语文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会形成新的认知盲区。虽然高中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学生在认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靠学生个体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很多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的课堂地位和作用也应予以重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作者的相关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抓住这些特点来描写的?课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找出文章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学生阅读课文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开始自发讨论。教师要注意观察课堂讨论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个别问题,参与学生讨论。在问题展示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而是点名让学生自选问题回答。大多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教师让学生自选问题回答,这是非常有创意的教学习法,学生挑选自己会的问题回答,也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自然就回答不了难度系数大的问题。教师在点名时,要先找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回答,再让学优生解决剩下的问题,这是分层教学的体现。学生不喜欢被教师分成三六九等,教师让学生自选问题回答,实质上也是隐蔽的分层教学,操作效果非常显著。
二、优化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多元认知成长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这也让很多教师陷入了一种教学认知简单的模仿之中。很多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都把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精神加以展示。让学生充分合作,集合集体力量解决问题,这当然是非常正确的,但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形式却存在认知上的局限,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合作学习也并非只有小组讨论这一种形式,学生在互动中呈现的多维度、多角度合作学习现象,教师要有相应的应变意识和应对措施。小组内讨论、辩论、评价、竞赛、监测、监督、操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选择。
在学习《离骚》一文时,我先介绍了有关屈原和楚辞的内容,并对全文进行了讲解,用“对比”方式解读了相关概念,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再把文章分解成三个部分,并分配到各小组中,让学生查找资料,自行解决不懂的字、词、句和文言现象。最后,各小组参与班级成果展示,出场名单由抽签形式决定。任务分配后,各小组迅速地展开了行动,由组长对任务进行分解,让每名成员都有事可做。各组要集中整合,通过深入讨论达成组员间的共识。成果展示时,各小组被抽到的学生大多能把问题阐述清楚,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对学习任务的分解,给各小组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操作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使合作学习获得了显著成效。
三、强化人文关怀,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素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人文性特征格外关注,这是学生的普遍诉求,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应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提升课堂互动指数。语文工具性特征是语文的重要本质属性,任何淡化其作用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如仅单纯强调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远远不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语法功能的掌握、写作技能的培养,都需要语文工具性的支撑。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均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比重,促使两者的和谐统一,这对全面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以人为本”是教学宗旨,也是教学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思想认知体系。在学习《五人墓碑记》一文时,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后,我给出了一个训练任务:“如果让你给这五人撰写碑文,你打算如何写呢?”学生对碑文撰写非常陌生,感觉任务难度很大。我继续启发学生:“这些人虽然距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但正是有了这些先人的牺牲,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动和引导下,纷纷投入到碑文的撰写中来。成果展示时,学生都显得特别兴奋,有一名学生写道:心中有正义,脚下有正道,哪怕赴汤蹈火,历经人生沧桑,无须回眸,人间正道是沧桑。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四、整合评价资源,构建学生学情调研机制
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检测和口头评价。课堂测验形式多样,教师应灵活选择。传统应试教育强调以考代练,学生整天疲于应付考试,语文教学走向了畸形发展之路。新课改背景下,考试少了,但不是不考试,而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检测,这也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以此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展开针对性的补救。教师的口头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评价要多从正面入手,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往往使鼓励评价流于形式。高中生不是小学生,不能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进行表扬,教师要把激励融入对实际问题的剖析、比对和总结之中。如“你这个观点带有创新意味,切入角度比较新颖,语言组织较为流畅,如果你能从更多视角展开思考,你的见解会更有创意。”像这样的评价,虽然是表扬,但由于教师分析细致,每一句话都能说到学生的心里,既让学生受用,又具有很好的激励效果。
在学习《致西伯利亚囚徒》一文时,师生共同探讨文章内涵。如文中“航程结束,大船凯旋,船长却倒下了。”这句中的“大船”和“船长”分别指什么?学生很快就给出了解读:“大船代表美国,船长自然是指美国总统林肯。林肯带领政府军打败了南方叛军,这是一个艰苦的航程。林肯以其丰功伟绩受到了民众的热爱。”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仅指出了林肯的功绩,还能进行横纵向联系,指出为民众所敬仰的领袖都是为民众谋福祉的人。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表现给出了客观评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是智者,践行这个真理的是伟人,我们能够看得清楚,自然就是明白人。”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深受启发。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丰富了教学手段,强化了教学活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知到:语文教学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对教学方式的改进势在必行,但传统教学精髓也需要继承。新课程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的优化探索与反思,既是教学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6).
[2]王从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5).
[3]陈琼.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J].语文建设,2013(3).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思路 优化 探索 反思
语文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于一体的课程。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语文教学始终处于工具性单一的教育局面,新课改大力推进课堂教学转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人文性功能的实现,使得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路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是语言内涵的重要特征,两者不可偏颇,两者只有达到高度的契合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
一、丰富教学形式,凸显学生学习主动地位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凸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理念无疑是先进的、科学的,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点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型,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要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服务者。但语文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特点,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会形成新的认知盲区。虽然高中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学生在认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靠学生个体是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很多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的课堂地位和作用也应予以重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作者的相关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抓住这些特点来描写的?课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找出文章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学生阅读课文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开始自发讨论。教师要注意观察课堂讨论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个别问题,参与学生讨论。在问题展示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而是点名让学生自选问题回答。大多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教师让学生自选问题回答,这是非常有创意的教学习法,学生挑选自己会的问题回答,也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自然就回答不了难度系数大的问题。教师在点名时,要先找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回答,再让学优生解决剩下的问题,这是分层教学的体现。学生不喜欢被教师分成三六九等,教师让学生自选问题回答,实质上也是隐蔽的分层教学,操作效果非常显著。
二、优化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多元认知成长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这也让很多教师陷入了一种教学认知简单的模仿之中。很多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都把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精神加以展示。让学生充分合作,集合集体力量解决问题,这当然是非常正确的,但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形式却存在认知上的局限,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合作学习也并非只有小组讨论这一种形式,学生在互动中呈现的多维度、多角度合作学习现象,教师要有相应的应变意识和应对措施。小组内讨论、辩论、评价、竞赛、监测、监督、操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选择。
在学习《离骚》一文时,我先介绍了有关屈原和楚辞的内容,并对全文进行了讲解,用“对比”方式解读了相关概念,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再把文章分解成三个部分,并分配到各小组中,让学生查找资料,自行解决不懂的字、词、句和文言现象。最后,各小组参与班级成果展示,出场名单由抽签形式决定。任务分配后,各小组迅速地展开了行动,由组长对任务进行分解,让每名成员都有事可做。各组要集中整合,通过深入讨论达成组员间的共识。成果展示时,各小组被抽到的学生大多能把问题阐述清楚,顺利完成任务。教师对学习任务的分解,给各小组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操作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使合作学习获得了显著成效。
三、强化人文关怀,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素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人文性特征格外关注,这是学生的普遍诉求,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应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提升课堂互动指数。语文工具性特征是语文的重要本质属性,任何淡化其作用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如仅单纯强调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远远不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语法功能的掌握、写作技能的培养,都需要语文工具性的支撑。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均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比重,促使两者的和谐统一,这对全面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以人为本”是教学宗旨,也是教学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思想认知体系。在学习《五人墓碑记》一文时,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后,我给出了一个训练任务:“如果让你给这五人撰写碑文,你打算如何写呢?”学生对碑文撰写非常陌生,感觉任务难度很大。我继续启发学生:“这些人虽然距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但正是有了这些先人的牺牲,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该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动和引导下,纷纷投入到碑文的撰写中来。成果展示时,学生都显得特别兴奋,有一名学生写道:心中有正义,脚下有正道,哪怕赴汤蹈火,历经人生沧桑,无须回眸,人间正道是沧桑。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四、整合评价资源,构建学生学情调研机制
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检测和口头评价。课堂测验形式多样,教师应灵活选择。传统应试教育强调以考代练,学生整天疲于应付考试,语文教学走向了畸形发展之路。新课改背景下,考试少了,但不是不考试,而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检测,这也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以此教师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展开针对性的补救。教师的口头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评价要多从正面入手,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往往使鼓励评价流于形式。高中生不是小学生,不能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进行表扬,教师要把激励融入对实际问题的剖析、比对和总结之中。如“你这个观点带有创新意味,切入角度比较新颖,语言组织较为流畅,如果你能从更多视角展开思考,你的见解会更有创意。”像这样的评价,虽然是表扬,但由于教师分析细致,每一句话都能说到学生的心里,既让学生受用,又具有很好的激励效果。
在学习《致西伯利亚囚徒》一文时,师生共同探讨文章内涵。如文中“航程结束,大船凯旋,船长却倒下了。”这句中的“大船”和“船长”分别指什么?学生很快就给出了解读:“大船代表美国,船长自然是指美国总统林肯。林肯带领政府军打败了南方叛军,这是一个艰苦的航程。林肯以其丰功伟绩受到了民众的热爱。”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仅指出了林肯的功绩,还能进行横纵向联系,指出为民众所敬仰的领袖都是为民众谋福祉的人。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表现给出了客观评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是智者,践行这个真理的是伟人,我们能够看得清楚,自然就是明白人。”教师的评价让学生深受启发。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丰富了教学手段,强化了教学活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知到:语文教学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对教学方式的改进势在必行,但传统教学精髓也需要继承。新课程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的优化探索与反思,既是教学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6).
[2]王从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5).
[3]陈琼.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J].语文建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