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说课”活动的三个环节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学科,说课,完整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9)19—0033—06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由解说和评说两部分组成。解说是说课者就某一课题内容的教学设计问题所做的表述,主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评说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或研讨。一节课包括“准备一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说课也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展现:一是对教学准备阶段问题的解说,二是对教学实施阶段问题的解说,三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问题的解说与评价。近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校本教研和教师考核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人对其基本内容和运行方式不甚明了,本文从其实施环节的角度就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对教学准备阶段的解说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学活动总是从分析课题内容开始的。由此引出的问题包括:所要教的是怎样的历史课题?学生对这一内容知道多少?应该有怎样的认识?从这一内容学生应当学到怎样的知识、能力及态度和价值观?说课者应当围绕这些问题做出分析,也就是对所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问题进行解说。
  解说时,要说出所学课题内容在其专题知识结构中的位置,课题内容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析,与怎样确定所学内容的知识范围、深度和重点问题有关;据此可以推测说课者对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宏观把握能力和处理能力,以及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课题内容的解说总是从解读课程标准相关“学习要点”入手的,如必修二模块“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中第一个学习要点是这样表述的: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各版本教科书为此设计了一课内容。如果选中该要点作为说课内容,其教学准备阶段问题的解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1、“说”课题内容在其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专题由两方面的内容所组成,一是与本课题相关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问题。
  二战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也随之建立。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其表现之一。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是其表现之一。可以说,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美苏霸权和冷战的产物,但它促进了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主题出发,本课属于向全球化经济发展转变中前一阶段的内容,在全球化经济专题知识结构中担当着“背景”的角色,可以认为它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之一。
  2、“说”课题内容的知识结构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包括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前者的支柱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由此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后者的支柱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由此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可以作以下的整理:
  以框图的形式表达知识结构,有利于理解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内容的整体面貌。上述框图不仅明确展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包括货币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两个方面,也展示了其形成的历史条件、原因以及历史意义。其细化的要点则呈现了相关内容的重点问题,如通过“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体系”部分的相关要点说明,可以了解其支柱是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和世界银行,其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制度。
  3、“说”课题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习要点的表述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只是学习的角度和内容的依托,学习的目的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如何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学习内容,与“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的认识结果之间建立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学好这一课的关键所在。显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应当是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其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机制,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问题。因为这一汇率机制的核心是以美元为中心,而汇率机制涉及金融专业问题,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陌生。
  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提到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的学习内容,但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环节,这部分应当视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做出相关的提示和要求。
  4、“说”课题内容下的学情和教学目标
  与课题有关的学情,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其中,前者可以从分析初中课程标准的内容着手,后者可以从学习兴趣的角度入手,它们是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等,都是其明确要求学习的内容。应当说,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美元的地位和金融危机是时下热门的话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容的教学,容易激发学生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学习热情,可以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适应其霸权的需要,也是其经济扩张的表现,但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些学习内容中,蕴含着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学习资源和目标要求。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需要等问题的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做出如下的表述:
  ①记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建立的时间、地点及其主要内容;知道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机制。
  ②联系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分析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条件和目的,认识一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的关系。
  ③从美苏争霸、世界金融秩序和贸易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等角度,多方面地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影响。
  
  二、对教学实施阶段的解说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实施的,教学过程则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策略的运用问题。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精力最大、付出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体现 教师教学素养和水平的标志。对此要特别引起重视,要注意说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策略。解说时,可以从教学主题、知识结构、教学要素的优化、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用以及习题的选择等方面去说明突出重点的步骤、方法和形式,最好也能说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
  同样的课题内容,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心。不同的教学中心,其教学程序及策略也不同,说课者可以就某一课题出发,在对教学方案做出多种角度预设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做重点解说,下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这一课题内容为例对相关问题做出说明。
  1、以感知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进程为教学中心的设计
  历史发展过程由大大小小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所组成,历史学习的一个内容就是在了解历史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对具体的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感知,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也可以从中产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就是一种历史现象,可以从感知其具体事实及其发展进程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
  导入阶段,可以从具体时间、地点切入,如有人这样描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
  “1944年7月,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登陆作战——诺曼底战役刚刚结束,反法西斯同盟的军队在法西斯铁蹄践踏下的欧洲刚刚站稳脚跟;但是,黎明前的黑暗仍然昭示着战争的残酷,与法西斯的作战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而在美国,远离战火蹂躏的美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中的度假胜地——华盛顿山度假旅馆却一改往日的寂静。各国政要,经济学家齐集此地,44个国家的代表就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财政部长怀特提出了各自的计划。”
  具体生动的场景描述,展示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学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时代特征产生鲜明的印象。
  展开阶段,可以英国凯恩斯和美国怀特的计划为线索,以二战后的世界局势为背景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英美双方争做世界经济霸主的打算及其在会议上的交锋过程和最后的结果等相关历史事件,简要补充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过程以及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内容。呈现的方式以会议内外的小故事为主,适当展示一些与此有关的历史照片等。
  总结阶段,在梳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现象产生、发展、瓦解线索的基础上,概括学生要把握的主要问题,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过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影响等。
  2、以建构历史知识结构为教学中心的设计
  通过相关的方法或策略呈现教学内容、形成知识结构,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如就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体系这一历史知识而言,可以美元中心为主题,从其表现、背景和影响方面认识和建构知识结构。
  导入阶段从学生对美元地位的认识角度展开,如每年我国公布的人均国民收入都以美元为计量单位的现象、美元有美金的说法等,由此引入课题内容。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出要学习的课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阶段可以设计成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运作程序和规定等相关材料,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中哪些信息说明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突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基本内容。第二个环节,通过二战后国际局势的材料,尤其是反映二战后美国经济地位以及美苏争霸的政治局势等材料,要求学生理解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背景、条件和目的。第三个环节,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以美元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的历史影响,可以从对美国的影响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和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影响等角度切入。
  总结阶段按照“现象——原因——影响”的逻辑思路,对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这一现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从而对所学知识的结构形成清晰的认识。并将这一经济现象与当时的美苏争霸、两极世界的形成等政治内容相联系,使学生学会从范围更为广泛的知识结构中透视所学的历史内容。
  3、以学习怎样评价历史现象为教学中心的设计
  中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由历史事实和对历史事实的解释两部分组成。在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是基础,帮助学生获得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和评价等解释历史的方法和能力是重点。结合二战前后的世界局势,对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学生把握解释相关历史现象的方法和能力。
  导入阶段,可以通过如下带有不同观点的问题揭示教学的中心内容:
  有人认为,二战后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加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经济扩张,其恶劣影响至今犹在;也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虽然以美国为中心,但它有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展开阶段可以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三个相互关联的教学环节。一是对照1929年经济危机时各国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所导致的世界危机,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二是以二战后西欧经济遭受重创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后发生重大变化的内容为材料,比较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的历史作用;三是以美国在二战前后建立世界经济体系的目的、从中谋取霸权的表现以及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扩张和世界局势等方面分析其历史影响。
  总结阶段在梳理其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多角度归纳其历史影响,并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获得评价历史现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对教学过程的解说,首先是对教学程序的说明。教学程序是指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环节衔接和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主要体现为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如上例依次呈现的“导入阶段”“展开阶段”和“总结阶段”的内容,各阶段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以及展开环节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安排。对教学程序的解说,也包括对教学阶段之间起承转合内容的说明,既有导入阶段的问题提出、展开阶段的问题分析和总结阶段的问题解决等相关的逻辑关系,也有展开阶段各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安排,如上例中提到的“以怎样评价历史现象为教学中心的设计”的课题,其展开阶段三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经济大危机的混乱局面、战后经济的困难和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等,依次说明了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能性问题。
  其次是教学策略的解说。其中,导入阶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阶段用怎样的材料呈现教学内容、以怎样的方法展开教学过程?什么样的总结手段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正确 的认识?这些问题都是解说时要考虑的重点。
  通过教学实施问题的解说,可以看出说课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可以看出其对内容的安排和设计思路是否科学合理,从中也可以看出说课者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
  
  三、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解说与评价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者在完成教学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问题的解说以后,接着进行的是对相关的教学设计可能产生的教学结果的预测,评价者则要对其说课的情况作出一定的评估。
  1、对教学结果的预测和注意问题的说明
  教学效果的预测,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期望和掌握程度。说课人在陈述对课题内容的理解及其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就相关的教学设计可能产生的结果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说明。不同的课堂教学中心及其实施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结果,说课时应当分别说明,如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一课有三种不同的教学中心。对其教学结果的预测自然应该分别表述。
  以感知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注重历史现象的发展进程和历史问题的细节,由于有一定的情节和故事性,容易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内容的兴趣,可以对相关问题形成清晰的印象和认识。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难以从全局上把握历史问题,其认识角度较为狭窄。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好课堂教学总结和课后作业两个环节,尽量从教学目标出发对相关内容做些拓展。
  以建构历史知识结构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注重历史事物之间内在联系问题和发展线索内容的教学,容易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影响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得较为清晰。但这样的教学由于过多地地注意到历史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枯燥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为此,教学中可以选择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小故事呈现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弥补其不足。
  以学习怎样评价历史现象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比较在意历史结论的形成过程及其解释问题,关注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相关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重点问题的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但这样的教学对历史现象的过程和线索的了解不够全面,对基础知识差和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有困难,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
  同样的教学主题由于教学重点及其教学方式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正所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的时候还可以对相关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整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结果预设的解说,应当对这些问题有所考虑并作出正确的说明。
  2、说课的评价
  有说课必然有对说课的评价,否则将难以引导和把握说课的方向,也很难保证说课的质量。只有将说课及其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理性地对待备课和说课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在说课活动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往往比较注重“说”,而较少开展“评”。尤其是他人的评价,参与更少。另一个问题是评课缺少广度和深度,带有传统教研活动的痕迹。多数人只是对怎样处理教材的问题提出意见,较少在教学目的、策略和评价以及教学理念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这样的评议活动难以实现完整意义上的说课目标。
  不同类型的说课,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从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来看,其评价的内容或形式基本上要根据说课的内容或形式展开。评价内容,一般要涉及到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过程和策略诸方面的问题。评价的方法,有自评以及同行和专家的评议,有口头评议和书面评议。评价过程中,还应当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下一份评价表,综合考虑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表中所列出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属于教学准备阶段的说课内容;教学过程及其策略,属于教学实施阶段的说课内容;教师的基本功既表现在说课的表述活动之中,也贯穿在相关问题的设计之中。通过这三方面的考核,可以对说课者的教学素养作出比较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对说课者的评估,既有在把握各项内容标准的前提下对其说课表现所作出的分值估计,也有对其总体印象的描述。将定量打分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更为科学合理,这样做容易发现说课者教学设计的亮点和疑点,便于引发深入思考。不同类型的说课,其评议的重点也不同。大体说来,考核型的说课活动以评为主,研究性的说课活动则以议为主。说课被普遍认为是一项好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演欧阳武在民初本是赣督李烈钧手下健将,但反袁态度并不激烈,加之其兄众议院议员欧阳成等在幕后积极活动,因此得以在袁世凯罢免李烈钧后出任江西护军使,并经黎元洪保荐兼代贛督。他一方面暗中表示拥护中央,另一方面公开谋求赣省自保,故他对北军以震慑“乱党”为由入赣,竭力阻止。二次革命在湖口爆发后,欧阳武在袁世凯方面笼络、施压下,一度表示要派兵进攻湖口,但很快他又接受讨袁派推举,出任赣督。随着北军逼近南
[关键词]人物评说,个性,神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7—0013—03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说“史家追述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时事,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人情合理。”这段话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评价历史人物或是事件,要尽量将之放在一定的历史情景中加以体验、理解与研究,以期实现和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摘 要:警察总监是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对中央警察组织的改组,它从建立到流产仅数月。胡汉民被扣后引发的宁粤对峙是其设立的导火索,抑制奉系内政大权是直接动因,以警权统一实现国家集权是根本原因。蒋介石需联合奉系来抗衡粤派主导的反蒋联盟,这使警察总监走向终结。其“立”与“废”的史实背后展示了警权统一与派系政争的运作及其互动。  关键词:警察总监,政治斗争,警权统一,派系政争,吴铁城  中图分类号K26
关键词 洋务新政,北洋新政,天津,文明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04-0070-03  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时期是近代中国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这一阶段天津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示范意义,这些方面的进展共同推进了天津近代文明的建构。2013年11月8-9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与通用地产(天津
[摘 要]铁路转运业是以货物的代运、装卸与转口为主要职能的行业,它由一系列转运公司组成。由于其在客观上推进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因此社会舆论密切注视着转运业的走向。通过考察1878—1936年社会舆论的发展历程,可展现其与实践形成的紧密互动。同时在分析该时期实践措施的演進方面,也可看出舆论所施加的影响。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联,推动了铁路转运业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舆论,转运公司,铁路转运业  
[关键词]思想,专业素质,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1-0022-04    2009年年底,我应中科协“聚焦课堂”活动邀请,在深圳布吉中学开设了一节《新文化运动》的公开课。一节课要有一节课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统摄这节课全部历史内容素材和教学过程的核心概念。有了“灵魂”,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形散神聚”;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基础知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3—0005—06    台湾指考设置了4项12个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第一项目标“基础知识”所占比重最大,位列4项测验目标之首。这是否意味着指考侧重知识的考查呢?不是。指考基础知识测验目标的操作与定位,依据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涉及对历史知识的认
[关键词]民国,高中文化史纲要,新史学,国情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3-0034-04    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的同时,还颁布了面向高中历史教学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徐则陵起草,以下简称《文化史纲要》)。关于这一问题的已有研究,实有继续探讨之必要。  我们可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角度
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开始重视国防建设。1932年11月1日,蒋介石成立了国防设计委员会。1933年初,日军进攻华北,给蒋介石带来很大危机感。他于同年3月在日记里开始提及国家总动员。但是,蒋介石当时在“安内攘外”的方针下,将剿共和国家统一作为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他试图以经济建设、交通建设和民众教育等为掩护,秘密地进行国防建设,为抗战做准备。  1935年下半年,剿共告一段落,蒋介石开始着
[关键词]专题,教学设计,现代化,北京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3—0049—04    一、缘起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在教学中对此会有某种“表达”。但是如何将思想教育的内涵贯穿于教学之中,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笔者在参加嘉兴市高三调测考试命题时,曾以“镜像北京”为载体,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