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主线,开放场景,让人物“站立”起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写人记事类文本究竟需要教什么?
  《郑成功》是苏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与荷兰侵略者进行战斗,并从侵略者手中夺回宝岛台湾和建设台湾的事。文本赞颂了郑成功的爱国情结与充满民族精神的品格。全文没有一处写到人物的外貌,所以人物形象的初始化印象并不能感知。但作为写人的文章,我们又确实需要凸显人物形象,这形象从何处来,形象的根源最终回归到人物作为社会人的本质上来,社会人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也最终成为人物形象的根源。教学此类文章,应该首先关注事情的发展状况,在事件的发展之中来关注人物形象,品味人物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物形象及人物品格的确立依赖于事件本身,依赖于作者在文本中的褒贬措辞,依赖于作者在文本中提供给读者的品味空间。
  基于《郑成功》的教材解读:
  
  一、抓拓展,体验形象
  
  《郑成功》这篇课文中,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在学生头脑中只有“民族英雄”四个字,并无其形。因此,如何让“英雄”二字放大,并将其形象、品质等立体展现出来,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让“英雄”的概念及标准真正深入学生头脑中是我们必须做的,但现在学生只能感知不能表述。何谓民族英雄?其实就是为民族或国家作出贡献的英雄,这仅仅是逻辑的推断,而真正反映出来,必须立足于文本所透露的事件,在这里事件就是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不幸被荷兰侵略者所侵占,民不聊生。郑成功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这种情况又气愤、又激动,立誓要收复台湾。于是,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开始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操练海军。”在“严明的纪律下,整肃的军容下”充满“必胜的信心”,阅读之中,想象之中,“爱国、严明、有信心”的郑成功出现了,这是在开始阶段建立起来的人物的初始形象。但文本在这个地方没有详细叙述,所以要真正感悟这初始形象必须抓住关键处有效拓展,比如,当郑成功看到自己训练的海军时,会说些什么?这样,模拟他的话语,其形象也就在模拟中不知不觉生成了。
  
  二、抓字眼,感悟形象
  
  “信心是胜利的前奏,真正的战斗在海上。”文本第五小节主要写作战的过程,也是展现人物的最佳段落。可细细一读,第五自然段并没有直接写到郑成功,而是写到了郑军官兵,写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及作战的机智。其实,这就是作者描写的巧妙,通过官兵的英勇作战,衬托出郑成功的英勇、机智及指挥有方。另外,通过荷兰侵略者失败时的狼狈与郑军胜利时的欢呼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能展现郑军的精神面貌,为郑成功真正“民族英雄”形象的树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本次战斗中,敌人“企图负隅顽抗”,写出了敌人即使拥有铁甲舰和大炮等先进武器,但面对郑家军的“训练有素”,仍显得“畏惧不堪”,敌人面对舰船被“炸”时的“惊恐”与郑家军乘胜时的追击,有力地再现了郑成功所率领的部队的强大。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反过来“强兵之上有强将”,也正衬托出了郑成功的人物形象:英勇无畏、机智及其浓厚的爱国情感。
  
  三、抓细节,生成形象
  
  收复台湾的过程通过战场的描述到此可以说是结束,其“英雄”造型渐已露出,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罢笔。如果说正面战场给予郑成功的“勇猛无敌”的“英雄”的话,那后来台湾同胞的迎接无形又从另一侧面——“爱民,亲民”展现其人物形象。如果是一员“暴将”,人民是否会欢迎他,经历了殖民侵略的台湾最怕就是军队,而此时对郑家军的迎接礼节却如亲人般,不正是对“爱民如子,惜民如命,全民一家”的郑成功的“民族英雄”的承认吗?文本从正面写到酋长的迎接,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以及那迎接的群众自发放鞭炮,载歌载舞,无不诉说着台湾同胞内心的欢喜,无不体现英雄人物形象的延伸与拓展,不仅收复了台湾,又收复了人心。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郑成功的“民心工程”,真正架起了大明王朝与台湾的沟通桥梁,从而使台湾同胞与明朝人民融为一体,这样的“英雄”不是“民族英雄”又是什么呢?
  收复是体现郑成功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建设台湾是后续,但这个后续又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郑成功完整的形象展现,不仅是战场的英雄,爱国的英雄,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英雄,略写主要是为了体现文本在结构上的“详略主次”。
  综观全文,全文依着一条主线“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并依次展开事件场景,在事件的叙述中道出“民族英雄”的本质,这样的“民族英雄”才是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关于苏教版第十一册《郑成功》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进“英雄”主线
  (1)板书“英雄”,请学生述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2)谈论何为“民族英雄”就是在为本民族或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并出示人物“郑成功”。
  (3)请学生谈谈对郑成功的了解。(初步建立第一印象)
  (4)本文主要讲了郑成功的什么事?
  引导说出基本内容: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再建设台湾的事。
  (5)问: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都做了什么?面对这种情况,郑成功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出示对话)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问卫兵……”指名朗读并找出不同点。“郑成功一听是台湾,便慷慨激昂地说”与“郑成功一听是台湾,便说”相比添加了修饰词,感受加修饰词的好处。
  (6)郑成功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找出文章中最能概括的一句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概括文本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生活体验的迁移,让“英雄”概念初步植入学生心中,但由于认知经验的不完善,需要通过一定的场景来让学生进入议论场面,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台湾同胞的同情心。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的“民族情感”在学生心中被点燃,“慷慨激昂”语调及内涵自然领悟。)
  2.展开“收复”场面,呈现“英雄”本质
  (1)为了收复台湾,郑成功将怨恨与愤怒放在心中,他先做了什么?引出第四小节,学生自由读完后,说出自己的收获。
  (2)准备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象一下,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郑成功在修造船只遇到困难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最后胜利,总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人,离渡海远征不远了,你作为一名士兵,你会想_________。(出示“渡海远征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感悟“终于”一词,体会收复之心急迫;操练时准备时间之长。)
  (3)过渡:瞧,这就是郑成功的军队,出示“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模拟采访,采访郑成功:看到你训练的这支军队,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演示,让学生回归生活的大门,让历史的车轮再现,感悟必胜的信心,让“严明,信心足”的郑成功形象得以展现。)
  (4)战事开始,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5)概括:此时,在你的脑海里,郑成功给你怎样的印象?(英勇机智)
  (6)战争结束,郑成功来到台湾,看看,台湾同胞表现又怎样?
  出示:荷兰侵略者: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郑军官兵到台湾的场面(第六小节)。
  同是军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突出郑成功治军严明、爱民如子的形象)
  (设计意图:抓住字词的感悟,从辨析的角度看出郑军官兵的英勇,有效地引读文本,这样,让学生在自我体会中确立郑成功真正的“民族英雄”形象,在朗读中升华成自己的内心情感!)
  3.略谈建设台湾,体会结构之美
  (1)过渡: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从此就坐镇台湾,他为台湾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自由朗读)
  (2)谈论“把台湾从侵略者手中夺回”的目的是什么。
  (3)郑成功仅仅收复台湾行不行?(不行,长年的战争使台湾人民的生活艰苦,光收复不建设,这种现象不能根本解除。)
  (4)为什么不详写建设台湾呢?
  总结:一篇文章要真正展现人物的形象,面面俱到是不行的,只有抓住典型,才能真正展现人物魅力,这叫详略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观念,注重人物形象到文本结构上来,使学生写作方法得到指导,这种指导是有效的,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这样教,才能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写人记事要抓住典型事件。)
其他文献
一、立足于“三维”目标的小学思品实践性作业设计    1.以知识与技能为双基的实践性作业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人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经验,而是为了提高认识事物的水平,掌握认识事物的方式与规律。然而,课堂学到的知识是僵硬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加上学科知识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较强,学生往往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鉴于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以知识与技能为双基的实践性作业,
策划人语:  新课程实施以来,古诗文课堂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学科的一块“硬骨头”,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江西省南昌市小学语文学科从解决真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出发,申报了省、市十一五课题“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26所学校和100多位老师潜心研究,并带动全市近千名教师积极投入到古诗文教学研究中,掀起了古诗文教学研究的热潮。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该课题小组总结出古诗文教学策
“互联网 ”给产业带来的变革将是一个持续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新技术、新业态,而且技术以及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的迭代速度会明显加快,一些产业的格局会发生频繁调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界面也会更加模糊。创新会更多地发生在产业交叉和融合的领域,发生在传统产业最落后、最容易被突破的环节或痛点。相应地,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政府如何调整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互联网 ”能走多远会产生关键性影响。  
思考  “计算经过时间”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共出现了两次。首次出现是三年级上册,其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时。第二次出现在三年级下册,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相当长,涉及从上午到下午的经过时间计算和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计算。三年级上册的经过时间计算相对较为简单,而三年级下册教学的问题由于跨时较长,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普遍感到困难,错误很多。多数教师均有同样的感受:太难,不知道该怎么教,也不知
医学超声由于其价位低廉、实时成像、无损伤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影像诊断技术。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和重大疾病早期诊疗的紧迫需求,促进医学超声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设备。目前医学超声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成像速度更快,分辨率更高;除了形态信息,发掘更多定量的功能信息;成像诊断—给药—治疗的诊疗一体化。  那么,医学超声的这些发展趋势需要解决哪些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重庆高新区”)位于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两江半岛中心地带、成渝经济区重庆门户,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2016年,重庆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2019年4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做出打造重庆高新区发展升级版的重大决策部署,
7月22日,我们仰望天空。我们经历了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伟大的天象,不会因为人间的阴晴风雨而改变,也不会因为云层和阴雨的阻隔,而失去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很少划过我们心中的美丽感觉。我们心中的感觉所以美丽,是因为伟大的天象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伟大的天象所有的,只是无从置疑的淡然,和周而复始的安详。  几天前,我们的文化天空,也出现了相似的天象。季羡林和任继愈相继去世。他们去世的那一刻,和日全食一样。那
修改是创作优秀作品的环节之一。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有别人改,也有自己改,但最重要的是自改。我国古人就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唐代诗人贾岛骑驴因“推”“敲”二字而误撞韩愈。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经过多次修改后而定的。凡此种种,举不胜举。离开了修改,作文犹如玉石未经雕琢,终究难成佳品。修改是使文章渐趋精美,写作能力日渐提高的有效途径。离开了修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难以实现。
近日,笔者执教了《伯牙绝弦》一课,王崧舟老师对这一课作了精彩点评。王老师认为,这一课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普通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范式,他对这个基本范式、典式作了概括说明。笔者就王老师的点评,结合自己这一课的教学体会来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四步曲”。  第一步:读通  在上课时,老师对读通文言文作了两个环节的安排:  1.请同学们认真地把课文读几遍,读准字音,并注意停顿。边读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生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往往是那些爱好读书,博览群书的学生。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阅读都制定了目标要求,不仅对课内阅读教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