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名字,但有多少人了解真实的他呢?
除了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之外,白求恩还是一个少见的暴脾气和工作狂。假如他的性格不是那么棱角分明——只消缓和一点点,也许其命运就全然不是我们知道的这个样子了。
一种说法是,在延安,有人劝这位远道而来的医学博士留在后方,为领导人当保健医师。而他听到这个建议之后,直接把一把椅子扔出了窑洞。
这个牛脾气医生到了中国,阎锡山没留住他,延安也没留住他,还是医疗环境奇差的晋察冀边区最令他感到激动:“我处于战争核心中的核心。此时此刻,我才能真正体验在这场苦战中所散发的莫名的亢奋滋味。”
在工作上,他一如既往地不好相处,要是有人在手术中给他递错了器械,只怕也免不了被踹开的命运。手术器械消毒必须达到标准,摆放必须符合规定、不能擅离职守、不能嫌弃病人的腥臭味;不论环境如何简陋,都坚持最高的医疗技术水准。
他是一位天才的医生,在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一边行医,一边从事医疗教育,白手起家地建立起了边区的医疗体系,甚至能劝说当地村民组织出一支志愿献血团。
为了能最有效率地救治伤员,白求恩发明了一种能跟着军队走的“流动医院”,精确控制了所有细节——他与勤务兵带着两匹骡子,骡子身上扛的物资足以提供百余人的医药,还能搭建一个手术室,并且在敌军靠近时,能在10分钟内收拾完毕,准时撤退。
这位工作狂医生常常一天干上18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他在40个小时内做了71台大大小小的手术,还有一回则在69个小时内诊治了115名伤员。
他逐渐成为华北村落里的一个传说,他的名字就是鼓舞战士的口号。
正因此,也有人说,就算没有那次致死的伤口感染,过度的操劳迟早会将他带向死亡的結局。
这样离弃生命的态度,让史学家史景迁感觉,白求恩真正的目的,也许远不止治疗伤病或是走在反法西斯主义的前线,他是在为他们那一代人赎罪,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冲淡这一代人的冷酷、无动于衷和追名逐利。
在自我诊断为败血症之后,白求恩淡定地迎接了自己的死亡。他把手术器材留给中国同事,毛毯留给助手,手套和英国制的皮鞋则送给了聂荣臻……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说,自己对这里的所有人都心怀感激:“最后这两年,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时光。有时不免感到孤寂,但我从我最敬爱的同志当中得到无比的成就感。”
白求恩享年49岁,可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他已经白发苍苍,牙齿脱落,肌肉也日渐松弛,看上去不折不扣是个挺老的老头。
但岁月与环境的变迁不曾改变过他的内心。那一年,在寄往加拿大的书信中,他问朋友:“还写书吗?还演奏音乐吗?你跳舞、喝啤酒、看电影吗?躺在铺着洁净床单的软榻上是什么滋味?姑娘们仍然喜欢被爱吗?”
(孤山夜雨摘自《中国青年报》)
除了是一个国际主义者之外,白求恩还是一个少见的暴脾气和工作狂。假如他的性格不是那么棱角分明——只消缓和一点点,也许其命运就全然不是我们知道的这个样子了。
一种说法是,在延安,有人劝这位远道而来的医学博士留在后方,为领导人当保健医师。而他听到这个建议之后,直接把一把椅子扔出了窑洞。
这个牛脾气医生到了中国,阎锡山没留住他,延安也没留住他,还是医疗环境奇差的晋察冀边区最令他感到激动:“我处于战争核心中的核心。此时此刻,我才能真正体验在这场苦战中所散发的莫名的亢奋滋味。”
在工作上,他一如既往地不好相处,要是有人在手术中给他递错了器械,只怕也免不了被踹开的命运。手术器械消毒必须达到标准,摆放必须符合规定、不能擅离职守、不能嫌弃病人的腥臭味;不论环境如何简陋,都坚持最高的医疗技术水准。
他是一位天才的医生,在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一边行医,一边从事医疗教育,白手起家地建立起了边区的医疗体系,甚至能劝说当地村民组织出一支志愿献血团。
为了能最有效率地救治伤员,白求恩发明了一种能跟着军队走的“流动医院”,精确控制了所有细节——他与勤务兵带着两匹骡子,骡子身上扛的物资足以提供百余人的医药,还能搭建一个手术室,并且在敌军靠近时,能在10分钟内收拾完毕,准时撤退。
这位工作狂医生常常一天干上18个小时。最忙的时候,他在40个小时内做了71台大大小小的手术,还有一回则在69个小时内诊治了115名伤员。
他逐渐成为华北村落里的一个传说,他的名字就是鼓舞战士的口号。
正因此,也有人说,就算没有那次致死的伤口感染,过度的操劳迟早会将他带向死亡的結局。
这样离弃生命的态度,让史学家史景迁感觉,白求恩真正的目的,也许远不止治疗伤病或是走在反法西斯主义的前线,他是在为他们那一代人赎罪,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冲淡这一代人的冷酷、无动于衷和追名逐利。
在自我诊断为败血症之后,白求恩淡定地迎接了自己的死亡。他把手术器材留给中国同事,毛毯留给助手,手套和英国制的皮鞋则送给了聂荣臻……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说,自己对这里的所有人都心怀感激:“最后这两年,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时光。有时不免感到孤寂,但我从我最敬爱的同志当中得到无比的成就感。”
白求恩享年49岁,可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他已经白发苍苍,牙齿脱落,肌肉也日渐松弛,看上去不折不扣是个挺老的老头。
但岁月与环境的变迁不曾改变过他的内心。那一年,在寄往加拿大的书信中,他问朋友:“还写书吗?还演奏音乐吗?你跳舞、喝啤酒、看电影吗?躺在铺着洁净床单的软榻上是什么滋味?姑娘们仍然喜欢被爱吗?”
(孤山夜雨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