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作为青年精英和骨干的聚集地,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迫切的需要培养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来讲,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培养的途径以及方法也是不相同的。本文通过明晰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和特质,试图提出适合培养当代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内涵 特质
胡锦涛同志说过:“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阵地,时刻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高校青年是社会青年中的精英,当今世界百花齐放的文化格局和日新月异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变幻莫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并非一个封闭的体系,在不同时态、不同政治经济、不同文化生态下,其内涵是不同的。因此新时期下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和特质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培养的模式也必然具有创新性。
1 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及特质
所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坚定不移的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系统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能够恰当的运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经受各种环境的考验的意志坚强的青年。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将高校培养对象确定为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等优秀青年群体。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共青团干部主要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专职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主要指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教学推广等工作的青年高级知识分子。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在当前这个新的伟大时代具有以下特质:
1.1 坚定的政治素养: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青
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最根本的原因是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并能综合的体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观念。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认真做到以下几点: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容能够深刻认识、理解以及掌握;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并且通过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鉴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2 广博的知识特质:科学的文化知识 列宁同志说
过:“许多知识分子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共产主义都是从他们的专业知识开始的。”由此可见,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言,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作为新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仅仅具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还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全面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1.3 高水平的能力特质:创新实践能力 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在实践中带着知识和理论不断的锻炼和检验,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应当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勇于打破落后陈腐思想障碍的基础上不断地理性创新、完善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内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这种鲜明的实践品格和奋进的创新精神中会不断的形成实践创新能力,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贡献年轻一代新的力量。此外,学术研究的创新能力对于当前青年大学生来讲也是极为重要的。
1.4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服务和奉献意识 能够充
分体现个人精神面貌和作风习惯的就是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关键就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了能够为其他青年做出表率,自身不仅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脚踏实地的作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还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功利观以及义利观,能够做到在利益面前认清道路,明辨方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当前的社会中应当率先垂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还应当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作用紧密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并且顾全大局、自我奉献。
1.5 健康的心理素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当前形势下,为了能够克服受挫后的消极沮丧情绪,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勇气、有毅力不断的坚持自己的目标,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开朗的心态以增强自信心。此外,在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中,为了能够成为真正卓尔不群的主力军,还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且以乐观向上的姿态展示自己最佳的精神风貌。
2 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需要精心培养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由于不同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不同,因此,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应当从理论学习、实践环节和制度保障方面予以加强。
2.1 多途径、多渠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①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应重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础作用。为了给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更要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辩证思维,应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②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班,包括党校、团校以及团干等多种培训方式。为了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强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可以通过集体培训、观看录像以及座谈会讨论和参观考察等培训方式,并且严格遵循学习理论和学会认知、做人做事的要求以加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加强实践锻炼,多平台拓展青年马克思主义素
质 为了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是、善于实践探索的精神并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好社团文化节、学习组织以及社会实践等平台。实践证明,通过社会调查、科技服务以及勤工助学等活动,在促进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最重要的还培养和增强了他们实现现代化的责任感以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使命感。
2.3 提供保障机制,多方位保障马克思主义者的培
养 ①坚持党建带团建,完善思想保障。为了充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树立党建带团建思想并建立高校党建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结合的有效机制的同时,还应当大力宣传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增强榜样示范的力量。②加强师资队伍,提供智力支撑。由于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为了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除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外,还应当帮助教师树立创新精神,通过积极研究探索掌握新的理论新的工作方法。③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培育氛围。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最高层次要求,全校必须齐抓共管,关心并支持建设这项工程。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大宣传并广泛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加强覆盖面和感染力。
总之,为了充分发挥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应当将高校的教育与培养工作与全社会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系统工程。
注释:
①王衍.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及培养[J].高教论坛,2009(9)50.
参考文献:
[1]吴菱荣,赵晶.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11).
[2]白建民,方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J].淮南师范学院报,2009(2).
[3]姚亚彬.试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时代特征[J].现代农业科学,2008(7).
[4]林炎志.努力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J].中国高等教育,2001(12).
[5]田洋.新形势下培养马克思主义者必要性研究[J].党建研究, 2013(10).
课题项目:本文为团中央资助项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TZYQM068)的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君(1974-),男,甘肃庆阳人,高级工程师,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孙伟国(1977-),男,甘肃民勤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杨雅琼(1979-),女,河北东光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内涵 特质
胡锦涛同志说过:“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阵地,时刻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高校青年是社会青年中的精英,当今世界百花齐放的文化格局和日新月异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变幻莫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并非一个封闭的体系,在不同时态、不同政治经济、不同文化生态下,其内涵是不同的。因此新时期下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和特质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培养的模式也必然具有创新性。
1 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及特质
所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坚定不移的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系统的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能够恰当的运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经受各种环境的考验的意志坚强的青年。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将高校培养对象确定为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等优秀青年群体。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共青团干部主要指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专职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主要指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教学推广等工作的青年高级知识分子。①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在当前这个新的伟大时代具有以下特质:
1.1 坚定的政治素养: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青
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最根本的原因是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政治中最重要的因素,并能综合的体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观念。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认真做到以下几点: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容能够深刻认识、理解以及掌握;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并且通过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鉴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2 广博的知识特质:科学的文化知识 列宁同志说
过:“许多知识分子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共产主义都是从他们的专业知识开始的。”由此可见,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言,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作为新时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仅仅具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还是远远不够的,此外,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全面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1.3 高水平的能力特质:创新实践能力 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在实践中带着知识和理论不断的锻炼和检验,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应当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勇于打破落后陈腐思想障碍的基础上不断地理性创新、完善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内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这种鲜明的实践品格和奋进的创新精神中会不断的形成实践创新能力,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贡献年轻一代新的力量。此外,学术研究的创新能力对于当前青年大学生来讲也是极为重要的。
1.4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服务和奉献意识 能够充
分体现个人精神面貌和作风习惯的就是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关键就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了能够为其他青年做出表率,自身不仅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脚踏实地的作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还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功利观以及义利观,能够做到在利益面前认清道路,明辨方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当前的社会中应当率先垂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还应当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作用紧密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并且顾全大局、自我奉献。
1.5 健康的心理素质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当前形势下,为了能够克服受挫后的消极沮丧情绪,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勇气、有毅力不断的坚持自己的目标,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开朗的心态以增强自信心。此外,在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中,为了能够成为真正卓尔不群的主力军,还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且以乐观向上的姿态展示自己最佳的精神风貌。
2 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需要精心培养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由于不同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不同,因此,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应当从理论学习、实践环节和制度保障方面予以加强。
2.1 多途径、多渠道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①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方面应重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础作用。为了给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更要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辩证思维,应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②定期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班,包括党校、团校以及团干等多种培训方式。为了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强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可以通过集体培训、观看录像以及座谈会讨论和参观考察等培训方式,并且严格遵循学习理论和学会认知、做人做事的要求以加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加强实践锻炼,多平台拓展青年马克思主义素
质 为了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是、善于实践探索的精神并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好社团文化节、学习组织以及社会实践等平台。实践证明,通过社会调查、科技服务以及勤工助学等活动,在促进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最重要的还培养和增强了他们实现现代化的责任感以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使命感。
2.3 提供保障机制,多方位保障马克思主义者的培
养 ①坚持党建带团建,完善思想保障。为了充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树立党建带团建思想并建立高校党建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结合的有效机制的同时,还应当大力宣传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增强榜样示范的力量。②加强师资队伍,提供智力支撑。由于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为了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除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外,还应当帮助教师树立创新精神,通过积极研究探索掌握新的理论新的工作方法。③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培育氛围。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最高层次要求,全校必须齐抓共管,关心并支持建设这项工程。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大宣传并广泛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加强覆盖面和感染力。
总之,为了充分发挥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应当将高校的教育与培养工作与全社会的教育和培养工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系统工程。
注释:
①王衍.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特质及培养[J].高教论坛,2009(9)50.
参考文献:
[1]吴菱荣,赵晶.新时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创新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9(11).
[2]白建民,方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J].淮南师范学院报,2009(2).
[3]姚亚彬.试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时代特征[J].现代农业科学,2008(7).
[4]林炎志.努力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J].中国高等教育,2001(12).
[5]田洋.新形势下培养马克思主义者必要性研究[J].党建研究, 2013(10).
课题项目:本文为团中央资助项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TZYQM068)的中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君(1974-),男,甘肃庆阳人,高级工程师,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孙伟国(1977-),男,甘肃民勤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杨雅琼(1979-),女,河北东光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