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被自杀”和“被就业”为标志,我国一度走入“被时代”。传统被字句的“被”加及物动词,变成了被时代的“被”加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自控变他控、自愿变非自愿,这种新的语法关系揭示了“被时代”的语言和时代特征。而被字句语言简洁形象、寓意深刻,极具能产性。
关键词:被字句 动词化 自控性 他控性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创意十足的中国网民发明的“被字句”,近年很红火。“被自杀”、“被和谐”主要停留在互联网中,但“被就业”、“被增长”近年则从网民调侃被传统媒体迅速放大为公共话题。《南方周末》2008年的年终特稿曾经把“被”列为该年度“红字”之一。更有网民干脆地宣告:“我们已经进入‘被时代’”、“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如何’的”。
一 “被时代”的形成
“被时代”的开始是以“被自杀”和“被就业”为标志的。两词均是首次出现在网络后,便在网络上迅速流传。继而出现大量类似造词,如:“被小康”、“被自愿”、“被离婚”、“被捐款”、“被增长”、“被失踪”等等。这些词一改传统被字句的特征,反主动为被动、反自控为他控,其句式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无比,讽刺无处不在。因深受网络时代网络大众的欢迎而很快走红,形成了极具时代特征的“被字句”潮流,进而被称为“被时代”的到来。
1 被自杀
“被自杀”泛指死因不明而被有关专家或权威鉴定为自杀的非正常死亡现象。该词据传出自《谭静事件最新进展:四名韩国人对媒体自曝谭静坠楼的惊心内幕!》。该词一经创造,迅速为广大网民接受并使用。网友在评论谭静案件和其后阜阳白宫举报人死亡案件中纷纷引用了“被自杀”这个词汇。
2 被就业
在当今高校大力提升宣扬就业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其中大多是“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冒充就业。
2010年7月12日,一名署名为“酱里合酱”的作者在论坛颇带幽默感地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被就业”一词由此诞生了,并迅速走红。
“被就业”属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网友ug1981对“被就业”进行了精辟的解读:“今年开始毕业包分配(不含岗位、工资等相关福利)。”
之后,“被和谐”、“被代表”、“被捐款”、“被失踪”、“被自愿”、“被开心”、“被小康”等词接踵而至,大多数网友戏称互联网的“被时代”来临了,网友认为这种新的语法关系违背常理、荒谬至极,但这也正揭示了“被时代”的荒谬、扭曲与不正常。
二 传统被字句
1 传统被字句的句法特征
要想深刻理解被时代的新被字句,我们不得不对传统被字句有所认识和了解。学术界对于被字句中“被”字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较为系统的观点有介词说、动词说、次助动词说、副词说、助词说、双重词性说等。
《现代汉语通论》指出,构成被字句的动词,必须是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被字句的成立条件如下:
(1)主语是受事,“被”字所介系的名词是施事;
(2)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我们把被字句记作N1+被+(N2)+VP,N1、N2通常为定指的体词性成分,一般情况下认为:N1是广义的受事,N2是广义的施事,VP里的V必须是及物动词。如:
例1:小李被同事们推举为学科带头人。
例2: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传统语法中“被”字的作用是引进动词的施事,在短被动句中,施事N2被省略,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事。
例3:她被开除了。
例4:他的文章被剽窃了。
2 传统被字句的语义特征
过去被字句一般用于表达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如:
例5:小张让人给打了。
例6:我叫骗子给骗了。
例7:他给人出卖了。
有标记被动句与相应主动句在语义上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被动句的句式语义可以用不可控来解释。不可控也就是被动,在语义上居于不如意的上位。如例5中,“小张让人给打了”,小张是控制不了别人的行为的人,若能控制,肯定就不会挨打了。所以他无疑是被动的、是不情愿的,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件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
简而言之,受事主语对施事发出的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极不情愿但又因超出掌控而又无可奈何,只能被动接受,传统被字句往往表达一种遭遇。
三 被时代的“被X”
众所周知,被字句并不是日常汉语常用的表达,汉语中主动句式较为普遍,而英文却对被动句青睐有加。英语中很多情况下用“被动语态”能使语言流畅、表意深刻。英语的被动句式常为:受事者+联系动词+过去分词+by+施事者。当施事者不十分明确时,用被动句可以巧妙省略“by whom/which”,有效避免像主动句那样硬塞一个施事者作主语。新被字句也是直接采用“被X”结构,特意不点明具体施事者。因此,新被字句可以说是吸取了英语被动句中“巧妙省略施事者”这一优点,是语言间的一种正迁移。
“被X”是以短被动句的形式出现的,李京廉指出,短被动句是“被”字后面直接跟动词构成的被动句。王静、王洪君认为:“动态性弱的如能愿动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都不能用于被字句”。何新波也提到:被字句的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但随着被字句的创新和广泛使用,“被X”呈现出一个新特点:“被”字后面的谓语成分由原来的及物性动词开始扩展到不及物动词,甚至名词和形容词。
1 “被X”的句法特征
“被X”中的“被”,笔者采用助动词说,将其看做是一个后面接动词的助动词,视“被X”为一个整体,“被”起到被动的语法标记作用。“被X”中的“被”的特点,集中反映在“X”的句法分析上。
被时代新兴的“被X”结构大致分为以下五大类:
(1)被+不及物动词,例如:被就业;被自杀;
(2)被+名词,例如:被小康,被剩女,被房奴;
(3)被+形容词,例如:被幸福,被和谐,被坚强;
(4)被+副词,例如:被自愿,被主动;
(5)被+词组,例如:被买房,被辞职。
“被X”这种新的语法关系的特点是:“被”字后面的X,即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或者词组都是以动词身份出现时,是不及物动词。传统语法中,被字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动词,而“被X”中却把形容词、名词、副词接于“被”之后用作谓语动词,它们被动词化了。
2 “被X”的语义特征
在“被X”结构中,构成X的词在语义上都有一个特点,即自控性。所谓自控性,是针对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来说的,也就是施事对于动作的控制力。如果按照完全自控、部分自控、可自控的标准来划分,可以将组成X的词划分为一个语义上的连续统。在自控能力上,“自愿”、“自杀”>全勤、代表、退休、捐款、就业>失踪、增长、下降、幸福、和谐、小康。自杀和自愿都是完全自控的,即施事若有丝毫的不愿意,两个动作也就不可能发生或完成。全勤、代表、退休、捐款、就业在语义上属于部分自控,即施事可以控制动作发生的大部分;失踪、增长、下降、幸福、和谐、小康在语义上属于可自控,即不管施事喜欢或不喜欢,对于这些动作是有自控能力的。
在“被X”中,“被+自控性语义的词语”表达了这样一个意义:施事自控、自愿是表面现象,自控、自愿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了一切,本有自控能力的施事被剥夺了自控权利,被迫做出了看似完全或者可以自控的事情。因该行为貌属自控性行为,施事负全责,幕后黑手的卑鄙行径更为隐蔽,手段更谓狡诈、阴险。换句话说,这一类被字句在表达的语义上除了“被动义”、“遭受义”,还有“被压制”、“被欺骗”、“说反语”等意思。
(1)被压制:如“被捐款”、“被辞职”、“被自愿”等,都表示说话人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受到了强制力量的压制而被迫接受。
(2)被欺骗:如“被增长”、“被小康”、“被就业”等,表示有关部门上报虚假数据,网民用以表达自己受骗的情绪。
(3)说反语:如“被满意”、“被幸福”、“被和谐”等。人们不满意、不幸福,网络不和谐却被说成了满意、幸福、和谐,人们用“被满意”、“被幸福”和“被和谐”来表达讽刺与不满。
3 “被X”的语用特征
(1)“被X”表达的形象性
“被X”结构语义上的矛盾特点,成就了其表达的形象性。
“被自杀”中的“自杀”作为一个不及物动词,表达的本来是一种自愿行为,我们只能说施事主语自杀,自杀是一个主动行为,被动受事的就不是自杀,而是他杀或谋杀,我们可以说某人被他杀或谋杀,不可能“被自杀”。“被自杀”使得对于自己情愿且必须自己情愿才得以发生的动作失去了控制力,根据语用推理原则,我们根据语言环境对表义信息进行否定,得出会话含义。这里的超常搭配表达了不同寻常的语用意义,正是这起“自杀”背后的被迫性,昭示着“自杀”背后另有玄机。这也间接讽刺了句中的隐性施事。这种间接讽刺不仅没有直接提出被讽刺者是谁,还使用了以受害者本身承担责任去影射施暴者的反讽技巧,使得“被X”表达极具形象性、深刻性。
(2)“被X”表达的简洁性
还以“被自杀”这句话为例,按照正常的表达方式,我们应该说A受到了B的逼迫,不得已自杀了。简单的一个“被”再加上带有双重施事的动作“自杀”构成了全句,很明显,“被X”更符合表达的经济原则。还有“被和谐”、“被恋爱”“被下岗”等,它们大都表示一种我们平时需要用几个句子或者拐着弯才能表达的意思,语言简洁明了、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这也正是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极受网民青睐的原因。
4 “被X”的能产性
在语料的搜集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被就业率”。这个词显然是由“就业率”派生而来的。以此类推,诸如此类的名词将来完全有可能大量成对出现,如“增长率和被增长率”、“捐款额和被捐款额”、“失踪人口和被失踪人口”。这些具有自控性语义的动词派生出对应的名词,在这些名词前面加上“被”字形成新的“被”式名词,这充分说明“被X”的能产性是很高的。
四 结语
任何一种流行语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精炼缩写和描摹,“被X”结构作为又一个被网络活用的结构,表达着在这个语用环境中特殊的语境意义,“被X”结构的广泛使用说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表达着弱势群体无奈的抗议声音。没有什么字比这个“被”字更能言简意赅地描述出许多人缺乏自由和不能自主的权利缺失的感觉了。这些结构共同的语用意义在于突显“非自愿性”、“被迫性”等。在这些超常的“被X”结构中,被表述的对象总是弱势的一方。他们无法正常发出自己的声音、追求自己的权利,只能任由掌握权力的一方替他们做主。于是,心智正常的被说成精神病、被强迫的被说成自愿,只有网民加的一个“被”字,可以还给弱者一点点公道,这样超常搭配的结构说出了无奈却又现实的语用意义,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霍月伟:《中国大步走进被时代:从被和谐到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联合早报》,2009年8月2日。
[2] 陈洁:《从“被自杀”看“被X”结构的超常用法》,语言文字网,2010年3月11日。
http://www.yywzw.com/show.aspx?id=1662&cid=152.
[3] 韩雪:《简述“被”字句中被+施事+谓语的常用结构类型》,《辽宁教育行政学报》,2006年第11期。
[4]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6] 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
[7] 王旭东:《“被全勤”就是权利“被剥夺”》,《光明日报》,2009年8月21日。
[8] 熊丙奇:《“被就业”的新意在哪里?》
http://www.dahe.cn/xwzx/txsy/jjpl/t20090720_16075
84.htm.
[9] 盛春芳:《被字句的新发现》,《学园》,2010年第17期。
作者简介:梁卫华,女,1977—,河南孟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被字句 动词化 自控性 他控性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创意十足的中国网民发明的“被字句”,近年很红火。“被自杀”、“被和谐”主要停留在互联网中,但“被就业”、“被增长”近年则从网民调侃被传统媒体迅速放大为公共话题。《南方周末》2008年的年终特稿曾经把“被”列为该年度“红字”之一。更有网民干脆地宣告:“我们已经进入‘被时代’”、“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如何’的”。
一 “被时代”的形成
“被时代”的开始是以“被自杀”和“被就业”为标志的。两词均是首次出现在网络后,便在网络上迅速流传。继而出现大量类似造词,如:“被小康”、“被自愿”、“被离婚”、“被捐款”、“被增长”、“被失踪”等等。这些词一改传统被字句的特征,反主动为被动、反自控为他控,其句式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无比,讽刺无处不在。因深受网络时代网络大众的欢迎而很快走红,形成了极具时代特征的“被字句”潮流,进而被称为“被时代”的到来。
1 被自杀
“被自杀”泛指死因不明而被有关专家或权威鉴定为自杀的非正常死亡现象。该词据传出自《谭静事件最新进展:四名韩国人对媒体自曝谭静坠楼的惊心内幕!》。该词一经创造,迅速为广大网民接受并使用。网友在评论谭静案件和其后阜阳白宫举报人死亡案件中纷纷引用了“被自杀”这个词汇。
2 被就业
在当今高校大力提升宣扬就业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其中大多是“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冒充就业。
2010年7月12日,一名署名为“酱里合酱”的作者在论坛颇带幽默感地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被就业”一词由此诞生了,并迅速走红。
“被就业”属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网友ug1981对“被就业”进行了精辟的解读:“今年开始毕业包分配(不含岗位、工资等相关福利)。”
之后,“被和谐”、“被代表”、“被捐款”、“被失踪”、“被自愿”、“被开心”、“被小康”等词接踵而至,大多数网友戏称互联网的“被时代”来临了,网友认为这种新的语法关系违背常理、荒谬至极,但这也正揭示了“被时代”的荒谬、扭曲与不正常。
二 传统被字句
1 传统被字句的句法特征
要想深刻理解被时代的新被字句,我们不得不对传统被字句有所认识和了解。学术界对于被字句中“被”字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较为系统的观点有介词说、动词说、次助动词说、副词说、助词说、双重词性说等。
《现代汉语通论》指出,构成被字句的动词,必须是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被字句的成立条件如下:
(1)主语是受事,“被”字所介系的名词是施事;
(2)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我们把被字句记作N1+被+(N2)+VP,N1、N2通常为定指的体词性成分,一般情况下认为:N1是广义的受事,N2是广义的施事,VP里的V必须是及物动词。如:
例1:小李被同事们推举为学科带头人。
例2: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传统语法中“被”字的作用是引进动词的施事,在短被动句中,施事N2被省略,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事。
例3:她被开除了。
例4:他的文章被剽窃了。
2 传统被字句的语义特征
过去被字句一般用于表达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如:
例5:小张让人给打了。
例6:我叫骗子给骗了。
例7:他给人出卖了。
有标记被动句与相应主动句在语义上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被动句的句式语义可以用不可控来解释。不可控也就是被动,在语义上居于不如意的上位。如例5中,“小张让人给打了”,小张是控制不了别人的行为的人,若能控制,肯定就不会挨打了。所以他无疑是被动的、是不情愿的,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件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
简而言之,受事主语对施事发出的动词所表达的动作极不情愿但又因超出掌控而又无可奈何,只能被动接受,传统被字句往往表达一种遭遇。
三 被时代的“被X”
众所周知,被字句并不是日常汉语常用的表达,汉语中主动句式较为普遍,而英文却对被动句青睐有加。英语中很多情况下用“被动语态”能使语言流畅、表意深刻。英语的被动句式常为:受事者+联系动词+过去分词+by+施事者。当施事者不十分明确时,用被动句可以巧妙省略“by whom/which”,有效避免像主动句那样硬塞一个施事者作主语。新被字句也是直接采用“被X”结构,特意不点明具体施事者。因此,新被字句可以说是吸取了英语被动句中“巧妙省略施事者”这一优点,是语言间的一种正迁移。
“被X”是以短被动句的形式出现的,李京廉指出,短被动句是“被”字后面直接跟动词构成的被动句。王静、王洪君认为:“动态性弱的如能愿动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都不能用于被字句”。何新波也提到:被字句的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但随着被字句的创新和广泛使用,“被X”呈现出一个新特点:“被”字后面的谓语成分由原来的及物性动词开始扩展到不及物动词,甚至名词和形容词。
1 “被X”的句法特征
“被X”中的“被”,笔者采用助动词说,将其看做是一个后面接动词的助动词,视“被X”为一个整体,“被”起到被动的语法标记作用。“被X”中的“被”的特点,集中反映在“X”的句法分析上。
被时代新兴的“被X”结构大致分为以下五大类:
(1)被+不及物动词,例如:被就业;被自杀;
(2)被+名词,例如:被小康,被剩女,被房奴;
(3)被+形容词,例如:被幸福,被和谐,被坚强;
(4)被+副词,例如:被自愿,被主动;
(5)被+词组,例如:被买房,被辞职。
“被X”这种新的语法关系的特点是:“被”字后面的X,即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或者词组都是以动词身份出现时,是不及物动词。传统语法中,被字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动词,而“被X”中却把形容词、名词、副词接于“被”之后用作谓语动词,它们被动词化了。
2 “被X”的语义特征
在“被X”结构中,构成X的词在语义上都有一个特点,即自控性。所谓自控性,是针对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来说的,也就是施事对于动作的控制力。如果按照完全自控、部分自控、可自控的标准来划分,可以将组成X的词划分为一个语义上的连续统。在自控能力上,“自愿”、“自杀”>全勤、代表、退休、捐款、就业>失踪、增长、下降、幸福、和谐、小康。自杀和自愿都是完全自控的,即施事若有丝毫的不愿意,两个动作也就不可能发生或完成。全勤、代表、退休、捐款、就业在语义上属于部分自控,即施事可以控制动作发生的大部分;失踪、增长、下降、幸福、和谐、小康在语义上属于可自控,即不管施事喜欢或不喜欢,对于这些动作是有自控能力的。
在“被X”中,“被+自控性语义的词语”表达了这样一个意义:施事自控、自愿是表面现象,自控、自愿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了一切,本有自控能力的施事被剥夺了自控权利,被迫做出了看似完全或者可以自控的事情。因该行为貌属自控性行为,施事负全责,幕后黑手的卑鄙行径更为隐蔽,手段更谓狡诈、阴险。换句话说,这一类被字句在表达的语义上除了“被动义”、“遭受义”,还有“被压制”、“被欺骗”、“说反语”等意思。
(1)被压制:如“被捐款”、“被辞职”、“被自愿”等,都表示说话人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受到了强制力量的压制而被迫接受。
(2)被欺骗:如“被增长”、“被小康”、“被就业”等,表示有关部门上报虚假数据,网民用以表达自己受骗的情绪。
(3)说反语:如“被满意”、“被幸福”、“被和谐”等。人们不满意、不幸福,网络不和谐却被说成了满意、幸福、和谐,人们用“被满意”、“被幸福”和“被和谐”来表达讽刺与不满。
3 “被X”的语用特征
(1)“被X”表达的形象性
“被X”结构语义上的矛盾特点,成就了其表达的形象性。
“被自杀”中的“自杀”作为一个不及物动词,表达的本来是一种自愿行为,我们只能说施事主语自杀,自杀是一个主动行为,被动受事的就不是自杀,而是他杀或谋杀,我们可以说某人被他杀或谋杀,不可能“被自杀”。“被自杀”使得对于自己情愿且必须自己情愿才得以发生的动作失去了控制力,根据语用推理原则,我们根据语言环境对表义信息进行否定,得出会话含义。这里的超常搭配表达了不同寻常的语用意义,正是这起“自杀”背后的被迫性,昭示着“自杀”背后另有玄机。这也间接讽刺了句中的隐性施事。这种间接讽刺不仅没有直接提出被讽刺者是谁,还使用了以受害者本身承担责任去影射施暴者的反讽技巧,使得“被X”表达极具形象性、深刻性。
(2)“被X”表达的简洁性
还以“被自杀”这句话为例,按照正常的表达方式,我们应该说A受到了B的逼迫,不得已自杀了。简单的一个“被”再加上带有双重施事的动作“自杀”构成了全句,很明显,“被X”更符合表达的经济原则。还有“被和谐”、“被恋爱”“被下岗”等,它们大都表示一种我们平时需要用几个句子或者拐着弯才能表达的意思,语言简洁明了、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这也正是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极受网民青睐的原因。
4 “被X”的能产性
在语料的搜集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被就业率”。这个词显然是由“就业率”派生而来的。以此类推,诸如此类的名词将来完全有可能大量成对出现,如“增长率和被增长率”、“捐款额和被捐款额”、“失踪人口和被失踪人口”。这些具有自控性语义的动词派生出对应的名词,在这些名词前面加上“被”字形成新的“被”式名词,这充分说明“被X”的能产性是很高的。
四 结语
任何一种流行语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精炼缩写和描摹,“被X”结构作为又一个被网络活用的结构,表达着在这个语用环境中特殊的语境意义,“被X”结构的广泛使用说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权利焦虑,表达着弱势群体无奈的抗议声音。没有什么字比这个“被”字更能言简意赅地描述出许多人缺乏自由和不能自主的权利缺失的感觉了。这些结构共同的语用意义在于突显“非自愿性”、“被迫性”等。在这些超常的“被X”结构中,被表述的对象总是弱势的一方。他们无法正常发出自己的声音、追求自己的权利,只能任由掌握权力的一方替他们做主。于是,心智正常的被说成精神病、被强迫的被说成自愿,只有网民加的一个“被”字,可以还给弱者一点点公道,这样超常搭配的结构说出了无奈却又现实的语用意义,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霍月伟:《中国大步走进被时代:从被和谐到被自杀、被就业、被增长》,《联合早报》,2009年8月2日。
[2] 陈洁:《从“被自杀”看“被X”结构的超常用法》,语言文字网,2010年3月11日。
http://www.yywzw.com/show.aspx?id=1662&cid=152.
[3] 韩雪:《简述“被”字句中被+施事+谓语的常用结构类型》,《辽宁教育行政学报》,2006年第11期。
[4]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 史国东:《近代汉语被字句结构的特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6] 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
[7] 王旭东:《“被全勤”就是权利“被剥夺”》,《光明日报》,2009年8月21日。
[8] 熊丙奇:《“被就业”的新意在哪里?》
http://www.dahe.cn/xwzx/txsy/jjpl/t20090720_16075
84.htm.
[9] 盛春芳:《被字句的新发现》,《学园》,2010年第17期。
作者简介:梁卫华,女,1977—,河南孟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