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克莫司治疗碱烧伤致大鼠非特异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y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与地塞米松治疗碱烧伤所致大鼠非特异性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实验研究。24只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只行单眼碱烧伤造模,造模后排除2只。将18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A、B、C碱烧伤组,每组6只,A组使用PBS缓冲液作为阳性对照组(20 μl/次,3次/d),B组使用地塞米松滴眼液作为平行对照组,C组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作为治疗组(20 μl/次,3次/d),D组4只为空白对照组。于碱烧伤后不同时间(1、3、5、7、10、14 d)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动态观察角膜基质混浊程度、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前房积血和角膜溃疡发生例数并记录,并取角膜组织(7、14 d各一只)进行HE染色观察角膜炎症细胞浸润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非参数U检验对相应时间点多组或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第14天C组角膜基质较B组清晰(U=2.00,P<0.05)。B组、C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第7、10、14天均明显较A组小(U=5.00、2.00,P<0.05;U=0.00、0.00,P<0.05;U=0.00、0.00,P<0.05),且B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上皮缺损面积第10、14天明显较B组小(U=0.00、0.00,P<0.05;U=0.00、0.00,P<0.05)。全程C组前房积血发生例数最少,无角膜溃疡,B组前房积血例数与A组相当且角膜溃疡最严重。第7、14天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角膜基质炎症细胞浸润和VEGF阳性细胞数目最多,B组、C组均较A组少(炎症细胞:U=2.00、0.00,P<0.05;U=0.00、0.00,P<0.05。VEGF阳性细胞:U=0.00、0.00,P<0.05;U=0.00、0.00,P<0.05)。第7、14天C组较B组角膜基质炎症细胞数目少(U=0.00、0.00,P<0.05),VEGF阳性细胞第7天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C组较B组少(U=3.00,P<0.05)。

结论

他克莫司对碱烧伤所致大鼠非特异性角膜炎有效,且安全性优于地塞米松。

其他文献
期刊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以视野渐进性缺损为特点的遗传异质性的综合性神经退行性疾病。OPTN基因是近年来已被确认的POAG的致病基因,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其所表达蛋白Optineurin结构及功能的异常。Optineurin与一些特定蛋白配体偶联后发挥相应的分子生物学功能,当其结构异常时,将导致Optineurin不能与其配体偶联或者偶联后功能异常。本综述主要介绍OPTN基因的结构、定位,其表
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广泛、深入地整合到眼科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并且极大地促进了眼病的精确诊断和前沿治疗的发展。近十年来,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高速发展,从早期的454技术、Solexa测序和SOLiD测序发展到现在的HiSeqX10高通量测序,在医学和生物学各个领域广泛整合与应用,尤其在眼科的单基因遗传病领域的应用已十分成熟。随着技术发展与应用增加,新一代测序技术不但具有通量高、速度快的特点,且其成本也
期刊
目的观察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加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166例(均取右眼数据)近视患者分别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82例)和角膜塑形镜(84例),收集其性别、年龄、基础眼轴长度和戴镜2年后眼轴增加量等参数。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2组各参数对眼轴增加量的影响。结果2年后,框架镜组和角膜塑形镜组完成随访的病例数分别为70例和73例。框架镜组2年的眼轴增加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
目的探讨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单眼视概念,双眼植入不同度数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取双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后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80眼),做2种矫正处理:以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一眼矫正为正视,一眼矫正为-2.0 D近视,即屈光参差状态或双眼矫正为正视,即全矫状态。分别检测其远方三级视功能、近立体视及远、近对比敏感度,
目的探讨5%茶树油眼膏治疗蠕形螨相关鳞屑性睑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40例鳞屑性睑缘炎患者,平均年龄(48.7±13.7)岁。所有患者睫毛蠕形螨镜检均为阳性,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以眼表症状积分表示)。治疗方法:使用5%茶树油眼膏擦拭双眼睑缘,每晚1次,每2周随访1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3个月。评价指标包括眼
目的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在自然状态下及药物散瞳后的瞳孔直径、双眼最大调节幅度,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眼部自主神经功能病变的意义。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结果分为临床前期组及非增殖期组,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40例。选取同期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做健康体检的相应年龄段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综合验光仪下测双眼最大调节幅度,使用角
目的探讨角膜像差与角膜前表面Q值改变对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的8~16岁青少年儿童中低度近视患者85例(85眼),分别进行配戴前及配戴1年后的眼轴和角膜像差、角膜前表面Q值测量。眼轴由IOLMaster测得,角膜像差和Q值由角膜地形图仪测得,角膜像差取6 mm瞳孔直径下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
目的研制一套符合眼科临床需求的数字化检查仪器数据采集方案,实现检查结果统一存储、远程调阅、集中管理。方法针对眼科医疗过程中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选取20多种不同型号、不同厂商的数字化检查仪器,对其源数据格式、仪器接口、目标数据格式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抽象出通用的数据采集模型。结果依据设计模型顺利构建出眼科数字化采集系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部署应用超过5年,其采集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