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S2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062-01
1、实验与分析
针对毛条粗细节产生的原因,我们首先从原理上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产生粗细节的主要机械原因:由于机械状态不良导致牵伸区内工艺参数的改变,造成工艺参数不稳定,从而影响毛条中纤维在牵伸区内运动规律发生波动,最终导致条干变化,形成条干不匀。其中,主要工艺参数分别是隔距、前后罗拉及针板的速度和皮辊压力。其中梳箱前、后握持机构是由两根钢制表面带有沟槽的直径分别为30mm和62.5mm的罗拉与直径为75mm的小皮辊组成,为一上两下形式。加压方式为机械式加压。梳箱的梳理部分是针梳机的核心部分,分为上、下针板头和前、后罗拉等组成。针梳机的牵伸作用发生在前罗拉和针板之间,纤维受上、下交叉的针板的控制,前罗拉从针排中均匀顺利的拔取纤维,以达到对纤维的梳理。回转式针梳机其上、下真梳头各由52块针板组成,其特点是针梳机运行平稳,速度高、噪声小,针板的刺入和脱离毛条没有明显的针板痕迹。
针梳机的牵伸倍数,由一针到二针是逐渐加大的。同样,一针的预牵伸部分由五组罗拉组成的四个区的牵伸倍数是按照从后道歉逐渐加大的原则。
根据实际生产当中出现的条干不匀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我们确认罗拉变形
是主要因素,由于罗拉变形导致牵伸隔距及牵伸倍数不稳定,使得纤维变速点发生变化,输出毛条中纤维数量随之变化,从而形成粗细不匀现象。
毛条在喂入罗拉和皮辊的握持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经过1#和2#喂入罗拉,进入针板区形成的摩擦力界,在摩擦力和抱合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进入输出罗拉3#和4#,最后从出条罗拉输出。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牵伸的三大因素为隔距、速度和压力的机械问题。
具体设备原因及前后因果关系用鱼翅图分析如下:
具体设备问题导致粗细节形成的因素:
毛条条干不匀主要是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对于罗拉牵伸来讲,实现牵伸要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1、毛条上要有两个积极的握持点,并且两点之间有一定的隔距;2、两个握持点之间具有相对运动,输出端的线速度大于喂入端的线速度;3、握持点上必须具有一定的握持力。以上三点就针梳机生产线上来说即
我们经常提到的隔距,牵伸倍数和皮辊压力。这三个工艺参数一经确定,就要求其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才能保证输出毛条条干的相对稳定(匀整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讨论,我们假定毛条喂入条干相对稳定),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工艺参数作以下探讨。
2、探讨与结论
(一)牵伸倍数与条干不匀;
对于针梳机,我们设后罗拉喂入线速度为v2,前罗拉线速度为v1,毛条喂入重量为G2,前罗拉输出条重为G1,那么,该区的牵伸倍数为E=G2/G1,若牵伸过程中罗拉与毛条之间无滑溜且没有任何损失,则G2/G1=V1/V2=E,根据这一 公式,我们可知,如果喂入毛条G2相对稳定,同时牵伸倍数V1/V2=E(机械牵伸倍数)没有波动,那么,输出毛条G1便相对稳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输出条干应该均匀。相反,若机械牵伸倍数V1/V2产生周期性的波动或非周期性波动,则输出毛条G1将随之产生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波动,由此,便出现了条干不匀。
(二)隔距与条干不匀。
在牵伸机构中,纤维是由慢速变为快速的过程,纤维变速的点是靠近前罗拉握持点附近的,并且应该相对稳定。纤维变速的点随握持点的变化而变化,该变速点产生周期性波动或非周期波动同样会导致输出毛条的周期性不匀和非周期性不匀。我们通常将前罗拉握持点与梳箱第一块针板间的距离称前隔距,后罗拉的握持点与梳箱最后一块针板间的隔距称为后隔距。罗拉或皮辊偏心或弯曲均导致握持点的变化,则隔距随之改变,输出毛条便条干不匀。
(三)皮辊压力与条干不匀:
皮辊的压力大小可以决定皮辊与罗拉之间对纤维握持力的大小,同时也决定了该握持点周围纤维所受的摩擦力界的分布。纤维由慢速向快速的转移,取决于纤维本身所受的力。纤维在牵伸区中所受的力是比较复杂的,但最基本的要求是纤维的握持力要与牵伸的牵伸力保持一定的关系,相对的平衡。否则便导致纤维运动的不稳定,从而影响条干的均匀性,使条干变化。
(四)传动系统的磨损导致粗细节形成的原理:
齿轮磨损、皮带打滑、轴的键槽磨损、轴承出现死点均可造成罗拉和皮辊对毛条的握持点的瞬时速度变化,会导致瞬时速度的变化,这种改变就会使瞬时通过的纤维量改变,最终导致相同隔距内瞬时牵伸倍数的改变,产生了粗细节,因为此变化多呈非周期性,所以产生的粗细节多是非周期性的,有时也能产生周期性粗细节(非主要原因)。
制定措施:
1、制定出粗细节故障的判断程序,减少问题的判断时间;
2、罗拉的同轴度控制在0.08mm之内,每次检修时把测量罗拉的同轴度作为常规项目来检测,尽早发现不合格的罗拉,减少粗细节的发生;
3、解决兰灯限位块磨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罗拉容易变形问题;
对技术员、值班长和钳工进行培训,使大家从根本上对产生粗细节的原因进行了解。
1、实验与分析
针对毛条粗细节产生的原因,我们首先从原理上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产生粗细节的主要机械原因:由于机械状态不良导致牵伸区内工艺参数的改变,造成工艺参数不稳定,从而影响毛条中纤维在牵伸区内运动规律发生波动,最终导致条干变化,形成条干不匀。其中,主要工艺参数分别是隔距、前后罗拉及针板的速度和皮辊压力。其中梳箱前、后握持机构是由两根钢制表面带有沟槽的直径分别为30mm和62.5mm的罗拉与直径为75mm的小皮辊组成,为一上两下形式。加压方式为机械式加压。梳箱的梳理部分是针梳机的核心部分,分为上、下针板头和前、后罗拉等组成。针梳机的牵伸作用发生在前罗拉和针板之间,纤维受上、下交叉的针板的控制,前罗拉从针排中均匀顺利的拔取纤维,以达到对纤维的梳理。回转式针梳机其上、下真梳头各由52块针板组成,其特点是针梳机运行平稳,速度高、噪声小,针板的刺入和脱离毛条没有明显的针板痕迹。
针梳机的牵伸倍数,由一针到二针是逐渐加大的。同样,一针的预牵伸部分由五组罗拉组成的四个区的牵伸倍数是按照从后道歉逐渐加大的原则。
根据实际生产当中出现的条干不匀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我们确认罗拉变形
是主要因素,由于罗拉变形导致牵伸隔距及牵伸倍数不稳定,使得纤维变速点发生变化,输出毛条中纤维数量随之变化,从而形成粗细不匀现象。
毛条在喂入罗拉和皮辊的握持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经过1#和2#喂入罗拉,进入针板区形成的摩擦力界,在摩擦力和抱合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进入输出罗拉3#和4#,最后从出条罗拉输出。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牵伸的三大因素为隔距、速度和压力的机械问题。
具体设备原因及前后因果关系用鱼翅图分析如下:
具体设备问题导致粗细节形成的因素:
毛条条干不匀主要是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对于罗拉牵伸来讲,实现牵伸要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1、毛条上要有两个积极的握持点,并且两点之间有一定的隔距;2、两个握持点之间具有相对运动,输出端的线速度大于喂入端的线速度;3、握持点上必须具有一定的握持力。以上三点就针梳机生产线上来说即
我们经常提到的隔距,牵伸倍数和皮辊压力。这三个工艺参数一经确定,就要求其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才能保证输出毛条条干的相对稳定(匀整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做讨论,我们假定毛条喂入条干相对稳定),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工艺参数作以下探讨。
2、探讨与结论
(一)牵伸倍数与条干不匀;
对于针梳机,我们设后罗拉喂入线速度为v2,前罗拉线速度为v1,毛条喂入重量为G2,前罗拉输出条重为G1,那么,该区的牵伸倍数为E=G2/G1,若牵伸过程中罗拉与毛条之间无滑溜且没有任何损失,则G2/G1=V1/V2=E,根据这一 公式,我们可知,如果喂入毛条G2相对稳定,同时牵伸倍数V1/V2=E(机械牵伸倍数)没有波动,那么,输出毛条G1便相对稳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输出条干应该均匀。相反,若机械牵伸倍数V1/V2产生周期性的波动或非周期性波动,则输出毛条G1将随之产生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波动,由此,便出现了条干不匀。
(二)隔距与条干不匀。
在牵伸机构中,纤维是由慢速变为快速的过程,纤维变速的点是靠近前罗拉握持点附近的,并且应该相对稳定。纤维变速的点随握持点的变化而变化,该变速点产生周期性波动或非周期波动同样会导致输出毛条的周期性不匀和非周期性不匀。我们通常将前罗拉握持点与梳箱第一块针板间的距离称前隔距,后罗拉的握持点与梳箱最后一块针板间的隔距称为后隔距。罗拉或皮辊偏心或弯曲均导致握持点的变化,则隔距随之改变,输出毛条便条干不匀。
(三)皮辊压力与条干不匀:
皮辊的压力大小可以决定皮辊与罗拉之间对纤维握持力的大小,同时也决定了该握持点周围纤维所受的摩擦力界的分布。纤维由慢速向快速的转移,取决于纤维本身所受的力。纤维在牵伸区中所受的力是比较复杂的,但最基本的要求是纤维的握持力要与牵伸的牵伸力保持一定的关系,相对的平衡。否则便导致纤维运动的不稳定,从而影响条干的均匀性,使条干变化。
(四)传动系统的磨损导致粗细节形成的原理:
齿轮磨损、皮带打滑、轴的键槽磨损、轴承出现死点均可造成罗拉和皮辊对毛条的握持点的瞬时速度变化,会导致瞬时速度的变化,这种改变就会使瞬时通过的纤维量改变,最终导致相同隔距内瞬时牵伸倍数的改变,产生了粗细节,因为此变化多呈非周期性,所以产生的粗细节多是非周期性的,有时也能产生周期性粗细节(非主要原因)。
制定措施:
1、制定出粗细节故障的判断程序,减少问题的判断时间;
2、罗拉的同轴度控制在0.08mm之内,每次检修时把测量罗拉的同轴度作为常规项目来检测,尽早发现不合格的罗拉,减少粗细节的发生;
3、解决兰灯限位块磨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罗拉容易变形问题;
对技术员、值班长和钳工进行培训,使大家从根本上对产生粗细节的原因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