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写人记事类文本究竟需要教什么?
《郑成功》是苏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与荷兰侵略者进行战斗,并从侵略者手中夺回宝岛台湾和建设台湾的事。文本赞颂了郑成功的爱国情结与充满民族精神的品格。全文没有一处写到人物的外貌,所以人物形象的初始化印象并不能感知。但作为写人的文章,我们又确实需要凸显人物形象,这形象从何处来,形象的根源最终回归到人物作为社会人的本质上来,社会人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也最终成为人物形象的根源。教学此类文章,应该首先关注事情的发展状况,在事件的发展之中来关注人物形象,品味人物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物形象及人物品格的确立依赖于事件本身,依赖于作者在文本中的褒贬措辞,依赖于作者在文本中提供给读者的品味空间。
基于《郑成功》的教材解读:
一、抓拓展,体验形象
《郑成功》这篇课文中,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在学生头脑中只有“民族英雄”四个字,并无其形。因此,如何让“英雄”二字放大,并将其形象、品质等立体展现出来,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让“英雄”的概念及标准真正深入学生头脑中是我们必须做的,但现在学生只能感知不能表述。何谓民族英雄?其实就是为民族或国家作出贡献的英雄,这仅仅是逻辑的推断,而真正反映出来,必须立足于文本所透露的事件,在这里事件就是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不幸被荷兰侵略者所侵占,民不聊生。郑成功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这种情况又气愤、又激动,立誓要收复台湾。于是,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开始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操练海军。”在“严明的纪律下,整肃的军容下”充满“必胜的信心”,阅读之中,想象之中,“爱国、严明、有信心”的郑成功出现了,这是在开始阶段建立起来的人物的初始形象。但文本在这个地方没有详细叙述,所以要真正感悟这初始形象必须抓住关键处有效拓展,比如,当郑成功看到自己训练的海军时,会说些什么?这样,模拟他的话语,其形象也就在模拟中不知不觉生成了。
二、抓字眼,感悟形象
“信心是胜利的前奏,真正的战斗在海上。”文本第五小节主要写作战的过程,也是展现人物的最佳段落。可细细一读,第五自然段并没有直接写到郑成功,而是写到了郑军官兵,写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及作战的机智。其实,这就是作者描写的巧妙,通过官兵的英勇作战,衬托出郑成功的英勇、机智及指挥有方。另外,通过荷兰侵略者失败时的狼狈与郑军胜利时的欢呼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能展现郑军的精神面貌,为郑成功真正“民族英雄”形象的树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本次战斗中,敌人“企图负隅顽抗”,写出了敌人即使拥有铁甲舰和大炮等先进武器,但面对郑家军的“训练有素”,仍显得“畏惧不堪”,敌人面对舰船被“炸”时的“惊恐”与郑家军乘胜时的追击,有力地再现了郑成功所率领的部队的强大。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反过来“强兵之上有强将”,也正衬托出了郑成功的人物形象:英勇无畏、机智及其浓厚的爱国情感。
三、抓细节,生成形象
收复台湾的过程通过战场的描述到此可以说是结束,其“英雄”造型渐已露出,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罢笔。如果说正面战场给予郑成功的“勇猛无敌”的“英雄”的话,那后来台湾同胞的迎接无形又从另一侧面——“爱民,亲民”展现其人物形象。如果是一员“暴将”,人民是否会欢迎他,经历了殖民侵略的台湾最怕就是军队,而此时对郑家军的迎接礼节却如亲人般,不正是对“爱民如子,惜民如命,全民一家”的郑成功的“民族英雄”的承认吗?文本从正面写到酋长的迎接,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以及那迎接的群众自发放鞭炮,载歌载舞,无不诉说着台湾同胞内心的欢喜,无不体现英雄人物形象的延伸与拓展,不仅收复了台湾,又收复了人心。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郑成功的“民心工程”,真正架起了大明王朝与台湾的沟通桥梁,从而使台湾同胞与明朝人民融为一体,这样的“英雄”不是“民族英雄”又是什么呢?
收复是体现郑成功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建设台湾是后续,但这个后续又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郑成功完整的形象展现,不仅是战场的英雄,爱国的英雄,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英雄,略写主要是为了体现文本在结构上的“详略主次”。
综观全文,全文依着一条主线“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并依次展开事件场景,在事件的叙述中道出“民族英雄”的本质,这样的“民族英雄”才是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关于苏教版第十一册《郑成功》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进“英雄”主线
(1)板书“英雄”,请学生述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2)谈论何为“民族英雄”就是在为本民族或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并出示人物“郑成功”。
(3)请学生谈谈对郑成功的了解。(初步建立第一印象)
(4)本文主要讲了郑成功的什么事?
引导说出基本内容: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再建设台湾的事。
(5)问: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都做了什么?面对这种情况,郑成功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出示对话)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问卫兵……”指名朗读并找出不同点。“郑成功一听是台湾,便慷慨激昂地说”与“郑成功一听是台湾,便说”相比添加了修饰词,感受加修饰词的好处。
(6)郑成功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找出文章中最能概括的一句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概括文本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生活体验的迁移,让“英雄”概念初步植入学生心中,但由于认知经验的不完善,需要通过一定的场景来让学生进入议论场面,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台湾同胞的同情心。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的“民族情感”在学生心中被点燃,“慷慨激昂”语调及内涵自然领悟。)
2.展开“收复”场面,呈现“英雄”本质
(1)为了收复台湾,郑成功将怨恨与愤怒放在心中,他先做了什么?引出第四小节,学生自由读完后,说出自己的收获。
(2)准备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象一下,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郑成功在修造船只遇到困难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最后胜利,总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人,离渡海远征不远了,你作为一名士兵,你会想_________。(出示“渡海远征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感悟“终于”一词,体会收复之心急迫;操练时准备时间之长。)
(3)过渡:瞧,这就是郑成功的军队,出示“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模拟采访,采访郑成功:看到你训练的这支军队,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演示,让学生回归生活的大门,让历史的车轮再现,感悟必胜的信心,让“严明,信心足”的郑成功形象得以展现。)
(4)战事开始,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5)概括:此时,在你的脑海里,郑成功给你怎样的印象?(英勇机智)
(6)战争结束,郑成功来到台湾,看看,台湾同胞表现又怎样?
出示:荷兰侵略者: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郑军官兵到台湾的场面(第六小节)。
同是军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突出郑成功治军严明、爱民如子的形象)
(设计意图:抓住字词的感悟,从辨析的角度看出郑军官兵的英勇,有效地引读文本,这样,让学生在自我体会中确立郑成功真正的“民族英雄”形象,在朗读中升华成自己的内心情感!)
3.略谈建设台湾,体会结构之美
(1)过渡: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从此就坐镇台湾,他为台湾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自由朗读)
(2)谈论“把台湾从侵略者手中夺回”的目的是什么。
(3)郑成功仅仅收复台湾行不行?(不行,长年的战争使台湾人民的生活艰苦,光收复不建设,这种现象不能根本解除。)
(4)为什么不详写建设台湾呢?
总结:一篇文章要真正展现人物的形象,面面俱到是不行的,只有抓住典型,才能真正展现人物魅力,这叫详略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观念,注重人物形象到文本结构上来,使学生写作方法得到指导,这种指导是有效的,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这样教,才能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写人记事要抓住典型事件。)
《郑成功》是苏教版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与荷兰侵略者进行战斗,并从侵略者手中夺回宝岛台湾和建设台湾的事。文本赞颂了郑成功的爱国情结与充满民族精神的品格。全文没有一处写到人物的外貌,所以人物形象的初始化印象并不能感知。但作为写人的文章,我们又确实需要凸显人物形象,这形象从何处来,形象的根源最终回归到人物作为社会人的本质上来,社会人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这也最终成为人物形象的根源。教学此类文章,应该首先关注事情的发展状况,在事件的发展之中来关注人物形象,品味人物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物形象及人物品格的确立依赖于事件本身,依赖于作者在文本中的褒贬措辞,依赖于作者在文本中提供给读者的品味空间。
基于《郑成功》的教材解读:
一、抓拓展,体验形象
《郑成功》这篇课文中,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在学生头脑中只有“民族英雄”四个字,并无其形。因此,如何让“英雄”二字放大,并将其形象、品质等立体展现出来,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让“英雄”的概念及标准真正深入学生头脑中是我们必须做的,但现在学生只能感知不能表述。何谓民族英雄?其实就是为民族或国家作出贡献的英雄,这仅仅是逻辑的推断,而真正反映出来,必须立足于文本所透露的事件,在这里事件就是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不幸被荷兰侵略者所侵占,民不聊生。郑成功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这种情况又气愤、又激动,立誓要收复台湾。于是,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开始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操练海军。”在“严明的纪律下,整肃的军容下”充满“必胜的信心”,阅读之中,想象之中,“爱国、严明、有信心”的郑成功出现了,这是在开始阶段建立起来的人物的初始形象。但文本在这个地方没有详细叙述,所以要真正感悟这初始形象必须抓住关键处有效拓展,比如,当郑成功看到自己训练的海军时,会说些什么?这样,模拟他的话语,其形象也就在模拟中不知不觉生成了。
二、抓字眼,感悟形象
“信心是胜利的前奏,真正的战斗在海上。”文本第五小节主要写作战的过程,也是展现人物的最佳段落。可细细一读,第五自然段并没有直接写到郑成功,而是写到了郑军官兵,写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及作战的机智。其实,这就是作者描写的巧妙,通过官兵的英勇作战,衬托出郑成功的英勇、机智及指挥有方。另外,通过荷兰侵略者失败时的狼狈与郑军胜利时的欢呼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能展现郑军的精神面貌,为郑成功真正“民族英雄”形象的树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本次战斗中,敌人“企图负隅顽抗”,写出了敌人即使拥有铁甲舰和大炮等先进武器,但面对郑家军的“训练有素”,仍显得“畏惧不堪”,敌人面对舰船被“炸”时的“惊恐”与郑家军乘胜时的追击,有力地再现了郑成功所率领的部队的强大。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反过来“强兵之上有强将”,也正衬托出了郑成功的人物形象:英勇无畏、机智及其浓厚的爱国情感。
三、抓细节,生成形象
收复台湾的过程通过战场的描述到此可以说是结束,其“英雄”造型渐已露出,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罢笔。如果说正面战场给予郑成功的“勇猛无敌”的“英雄”的话,那后来台湾同胞的迎接无形又从另一侧面——“爱民,亲民”展现其人物形象。如果是一员“暴将”,人民是否会欢迎他,经历了殖民侵略的台湾最怕就是军队,而此时对郑家军的迎接礼节却如亲人般,不正是对“爱民如子,惜民如命,全民一家”的郑成功的“民族英雄”的承认吗?文本从正面写到酋长的迎接,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以及那迎接的群众自发放鞭炮,载歌载舞,无不诉说着台湾同胞内心的欢喜,无不体现英雄人物形象的延伸与拓展,不仅收复了台湾,又收复了人心。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郑成功的“民心工程”,真正架起了大明王朝与台湾的沟通桥梁,从而使台湾同胞与明朝人民融为一体,这样的“英雄”不是“民族英雄”又是什么呢?
收复是体现郑成功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建设台湾是后续,但这个后续又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郑成功完整的形象展现,不仅是战场的英雄,爱国的英雄,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英雄,略写主要是为了体现文本在结构上的“详略主次”。
综观全文,全文依着一条主线“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并依次展开事件场景,在事件的叙述中道出“民族英雄”的本质,这样的“民族英雄”才是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关于苏教版第十一册《郑成功》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进“英雄”主线
(1)板书“英雄”,请学生述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2)谈论何为“民族英雄”就是在为本民族或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并出示人物“郑成功”。
(3)请学生谈谈对郑成功的了解。(初步建立第一印象)
(4)本文主要讲了郑成功的什么事?
引导说出基本内容: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再建设台湾的事。
(5)问: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都做了什么?面对这种情况,郑成功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出示对话)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问卫兵……”指名朗读并找出不同点。“郑成功一听是台湾,便慷慨激昂地说”与“郑成功一听是台湾,便说”相比添加了修饰词,感受加修饰词的好处。
(6)郑成功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找出文章中最能概括的一句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概括文本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生活体验的迁移,让“英雄”概念初步植入学生心中,但由于认知经验的不完善,需要通过一定的场景来让学生进入议论场面,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台湾同胞的同情心。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的“民族情感”在学生心中被点燃,“慷慨激昂”语调及内涵自然领悟。)
2.展开“收复”场面,呈现“英雄”本质
(1)为了收复台湾,郑成功将怨恨与愤怒放在心中,他先做了什么?引出第四小节,学生自由读完后,说出自己的收获。
(2)准备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象一下,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郑成功在修造船只遇到困难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最后胜利,总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人,离渡海远征不远了,你作为一名士兵,你会想_________。(出示“渡海远征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感悟“终于”一词,体会收复之心急迫;操练时准备时间之长。)
(3)过渡:瞧,这就是郑成功的军队,出示“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模拟采访,采访郑成功:看到你训练的这支军队,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演示,让学生回归生活的大门,让历史的车轮再现,感悟必胜的信心,让“严明,信心足”的郑成功形象得以展现。)
(4)战事开始,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5)概括:此时,在你的脑海里,郑成功给你怎样的印象?(英勇机智)
(6)战争结束,郑成功来到台湾,看看,台湾同胞表现又怎样?
出示:荷兰侵略者: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郑军官兵到台湾的场面(第六小节)。
同是军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突出郑成功治军严明、爱民如子的形象)
(设计意图:抓住字词的感悟,从辨析的角度看出郑军官兵的英勇,有效地引读文本,这样,让学生在自我体会中确立郑成功真正的“民族英雄”形象,在朗读中升华成自己的内心情感!)
3.略谈建设台湾,体会结构之美
(1)过渡: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从此就坐镇台湾,他为台湾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自由朗读)
(2)谈论“把台湾从侵略者手中夺回”的目的是什么。
(3)郑成功仅仅收复台湾行不行?(不行,长年的战争使台湾人民的生活艰苦,光收复不建设,这种现象不能根本解除。)
(4)为什么不详写建设台湾呢?
总结:一篇文章要真正展现人物的形象,面面俱到是不行的,只有抓住典型,才能真正展现人物魅力,这叫详略得当。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观念,注重人物形象到文本结构上来,使学生写作方法得到指导,这种指导是有效的,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这样教,才能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到写人记事要抓住典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