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患了癌症是不幸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在一点点黯淡之时。但浸透着军人血性的马秀平却死不甘心,正当家人都在为他的生命做最后打算的时候,他决定给不幸打一个死结。
夜色如墨。
乌鲁木齐市一座军营的家属院内,那扇窗户像往常一样,依旧散发出橘黄色的灯光。室内,手敲电脑键盘的声音清脆而流畅,如同生命在坚强地向前爬伸。
马秀平敲完论文的最后一个字,疲惫地伸了下懒腰。起身,习惯性地抓过桌边的药瓶,将一大把药丸塞入口中,温水送服后,上床,合上双眼。……
吃药是马秀平每天必须坚持的“工作”。15年前他被检查出肝癌。15年来,他做过5次大手术,收到过4次病危通知,写下过十余封遗书,吃到肚子里的药,足可以装满家里的衣柜。
而在今年4月,这个曾被很多人预言活不了多久的高级工程师,却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又一次突破——他所攻关的装备科技而获得的成果,再次在全军部队推广使用。
少有人会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得癌症,更 少有人可以在危重绝症下去挑战生命。挑战生命的那些为数不多的人,难得还能给人生续写诸多辉煌。
这一切,马秀平碰到了,也做到了。
1996年,33岁的马秀平被查出身患巨块型透明性肝细胞癌症,正值而立之年,事业顺风顺水,命运的残酷捉弄,使他措手不及。轮转几家医院,几经周折,开腔进行肝叶切除手术并反复化疗后,他的生命最终得以保全,但医生给他留下一句话:癌症不是普通病,一切还要看你的造化,好好善待自己。
在医院的那些日子,他生平第一次虔诚地整理了自己的人生:出生在山西贫困农村,少年吃苦多难,16岁考入军校,22岁入党,28岁结婚,30岁调入新疆军区机关,年年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可这一切,都已化为烟云,面对未来,他唯一所能看到的,是每天目睹着医院的病友一个接一个地停止呼吸。
一个人患了癌症是不幸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在一点点黯淡之时。但浸透着军人血性的马秀平却死不甘心,正当家人都在为他的生命做最后打算的时候,他决定给不幸打一个死结。
——手术后一个月,马秀平奇迹般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比起身边的战友,他更能理解时间的意义。他每天很早起床,记事本随时揣在衣兜内。工作时间,他从不让自己停顿下来,哪怕是思考一些问题。除了去医院复查看病,他从不请假休息。一個患癌军人的敬业态度,多次被在新疆军区装备部担任过处长、现为部长的魏满湖称赞为“青年官兵学习的榜样”!
装甲修理是马秀平军校时的主修专业。他深知,能够从全区部队送到坦克修理营的,几乎全是需要“大型手术”的装备,看到那些曾经叱咤疆场的“陆战之王”静静地躺在那里,马秀平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却又心潮澎湃。没有人能够丈量生命的长度!他钻进战车,托着虚弱的身体,和战友们一道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为一台台濒临死亡的装备疗伤。
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马秀平毕业于装甲兵技术学院,他把自己肩上的责任看得比任何人都要重要。如何使装甲装备和人员适应未来高原作战的需要,他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研发“高原坦克装甲乘员供氧系统”,经过长达两年的反复研究试验,顺利解决了该项目的所有“瓶颈”,为高原部队创造了良好的作战条件。针对步战车光学部件在维修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他向总部申请研制“步战车光学仪器检测仪”系统,又一举获得成功。
那几年,爱人下岗,母亲病逝,家里积蓄全无,他把一切磨难和苦痛悄悄地掩在心底。
那几年,自己的病情反反复复,身体也越来越瘦,他却始终没有选择自暴自弃。
那几年,他白天修坦克,晚上搞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了25项技术革新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1项,在坦克维修与技术研究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
战友们好像忘却了马秀平曾经也一直是一个癌症患者,有什么技术问题总是首先想到马工,部队有什么大型维修任务,总会“请马工出山”。但他毕竟是一个切除了大部分肝脏的病人,身体内的癌细胞还时时侵蚀着他的身体。他也许是太累了,2007年冬天,他的身体又一次出现病变,药物已克制不住他身体的病变,他不得不又一次住进医院。这时,领导要求他不得再参加日常工作,可他在医院呆了一个月后,却又神奇般地再次回到坦克修理工间。
而这一次,马秀平,又创造出了常人无法超越和想象的奇迹。他针对北方地区沙尘对武器装备的侵害问题,大胆创新,用自己随时都可能消失的生命,顽强地研制出了装甲战车新型空气滤清系统,被总部列入全军戈壁沙漠地区装甲装备改装项目,每年为部队节省维修经费高达两千万元。
“在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犹如烈马正欲飞蹄,却被命运按住了头颅。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癌症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而简单不要有负担地活着,正是自己强大的理由。”马秀平说。
责任编辑/陈延萍
夜色如墨。
乌鲁木齐市一座军营的家属院内,那扇窗户像往常一样,依旧散发出橘黄色的灯光。室内,手敲电脑键盘的声音清脆而流畅,如同生命在坚强地向前爬伸。
马秀平敲完论文的最后一个字,疲惫地伸了下懒腰。起身,习惯性地抓过桌边的药瓶,将一大把药丸塞入口中,温水送服后,上床,合上双眼。……
吃药是马秀平每天必须坚持的“工作”。15年前他被检查出肝癌。15年来,他做过5次大手术,收到过4次病危通知,写下过十余封遗书,吃到肚子里的药,足可以装满家里的衣柜。
而在今年4月,这个曾被很多人预言活不了多久的高级工程师,却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又一次突破——他所攻关的装备科技而获得的成果,再次在全军部队推广使用。
少有人会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得癌症,更 少有人可以在危重绝症下去挑战生命。挑战生命的那些为数不多的人,难得还能给人生续写诸多辉煌。
这一切,马秀平碰到了,也做到了。
1996年,33岁的马秀平被查出身患巨块型透明性肝细胞癌症,正值而立之年,事业顺风顺水,命运的残酷捉弄,使他措手不及。轮转几家医院,几经周折,开腔进行肝叶切除手术并反复化疗后,他的生命最终得以保全,但医生给他留下一句话:癌症不是普通病,一切还要看你的造化,好好善待自己。
在医院的那些日子,他生平第一次虔诚地整理了自己的人生:出生在山西贫困农村,少年吃苦多难,16岁考入军校,22岁入党,28岁结婚,30岁调入新疆军区机关,年年被评为优秀机关干部。可这一切,都已化为烟云,面对未来,他唯一所能看到的,是每天目睹着医院的病友一个接一个地停止呼吸。
一个人患了癌症是不幸的,尤其在感到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在一点点黯淡之时。但浸透着军人血性的马秀平却死不甘心,正当家人都在为他的生命做最后打算的时候,他决定给不幸打一个死结。
——手术后一个月,马秀平奇迹般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比起身边的战友,他更能理解时间的意义。他每天很早起床,记事本随时揣在衣兜内。工作时间,他从不让自己停顿下来,哪怕是思考一些问题。除了去医院复查看病,他从不请假休息。一個患癌军人的敬业态度,多次被在新疆军区装备部担任过处长、现为部长的魏满湖称赞为“青年官兵学习的榜样”!
装甲修理是马秀平军校时的主修专业。他深知,能够从全区部队送到坦克修理营的,几乎全是需要“大型手术”的装备,看到那些曾经叱咤疆场的“陆战之王”静静地躺在那里,马秀平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却又心潮澎湃。没有人能够丈量生命的长度!他钻进战车,托着虚弱的身体,和战友们一道用自己所学的技术,为一台台濒临死亡的装备疗伤。
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马秀平毕业于装甲兵技术学院,他把自己肩上的责任看得比任何人都要重要。如何使装甲装备和人员适应未来高原作战的需要,他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研发“高原坦克装甲乘员供氧系统”,经过长达两年的反复研究试验,顺利解决了该项目的所有“瓶颈”,为高原部队创造了良好的作战条件。针对步战车光学部件在维修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他向总部申请研制“步战车光学仪器检测仪”系统,又一举获得成功。
那几年,爱人下岗,母亲病逝,家里积蓄全无,他把一切磨难和苦痛悄悄地掩在心底。
那几年,自己的病情反反复复,身体也越来越瘦,他却始终没有选择自暴自弃。
那几年,他白天修坦克,晚上搞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了25项技术革新项目,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21项,在坦克维修与技术研究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
战友们好像忘却了马秀平曾经也一直是一个癌症患者,有什么技术问题总是首先想到马工,部队有什么大型维修任务,总会“请马工出山”。但他毕竟是一个切除了大部分肝脏的病人,身体内的癌细胞还时时侵蚀着他的身体。他也许是太累了,2007年冬天,他的身体又一次出现病变,药物已克制不住他身体的病变,他不得不又一次住进医院。这时,领导要求他不得再参加日常工作,可他在医院呆了一个月后,却又神奇般地再次回到坦克修理工间。
而这一次,马秀平,又创造出了常人无法超越和想象的奇迹。他针对北方地区沙尘对武器装备的侵害问题,大胆创新,用自己随时都可能消失的生命,顽强地研制出了装甲战车新型空气滤清系统,被总部列入全军戈壁沙漠地区装甲装备改装项目,每年为部队节省维修经费高达两千万元。
“在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犹如烈马正欲飞蹄,却被命运按住了头颅。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太多人生尽毁的失落。癌症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而简单不要有负担地活着,正是自己强大的理由。”马秀平说。
责任编辑/陈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