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经济危机问题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和造成的影响发人深省。西班牙从2008年陷入经济危机到2014年逐渐走出困境,其间经历了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的调整与创新。文章结合西班牙危机时期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找出西班牙遭受经济重创的外因和内因,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剖析中国与西班牙经济发展的类似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西班牙;经济危机;中国;启示;成因
  一、引言
  西班牙国内有关部门以及IMF等多家国际机构普遍预测,2014年西班牙将走出危机困境。但到目前为止,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银行坏账率及其他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使人难以看到经济复苏的希望。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西班牙经济陷入泥淖,从房地产泡沫破灭到银行业危机、地方债务危机,再到中央政府债务危机重重。中国如何避免危机的“西班牙路径”,这一课题引人深思。中国未必会发生如西班牙一般的危机,但太多的相似性让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避免重蹈西班牙的覆辙。
  二、西班牙经济发展现状
  在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十多年里,西班牙经济增长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西班牙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3.65%,在欧盟各国中,只有爱尔兰能够排在西班牙的前面。[1]2006年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为9761.89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3.9%,远远高出欧盟平均水平,成功摆脱了在欧盟中的落后形象。[2]但在2008年以后,西班牙经济持续低迷,之前高速增长时隐藏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比如对外来能源的高度依赖、房地产市场泡沫、钢铁市场和汽车市场萎缩、超高失业率等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与欧元区平均水平的比较参见表1。
  经济危机爆发后,西班牙失业率开始急剧上升,当前西班牙的失业率高居欧元区首位,二季度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达到24,6%,更可怕的是16—25岁年轻人失业率已经超过50%,平均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没有工作。[3]并且,预期失业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根据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上半年西班牙的失业率仍然难以下降(为25%)。2013年,按购买力衡量的人均收入已降到欧盟平均水平线附近。详见表2。用基尼系数测算,西班牙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困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7%。欧盟国家中这一比例较高的还有保加利亚、爱尔兰、希腊、意大利等国。详见表3。
  房地产市场持续萧条。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主导的地方储蓄银行的资金和外资大量涌人西班牙房地产行业,导致西班牙房价不断攀升,大量的资源被过度投人到房地产业,导致经济泡沫不断累积。2000年至2008年顶峰时期,西班牙的房产价格上涨了22%。根据西班牙储蓄银行的一份报告,1997—2006年间,西班牙平均每年新建房屋为67.5万套,超过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总和。[4]从2008年6月到2008年11月,欧元/美元跌幅达到22%,欧元资产价值大幅下跌,资本开始逃离西班牙,西班牙的房产泡沫随之破裂。截至2012年二季度,西班牙房地产价格比高峰时期已经下跌约27.5%。西发展部估计,到2014年,空置房屋存量有望降到38万处以下。
  [5]在整体经济持续不景气的同时,西班牙银行业面临的困境及由此引发的金融资产外流引起市场更大的担忧。2014年7月西班牙银行业民间部门存款约减少740亿欧元至1.51万亿欧元,环比下降5%,银行储蓄连续第四个月外流,其中零售和企业客户存款下降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
  [6]2008年西班牙众多个体户和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个体户和中小企业至今依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西班牙目前的企业大约为320万家,其中,员工在250人以上的大企业仅占0.3%,其余均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西班牙经济的基石,创造了西班牙近88%的就业岗位,如果中小企业无法走出危机,西班牙就业市场和内需就无法得到明显改善。
  世界银行专家日前在西班牙表示,世行认为尽管西班牙经济已开始增长,但经济危机仍将持续一年半,预计2014年西经济增长1.4%,2015年增长1.7%,但只有经济增长高于2%,失业率才可能下降。若要减缓西债务压力,只有在通胀率达到4%才可能实现,而目前西通胀率仅为0.5%。[7]西班牙政府应将经济增长基础主要放在科技、教育、创新和出口方面。
  三、西班牙遭受经济危机重创的原因
  (一)经济危机的根源
  西班牙经济危机反应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投资过热和利益驱动;同时伴随投资拉动型的通货膨胀;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的消费需求增长过热过猛,同时伴随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投资过热、利益驱动与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泡沫经济。经济泡沫涨大到极限时必然会破裂,必将造成资金供给短缺,正常的资金供应链条断裂,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先从金融领域爆发信贷危机和信用危机,之后就会引发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危机,企业大规模破产倒闭,劳动力大量失业,导致购买力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西班牙的危机背后有更深层次的逻辑,其本质上是一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通过银行业系统性扩散、并被地方债务问题所强化的危機。[8]房地产泡沫、银行业危机和地方债问题三者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形成了西班牙现在的局面。在欧债危机开始之际,西班牙的财政一度是可控的,甚至西班牙还一度对自己的银行业救助成果颇为自满,这主要是由于西班牙银行业的动态拨备制度延缓了危机的爆发,但事实证明动态拨备制度在面对大规模的危机(比如房地产泡沫破灭)时并不是那么有效,最终并未让西班牙幸免于难,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副作用。
  首先,西班牙债务危机爆发的源头在于其房地产业的过度泡沫化。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开放性经济政策以来,西班牙历届政府都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作为治理通胀、降低失业率的重要手段。有数据显示,1999-2008年间,60%以上的欧洲新建住房均在西班牙。[9]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西班牙的房地产泡沫最终被刺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对西班牙经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首先,由于持有大规模的地产贷款,西班牙银行业面临超过1800亿欧元的房地产坏账,银行业危机爆发。其次,西班牙中央和地方政府多年依赖的房地产交易税收骤减,财政赤字猛增,加重西班牙地方债务和主权债务负担。同时,房地产及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大量失业,西班牙国内失业率高企,进一步深化了银行业危机和经济危机。   第二,银行业既是西班牙房地产危机的受害者,同时也是西班牙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它源自于房地产泡沫,但一旦爆发后,银行业危机又反过来影响房地产业的调整和实体经济复苏,并严重影响市场对西班牙政府的信心。银行业一方面妨碍了西班牙房价的调整和泡沫的挤出,另一方面银行业危机导致信贷大幅萎缩,将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散到实体经济,西班牙经济开始二次衰退,更重要的,对银行业的救助还导致西班牙政府债务大幅上升。
  第三,债务危机推波助澜。西班牙政府债务主要由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两部分组成,中央政府债务占79.48%,主要集中于长期债券;地方政府债务占25.18%,主要集中于长期贷款。长期贷款占地方政府债务的65.4%,并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10]债务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无法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无力偿还债务。至今,已有8个自治区向中央政府申请救助,使得西班牙政府财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三)经济危机爆发的间接原因
  首先,西班牙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班牙政府采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1982年上台执政的工社党逐渐采取了一种趋向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后者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因而被以后历届政府所继承和强化。[11]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第一,实施经济紧缩政策,减少政府债务和财政开支,降低税收,削减养老金,提高养老金领取标准。第二,国有企业逐渐实现私有化。第三,金融业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工社党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鼓励资本流动的措施,取消了各种外资壁垒,逐渐解除了外商银行设置分行的限制,解除了当地储蓄银行的地区性限制,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放松银行部门管制的措施,促进了银行业的自由化和现代化。为了增加银行的获利能力,政府还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些新自由主义的举措,在西班牙经济刚刚脱离专制政体的管制转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按病投方,药效良好。但若过分推行这些政策,将其长期化甚至于教条化、迷信化,问题即接踵而来。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又有良好的经济和政治地缘环境,西班牙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吸引了总量排名世界第四的外资,其中不乏短线炒作的资本,它们逐渐操控了西班牙经济,最终诱发了西班牙的经济泡沫。
  其次,忽视提高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经济结构失衡且缺乏创新。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西班牙的经济效率、竞争力相对疲弱,西班牙工人平均的生产效率只相当于美国工人的75%。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原应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工业和金融业等部门对GDP增长的贡献仅仅占到11%,而为经济增长作出主要贡献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技术水平较差、并不参与国际竞争的部门。2010年,西班牙研发(R&D)投入仅为GDP总值的1.4%左右,大大落后于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其教育投资也只相当于经合发展组织平均水平的一半。[12]投入不足导致劳动生产率水平提升缓慢,也导致技术密集型的现代产业难以获得长足的进步。
  四、西班牙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尽管西班牙经济仍存在诸多亟待调整的问题,从数据及岗位的需求量来看国内的就业前景已渐趋喜人和明朗化,这也意味着西班牙已逐渐从漫长的高失业率与长期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至于其今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总的来看,西班牙经济危机的爆发、成因及其演绎既具有个别性,同时也具有一般性,我们应当从中总结规律,吸取经验教训。
  第一,从中国金融体系和财政体系的稳定程度来说,房地产价格的回归是一个重大风险。这会加剧银行体系的风险,并直接和间接共同导致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财政和债务压力的上升。这将是一个典型的“西班牙路径”的重蹈。如此,房地产价格的回归将导致中国银行业的风险和亏损上升,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对银行业和地方政府的救助,则将导致中国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和风险上升。如果这最终再度由中国央行兜底推动债务的货币化,则将进一步放大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和整个M2体系的不良资产囤积,放大中国货币体系的不可持续性。
  第二,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复苏重要引擎。应对危机所需的政策反应变得更为复杂,过度杠杆化推动的经济增长最终将导致危机和长时间的经济下滑。新的发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规模和重要性大大提高。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也是其他新兴经济体增长的重要拉动力;第二,如今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相互关联性比以往更强。这意味着一个地区的危机会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更广泛范围内破坏稳定的因素。
  第三,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占GDP比重的60%,金融风暴所导致国外国民消费能力下降,消费市场萎缩低迷,直接影响到我国商品的出口。[13]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出口订单的减少,大批产品生产出来却销售不出去,长期的积累导致资金无法正常流转,消耗大量的累计成本,出口贸易公司面临巨大还贷压力。金融危机使得原本存在结构问题的企业破产倒闭,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企业需要认清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那些资金不到位,技术跟不上,产品适销不对路的企业在这场冲击中消失湮灭,剩下得以存活的企业必须重新进行内部生产结构调整,发展生产力,完善管理体制。
  经济发展不仅要有数字上的增长,更要求有质量的保障。intelinside和Madein China是当代全球经济中,給人以最深刻印象的两个象征性的词汇。中国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初级产品与普通产品的制造中心。在工业化以来的历史上,英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依次扮演过这个角色,80、90年代东南亚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这一角色。但这些国家与地区都相继退出,不再担任或被替代。中国的工业化由于天然的禀赋,如地域广大,具有勤劳而低廉的劳动力,具有很强的经营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中国有可能在未来的全球化经济发展实现“升级,不退出”的新的发展模式以替代以往发达国家依次遵循的“升级,退出”的旧模式。这将成为工业化发展的新奇迹。但要实现这个新的奇迹;必要的前提是中国持续不断的科技进步和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因此,中国要想在未来避免西班牙的前车之覆,必须大力发展民族高科技产业。如何将面向出口的低附加值产业,在国际经济循环中获得的利润与积累向科技研发领域转移,是未来中国政府和产业界需要多多考虑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总之,借鉴西班牙的教训,在另外一个层次上,中国同样需要思考的,是怎么进一步梳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经济、金融关系,以及财权事权分配关系。
  参考文献:
  [1]周诚慧.西班牙经济特性的历史成因[J].当代世界,2013(02):05
  [2]李洪林.西班牙主权债务危机下的经济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02):96
  [3]孙学东,张卓锋.西班牙银行业不良率攀升原因及影响[J].银行家.2012(06):34
  [4]王宇西,王飞.当前西班牙经济形势及其银行业对策分析——以桑坦德银行集团为例[J].银行家.2012(05):98
  [5]张健.西班牙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J].国际资料信息.2010(06)
  [6]李军.西班牙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相关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02):20
  [7]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最后浏览日期2014年06月03日。
  [8]王宇西,王飞.当前西班牙经济形势及其银行业对策分析[J].银行家,2012(5):50-52.
  [9]丁大伟.西班牙力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N].人民日报/2013年/6月/13日/第022版。
  [10]先庭宏,杨敏.浅析西班牙经济现状[J].青春岁月,2013(08):446
  [11]宋璐航.西班牙危机问题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04):57
  [12]倪霞韵.西班牙经济衰退加深成欧债危机新风险点[N].金融时报/2012年/9月/5日/第008版
  [13]单景辉,徐以生.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业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定义主权债务危机的西班牙路径[J].金融发展评论,2012(12):78
其他文献
“仰慕腐败”就是信仰腐败,羡慕腐败,崇拜腐败,面对贪官拥有家财万贯,过着穷奢极欲神仙般的日子,人们一边对这种腐败现象、腐败分子深恶痛绝,一边却在心里暗自羡慕,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腐败一把。正是这种诱饵,这种扭曲的病态心理,成为很大一部分人前进的动力,由腐败带来极大物质利益驱使他们积极地踏上进步的阶梯,不择手段、不顾脸面、不计廉耻、不惜血本地投机钻营,从而挤进了腐败的圈子。  想当官不是坏事,想致富
期刊
【摘 要】 自从NG飞机投入到我国民航的使用中以来,它的空调系统和引气系统一直是故障多发的两大系统,ACAU就是飞机空调和引气系统的公用的重要控制组件,在每架NG飞机上有两个ACAU,它的内部有很多的控制继电器用于空调和引气系统的保护和操作,为了减少因空调和引气系统造成的延误和取消航班,在此詳细的剖析总结一下ACAU的主要功能。  【关键词】 空调系统;引气系统;ACAU;保护与控制  引言:  
期刊
【摘 要】 成本风险管理一直都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的建设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中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风险管理的各方面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加强建筑企业施工成本风险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建筑;施工;成本风险管理  对于建筑企业来讲,成本风险管理是一项庞大且非常复杂的
期刊
【摘 要】 在洞室开挖过程中,其隧洞进、出口高边坡开挖面,由于应力释放及地下水等原因,会产生坍塌、滑坡,此外地下洞室内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水等的影响,发生掉块、塌方,严重影响着施工安全和建筑物交付后的使用安全。本文通过安全裂缝观测、坡面观测、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二衬前初支净空量测;拱顶相对沉降量测;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二衬净空量测;沉降缝两侧底板沉降量
期刊
【摘 要】 电力系統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措施,而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核心,也就是说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如何高效、持续的运行是我国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变电站使用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针对变电站进行检修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故障出现,有效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变电站检修技术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并针对其中存
期刊
【摘 要】 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设计总规模为40万吨/日,一期设计规模为20万吨/日。此项目为西北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之一,具有设备数量多,控制地点分散,处理工艺要求高,系统稳定性和实时性要求严格等特点。故设计采用领先的PROFIBUS总线技术作为全厂主干现场总线协议;就地工艺设备采用PROFIBUS总线技术与MODBUS总线技术相结合实现分布式控制;采用CONTROL NET网络实现自控系统远程IO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由传统的技术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转型,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几年,建筑企业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工会组织和企业文化随之发生了改变。面临新的发展格局,如何做好企业工会组织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是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建筑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会组织的内涵着手,对建筑企业工会组织在安全文化建设
期刊
【摘 要】 就目前情况来看,土木工程管理中造价控制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管理中造价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土木工程;造价控制;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单位的竟争日益激烈。土木工程的造价控制是对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和资源投入的过程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把土木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之内。  1、土建工程造价的特点  1.1、土建工
期刊
【摘 要】 在进行道桥施工中,施工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的质量对道桥的使用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施工的质量不合格对道桥使用人员的安全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道桥施工中,施工材料的性能对施工质量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施工的技术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施工的质量。本文对道桥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道桥;施工;技术控制;策略  道桥施工质量、道桥使用寿命以及运营安全三者之间有着互为连带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水溶液环境下竹炭对总磷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室内模拟试验表明,竹炭对总磷的吸附效果与竹炭粒径、吸附温度、竹炭用量等因素有关,竹炭用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最佳吸附参数为:竹炭粒径120-240目,投加量2.5g/100mL,吸附温度30℃,pH值6,吸附时间为60min。生活污水校正试验显示,竹炭对生活污水中的总磷具有较好的去除率,达到了66.6%。本研究为今后生活污水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