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sper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实践探索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体验,分析了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应遵守的原则,并重点论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一、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原则
  (一) 生活化教学方法概述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生活事件来探究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能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多的学者针对生活化教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20世纪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其目的是打破学校和社会的隔阂。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倡导教育要能应用于生活。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些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二)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当前一些老师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面窄,流于表面形式,大多集中教学内容生活化方面,且在教学上有泛生活化倾向,以致失去地理味,为了防止教学实践出现偏差,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生活与地理相结合原则。
  生活中处处含有地理知识,地理生活化教学要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变枯燥教学内容为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但课堂教学又不能纯粹充斥着生活实例,要做好生活中的元素与地理知识的有效结合,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又能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同时培养学生地理观以及地理思维。
  二、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教学内容生活化
  初中地理主要阐述自然和社会环境,人教版地理教材编排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整体到局部,由简单到复杂,先学习地球、地图知识,世界地理,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教师要对教材适当地增删,提炼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由于社会日新月异,地理教材中的一些信息和数据往往会滞后于现实,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对教材进行更新,比如,学习中国人口这部分内容时,要告诉学生,由于人口老化等诸多原因,我国人口政策已经有很大的变化。
  生活化教学方法是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基础,但不是简单复制生活,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并高度提炼生活素材,能够将陌生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例如,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大树底下好乘凉等生活现象都可以利用地理解释。初中生以学校为主,学生丰富的学习生活也可挖掘地理素材,例如数学图表知识,生物中物质成因都可以迁移到地理学习中来。
  除了教材生活素材,教师也要重视乡土资源的应用,以乡土资源为切入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习《水资源》课前先让学生了解我县生活用水的利用现状以及污染状况,让学生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二)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学方式生活化主要是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创设如下几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引入生活化教学实例。地理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科学地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实例,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气温的变化及气温的分布教学中,教师可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我县最近一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自己制作气温走势表,当学生学习与自身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时候,会更加的专注,而且学生自主探索得来的知识也会印象更加深刻。
  创设问题情境。所设置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浅入深,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学习人教版义务教材第一册第四章“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可以列举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亲身体验到的事例,提出问题。讲地形因素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爬到山顶上感觉到凉快?通过讨论,学生明白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讲洋流因素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把热水倒进冷水中,冷水会变热;把冷水倒进热水中,热水会变冷。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暖流使沿岸地区气温升高,寒流则使沿岸地区气温降低。上述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运用媒体技术,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显得直观具体。例如,在讲授锋面雨的形成以及锋面雨带的推移时,可用flash动画演示锋面雨。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渲染情境,如,教学自然资源,可让学生聆听自然界声音,深刻感悟自然。
  应用生活化的教学道具。例如,在进行與农业有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农作物带入到课堂上,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地理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讲述与地理相关的生活故事,比如,教师可以讲授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还可开展生活化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
  (三) 评价内容生活化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就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必须富有生活化的气息,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以及身边发生的大事,编制一些生活化的习题、试题,找准时事热点与地理考察内容的衔接点。2017江苏“小高考”一道地理选择题就考了微信开机图是几月份拍摄的,这道题目体现了江苏地理学科上对孩子关注生活的引导。比如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教师可以这样设置试题:乐乐在看新闻联播时,了解到美国在韩国布署萨德系统,他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世界上的位置,应查阅A.世界地形图B.世界政区图C.韩国政区图D.美国政区图。
  三、 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要不断地拓宽教学领域,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的实践活动,搭建地理与生活相结合的平台,地理课堂不再局限在教室里,要把课堂搬到大自然界中去。
  校外的实践活动要以乡土地理环境为依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比如学习聚落,可让学生调查我县传统聚落的代表——土楼,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和龙岩市,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通过对土楼的调查,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林建坤.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伟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城关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教师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内容的逐步完善,让我国足球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通过快乐教学法的运用,更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一步展开探讨。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足球;时间探析  足球教学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足球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体育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体育魅力已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从游戏中体验体育魅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小学体育的吸引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体验  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不能够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兴趣爱好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简单概述,分析了合作学习在中学篮球传球技巧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探讨了在中学篮球传球技巧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举措,包括建立篮球传球合作学习教学目标、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学篮球;传球技巧;教學;运用  一、 合作学习在中学篮球传球技巧教学中的亮点  首先,有益于将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时
摘要:体育课是发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课程之一,然而传统教学方式使得体育课堂效率低下、秩序混乱,教学方式亟待改善。本文着重分析了建设小学高效体育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效;策略  体育课堂是学生转换思维、锻炼身体的娱乐性课堂,但是作为教学大纲要求的正式课程,体育课堂也应该让学生在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传统的体育课堂基本无法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几乎完全将
摘要:地理是升入初中的学生接触到的新学科,因传统教学观念长期未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容易忽视地理,从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培养初中地理核心素养,面对中考的现实需要,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初中地理低效课堂的现状及原因,并结合个人教学实际,最终提出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
摘要:C语言的技能题让许多同学心里打悚,可谓是望虎生畏。怎么让学生打破心里的畏惧,去接受、学习、探索C语言的内在的奥妙,发现学习它的乐趣呢?让我们当学生的导游,学习的领航者,带着学生一起去发现内在规律,去一点点发现它,理解它,领会它,应用它。  关键词:C语言;发现;内在奥妙  数组部分的知识是C语言的大头,C的技能必考题,也是许多学生害怕的题型,但实际上它有基本固定的模式,有一定的规律,最常见就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简称Mat)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成纤维细胞(human corneal fibroblasts,HCF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分离培养的HCFs纯化后,采用10、20、40、80、1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