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演绎的科学,是量的科学。要让数学好学,初中生就要过好预习关、上课关、复习关、解题关、总结磁。
【关键词】预习 上课 复习 解题 总结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其重要性学生明白。但是,初中生喜欢数学的却并不多,初中的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此也深感头疼。那么,如何走出困境呢?这是摆在师生们面前最严峻的问题。下面,本人根据执教多年的做法,谈谈体会:
数学是一个“阶梯知识”的学科,各部分紧密联系,未得于前,根本无法求其后,未通于此,想知彼也是枉然。但是学习数学还是有法可依的:狠抓预习、上课、复习、解题、总结等环节,踏踏实实地学习,数学也很好学。
一、预习关
数学是演绎的科学,是量的科学,较枯燥、抽象。对基本的概念、定理没有课前预习,上课往往像听天书。那么怎样预习呢?数学预习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的8:00到9:00这一段时间,这时人的记忆力、智力、精力都处在最佳状态,这段时间预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
比较理想的预习方法有:(1)先看书,了解基本概念,理解公式、定理,然后尝试做习题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再带着在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来听课(适合大多数中学生)。(2)先做习题,在一些从未接触的新知识中,看是否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适合一些能力较高的同学)。
二、上课关
怎样学好一节课呢?首先,精神状态要最佳。其次,带预习问题听课。当老师在讲解新内容时,积极思考。特别是老师讲解例题时,尽量要做到在脑海里跟着老师一起做,每一步尽量想通。比如:讲解概念时,要着重掌握四个方面:(1)概念的引入:了解为什么要引入、怎样引入,联系实际,加深理解。(2)透切理解概念的内涵、实质。(3)概念适用的条件及所作的特定规定。(4)在比较联系中,整体把握概念;学习定理时,一定要弄清它的条件和结论,对条件、结论要反复琢磨,对定理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骤,要逐个分析,搞清楚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再次,要做好课堂笔记。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等重点内容,课堂上消化不了,一定要做好笔记。笔记可记在课本上,也可记在笔记本上。
三、复习关
人脑的记忆大概只能保存3到5天。也就是说,当天没有及时复习的,遗忘率降至70至80%,到第二天就降到40至50%。可见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如何复习?最好是利用课间“趁热打铁”,不要积累,不留后患。其次,利用自习课,结合课堂笔记的疑难问题,寻找联系,掌握其“根”、“源”,最好能列图表,把识记的知识(如概念、公式)系统化,帮助记忆。再次,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做习题反复记忆,最好能对题型作归纳,并附上自己的解题心得和注意事项等。
四、解题关
可以说,初中阶段其他学科是学出来的,而数学是做出来的。但是,做习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习题之前,先复习课本内容,千万别边做边翻书。(2)做题不能图快,要认真审题,弄清问题的条件、结论,细心分析,力求独立完成;实在做不出来再翻书;若翻书思考还是做不出来,再去请教别人。请教别人不能一抄了事,必须要理清思路,弄清其中的原委。(3)从课本上选习题,应选做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并尽可能接触各种类型的题目。
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引申、拓展。反思是解题后的重要环节,一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1)怎样做出来?(想解题所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的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思路)(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最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成为另一种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在解题时出现错误,更应反思出错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题应注意什么。
五、总结关
每章节的知识是相对独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必须通过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每学一个单元,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小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1)浓缩本章的内容,列出基本概念、公式、定理。(2)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3)总结运用这些知识的思路。(4)寻找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上几步,数学就会变得好学。
【关键词】预习 上课 复习 解题 总结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其重要性学生明白。但是,初中生喜欢数学的却并不多,初中的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此也深感头疼。那么,如何走出困境呢?这是摆在师生们面前最严峻的问题。下面,本人根据执教多年的做法,谈谈体会:
数学是一个“阶梯知识”的学科,各部分紧密联系,未得于前,根本无法求其后,未通于此,想知彼也是枉然。但是学习数学还是有法可依的:狠抓预习、上课、复习、解题、总结等环节,踏踏实实地学习,数学也很好学。
一、预习关
数学是演绎的科学,是量的科学,较枯燥、抽象。对基本的概念、定理没有课前预习,上课往往像听天书。那么怎样预习呢?数学预习的最佳时间是晚上的8:00到9:00这一段时间,这时人的记忆力、智力、精力都处在最佳状态,这段时间预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30分钟左右。
比较理想的预习方法有:(1)先看书,了解基本概念,理解公式、定理,然后尝试做习题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再带着在做习题时遇到的问题来听课(适合大多数中学生)。(2)先做习题,在一些从未接触的新知识中,看是否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适合一些能力较高的同学)。
二、上课关
怎样学好一节课呢?首先,精神状态要最佳。其次,带预习问题听课。当老师在讲解新内容时,积极思考。特别是老师讲解例题时,尽量要做到在脑海里跟着老师一起做,每一步尽量想通。比如:讲解概念时,要着重掌握四个方面:(1)概念的引入:了解为什么要引入、怎样引入,联系实际,加深理解。(2)透切理解概念的内涵、实质。(3)概念适用的条件及所作的特定规定。(4)在比较联系中,整体把握概念;学习定理时,一定要弄清它的条件和结论,对条件、结论要反复琢磨,对定理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骤,要逐个分析,搞清楚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再次,要做好课堂笔记。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等重点内容,课堂上消化不了,一定要做好笔记。笔记可记在课本上,也可记在笔记本上。
三、复习关
人脑的记忆大概只能保存3到5天。也就是说,当天没有及时复习的,遗忘率降至70至80%,到第二天就降到40至50%。可见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如何复习?最好是利用课间“趁热打铁”,不要积累,不留后患。其次,利用自习课,结合课堂笔记的疑难问题,寻找联系,掌握其“根”、“源”,最好能列图表,把识记的知识(如概念、公式)系统化,帮助记忆。再次,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做习题反复记忆,最好能对题型作归纳,并附上自己的解题心得和注意事项等。
四、解题关
可以说,初中阶段其他学科是学出来的,而数学是做出来的。但是,做习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习题之前,先复习课本内容,千万别边做边翻书。(2)做题不能图快,要认真审题,弄清问题的条件、结论,细心分析,力求独立完成;实在做不出来再翻书;若翻书思考还是做不出来,再去请教别人。请教别人不能一抄了事,必须要理清思路,弄清其中的原委。(3)从课本上选习题,应选做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并尽可能接触各种类型的题目。
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引申、拓展。反思是解题后的重要环节,一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1)怎样做出来?(想解题所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的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思路)(4)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最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成为另一种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在解题时出现错误,更应反思出错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题应注意什么。
五、总结关
每章节的知识是相对独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必须通过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每学一个单元,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小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1)浓缩本章的内容,列出基本概念、公式、定理。(2)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3)总结运用这些知识的思路。(4)寻找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上几步,数学就会变得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