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办公室悠闲地看报,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了:老师,小虎把xx弄哭了。这个调皮鬼,老是惹麻烦。小虎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几乎每天要制造点矛盾来才罢休,他的种种“罪行”多的数也数不完:刚开学时,他把小朋友的书包藏了起来,急得同学直哭;体育课上,老师组织大家跳绳比赛,他却用绳子把一个小朋友的脸甩了一道红红的血痕,那孩子的伤口好幾天才褪下去;课间休息时,他把同学的眼镜给弄坏了……面对小虎的种种霸道行为,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头疼的。虽然多次和小虎的父母反应孩子的表现,但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单一,当他们一听说孩子在学校惹了许多麻烦时,常常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而惹是生非的行为也越来越严重。
怎么办?难道就让他的这种行为持续下去,置之不理吗?小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对小虎的这种喜欢攻击他人的行为简单地认为是调皮、捣蛋的话,那么,这种行为将有可能伴随他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一生,那他将一直背负着“坏孩子”的头衔,那么,如何改变小虎的这种行为呢?
首先,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于是,在课堂上,他不举手时(有时他的确不知道该怎么答),那么,我会用鼓励的目光暗示他勇敢地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告诉他答错了没有关系;当回答正确的时候,我会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而当他回答错误的时候,我同样也会夸奖他变勇敢了,上课比以前专心了等等。同时,我利用课上提问他最简单的问题,课间谈心,课后辅导等多种渠道亲近他,和他进行沟通。在学校他病了,我给他倒水,拿药,照顾他,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感到了我对他的爱护我可以从他的眼睛读出了自信之火已被点燃。
其次,晓之以理,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虎虽然调皮,但却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也是个霸道的孩子。正因为他的“霸道行为”使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导致他出现了侵犯他人的行为。其实,他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在他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避免不打碎这玻璃似的心,我把他找了来,先夸他如何聪明。把他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优点一点一滴的都给他摆了出来。好久没听表扬了,耳朵里都被责骂和训斥磨起了茧子,我这一番话,说得他就像三伏天吃了个冰镇大西瓜,心里那个美呀!就别提了。“不过”我突然话锋一转,不过嘛,你却有个小小的缺点,如果你改了,那可是了不起,相信大家都会愿意和你交朋友的。
“老师,是真的吗?”
“什么缺点?”
“不再去伤害其他小朋友,行吗?”
“当然是真的,老师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
“那我们拉钩”
“好,我们拉钩。”
打那以后,他还真的开始变了,很少再出现打人的行为了,于是我不断加温,不断浇水施肥,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他这刚刚萌发的积极性,就像保护着一棵刚出土的幼芽。
同时,我经常寻找机会和他谈心,课后,我主动要求他教我玩游戏,刚开始他有点羞涩,但几次以后,他慢慢地没有了顾忌,有时候一下课会主动地教我玩游戏,而我在这个时候便趁热打铁号召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时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可见,调皮鬼,坏孩子,爱惹是生非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意,他只想找玩伴而已。
渐渐地,小虎课间活动不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在他的周围小伙伴一天天的多了起来,而向我打小报告的小朋友也慢慢地不见了,而小虎的行为习惯也比以前文明了。
再次,爱心行动,温暖心灵。
一次, 小虎因做了阑尾炎的手术休息了一个月,我趁此机会,发动组织学生去看望,星期六日还号召班干部给他补课,虽然孩子们的知识还很缺乏,补习的时候自己也会糊涂,但是,孩子们之间的这种真挚的友情难能可贵,这种友情也让小虎感受到了大集体的温暖。在他重回学校上课后,他悄悄地跟我说:“老师,同学们真好,我要和大家友好相处,成为好朋友!”
最后,家校携手,共创孩子美好未来。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关键性的作用。经调查,多数实施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家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当的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气氛或是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小虎有攻击他人的行为与其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当孩子犯错时,他们常常用简单粗暴的行为来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容易产生孩子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并转化为攻击性行为。因此,我经常和小虎的父母进行沟通,使他们明白粗暴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他们也能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对于孩子的错误常常是以说服教育为主,更多地是和孩子谈心,交流了。
如今的小虎已经升入新的学年段学习,由于他在学习上认真进取,成绩优异,并且在体育方面有特长,还被选入了校体育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处于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当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健康的行为时,不要轻易给他们带上“坏孩子”的头衔,要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爱,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和真情去激励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办公室悠闲地看报,班长气喘吁吁地跑来了:老师,小虎把xx弄哭了。这个调皮鬼,老是惹麻烦。小虎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几乎每天要制造点矛盾来才罢休,他的种种“罪行”多的数也数不完:刚开学时,他把小朋友的书包藏了起来,急得同学直哭;体育课上,老师组织大家跳绳比赛,他却用绳子把一个小朋友的脸甩了一道红红的血痕,那孩子的伤口好幾天才褪下去;课间休息时,他把同学的眼镜给弄坏了……面对小虎的种种霸道行为,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头疼的。虽然多次和小虎的父母反应孩子的表现,但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单一,当他们一听说孩子在学校惹了许多麻烦时,常常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而惹是生非的行为也越来越严重。
怎么办?难道就让他的这种行为持续下去,置之不理吗?小学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对小虎的这种喜欢攻击他人的行为简单地认为是调皮、捣蛋的话,那么,这种行为将有可能伴随他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一生,那他将一直背负着“坏孩子”的头衔,那么,如何改变小虎的这种行为呢?
首先,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于是,在课堂上,他不举手时(有时他的确不知道该怎么答),那么,我会用鼓励的目光暗示他勇敢地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告诉他答错了没有关系;当回答正确的时候,我会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而当他回答错误的时候,我同样也会夸奖他变勇敢了,上课比以前专心了等等。同时,我利用课上提问他最简单的问题,课间谈心,课后辅导等多种渠道亲近他,和他进行沟通。在学校他病了,我给他倒水,拿药,照顾他,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感到了我对他的爱护我可以从他的眼睛读出了自信之火已被点燃。
其次,晓之以理,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虎虽然调皮,但却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也是个霸道的孩子。正因为他的“霸道行为”使许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他玩,导致他出现了侵犯他人的行为。其实,他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在他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避免不打碎这玻璃似的心,我把他找了来,先夸他如何聪明。把他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优点一点一滴的都给他摆了出来。好久没听表扬了,耳朵里都被责骂和训斥磨起了茧子,我这一番话,说得他就像三伏天吃了个冰镇大西瓜,心里那个美呀!就别提了。“不过”我突然话锋一转,不过嘛,你却有个小小的缺点,如果你改了,那可是了不起,相信大家都会愿意和你交朋友的。
“老师,是真的吗?”
“什么缺点?”
“不再去伤害其他小朋友,行吗?”
“当然是真的,老师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
“那我们拉钩”
“好,我们拉钩。”
打那以后,他还真的开始变了,很少再出现打人的行为了,于是我不断加温,不断浇水施肥,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他这刚刚萌发的积极性,就像保护着一棵刚出土的幼芽。
同时,我经常寻找机会和他谈心,课后,我主动要求他教我玩游戏,刚开始他有点羞涩,但几次以后,他慢慢地没有了顾忌,有时候一下课会主动地教我玩游戏,而我在这个时候便趁热打铁号召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到游戏中来,这时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可见,调皮鬼,坏孩子,爱惹是生非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意,他只想找玩伴而已。
渐渐地,小虎课间活动不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了,在他的周围小伙伴一天天的多了起来,而向我打小报告的小朋友也慢慢地不见了,而小虎的行为习惯也比以前文明了。
再次,爱心行动,温暖心灵。
一次, 小虎因做了阑尾炎的手术休息了一个月,我趁此机会,发动组织学生去看望,星期六日还号召班干部给他补课,虽然孩子们的知识还很缺乏,补习的时候自己也会糊涂,但是,孩子们之间的这种真挚的友情难能可贵,这种友情也让小虎感受到了大集体的温暖。在他重回学校上课后,他悄悄地跟我说:“老师,同学们真好,我要和大家友好相处,成为好朋友!”
最后,家校携手,共创孩子美好未来。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关键性的作用。经调查,多数实施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家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当的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气氛或是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小虎有攻击他人的行为与其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当孩子犯错时,他们常常用简单粗暴的行为来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容易产生孩子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并转化为攻击性行为。因此,我经常和小虎的父母进行沟通,使他们明白粗暴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他们也能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对于孩子的错误常常是以说服教育为主,更多地是和孩子谈心,交流了。
如今的小虎已经升入新的学年段学习,由于他在学习上认真进取,成绩优异,并且在体育方面有特长,还被选入了校体育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处于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当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健康的行为时,不要轻易给他们带上“坏孩子”的头衔,要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爱,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和真情去激励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