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教学中汉语基本单位的初步界定方案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的考虑,本文针对汉语多字组的组合特点,提出了整体性处理和解析性处理两种方案,进而提出了一套应用于二语教学中汉语基本单位的初步界定方案。
  关键词:汉语基本单位 界定方案 效率 整体性处理 解析性处理 二语教学
  
  一、应用于二语教学的汉语基本单位界定方案的总体设想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需掌握目标语的两个部分:基本单位库和规则库。基本单位库里头的成员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备用单位,基本单位库相当于常说的词汇系统;规则库的成员是单位库成员之间的组合规则,相当于常说的语法系统。
  一般来说,基本单位库和规则库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两个库的理想关系是:基本单位的数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规则的数量越少、越简单越好;因为语言规则系统类似于一个处理演算系统,就处理演算而言,越简单越抽象越好,而且每个规则的制定都可能牵扯到整个规则系统的运行。
  由于规则制定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制定的规则应该要有较高的效率,有一定的能产性,理想的规则应该能管住较多的基本单位。例如,针对“白+名词”组合制定以下两条规则:
  规则1:“白+物体名词”中“白”表“白颜色”,整个组合表示“该物体是白色的”。
  规则2:“白+开水”中“白”指“不添加成分”,“开水”指“沸腾的水”,整个结构意义指“不添加成分的沸腾过的水”。
  一般来说,规则1有必要且很经济,因为可以进入“物体名词”这个位置的基本单位数量很多。这样的规则管住了较多的基本结构单位。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掌握这条规则就可以理解和生成大量的组合“白房子、白衣服、白桌子……”。
  从规则本身所要求的能产性和经济性来看,规则2是不经济的,因为这个规则管控的基本单位太少了,只有“开水”一个名词。
  对于规则2所涉及的这种组合体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一种可行的策略是把“白开水”这样的组合体像基本结构单位一样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生成。比如在学习词典中可以把“白开水”作为一个条目单列出来。
  同类型的如“恢复疲劳”“打扫卫生”“养病”等,现有的语法体系针对这些组合专门设置了一个新的宾语类型——原因宾语。其实在汉语中,原因宾语的数量极为有限,从效率角度看,类似组合做整体性处理更合适。原理就是把现有语法系统中的非能产规则置于其中去处理,让它们词汇化、固定化、个案化,就像处理成语和谚语一样处理。
  把因词而异的“不规则语言现象”从语法运算系统归入“基本单位库”的理念意义在于简化语法分析并最终使得对语法系统的完全形式化描写成为可能。所谓的“不规则语言现象”说到底是那些不能类推出来的、其构造格式没有普遍性的个别或孤立的语言现象。
  陈保亚(2005)持有类似的设想,他认为语素在线性方向的组合有两种根本不同的行为:有规则的活动方式和无规则的活动方式。比如,“白车”是指白颜色的车,其整个片段的意义可以通过“白”和“车”的意义加上组合关系推导出来,这是语素有规则的组合。但“白菜”却不是指白颜色的菜,整个片段的意义不可以通过“白”和“菜”的意义再加上组合关系推导出来,这是语素无规则的组合。他认为不规则语素组是需要整体记忆的,而规则语素组需要做规则记忆。因此,陈保亚先生把不规则字组归入语符库,规则字组归入规则库。他进而提出有效区分规则语素组和不规则语素组是语言习得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基础。
  不难看出,陈保亚先生关于“语符库”和“规则库”分类贯穿着这样一种理念:能产的组合规则需要被总结出来作为规则来理解和生成,而不规则的组合或特殊用法则适合作为词汇来一个个地学习。
  陈先生的研究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提取出汉语“效率单位”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对各种组合进行分类,进而确定哪些组合可以作汉语的基本单位。
  (一)与陈保亚先生把“白菜”看作不规则组合不同的是,本文把“白菜”看作不能产组合。理由如下:
  1.从意义的角度看,我们理论上是可以给“白菜”的“白”概括出一个义项,只是因为组合体“白菜”中可进入“菜”的位置的语言成分只有一个罢了,比如“白+果、白+肉”与“白+菜”在语义上不平行;
  2.把“白菜”作为不能产组合,从操作的角度看更方便。即便像一些很凝固的组合,为了操作方便,也假设各个成分都具有成分义,如“有的是”,假设“有的是”中的“有、的、是”都有一个意义,但通过替换发现,这三个成分意义的组词能力极弱,所以基于效率考虑,就有必要把“有的是”做整体处理,而非就这三个成分设立义项了。
  以往关于意义单位的研究多是为划分而划分,较少考虑哪些情况有必要划分、哪些情况没必要划分的问题。如动词“打”的义项,有的学者为其设立的义项多达24个。其中很多义项如“打官司”的“打”义的组合对象极少,很多义项母语者都不怎么去想,母语使用者对“打官司”很可能就是整体理解和产出的。这不得不引发一个思考,划分这么多义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划分这么多义项对二语学习者真的有用吗?这引发了我们对成分义(义项)组合能力与句法规则的经济性进行关联思考。
  综上所述,本文的理念是,首先把语言分为基本单位和规则库,基本单位库中的成员是需要一个个记忆的,规则库是基本单位的组合规则。
  本文提出的处理方法,包括“整体性处理”和“解析性处理”两种:“整体性处理”指的是把不能产的双字组或多字组合(包括不连续的组合)放入词库进行“个案化”处理;“解析性处理”指的是把短语结构二分,并指明其组合规则和组合意义。就含动词性多字组而言,多指根据动词性单字的分布分别给该词项分立义项并阐明各个义项与语言成分的组合规则和组合意义。
  解析性处理的基本原则:解析性处理的本质就是要给同类的组合定规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制定语法规则的工作(包括大家所认为的词法规则和句法规则)。我们认为就应用于汉语培训的规则而言,规则的制定目标就是要让学习者清楚地知道汉语的基本单位是怎么组合的,组合后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性处理的结果:给语素、词立义项,作为义项单位对其组合规则进行详细描述。
  (二)我们认为汉语基本单位库应该包括下列成员:
  1.单字单位
  a.能单用的单字单位(就具体义项而言),如“说、跳、吃”等;
  b.不能单用,但组词能力强的单字单位,如“老-、-店”等。
  2.多字单位
  a.连续性不分离单位,如“语言、通知、知识”等;
  b.可连续可分离单位,如“帮(忙)、洗(澡)、生(气)、说(话)”;
  c.非连续单位,如“在……看来、越……越……”。
  上述单位中,把能产的语素作为单位存入词库,就是受到语素法对汉语语素的观察的启示。把“扩展法”无法界定的单位,如连续可分离的语言片断(离合词)和非连续的语言片断(固定格式)也列入词库中处理,就是吸收了语块法的一些理念。
  
  二、具体操作要领
  
  (一)以“字”或语素作为单位界定的出发点
  传统的“字”,在古代汉语或文言层次上,绝大部分都可以作为效率单位;在现代汉语层次上,只有一部分可以纳入效率单位,它们都是能单说、单用的。为了应付由能产的词缀组成的单位,不妨以“字”或语素作为界定过程的出发点。
  (二)在字组范围内观察其组合模式
  (三)坚持平行对比原则
  在观察过程中,坚持平行性原则。平行性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1.被替换的部分具有平行特征;
  2.在被替换部分保持平行特征的前提下,组合关系平行;
  3.整个组合在分布上平行。
  比如下面两组组合:
  组合一:恢复健康、恢复职位、恢复工作……
  组合二:恢复疲劳
  (四)总结归纳各种组合模式,对不同的组合模式进行不同的处理,大致包括整体性处理或解析性处理。
  
  三、以“看”为案例
  
  选择“看”字作为基本单位界定的出发点,我们会先在大型语料库中查询含“看”的所有句子,接着观察“看”的各种组合模式(比如从语法结构对各种组合模式进行大的分类,分为动宾、动补、格式等等,再在各种结构类型下分小类),最后根据组合规则的能产性在各种组合模式下分别进行处理。最后处理的方式是:不能产的含“看”的组合体,则做整体性处理,即把整个组合体作为一个单位处理,如“看情况”;能产的含“看”的组合体,则做解析性处理,即给“看”设立不同的义项,如“看”的“用眼睛接触事物”义。下面是我们界定出的与“看”有关的基本单位:
  【看】
  (一)单字单位(解析性处理的结果)
  “看”的几个义项单位:
  ①用目光接触物体;②阅读;③看望;④诊治;⑤决定于;⑥小心,注意;⑦认为。
  (二)含“看”的多字单位(整体性处理的结果)
  1.连续性不分离的单位
  看望、看待、看点、看法、看作、看望、观看、难看、好看、中看、小看、偷看、高看、看上去、看走眼、看花眼、看傻眼、看着办、看好、看中、看重、看轻、看涨、看跌、你看你、看来、看起来……
  2.可连续可分离的单位
  看病、看样子、看情况、看相、看风水、看手相、看得(不)起、看得(不)上、看(不)到、看(不)见、看(不)透、看(不)穿、看得过去、看不过去,看得(不)开
  3.非连续性的单位
  在……看来、从……来看、给……一点颜色看看、依……看、向……看齐
  
  四、结语
  
  本文研究尚存诸多不足,限于研究视角和精力,本文提出的界定方案还只是一个初步方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组合体的整体性处理和解析性处理细则将是下一步的研究课题,寄希望能提出更细化的界定方案。
  
  参考文献:
  [1]白乐桑,崔健新.说字解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保亚.意义的两个来源和语言的游戏规则[J].北京大学学报,2005,(1).
  [3]陈保亚.再论平行周遍原则和不规则字组的判定[J].汉语学习,2005,(1).
  [4]黄南松,孙德金.HSK词语用法详解[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5]李晓琪等.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孟琮等.动词用法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9]徐杰.描写语法十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7.
  [10]徐杰.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2]徐通锵.语言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何国锦 天津科技大学对外汉语系 300222)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中的“才”字是一个有着复杂用法的副词。“才”字句有典型的语义预设,“才”字本身也可触发非典型的语义预设,随着“才”字位置的变化(或前或后),所触发的非典型的
一、问题的提出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多半”的解释是:“多半”是个副词:  ①表示某一数量内的半数以上;大部分。如:  (1)a 游览北京名胜古迹的多半是外地人。  b 我的藏书多半儿是自己买的,也有一部分是别人送的。  c 参加长跑运动的多半儿是男同志。  ②通常。如:  (2)a 休息日,我们多半去父母家团聚。  b 过了立秋,天气多半会变得凉爽起来。  c 他有什么重要事情,
目前,国内语料库语义韵的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英语单语视角之下,本文采取跨语言的研究视角,考察了英语程度副词"too"及其汉语对应译文"太"的语义韵特点及其差异。发现相同点在于两
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是修辞的基础,制约着修辞,而修辞只有适应语境,才能显现其价值。本文着重从语内语境和语外语境两方面来探讨语境对修辞的制约作用。 Co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