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梦”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实现“中国梦”需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在不断地发展中实现成果由人民共享,进而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来推动。经济的平稳发展是中国最大的内需和发展潜力所在,也是中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实现持续平稳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也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经济发展;现实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就是发展好经济,因此,中国梦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中国经济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强劲势头
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中国经济从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3624.1亿元到2006年的21万亿元,再到今天的突破10万亿美元,其发展可谓是保持着强劲势头。去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经济形势报告时指出:“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同时他也强调,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均增长速度只要7%就够了。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底线就是7%。
(二)中国经济内部矛盾
中国经济虽然一直在快速发展,但其自身也有自身的矛盾和问题,而且是相当严峻的矛盾和问题。从1978年以来到2014年,中国经济的内部矛盾主要有三方面。
1.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国家一般认为基尼系数0.3至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至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严重两极分化。人们通常把0.4当作一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国际警戒线,认为若基尼系数超过0.4就易发生社会动荡。前些年中国众多国有企业贱卖使许多有权者获得了暴利,而大多数工人失业或收入下降。近几年国内各地城市和郊区的土地买卖和楼市疯狂,也在不断上演少数人暴富而大多数民众被严重剥夺的过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扩大。我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上升到2007年的,近两年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0.5。据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贫富差距巨大不仅导致中国内需和消费不振,带来经济风险,还会造成普通民众的严重不满和社会秩序的震荡不稳。
2.城乡发展不平衡
中国在城乡不平衡增长的基础上,以农村和农业的巨大牺牲为代價,推动了城市工业经济的突飞猛进,其增长路径是城乡差距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经济差距的拉大。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1扩大到2007年的:1;世界城乡差距平均约1.7:1,发达国家城乡差距约: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
3.地区发展差距明显
2010年5月,上海举办“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耗资可能超过原预算286亿元人民币。众多国外专家和游客如果是初次来中国,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地区大都市,可能会评价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比较发达国家;第二种情况是在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等中部地区城市,则会感觉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去过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农村,就会深刻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二、“中国梦”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一)人均分配更合理
作为“百姓版”的“中国梦”,也有收入增长的定量目标。中共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顺应时代潮流,突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愿景。这个报告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新愿景和新要求,立足于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眼于改善民生和包容性发展,体现了改革的精神,既鼓舞人心又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其中,关于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增长,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宏伟愿景和战略部署,可以理解为包括目标、内涵和实现手段在内的具有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收入倍增计划”。
中共十八大设立的翻番目标,并不是十七大关于到2020年,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简单重申,而是在过去十七大到十八大的五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更高水平基础上的更高目标。实现这个任务,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大幅度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门槛的11906美元水平。这将为达到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即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城乡发展更平衡
中国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之大,早已为人所知,并多为人所诟病。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远远高于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晴雨表。城乡发展不平衡,给中国带来了很多隐性危害。近年来,社会上仇官仇富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导致的一种强烈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如不及时有效疏导将会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和稳定。事实上,城乡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国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或地区面临的问题,它是人类社会长期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梦的提出使城乡平衡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急切。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但若仅按城镇户籍人口统计,城镇化率也就在36%左右。未来20年左右,中国城镇化将会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届时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这意味着3亿多人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3.1倍左右。如果一个农民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至少将扩大到3倍以上。3亿农民转化为市民,按目前城乡居民年消费量测算,总共可以新增3万亿的消费需求。同时,城镇化必然带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住房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可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新增3亿人口将会带动新增投资150万亿元。如果加上目前在城市2.6亿没有户籍人口的农村转移人员,全部做实,都变为城市人口,将带动更多量的新增投资。城镇化带来庞大内需的释放,一方面将为我国经济未来20年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带动的局面,实现经济发展由内需带动,进而削弱国际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三)地区差距更减少
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消除贫困,共享富裕,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也是由古至今中国人民的梦想和追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儒家经典《礼记》论述的"大同"社会,就已经包含了公平、共享、和谐的朴素思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说,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安排,也是新时期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行动。
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定义讲得非常清楚,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具体到个人来讲的话,我认为国家的民主昌盛,人民的富足安康,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们在近阶段的中国梦。最终要实现的中国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梦;经济发展;现实作用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2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就是发展好经济,因此,中国梦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中国经济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强劲势头
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十一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中国经济从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3624.1亿元到2006年的21万亿元,再到今天的突破10万亿美元,其发展可谓是保持着强劲势头。去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经济形势报告时指出:“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同时他也强调,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均增长速度只要7%就够了。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底线就是7%。
(二)中国经济内部矛盾
中国经济虽然一直在快速发展,但其自身也有自身的矛盾和问题,而且是相当严峻的矛盾和问题。从1978年以来到2014年,中国经济的内部矛盾主要有三方面。
1.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国家一般认为基尼系数0.3至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至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严重两极分化。人们通常把0.4当作一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国际警戒线,认为若基尼系数超过0.4就易发生社会动荡。前些年中国众多国有企业贱卖使许多有权者获得了暴利,而大多数工人失业或收入下降。近几年国内各地城市和郊区的土地买卖和楼市疯狂,也在不断上演少数人暴富而大多数民众被严重剥夺的过程,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扩大。我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上升到2007年的,近两年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0.5。据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贫富差距巨大不仅导致中国内需和消费不振,带来经济风险,还会造成普通民众的严重不满和社会秩序的震荡不稳。
2.城乡发展不平衡
中国在城乡不平衡增长的基础上,以农村和农业的巨大牺牲为代價,推动了城市工业经济的突飞猛进,其增长路径是城乡差距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经济差距的拉大。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1扩大到2007年的:1;世界城乡差距平均约1.7:1,发达国家城乡差距约: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
3.地区发展差距明显
2010年5月,上海举办“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耗资可能超过原预算286亿元人民币。众多国外专家和游客如果是初次来中国,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地区大都市,可能会评价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比较发达国家;第二种情况是在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等中部地区城市,则会感觉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去过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农村,就会深刻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二、“中国梦”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一)人均分配更合理
作为“百姓版”的“中国梦”,也有收入增长的定量目标。中共十八大报告在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顺应时代潮流,突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愿景。这个报告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新愿景和新要求,立足于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眼于改善民生和包容性发展,体现了改革的精神,既鼓舞人心又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其中,关于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增长,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宏伟愿景和战略部署,可以理解为包括目标、内涵和实现手段在内的具有时代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收入倍增计划”。
中共十八大设立的翻番目标,并不是十七大关于到2020年,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简单重申,而是在过去十七大到十八大的五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更高水平基础上的更高目标。实现这个任务,意味着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大幅度接近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门槛的11906美元水平。这将为达到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即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二)城乡发展更平衡
中国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之大,早已为人所知,并多为人所诟病。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5,远远高于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晴雨表。城乡发展不平衡,给中国带来了很多隐性危害。近年来,社会上仇官仇富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导致的一种强烈社会情绪和社会心理,如不及时有效疏导将会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和稳定。事实上,城乡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国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或地区面临的问题,它是人类社会长期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梦的提出使城乡平衡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急切。
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但若仅按城镇户籍人口统计,城镇化率也就在36%左右。未来20年左右,中国城镇化将会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届时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这意味着3亿多人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3.1倍左右。如果一个农民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至少将扩大到3倍以上。3亿农民转化为市民,按目前城乡居民年消费量测算,总共可以新增3万亿的消费需求。同时,城镇化必然带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住房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可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新增3亿人口将会带动新增投资150万亿元。如果加上目前在城市2.6亿没有户籍人口的农村转移人员,全部做实,都变为城市人口,将带动更多量的新增投资。城镇化带来庞大内需的释放,一方面将为我国经济未来20年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带动的局面,实现经济发展由内需带动,进而削弱国际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三)地区差距更减少
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消除贫困,共享富裕,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也是由古至今中国人民的梦想和追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儒家经典《礼记》论述的"大同"社会,就已经包含了公平、共享、和谐的朴素思想。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说,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安排,也是新时期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行动。
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定义讲得非常清楚,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具体到个人来讲的话,我认为国家的民主昌盛,人民的富足安康,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们在近阶段的中国梦。最终要实现的中国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