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校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求聋生将所见、所想、所做用语言文字正确完整地表达出来。然而,从目前教学的实践来看,聋生由于从小不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听觉模仿健全人的语言,只能以目代耳地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以手代口地模拟见到的各种现象,长此以往,致使他们的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相脱节。从实际作文教学中可以分析出,聋生能在头脑中浮现所想、所做、所见的人事物的具体形象,但不能用相应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作文没有明确的内容,语句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句意不合事理,文章恰似一团乱麻,越理越乱。针对上述的作文现状,我边进行作文教学边探索。实践证明,恰当运用“下水”文章,是提高聋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下水”文章,是指教师在布置作文时,本人也同题作文,品尝作文的甘苦,取得切实的经验,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即所谓“用作文指导作文”。它在指导聋生写作文时能取得较为实际的教学效果。
一、“下水”文章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回顾我们聋校作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写作时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在作文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模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题目,布置了若干写作要求,然后就袖手旁观,让聋生自己面对格纸,冥思苦想去“作文”。这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反而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件苦事,自然而然地聋生就不愿写作文,甚至“怕”写作文。如果教师能设身处地,以身示范,每次作文先提前写好“下水”文,在对学生讲解完写作要求后,出示自己的“下水”文给学生作示范看,就一定能激起聋生写作的积极性。这就好比健美教练在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再来一个既标准又漂亮的示范动作一样,一定能使学生于赞叹、羡慕之余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强烈的写作欲。
第二,便于聋生的模仿。聋生写作只有在模仿中才能入门,就像学书法一样,没有不临帖的。同样,练习写作,也应该从模仿开始,因为不经过模仿很难进入创造。引导聋生模仿什么样的作品好呢?课本中的范文大多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大家名作,选材和实际情况毕竟还有点距离。虽然不少聋生通过学习范文也知道怎么写,但往往一下笔却又不知从何入手。如果老师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选择材料,借鉴课文作者的写法写出自己的“下水”文章给学生看,学生看了老师写的,再琢磨琢磨课文,就能从中悟出门道,写作时心中也就有谱了,从而可避免不假思索、机械模仿的写作现象。
第三,便于发现聋生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学生们写作水平的差异,增强指导的针对性。一般来说,班里每个聋生语言掌握的情况语文教师是很了解的,教师通过亲自动笔,便会发现作文中何处是聋生自己难写的,何处是易写的,哪里是写作的重点,哪里是聋生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这样指导起来就不至于是空洞的说教,而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具体得法,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教师亲自尝试和体验,便于把握区分聋生写作的优劣标准,从而为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作文成绩和因材施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避免了作文评定的分寸不当和教学上的无的放矢。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语文老师也许认为聋生的作文内容太简单而不屑去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其实,在聋校从事了多年的教学,我们往往面临着一种职业病,那就是语言的贫瘠,要写出有水平的文章非常难,这需要我们教师多动动脑,多动动笔,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加强。
二、“下水”文章的写作要求
(一)要有针对性。即每次写“下水”文章的目的要明确。教师为什么要写这次“下水”文,为解决学生写作中的什么问题,写作前必须心中有数,写时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否则,示作的意义就不大。因此,教师每次“下水”示作,要解决的问题最好集中、单一,即每次解决一二个问题(当然就一二个问题也不是一次“下水”就可以解决的),这样写时笔力集中,指导也目标单一集中,容易见效。
(二)要深浅适宜。这里指教师示作时,在形式和内容上不要脱离聋生的语言基础和接受程度,文字要力求通俗浅近、明白畅晓,尽量按聋生的口吻、心理,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内容的阐释和开掘上要不脱离他们的认识能力。有的教师尽管可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但未必能写出给聋生作示范的理想的“下水”文章,他们往往把“下水”文写得非常有水平,但是聋生看起来却直摇头,食而难化。这不仅起不到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作用,说不定还会使聋生望作文而生畏。所以,衡量“下水”文章写得怎样,重在看它的示范效果,看它是否能让学生从中得到切实的帮助;而不能脱离“下水”作文固有的本质意义另立标尺。
(三)要贴近学生生活。“下水”文章宜写师生共知的人、事、物,这样便于教师体会聋生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便于现身说法谈感情;也便于聋生领悟教师那样处理的妙处,听起来亲切入耳,容易接受。另外,有的老师借聋生习作中的题材或原文的基本框架来写,变空洞为具体,变呆板为灵活,变文无中心为重点突出、主题明确……让聋生在比较中判断优劣、提高认识,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四)注意教给学生写作模式。给聋生写“下水”文章作为参照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能够掌握写作的要领,在老师的“搀扶”下逐渐能自己放开“走”,不能让学生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同时也反对让聋生一味抄袭“下水”文章应付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常常发现有的聋校同一个班级的作文往往是同一个面孔,存在着严重的抄袭和雷同现象,语文教师却对此熟视无睹,到了一种麻木的地步。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写“下水”文章的时候,要教给聋生各种写作模式,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要领,反复练习,逐渐放开,独立写作。
所谓“下水”文章,是指教师在布置作文时,本人也同题作文,品尝作文的甘苦,取得切实的经验,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即所谓“用作文指导作文”。它在指导聋生写作文时能取得较为实际的教学效果。
一、“下水”文章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回顾我们聋校作文教学效率一直不高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写作时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在作文教学中,常出现这种模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题目,布置了若干写作要求,然后就袖手旁观,让聋生自己面对格纸,冥思苦想去“作文”。这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反而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件苦事,自然而然地聋生就不愿写作文,甚至“怕”写作文。如果教师能设身处地,以身示范,每次作文先提前写好“下水”文,在对学生讲解完写作要求后,出示自己的“下水”文给学生作示范看,就一定能激起聋生写作的积极性。这就好比健美教练在讲解完动作要领后,再来一个既标准又漂亮的示范动作一样,一定能使学生于赞叹、羡慕之余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强烈的写作欲。
第二,便于聋生的模仿。聋生写作只有在模仿中才能入门,就像学书法一样,没有不临帖的。同样,练习写作,也应该从模仿开始,因为不经过模仿很难进入创造。引导聋生模仿什么样的作品好呢?课本中的范文大多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大家名作,选材和实际情况毕竟还有点距离。虽然不少聋生通过学习范文也知道怎么写,但往往一下笔却又不知从何入手。如果老师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选择材料,借鉴课文作者的写法写出自己的“下水”文章给学生看,学生看了老师写的,再琢磨琢磨课文,就能从中悟出门道,写作时心中也就有谱了,从而可避免不假思索、机械模仿的写作现象。
第三,便于发现聋生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学生们写作水平的差异,增强指导的针对性。一般来说,班里每个聋生语言掌握的情况语文教师是很了解的,教师通过亲自动笔,便会发现作文中何处是聋生自己难写的,何处是易写的,哪里是写作的重点,哪里是聋生写作中常出现的错误,这样指导起来就不至于是空洞的说教,而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具体得法,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教师亲自尝试和体验,便于把握区分聋生写作的优劣标准,从而为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作文成绩和因材施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避免了作文评定的分寸不当和教学上的无的放矢。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语文老师也许认为聋生的作文内容太简单而不屑去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其实,在聋校从事了多年的教学,我们往往面临着一种职业病,那就是语言的贫瘠,要写出有水平的文章非常难,这需要我们教师多动动脑,多动动笔,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加强。
二、“下水”文章的写作要求
(一)要有针对性。即每次写“下水”文章的目的要明确。教师为什么要写这次“下水”文,为解决学生写作中的什么问题,写作前必须心中有数,写时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否则,示作的意义就不大。因此,教师每次“下水”示作,要解决的问题最好集中、单一,即每次解决一二个问题(当然就一二个问题也不是一次“下水”就可以解决的),这样写时笔力集中,指导也目标单一集中,容易见效。
(二)要深浅适宜。这里指教师示作时,在形式和内容上不要脱离聋生的语言基础和接受程度,文字要力求通俗浅近、明白畅晓,尽量按聋生的口吻、心理,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内容的阐释和开掘上要不脱离他们的认识能力。有的教师尽管可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但未必能写出给聋生作示范的理想的“下水”文章,他们往往把“下水”文写得非常有水平,但是聋生看起来却直摇头,食而难化。这不仅起不到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作用,说不定还会使聋生望作文而生畏。所以,衡量“下水”文章写得怎样,重在看它的示范效果,看它是否能让学生从中得到切实的帮助;而不能脱离“下水”作文固有的本质意义另立标尺。
(三)要贴近学生生活。“下水”文章宜写师生共知的人、事、物,这样便于教师体会聋生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便于现身说法谈感情;也便于聋生领悟教师那样处理的妙处,听起来亲切入耳,容易接受。另外,有的老师借聋生习作中的题材或原文的基本框架来写,变空洞为具体,变呆板为灵活,变文无中心为重点突出、主题明确……让聋生在比较中判断优劣、提高认识,这也是一个好办法。
(四)注意教给学生写作模式。给聋生写“下水”文章作为参照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能够掌握写作的要领,在老师的“搀扶”下逐渐能自己放开“走”,不能让学生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同时也反对让聋生一味抄袭“下水”文章应付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常常发现有的聋校同一个班级的作文往往是同一个面孔,存在着严重的抄袭和雷同现象,语文教师却对此熟视无睹,到了一种麻木的地步。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写“下水”文章的时候,要教给聋生各种写作模式,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要领,反复练习,逐渐放开,独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