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型语言架构下姜夔《念奴娇》的多层意义解读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姜夔长调词的语言呈现空间型架构,并且使用大量典故,层次繁多,所以不易读懂。本文通过《念奴娇·毁舍后作》词的空间型语言架构,利用横读的方式分析典故之间的含义,并分析韵拍之间平行、并列、同心、层进的结构。由此可得,姜夔的词中不仅有无家可归的孤独、怀才不遇与仕隐之愿的矛盾,更有对于南宋王朝偏安的悲憎和复国无望的绝望之情。
  关键词:姜夔 长调词 空间语言 典故
  姜夔是南宋“江湖文人”的代表。“江湖文人”大多仕途不顺,为了维持自己隐逸诗人的身份,他们往往选择依附权贵生活,这种“干谒”的方式也成为南宋江湖文人的常态,姜夔便是以卓越的才华获得仕宦资助的典型代表。a由此,对姜夔的普遍印象认为其词格局不高,无家国兴亡之感。然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南渡以后,国势日非。白石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其感慨。……特其感慨全在虚处,无迹象可寻,人自不察耳。”b姜夔并非没有家国衰亡的感慨,“江湖文人”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不能如稼轩一般直抒胸臆,而是以迂回曲折的方式展现出来,《念奴娇·毁舍后作》就是一首典型之作。
  嘉泰四年(1204),姜夔位于杭州东青门的居所被大火烧毁,词人一时悲怆难忍,写下了这首《念奴娇·毁舍后作》。然而,这首词不仅只有感慨命运的这一层意义,还凝聚着词人平生所虑的多层情感表达。通过家宅,“我们已经用最简化的形式表示了庇护所的内心空间的紧密压缩”c,一旦家宅被毁,被压缩的内心空间便层层解构,此种情况下的抒情文字必然是有层次性的而非单一的。本文就拟从《念奴娇·毁舍后作》的语言内部架构出发,来探讨词人是如何借典来表达多层次情感的。
  一、长调词的空间逻辑
  叙事说理的文章与抒情言志的诗词的不同点,就在于语言内部架构的不同。叙事说理的文章要准确指向外部经验,所以字群、段落按照单线的时间逻辑来排列。读者按照直线型的语言结构逐字往下阅读,就可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握文字的指称意义。反之,抒情言志的诗词更强调内心指向,甚至不是准确的,而是模棱两可的。所以诗词语言的排列结果大多不是单线型的,而是呈现并列、平行或同心、层进的空间逻辑。因此,用空间逻辑写成的文学作品的意义比较不容易把握,读者需要在顺读全篇之后,进行多次回复式横向阅读,把握意象或字群之间的并列、平行、层聚关系,才能真正领会这类作品的意义。
  高友工在论述词体的美典时,认为“长调在它最完美的体现时是以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一个复杂迂回的内在的心理状态”d。他把这种复杂的长调结构称为“空间性图案(spatial design)”,并认为这种词结构的艺术手法完成于南宋。随之,林顺夫明确指出,直到南宋姜夔的长调词,才真正完美地展现了高友工所说的新抒情美典。e刘婉则更加具体地分析了《疏影》词的语言结构艺术,通过事典立意,并提出了“空间型的语言架构”模式,她认为“并列平行空间型的语言架构是促使自然语言转化成象征性语言的理想条件,也是外化内心经验的较理想形式”f。姜夔的词中不只有这一首特殊,在他晚年的长调词中,这种模式越来越成熟,张炎评其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依托的就是这样一种语言艺术。
  與《疏影》一样,《念奴娇·毁舍后作》的显著特点就是全词八韵,韵韵用典: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沣浦捐褋。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沉灭。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g
  上片“湘皋闻瑟”借用湘水之神弹奏琴瑟的传说,“林处士”明指“梅妻鹤子”的林逋,暗含隐逸之义,“青门”暗用东陵侯种瓜的故事,“一丘”语源自谢鲲“一丘一壑,自谓过之”;下片“海作桑田”使用麻姑“见东海三为桑田”的神话,“王谢燕”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寓意盛衰交替、世事变迁,“越只青山,吴惟芳草”暗指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些典故源自神话、传说、历史、诗文,如此铺排,某些典故之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又毫不相干,更没有共同的外部指向。这些典故,实际上是一个个有来龙去脉的故事的缩写,或者是有着多层次意义空间的浓缩。这就需要我们在解读典故含义的同时,对典故和其语言环境进行横读,突出并列典故之间的类性或相同性,从而反过来强调其并列平行的关系。以这种方式解读,典故之间的空间逻辑更加明晰,情感的各层次表达更为凸显。
  二、《念奴娇·毁舍后作》的语言空间架构
  下面,我们就用上述方法来解读这首词中的多层情感意义。
  先看上片。“湘皋闻瑟”一韵的文字显然是融入了姜夔对游历湘江的回忆,《湘月》(五湖旧约)h就记录了这一场交游盛事,根据序中所提,彼时“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少年意气风发。但是,旧游与湘妃对舜帝的悲思相结合,或许当时与游之人都已经故去,暗显姜夔的孤独寂寞。
  后一韵中的“林处士”一生隐居于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与上一韵的“湘灵”并列平行,佐证白石晚年生活的孤独。林逋是有名的隐士,下一韵的“青门”典故也提及隐士东陵侯的故事,这也显示出姜夔一生之愿与所憾——向往隐逸却未真正做到过。所以他自认不够称“隐”,因此不得林逋的“孤山雪梅”,只能来“踏梅根残雪”。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东陵侯与林逋之间的区别,东陵侯邵平曾“献计萧何”,证明其有政治才干与抱负,只是由于改朝换代的缘故不得不隐居卖瓜。同时,我们再回看第一韵拍,唐代诗人钱起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省试湘灵鼓瑟》曾誉满天下,姜夔年轻时也曾尝试仕途道路,无奈屡屡未中。这两个典故并列横读,姜夔显然以此二者自喻,有仕途抱负而不得伯乐赏识。
  上片的最后一韵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典故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词中的“一丘”自然指的是姜夔所羡慕的谢鲲的归隐之志。但细品庾亮和谢鲲的两种人生选择,确是大多南宋文人所走的两条路——仕宦庙堂或隐居山水。姜夔自叹一句“吾老”,他既不能做官报效国家,又不能除却外物去过隐逸生活,在他自己看来,他的人生是失败的。上片典故中层层解读的孤独、隐居愿望、怀才不遇在此聚焦,在韶华已逝的背景下,都指向了“空”一个字。   下片“海作桑田”,时光易逝,世事多变,与上片最后一韵的“老”字遥相对应,蕴含白石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但又何尝不暗含见证南宋王朝兴衰变化的家国悲哀呢?再看下一韵,“王谢燕”明显化用《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句虽然与“沧海桑田”的典故一样有世事多变的意思,但这首怀古诗主要在感慨金陵城往昔的繁华与今朝的衰败。因此,在这里使用“王谢燕”的典故,自然也是怀古的,“凉风时节”也正是寓意着如今南宋王朝的穷途末路。
  “吴越”这一韵与前两韵关系紧凑,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横跨近一个世纪,两军开战,气势如虹,如今也不过化为尘土而已,“沉灭”两字就是对昔日繁华结局的最好解释。这三韵并列平行,横读理解下可以看到,姜夔这一辈子亲身经历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哀痛与悲憎。
  最后一韵“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包蕴巨大,既是对下片多层情感意义的总结,也是对全词的总结。这里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张鉴兄弟去世以后,姜夔缺少了生活上的资助,老来孤苦困顿,如今连唯一的庇护之所都烧了,内心更感觉悲凉,就像这首诗中无枝可依的乌鹊一般。这是表层的意思,究其深意,曹操写这两句是希望天下的能臣谋士都能来投奔自己,而在上片“湘灵”“青门”“一丘”三个典故的横读中,我们知道姜夔的一生是怀才不遇的。因此,“白头歌尽”了自己的志向,都没能走上仕途,他感慨自己缺少了一位像曹操一样的伯乐。至此,这一韵的联系似乎与下片的前三韵并不深,但《短歌行》还有第三层意义。曹操写《短歌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一统三国的决心,将此意象放在“白头歌尽明月”的语言环境中解读,又会得到新解:“明月”是常用的表示美好事物的意象,也是所“歌”的对象,乌鹊“白头”了,一辈子所“歌”都没有找到可以归属的树枝,也未能寻找到心中的“明月”,正如姜夔老来到头也没有等到国家收复失地,恢复往昔繁华。所以,最后这一韵拍与前面多处典故横读,得到了三层含义:一是无家可归的身世之感,二是怀才不遇之情,三是目睹国家由盛转衰、收复失地无望的绝望。
  这首词以各暗含典故的每一韵拍为单位,不断在空间排布的语言结构中进行平行横读,得出不一样的多层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文对于典故的解读中,不只有平行并列的空间架构,还有“同心”和“层进”的结构:上片中第一韵与第三韵横读所得的“怀才不遇”与第二韵与第三韵横读所得的“归隐之愿”,在第四韵中的“一丘一壑”典中得到了双重阐释,并且指向了更深的内心经验“空”;同样,下片中的最后一韵包蕴极大,上片所有层次的情感意义和下片前三韵横读所得的“世事多变、家国兴亡”在最后一韵中不断抽象凝练,最终成为对国家无法恢复往日繁荣的悲戚与绝望,词人内心最深层次的情感到此才缓缓抒吐。韵拍中或者韵拍之间有一共同的焦点称为“同心结构”(Concentricity),而韵拍之间或各韵拍之间的焦点可以有一共同的更高一层次的焦点:一首词所要描述的主题。这样的多次聚焦的极复杂结构被称为“层进结构”(incremental structure)。使用上述的空间语言架构,诗人可以用层层剥进的方法来发挥其主题。i
  三、姜夔词中的家国感慨
  诗词生乎情志,但要借语言表达,因此情感的层次决定了语言艺术的形式。单线型的语言并不足以抒发多层次细腻的情感,因此文人们常常选择借景抒情、用典、意象的方式,赋予抽象的语言以多层外部附加意义,丰富诗词情感内涵。至此,在诗词语言内部仍旧是单线型的,只是每个字词都加以发散,利用附加的内容来辅助主体文本表达。而姜夔长调词的新抒情美典,在原义、外部指向义的基础上,将词文本中的每一个单位再进行内部指向,形成二维空间型架构,以抒发多层次复杂的情感。在这首词中,便以典故作为基本单位,实现以上外指与内指的功能。刘熙载《艺概》评“姜白石词用事入妙”,引其自叙曰:“僻事实用,熟事虚用,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者也。”j使用典故若单纯指向外部经验,情感单指,则浪费了这样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典故与典故之间、语言文字之间相互内指,回读之下形成的空间构架,才能完美地诠释情志是如何依托语言表达的。因此,再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白石词“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k,当以谬。姜夔词的用典手法与语言构架,可以堪称“第一流”的写作。
  由此看来,陈廷焯之言确实,并非白石词中无家国感慨,而是他空间型语言架构的词作中所包含的深层意义,不容易被人所察觉。其实除了《疏影》《念奴娇》这样迂回婉转写作的词以外,姜夔也有直抒胸臆的爱国词。与《念奴娇·毁舍后作》同时期所作的几首次韵稼轩的词——《汉宫春》(云曰归欤)、(一顾倾吴),《洞仙歌》(花中惯识)、《永遇乐》(云鬲迷楼)——便激情豪迈,不输稼轩词的豪情壮志。夏承焘先生亦诗云:“开禧兵火见流亡,合变词风和鞳鞺。迟识稼轩翁尚悔,一尊北顾满头霜。”l词中直指姜夔在开禧兵乱之时,词风有所改变,情感激昂的爱国之词多出于此。所以也可以史梳正,《念奴娇》这首词不仅有无家可归的孤独、怀才不遇与仕隐之愿的矛盾,更有对于南宋王朝偏安的悲憎和复国无望的绝望之情。
  a 费君清:《南宋江湖诗人的生活方式》,《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第60页。
  b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c 〔法〕巴舍拉尔:《空间诗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45页。
  d 〔美〕高友工:《小令在诗传统中的地位》,见《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82页。
  ei 〔美〕林顺夫《中国抒情传统的转变:姜夔与南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页,第105—106页。
  f 〔美〕刘婉:《姜夔〈疏影〉词的语言内部关系及事典意义》,见《词学》第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页。
  gh 〔宋〕姜夔:《姜夔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3页,第8—9页。
  j 〔清〕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47页。
  k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6页。
  l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97页。
  参考文献:
  [1] 姜夔著,李强导读.姜夔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2] 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 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4] 林顺夫.中国抒情传统的转变:姜夔与南宋词[M].张宏生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5] 巴舍拉尔.空间的诗学[M].张逸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6] 陈廷焯著,彭玉平导读.白雨斋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7] 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8]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M].北京:中华书局, 2017.
  [9] 刘婉.姜夔《疏影》词的语言内部關系及事典意义[A].词学第九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10] 费君清.南宋江湖诗人的谋生方式[J].文学遗产,2005(6):54-64+160.
  作 者: 沈玥,武汉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词学、宋代文学、对外汉语教学。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荀子是先秦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先秦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思想家。荀子提出“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同时,他还严格区分人的自然生理之性与社会道德之性,认为自然生理之性是与生俱来的,即他所说的性恶;而社会道德之性则是后天环境教育养成的人为之性,即性善,他称之为“伪”。在荀子看来,正是因为人性本恶,礼和法的出现便成为必然要求,所以说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是其礼法思想的理论基
期刊
摘 要:首先,在新媒体语境下,观众因选择文化消费品的权利增加而选择了大众文化消费品,放弃了传统形式的剧院节目,给包括潮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造成了致命冲击。其次,观众的文化生态位置及对潮剧的影响。“观看”是多方意识形态力量合力运动的结果,因而观众是被动的;观众参与剧情的二次创作,因而他们又是主动的;观众的数量、质量、年龄、艺术素养及民间心理等成分,直接影响到演出的质量和档次,并进而深刻地影响到剧种的
期刊
摘 要:体育文学与“中国梦”的结合,实现了“体育+文学+政治”三维一体的思想教育目标,即增强体魄的体育锻炼与提高文化水平的文学教育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本文旨在通过“中国梦”的宏观视野,聚焦“体育梦”之于“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体育文学中具有“中国梦”精神特质的“体育梦”,为体育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体育文学 中国梦 奥运梦 体育强国 冠军文学  引言  “中
期刊
摘 要:在21世纪的中国台湾乃至两岸文坛,舒国治的散文创作有着独特的意义,不仅因其作品畅销引发的阅读热或知名度,而且是因为其作品在生活美学、主题选择及艺术手法上皆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个性与散文风格。其散文创作对当前散文的发展具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舒国治散文 散文艺术 创作价值  21世纪以来的台湾散文作家,无论从作品数量而言,还是从影响力而言,都集中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
期刊
摘 要:索洛古勃是白银时代俄国文坛上一个响亮的名字,是早期象征派即颓废派的代表之一。其创作以新奇独特和多义性著称,诗歌和长篇小说的突出成就使得读者和研究者们很少注意到作者优秀的短篇小说,本文尝试以索洛古勃短篇小说为参照,对其创作的主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索洛古勃 短篇小说 宗教色彩 神秘主义 人的异化 心灵世界  索洛古勃(费奥多尔·库兹米奇·杰尔尼科夫,1863—1927)最初以诗人的身份走上
期刊
摘 要:莎朗·斯通作品《偷窥》的镜头语言内含多层次的隐喻。首先,影片通过人类欲望的展示来隐射“看与被看”电影艺术的偷窥本质;其次,透过镜头观众与电影人物共同经历人类欲望本能从发现到在超我控制下走向毁灭的过程;第三层隐喻是对视觉媒介内容的暗示,它试图揭示以电影、电视及自媒体为代表的视觉媒介为博人眼球赚取经济价值,而赤裸裸地展示人类的欲望与隐私的空间。《偷窥》也因丰富的镜像隐喻而拥有深厚的艺术魅力与现
期刊
摘 要: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部典型的游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尼尔斯奇妙而又惊险的骑鹅旅行经历。在此背景下,展示了20世纪初瑞典工业文明与自然文明从对峙走向融合的过程。这其中隐含着作家对人类过度消费自然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待与渴望。本文通过解读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探寻其中所蕴含的质朴的生态思想,借此期望引起人们对当下人类与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
期刊
摘 要:艾丽丝门罗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反复演绎“红鞋”这一童话主题,在《逃离》一书中的同名短篇小说里,也有这样一个穿上“红鞋”的女孩卡拉。和珈伦一样,卡拉也知道红鞋有毒,但是她们却饮鸩止渴,只因为“红鞋”为她们带来了短暂的爱和归属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可以更好地解读她们对“红鞋”又爱又恨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然而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两个女孩为“红鞋”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期刊
摘 要:清代乾嘉时期,中国疆域得到更大的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进一步繁荣,统治者于是将主要精力用于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加强了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这一方针的贯彻实施,自然也影响到学术文化的走向。在浓厚的乾嘉风气的熏陶下,屠倬辗转多地,不仅在阮元幕府中受益颇深,之后还结交了众多好友,并在与友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术主张,融会贯通。一方面,屠倬在交游与学习中适应了社会学术发展的变化;另一
期刊
摘 要: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古米廖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多抒写爱情、远行、异域,素被称为“远游的缪斯”,高尔基称其为“才华横溢的诗人”。异域风情——是古米廖夫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诗人创作了许多饱含异国风情的诗作,如《长颈鹿》《米克》等,同时写下了大量的中国主题的诗,《中国姑娘》就是其中具有独特韵味的一首。本文对古米廖夫《中国姑娘》作粗浅分析,探究诗人的中国情怀。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