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62例采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治疗再通率为80.64%,并发症发生率为17.74%,死亡率为1.26%。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溶栓;急性心肌梗死;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03-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常见病症,其死亡率非常高。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全力抢救挽回因缺血而坏死的心肌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1]。为了分析采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其间,本院对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62例采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3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1±3.15)岁,患者的AMI部位:广泛前壁27例,前间壁21例,下壁10例,复合壁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超过相邻两个导联;溶栓治疗在发病时间部超过12小时;心電图的ST段显著提高,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的症状,胸痛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无溶栓禁忌证等。
  1.2方法患者在就诊后,采取18mg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于5-10ml0.9%氯化钠溶液中,在2-5分钟静推完毕。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再次重复给药一次。在给予患者溶栓前,首先给予其口服300mg肠溶阿斯匹林,3d后再将剂量改为100mg/d,在患者溶栓后的12小时,在其左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每次的剂量为5000U,并且根据全血凝固的时间,不断调整期用药剂量,使凝血时间保持在正常值的2倍之内,患者坚持服药7d后再停药。同时给予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包括:镇静与吸氧、硝酸酯类药物、抗凝剂、他汀类降脂药等。
  1.3观察指标对患者症状体征、心率、血压作出全方位的监控,重点观察ST段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在用药后的3小时,抽血测CPK,观察患者在治疗后梗死后心绞痛、大小便出血、心肌再梗死、消化道出血以及皮肤粘膜出血等情况,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作CT检查。
  1.4疗效标准[2]疗效的判定主要遵循AMI疗效评选以及溶栓再通的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消除、心电图显示的ST段恢复正常,仅仅可见病理性Q波,病后14小时内会出现CK-MB峰,心肌发生灌注情况。②患者的不良症状得到缓解,心电图起伏不大,发病的20小时内出现CK-MB峰,局部心肌发生灌注,患者心律得到良好的控制。符合上述条件患者,可判断成功溶栓即冠脉再通。
  2结果
  治疗后患者治疗再通有50例,再通率为80.64%;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齿龈渗血、血尿等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74%;出现死亡1例,死亡率为1.62%,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最初表现为:疼痛、心绞痛、心前区剧痛等,其疼痛时间比较长,患者大多表现为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心绞痛频繁伴濒死感等。疼痛的同时伴随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在发热过后,会出现心率异常、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在病发时,心肌缺血严重而持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消化道异常等。在早期给予患者溶栓治疗,能有效连通病变血管,使血流功能恢复,促使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被送至医院前都已经停止了心跳,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治疗后患者治疗再通率为80.64%,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齿龈渗血、血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7.74%;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死亡率为1.62%。此研究结果符合李淑华[3]等人的研究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与常规的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方法相比,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明显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治疗后患者治疗再通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提高。
  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心梗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溶栓治疗明显降低急性心梗的病死率。综上所述,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需要做到迅速科学,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简单方便的特性,不受设备和条件的影响,在地方医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90分钟内不能进行介入治疗。因此在溶栓中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药物,有利于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邢慧萍,钟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溶栓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25(01):11.
  [2]张进鹏,吉伟青,黄丹丹.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3(12):97.
  [3]李淑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04):39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7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组,对照组(34例)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方法,并对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肺部啰音消退时间、治愈时间进行观察比对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用对照
地基是建筑的基础结构,因此地基的质量问题对建筑物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在软土地区,这种影响性更大。所以,为了保证软土地区的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要对该地区的地基进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布托啡诺和吗啡用于剖宫产病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00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n=50)和吗啡组(M组n=50),两组病人术后PCEA分别选用布托啡诺+罗哌卡因和吗啡+罗哌卡因。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镇痛评分、舒适度评级、镇静Ramsay评级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镇痛评分、镇静Ramsay评级B组和M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恶心、呕吐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对管理好建设资金;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分别从从六个方面合理控制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法莫替丁;盐酸氨溴索;配伍禁忌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01-02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AM,沐舒坦)为溴己新的体内活性代谢物,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粘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9例经胃镜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莫沙必利,15mg/d,3次/d,三餐前各服5mg。对照组加服奥美拉唑,20mg/d,2次/d;观察组加服雷贝拉唑,20mg/d,2次/d,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并探讨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2月——2013年6月39911例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并总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用药处方、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判断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及使用效果。结果DDDs位于前三位的药物依次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和头孢丙烯片。除头孢曲松钠外,其他药物的DUI均≤1。3760例中共有293例
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落脚点。由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本文结合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种新型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桥梁;房屋建筑;海洋工程;地下建筑等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简单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后,着重
【摘要】目的探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确诊为妊娠期VVC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I组应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II组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III组应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停药7-10d第一次复诊,21-28d第二次复诊。结果第一次复诊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48.33%、85%,第二次复诊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