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国际化为新工科培养目标之一,推广工科院校双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步骤。为适应高效教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方式成为新工科的主要培养方式,可将传统学习优势和网络学习优势结合起来,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革命。本文以课题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英汉双语课程为例,从双语教学现有问题、本课程改革方式及成效等方面,对工科双语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新工科;双语教学;混合式教学
推广工科院校双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要环节。双语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有双语环境,更需要引进国际前沿动态,使学生了解最新行情,以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新工科培养目标。所以双语课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将其上成专业外语课。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势必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使得双语教学流于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工科”对高等学校双语课程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因人而异让“教”与“学”充分混合,进行课堂革命势在必行。
一、双语教学是新工科建设发展的必要趋势
(一)、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
新工科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方式的一次革命,以新的技术,新的培养模式,新的教学结构等全面革新人才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新时代所需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为培养目标。通过新工科的新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
工程人才是国家建设的先锋队,是祖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完善新新工科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专业性人才是祖国迈向发达国家的充分条件。
(二)、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与国际接轨,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语言就是国际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当下,国内大部分技术发展大而不强,没有掌握最高精尖的科研成果。而科技要发展,绝不是低头苦干,需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了解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是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取得新的突破的浅谈条件。因此,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是当下国家发展急需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查阅国内外文献,自主探索国内外研究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语教学现状
(一)、现存问题
目前在我國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且具体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数量并不多,这就直接造成浸入式双语教学变成了英语教育与专业介绍的简单结合,没有实现双语教学将不同语言不同信息组织方式和思维方式相融合的基本目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将国际最新专业动态及西方文化知识融入到双语教学中,也将极大限制双语教学质量。
(二)、双语教学研究成果及不足
重庆交通大学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重点单位,且一直非常重视对工科专业双语课程的建设。目前在我校已经形成了校、院、系三级双语教学管理与实施体系和浓厚的双语教学氛围。该课题组成员分别由校、院、系各级人员组成;研究人员专业结构分别包括了教学理论、教育管理、教学实践、专业教学与英语语言等方面。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该课题研究深度及其研究成果在高等学校范围内的普遍推广应用,课题组还将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等学校积极联合共同进行该课题研究。
作者所在课题组开展了双语教学实践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先后分别获得“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及“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批复。项目申请人及相关教学团队对双语教学及工科教改有丰富经验及实践体会,先后主持重庆市教委“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技能-知识-能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3+4’分段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面向多学科交叉的市政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等教改课题,课题组对双语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课题组虽在前期双语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信息化融合度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课程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迫切需要有新的教学模式来保证其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
三、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
(一)、混合式教学内涵及意义
针对现有双语教学的不足及缺点,利用新一带信息化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结合网络教育及线下教育各自的优点。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混合教育方式能够实现让学生在学生中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体,而老师只是作为教学引导[5]。
Colis[6]提出混合式教学使学生不局限与课堂,不局限与上课时间及上课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接收更多的知识,灵活选择学习时间与内容。Franks[7]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创新,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Singh等[8]在对混合式学习进行界定时,连续用5个“适当的”,强调其目标是取得最优化的学习结果,将混合式学习的关注点聚焦于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混合式学习不同的是,混合式教学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出发,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李逢庆[9]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媒体技术,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
混合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性创新,可以为学生提供超越现有教育教学体系的服务,也可以为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一线教师既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也是教育模式创新的培育者;既要“寻门而入”,又要“破门而出”。只有大家协同一致、共同努力,超越狭隘的个人视野和眼前利益,新的教育模式才能茁壮成长。
(二)、混合式改革实践与研究 1.建立新的课程培养目标
改变传统双语课程以灌输知识点为主要目标的培养观点,建立契合新工科培养目标的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为向导,进行课堂革命,让被動学习变成对知识的探索,让老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自我提高的模式。
2.构建混合式双语教学新模式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英汉双语课程,利用现代互联网资源,借助“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将传统教学转变为“混合教学”,进行课堂革命。采用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构建课上课下团队合作,线上线下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
在混合式教学正式实施前,教师需要将设计并已制作好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和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在线配套课程资源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内容,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困惑及建议提交至学习平台,形成课前自主学习反馈。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采用集中讲授或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学生根据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课中的展示和交流完成后,学生根据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提炼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总结并提交至学习平台,以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和传播。
3.完善混合式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课程评价体系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双语教学课题组也做了对应调整,对学生学习成果建立多样化的考核体系,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不局限与书本知识,增加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例如,本课程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各占50%。过程性评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活跃度、随堂测验、章节作业、课后讨论及在线课程平台各章节任务点完成情况等,该部分占最终成绩的25%。过程性评价另外25%为分组演讲成绩,包括了教师评分与学生互评两方面,二者权重各为一半,让学生参与到每组同学的汇报评价中来,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投入度和融入度更高。
混合式教学将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团结探索知识的能力,与讨论交流、课堂演讲汇报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对科学提出问题,团队以问题为导向探索知识。学生通过课堂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演讲交流能力。建立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公平公证的评审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4.提升学习效果,进行示范与推广
依托重庆交通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课题组前期教研及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施与示范,建立一套能够在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普遍运用的双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保障双语教学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完善之处,及时加以修正,并在重庆交通大学进行推广,使双语教学取得有效的成果和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将国外文化、思维、理念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将使双语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具有“现代化、国际化、实用化”等高素质,成为新工科要求下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波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学改革创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7.2.
[2]Jack Prichard.郎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北京:外文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1998-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 :// w ww.moe.edu.cn.
[4]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李超超.基于MOOC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试点改革数据分析探索———以三亚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6(09):65-65.
[6]Colis. B & Moonen J. Flexible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 [M]. London: Kogan-Page.2001
[7]Franks. P. Blending teaching: What is it? How does it impact student retention and performance?[J] In Proceedings of World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in Corporate, Government, Healthcare and Higher Education.1477-1480.2002. Norfolk, VA:AACE
[8]Singh H, Reed C. A white paper: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OL].http://www.centra.com/download/whitepapers/blendedlearning.pdf
[9]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9):18-24.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关键词:新工科;双语教学;混合式教学
推广工科院校双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要环节。双语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有双语环境,更需要引进国际前沿动态,使学生了解最新行情,以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新工科培养目标。所以双语课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将其上成专业外语课。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势必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使得双语教学流于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工科”对高等学校双语课程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因人而异让“教”与“学”充分混合,进行课堂革命势在必行。
一、双语教学是新工科建设发展的必要趋势
(一)、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
新工科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方式的一次革命,以新的技术,新的培养模式,新的教学结构等全面革新人才的知识体系结构;以新时代所需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为培养目标。通过新工科的新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
工程人才是国家建设的先锋队,是祖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完善新新工科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专业性人才是祖国迈向发达国家的充分条件。
(二)、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与国际接轨,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语言就是国际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当下,国内大部分技术发展大而不强,没有掌握最高精尖的科研成果。而科技要发展,绝不是低头苦干,需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充分了解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是发现新的科学问题,取得新的突破的浅谈条件。因此,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是当下国家发展急需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查阅国内外文献,自主探索国内外研究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语教学现状
(一)、现存问题
目前在我國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且具体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数量并不多,这就直接造成浸入式双语教学变成了英语教育与专业介绍的简单结合,没有实现双语教学将不同语言不同信息组织方式和思维方式相融合的基本目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若不能及时将国际最新专业动态及西方文化知识融入到双语教学中,也将极大限制双语教学质量。
(二)、双语教学研究成果及不足
重庆交通大学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重点单位,且一直非常重视对工科专业双语课程的建设。目前在我校已经形成了校、院、系三级双语教学管理与实施体系和浓厚的双语教学氛围。该课题组成员分别由校、院、系各级人员组成;研究人员专业结构分别包括了教学理论、教育管理、教学实践、专业教学与英语语言等方面。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该课题研究深度及其研究成果在高等学校范围内的普遍推广应用,课题组还将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等学校积极联合共同进行该课题研究。
作者所在课题组开展了双语教学实践课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先后分别获得“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及“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批复。项目申请人及相关教学团队对双语教学及工科教改有丰富经验及实践体会,先后主持重庆市教委“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技能-知识-能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3+4’分段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面向多学科交叉的市政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等教改课题,课题组对双语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课题组虽在前期双语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信息化融合度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课程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迫切需要有新的教学模式来保证其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
三、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
(一)、混合式教学内涵及意义
针对现有双语教学的不足及缺点,利用新一带信息化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结合网络教育及线下教育各自的优点。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实现的混合教育方式能够实现让学生在学生中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体,而老师只是作为教学引导[5]。
Colis[6]提出混合式教学使学生不局限与课堂,不局限与上课时间及上课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接收更多的知识,灵活选择学习时间与内容。Franks[7]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创新,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Singh等[8]在对混合式学习进行界定时,连续用5个“适当的”,强调其目标是取得最优化的学习结果,将混合式学习的关注点聚焦于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混合式学习不同的是,混合式教学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出发,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李逢庆[9]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媒体技术,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
混合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性创新,可以为学生提供超越现有教育教学体系的服务,也可以为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一线教师既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也是教育模式创新的培育者;既要“寻门而入”,又要“破门而出”。只有大家协同一致、共同努力,超越狭隘的个人视野和眼前利益,新的教育模式才能茁壮成长。
(二)、混合式改革实践与研究 1.建立新的课程培养目标
改变传统双语课程以灌输知识点为主要目标的培养观点,建立契合新工科培养目标的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为向导,进行课堂革命,让被動学习变成对知识的探索,让老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自我提高的模式。
2.构建混合式双语教学新模式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英汉双语课程,利用现代互联网资源,借助“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将传统教学转变为“混合教学”,进行课堂革命。采用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构建课上课下团队合作,线上线下师生交流的教学模式。
在混合式教学正式实施前,教师需要将设计并已制作好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和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在线配套课程资源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内容,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困惑及建议提交至学习平台,形成课前自主学习反馈。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采用集中讲授或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学生根据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课中的展示和交流完成后,学生根据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提炼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总结并提交至学习平台,以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和传播。
3.完善混合式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课程评价体系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双语教学课题组也做了对应调整,对学生学习成果建立多样化的考核体系,从多个方面、多个视角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进行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不局限与书本知识,增加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例如,本课程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各占50%。过程性评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活跃度、随堂测验、章节作业、课后讨论及在线课程平台各章节任务点完成情况等,该部分占最终成绩的25%。过程性评价另外25%为分组演讲成绩,包括了教师评分与学生互评两方面,二者权重各为一半,让学生参与到每组同学的汇报评价中来,使学生对本课程的投入度和融入度更高。
混合式教学将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团结探索知识的能力,与讨论交流、课堂演讲汇报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对科学提出问题,团队以问题为导向探索知识。学生通过课堂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演讲交流能力。建立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公平公证的评审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4.提升学习效果,进行示范与推广
依托重庆交通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课题组前期教研及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施与示范,建立一套能够在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普遍运用的双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保障双语教学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完善之处,及时加以修正,并在重庆交通大学进行推广,使双语教学取得有效的成果和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将国外文化、思维、理念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将使双语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具有“现代化、国际化、实用化”等高素质,成为新工科要求下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波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学改革创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7.2.
[2]Jack Prichard.郎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北京:外文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1998-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 :// w ww.moe.edu.cn.
[4]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李超超.基于MOOC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试点改革数据分析探索———以三亚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6(09):65-65.
[6]Colis. B & Moonen J. Flexible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 [M]. London: Kogan-Page.2001
[7]Franks. P. Blending teaching: What is it? How does it impact student retention and performance?[J] In Proceedings of World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in Corporate, Government, Healthcare and Higher Education.1477-1480.2002. Norfolk, VA:AACE
[8]Singh H, Reed C. A white paper: 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OL].http://www.centra.com/download/whitepapers/blendedlearning.pdf
[9]李逢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9):18-24.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