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嘉诚是众所周知的香港首富,他创立的长江集团是香港最大的企业。在商界他被誉为“李超人”,在家庭传承教育上更不失大家之风。
要学做生意,首先得学会做人,这是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始终贯彻的宗旨。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周周一的家庭聚餐,让儿子们知道除了商人的身份,他们也是儿子、丈夫和父亲。饭桌上,除了谈论生意,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教两个儿子如何做人。
这就是一代首富的家。
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
李嘉诚出身望族,祖上人才辈出,曾祖父李鹏万曾是清朝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父亲李云经从小成绩优异,无奈家境式微,所以弃学从教。数年之后,李云经远渡重洋,开始经商,却因时局动荡经商失败,不得已重新做回教书匠。母亲庄碧琴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抗日战争爆发后,潮州沦陷,全家无奈逃到香港。
到香港后,李家生活艰难,李云经在重压下患上了肺结核,不久便离世了。离世前,李云经曾把李嘉诚叫到床前教导了一番,如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那年李嘉诚只有15岁。
父亲病逝后,家庭重担落在了李嘉诚肩上。为了养家糊口,李嘉诚辍了学,他当过泡茶学徒、钟表店店员、推销员……直到创办长江塑料厂,他的人生才开始发生转折。李嘉诚把从意大利偷师学回来的塑料花生产技术应用到了厂里,塑料厂一时生意火爆。
22岁时,李嘉诚的塑料厂因供不应求出现了质量问题,面临退货、追债、追款甚至破产等危机,这时母亲庄碧琴的一席话让李嘉诚幡然醒悟。
母亲让李嘉诚泡了一杯潮州功夫茶,然后讲起了开元寺元寂住持寻找接班人的故事:元寂给了弟子一寂和二寂每人一袋稻谷播种,第二年谁收获的稻谷多就让谁接班。一年后,一寂满满的一担谷子,二寂两手空空,可是二寂赢了。原因是元寂给的稻谷都是熟的,根本种不出水稻,所以一寂撒谎了。诚实让二寂当上了住持,众人悦服。
故事讲完,母亲话锋一转,“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了。” 李嘉诚听了母亲的话,深有感悟。不久,他用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扭转形势,危机变成商机,从此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节俭的“小气”爸爸
李嘉诚和妻子庄月明结婚多年,养育了李泽钜和李泽楷两个儿子。生在豪富之家,李泽钜和李泽楷却没有享受到“富二代”的待遇。
李泽钜和李泽楷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上着顶级名校,很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可他们却经常挤电车上下学。李泽钜和李泽楷很不理解,曾闷闷不乐地问父亲:“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
李嘉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们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李嘉诚还不给孩子们零花钱,让他们自己勤工俭学,自己挣钱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楷很小就干过杂工、做过侍应生。那时李泽楷每个星期日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赚了钱还会资助有困难的学生。李嘉诚知道后开心地对妻子庄月明说:“月明,好!孩子像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
因为李嘉诚对孩子的“小气”,李泽钜和李泽楷一度怀疑自己的家根本没有外人说的那样有钱。而李嘉诚之所以这样要求儿子们,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个节俭的人。
直到现在,李嘉诚戴的都是26美元的廉价日本手表,穿的是10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所以,即使是一个不小心掉进井盖的硬币,李嘉诚也会让秘书通知专人前来揭开井盖,把钱捡起来。
很多人不解,一枚普通硬币有何特殊值得他劳师动众。李嘉诚这样解答:“一枚硬币也是财富,如果你忽视了它,它‘落井’了,你不去救它,那么慢慢地财神就会离你而去。钱可以使用出去,但不能浪费。”
爱子不纵子
李泽钜和李泽楷相差2岁。在他们八九岁时,李嘉诚便对他们开始进行商业教育,会在公司召开董事会时,专门设置两把小椅子,让他们去旁听,为的是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投资的一个项目,公司应拿多少股份。他说:“我们公司拿百分之十的股份是公正的,拿百分之十一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兄弟俩问为何不多拿股份,还说:“只有傻瓜才拿百分之九的股份呢!”
李嘉诚忍俊不禁,对两个儿子说:“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百分之十一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百分之九,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他教导两个儿子:“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李泽钜15岁和李泽楷13岁时,便被李嘉诚送到了国外留学。兄弟俩在国外除了上学,还要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为了生活,他们跟着电视节目学烧菜;为了赚生活费,他们利用学习之余积极打工;为了省钱,出行他们都选择便宜便捷的交通工具。 熟悉他们的朋友都诧异:“你们的父亲是亚洲的大富豪,为什么你们会这么辛苦?”
有能力才能到我的公司
后来,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
毕业后,兄弟俩想进父亲的公司大展才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蒙了:“爸爸,别开玩笑了,您有那么多公司,就不能给我们安排一份工作?”
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我希望你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于是,李泽钜和李泽楷离开香港,来到加拿大从零开始。兄弟俩打拼的过程磕磕绊绊,但最终都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对于两个儿子,李嘉诚曾自豪地说:“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得到父亲的肯定后,兄弟俩此后的事业更是风生水起,并且在李嘉诚的教导中不断突破,尤其是弟弟李泽楷。
李泽楷一直没回到家族企业。他25岁时,投资4亿元创办了香港卫视;27岁时,用9.5亿美元卖掉了卫星电视,赚了第一桶金。然后,他凭借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完成了一系列大胆的商业计划,在电讯行业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盈科集团。
而哥哥李泽钜回到了家族企业,在长江实业集团身居要职。兄弟俩共同打响了李氏招牌,成了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
工作再忙,每周一定一起吃饭
前不久,一段3年前拍摄的李嘉诚的家庭聚餐视频引发了热议。
在饭桌上,李嘉诚毫无商业成功人士的架子。他对佣人彬彬有礼,佣人每次上菜他都说“谢谢”;他与儿子们聊家常,谈论他们小时候的趣事。很多人都说,李家的饭桌是一堂生动的家庭教育课。
李嘉诚说:“儿子们小的时候,99%的时间是在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而现在,1/3的时间是和他们谈生意,2/3的时间依然在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在普通人眼里,李嘉诚是富人,是商业巨人,他的生活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但是,他也是一个平常人,是一个很朴实的父亲。李泽楷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别人估计不到我们的生活如此简单,但简单不是苦,简单是幸福。”
平凡才是真,简单才是幸福。所以,为了享受和平常人一样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李嘉诚定下规矩:工作虽然忙碌,但是星期一晚上,一家人一定会在一起吃饭。
吃饭是为了联络一家人的感情,也是為了让家人享受这人世间最简单的亲情之乐。
要学做生意,首先得学会做人,这是李嘉诚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始终贯彻的宗旨。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周周一的家庭聚餐,让儿子们知道除了商人的身份,他们也是儿子、丈夫和父亲。饭桌上,除了谈论生意,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教两个儿子如何做人。
这就是一代首富的家。
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
李嘉诚出身望族,祖上人才辈出,曾祖父李鹏万曾是清朝12年选拔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父亲李云经从小成绩优异,无奈家境式微,所以弃学从教。数年之后,李云经远渡重洋,开始经商,却因时局动荡经商失败,不得已重新做回教书匠。母亲庄碧琴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抗日战争爆发后,潮州沦陷,全家无奈逃到香港。
到香港后,李家生活艰难,李云经在重压下患上了肺结核,不久便离世了。离世前,李云经曾把李嘉诚叫到床前教导了一番,如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那年李嘉诚只有15岁。
父亲病逝后,家庭重担落在了李嘉诚肩上。为了养家糊口,李嘉诚辍了学,他当过泡茶学徒、钟表店店员、推销员……直到创办长江塑料厂,他的人生才开始发生转折。李嘉诚把从意大利偷师学回来的塑料花生产技术应用到了厂里,塑料厂一时生意火爆。
22岁时,李嘉诚的塑料厂因供不应求出现了质量问题,面临退货、追债、追款甚至破产等危机,这时母亲庄碧琴的一席话让李嘉诚幡然醒悟。
母亲让李嘉诚泡了一杯潮州功夫茶,然后讲起了开元寺元寂住持寻找接班人的故事:元寂给了弟子一寂和二寂每人一袋稻谷播种,第二年谁收获的稻谷多就让谁接班。一年后,一寂满满的一担谷子,二寂两手空空,可是二寂赢了。原因是元寂给的稻谷都是熟的,根本种不出水稻,所以一寂撒谎了。诚实让二寂当上了住持,众人悦服。
故事讲完,母亲话锋一转,“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了。” 李嘉诚听了母亲的话,深有感悟。不久,他用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扭转形势,危机变成商机,从此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节俭的“小气”爸爸
李嘉诚和妻子庄月明结婚多年,养育了李泽钜和李泽楷两个儿子。生在豪富之家,李泽钜和李泽楷却没有享受到“富二代”的待遇。
李泽钜和李泽楷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上着顶级名校,很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可他们却经常挤电车上下学。李泽钜和李泽楷很不理解,曾闷闷不乐地问父亲:“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
李嘉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们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李嘉诚还不给孩子们零花钱,让他们自己勤工俭学,自己挣钱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楷很小就干过杂工、做过侍应生。那时李泽楷每个星期日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赚了钱还会资助有困难的学生。李嘉诚知道后开心地对妻子庄月明说:“月明,好!孩子像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准有出息。”
因为李嘉诚对孩子的“小气”,李泽钜和李泽楷一度怀疑自己的家根本没有外人说的那样有钱。而李嘉诚之所以这样要求儿子们,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个节俭的人。
直到现在,李嘉诚戴的都是26美元的廉价日本手表,穿的是10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所以,即使是一个不小心掉进井盖的硬币,李嘉诚也会让秘书通知专人前来揭开井盖,把钱捡起来。
很多人不解,一枚普通硬币有何特殊值得他劳师动众。李嘉诚这样解答:“一枚硬币也是财富,如果你忽视了它,它‘落井’了,你不去救它,那么慢慢地财神就会离你而去。钱可以使用出去,但不能浪费。”
爱子不纵子
李泽钜和李泽楷相差2岁。在他们八九岁时,李嘉诚便对他们开始进行商业教育,会在公司召开董事会时,专门设置两把小椅子,让他们去旁听,为的是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投资的一个项目,公司应拿多少股份。他说:“我们公司拿百分之十的股份是公正的,拿百分之十一也可以,但是我主张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兄弟俩问为何不多拿股份,还说:“只有傻瓜才拿百分之九的股份呢!”
李嘉诚忍俊不禁,对两个儿子说:“这经商之道学问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百分之十一发大财反而发不了,你只拿百分之九,财源才能滚滚而来。”
他教导两个儿子:“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世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李泽钜15岁和李泽楷13岁时,便被李嘉诚送到了国外留学。兄弟俩在国外除了上学,还要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为了生活,他们跟着电视节目学烧菜;为了赚生活费,他们利用学习之余积极打工;为了省钱,出行他们都选择便宜便捷的交通工具。 熟悉他们的朋友都诧异:“你们的父亲是亚洲的大富豪,为什么你们会这么辛苦?”
有能力才能到我的公司
后来,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
毕业后,兄弟俩想进父亲的公司大展才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蒙了:“爸爸,别开玩笑了,您有那么多公司,就不能给我们安排一份工作?”
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我希望你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公司来任职。”
于是,李泽钜和李泽楷离开香港,来到加拿大从零开始。兄弟俩打拼的过程磕磕绊绊,但最终都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对于两个儿子,李嘉诚曾自豪地说:“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得到父亲的肯定后,兄弟俩此后的事业更是风生水起,并且在李嘉诚的教导中不断突破,尤其是弟弟李泽楷。
李泽楷一直没回到家族企业。他25岁时,投资4亿元创办了香港卫视;27岁时,用9.5亿美元卖掉了卫星电视,赚了第一桶金。然后,他凭借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完成了一系列大胆的商业计划,在电讯行业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盈科集团。
而哥哥李泽钜回到了家族企业,在长江实业集团身居要职。兄弟俩共同打响了李氏招牌,成了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
工作再忙,每周一定一起吃饭
前不久,一段3年前拍摄的李嘉诚的家庭聚餐视频引发了热议。
在饭桌上,李嘉诚毫无商业成功人士的架子。他对佣人彬彬有礼,佣人每次上菜他都说“谢谢”;他与儿子们聊家常,谈论他们小时候的趣事。很多人都说,李家的饭桌是一堂生动的家庭教育课。
李嘉诚说:“儿子们小的时候,99%的时间是在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而现在,1/3的时间是和他们谈生意,2/3的时间依然在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在普通人眼里,李嘉诚是富人,是商业巨人,他的生活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但是,他也是一个平常人,是一个很朴实的父亲。李泽楷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别人估计不到我们的生活如此简单,但简单不是苦,简单是幸福。”
平凡才是真,简单才是幸福。所以,为了享受和平常人一样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李嘉诚定下规矩:工作虽然忙碌,但是星期一晚上,一家人一定会在一起吃饭。
吃饭是为了联络一家人的感情,也是為了让家人享受这人世间最简单的亲情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