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乐潜入心,润物细无声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声乐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品行的假设出发,根据实验组学生身心特点设计声乐教学活动,通过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前测和后测数据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以及对教学成效社会效度的检验,得出结论:通过12周教学研究,实验组学生的个人品行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实验后实验组的声乐能力明显优于测验前,并优于控制组。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习策略
  品德行为是指在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和品德意志的支配、调节下,个体履行品德规范的行为活动。品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在体现,是衡量品德优劣的重要标志。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品德信念的培养和锤炼最终都要落实到品德行为上来。因此,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品德行为,对培育个人品德具有重要作用。[1] 在个人品德教育实施方法上,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德育与自己无关,因此许多课堂仍然以政思想政治理论课、开会、班会课等形式为主,学科意识较强,且认为各个学科互不干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忽视其他教育途径,这种形式容易造成孤立的、单一的教学要求,不能与其他教育方式形成合力,同时无法从根本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同时,近年来普通高中不断扩招,职业中专为了保证生源数量便降低入学要求,招收进来的新生素质参差不齐,出现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90”后、“00”后学生一度成为职业学校教师担心和议论的话题。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品行同样令人堪忧:衣着暴露、举止不雅、没有礼貌……。鉴于此,笔者在声乐教学中尝试对学生品行进行指导,从而考察声乐课对学生品行是否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是假设在声乐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品行情况下进行的,通过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品行前测和后测数据对比以及对教学成效社会效度的检验得出结论,从而验证假设正确与否。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我校14年级幼师班选取的2个班的学生,其中141幼师班为控制组,人数为40人,142幼师班为实验组,人数为38人。两个班级学生均为女生,没有男生。品行测试过程为:通过每个学生登台演唱两首歌曲,观察姿势、礼仪、动作、表情、仪表、综合表现力六项,综合得出学生品行优中差的比例。测试数据具体如下: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学生人数仅仅相差2人,且为同一级幼师班,声乐教师均为笔者。同时,通过前测结果可以看出,优中差生人数均处于相当的水平,因此可以将这两个班作为对照班级进行实验。
  三、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分14周进行,第1周用于学生前测,2-13周用于对实验组(124班)的教学,14周用于后测和开展效度评量。研究中的两个班级每周均有1节声乐课,其中笔者在实验组(142班)的每周1节的声乐课中渗透入对学生品行的指导,而控制组(141班)则为普通声乐课。据此笔者制定了实验组的声乐教学计划,详见表2。
  四、研究结果
  2-13周的研究结束后,笔者再次对两个班级进行声乐能力测试(简称后测,后测方法同前测)具体结果如下:
  通过图1、表2和表3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整个研究结束后,实验组同实验前该组数据相比优生人数增长了23.7%,差生人数下降了7.9%,中等生的人数虽有所减少,原因在于部分中等生通过实验转为了优生。而实验后控制组同实验组相比优等生同样有着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上升趋势较小为10%,同时该组有少部分中等生转为了差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个人品的行为明显优于该组测验前,并优于控制组。
  五、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通过12周教学研究,实验组的品行存在很大程度的改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实验后实验组的品行明显优于测验前,并优于控制组。故本文提出的声乐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品行的假设成立。
  参考文献
  [1]刘懿玢.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研究[D].贵阳,201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集中供热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同时对于节能环保也有越来越高的重视程度,因此在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类影响因素,确保其能够得到进一步有效优化和完善,实现可持续运行,进而充分体现出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效果,为城市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集中供热服务,充分体现出集中供热系统的作用和价值。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
期刊
【摘要】柴可夫斯基是我国介绍最多的的苏联音乐家,在他的音乐中,我们能够听出他自己的感情痛苦的心音,也能听出他所处那个时代痛苦的呻吟。他的《第四交响曲》是他正处于个人遭遇和社会压抑的极度苦痛时期写成,他把它题献给备受敬重与仰慕的梅克夫人是他人生和作品结合到了相当程度的作品。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情感世界  提起柴可夫斯基,在我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于种种原因,柴可夫斯基在我国是
期刊
【摘要】18世纪中叶起,伴随欧洲反封建制度的政治运动兴起并逐步酿成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欧洲专业音乐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由于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深受启蒙思潮(也即是倡导理性)和革命运动的影响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思想艺术上一脉相承,但又各具鲜明个性,而这种个性在音乐气质、题材选择和语言手法上都有明显特点;特别是贝多芬的创作运用当时的新思想与新风格来演绎古典主义音乐,对后来欧洲各国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丰富、不断传承,至今我国传统戏曲已经形成较完善的学科理论。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发展呈交互学习、借鉴模式,在保持自身独立风格的同时充分借鉴彼此优势,相互掩映构成多元的民族传统文化。下面本文将《梅兰芳》为歌曲研究案例,以传统戏曲润腔、表演等为研究出发点,充分论述戏曲艺术对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戏曲;演
期刊
【摘要】声乐表演艺术是指人使用通过专门性训练的声音来再现声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意识形态,并融入二度创作者理性的情感分析,来准确表达声乐作品感情的一种表演形式。是一门结合于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的综合艺术。服从于一定的审美意识,讲求美学原理。而真正可以建立起一个让我们去衡量并判断某个作品的美或不美的标准的关键之处则是作品情感表达是否到位。  情感表达在声乐表演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想通
期刊
【摘要】本文以古诗《春晓》为例,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土化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通过身体表达、歌唱诗歌、即兴演奏这三个方面表现音乐作品,力求实现从完整艺术观出发的综合的、实践的、创造性的模式,培养儿童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本土化;古诗新唱;春晓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
期刊
【摘要】练耳作为音乐教育范畴的一门子学科,无论是对于音乐表演以及音乐创作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音乐素养基础。练耳训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其中的节奏训练、音高训练、音高感知等无论对于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还是音乐创作活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总而言之,良好的视唱练耳素养基础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学生良好的练耳听觉基础依赖于音乐教师良好的培养与引导。  【关键词】练耳教学;音乐听觉;协和与不协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元化,市场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为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将重点阐述建筑工程管理活动中,现场施工管理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难点;策略  引言: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想要保障其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以及施工安全,就必须要做
期刊
【摘要】在声乐的教学中,歌唱想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整个声乐的教学和演唱的过程之中。想象可以丰富我们的歌唱意识,歌唱意识同时也可以推动想象力的发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会论述想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想象;声乐教学;作用及培养  一、声乐教学中关于想象的具体运用情况  (一)呼吸中会运用到想象  呼吸是和情绪、感觉关系最大的。它是歌唱的最基本要素,所有在歌唱中出现
期刊
【摘要】管弦乐配器的历史悠久,其手法炫彩多样。本文就传统管弦乐配器中的音型化与复调两大写作技法,以前苏联作曲家、理论家谢尔盖·尼基弗若维奇·瓦西连科著《交响配器法》为纲,进行了个人梳理归纳,并结合中俄两国经典管弦乐作品加以阐述。  【关键词】传统管弦乐配器;音型化;复调  管弦乐的诞生以蒙特-威尔第于1607年创作的歌剧《奥菲欧》为标志。这是史上第一次有作曲家为乐队谱写了独立演奏的序曲,并运用了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