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CABG)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外科SICU2020年1月至12月行单纯行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基础疾病、术前超声射血分数(EF)值、术前血肌酐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共49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夜间拔管组54例,对照组441例.夜间拔管组患者年龄[(56.5±8.8)岁比(61.3±8.1)岁]、体外循环时间[(103.2±33.5
【机 构】
:
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SICU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CABG)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外科SICU2020年1月至12月行单纯行体外循环CABG的患者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基础疾病、术前超声射血分数(EF)值、术前血肌酐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谵妄发生率.结果 共49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夜间拔管组54例,对照组441例.夜间拔管组患者年龄[(56.5±8.8)岁比(61.3±8.1)岁]、体外循环时间[(103.2±33.5)min比(126.2±47.2)min]、阻断时间[(75.0±28.3)min比(91.7±33.7)min]及呼吸机使用时间[(12.5±5.0)min比(18.6±12.9)min]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拔管组20例发生术后谵妄(37.0%),而对照组85例发生谵妄(20.5%),χ2=9.082,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夜间拔管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55,95%CI 2.118~8.151,P=0.001).结论 夜间拔管增加CABG后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严重精神障碍在册率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精神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以广东省2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广东省精神卫生信息平台收集各地市的在册率数据,利用E charts 4.9软件绘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册率地区分布图,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人口学、精神卫生资源、精神疾病防治经费等指标与在册率的关系.结果:户籍人口数与常住人口数的比值(户常比)和人口密度是在册率的相关因素.地区户常比越高,在册率越高(β=1.80,P<0.05);人口
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常见难治综合征,现行指南强调综合内科治疗以优化药物方案为核心的综合内科治疗.当心衰患者合并符合外科手术指征合并症,或病情进展至终末期药物治疗欠佳时,外科治疗手段干预心衰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总结最新外科治疗心衰的研究新进展与指南新变化.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明确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6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0例期入院的心功能,正常对照20例,抗体微阵列蛋白芯片检测血清中20种血管生长因子变化,将差异表达因子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同时检测临床广泛认可的心力衰竭标志物NT-proBNP和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分析NT-proBNP、hsCRP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
目的 探究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CD40配体(CD40L)的表达对老年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6例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左心衰竭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8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MIP-1α和CD40L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P-1α、CD40L水平对老年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感染组不同感染程
目的 探讨在勾股定理方法测量下的实际左、右心室电极间距离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预测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所有行CRT置入术的患者,采集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前后径(LAAPD)、QRS时限(QRS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在术后的透视影像下,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侧位左右心室间电极直接距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相关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一些生物标记物有助于早期识别心力衰竭、早期评估心衰竭的危险分层,进一步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改善心衰预后.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心力衰竭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心室不同步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CRT可显著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还有约30%患者不能从CRT置入中受益.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把QRS波时限<130 ms的患者归纳为Ⅲ类适应证,不建议植入CRT,但有相当比例的HFrEF伴窄QRS波的患者中存在左心室不同步,他们可能从CRT置入中获益.还有一部分QRS波时限在130~149 ms的患者被归纳为Ⅱ类适应症,可以考虑植入CRT,重要的是如何识别那些能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两大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心血管疾病.这两种疾病常共存,且彼此影响、相互促进,加速疾病进展,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全因死亡率增加.近年来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心衰、预防心室重构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临床专家进一步探索了其在治疗心衰合并房颤方面的作用,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辅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Klotho-FGF23轴的影响,以及对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产生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CABG患者67例作为研究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h、术后48h测定抗衰老相关基因(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生成素-2(Ang-2)、内皮素-1(ET-1)、弹性蛋白微原纤维界面因子-1(EMILIN-1)、纤维粘连蛋白(F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表现形式,严重降低了老年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是决定心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脏康复作为多种心脏疾病的后期康复方式,逐渐进入临床,并且带来了良好的获益,心脏康复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住院康复;第二阶段是指出院后门诊康复(出院后4个月在分级运动计划中进行多达36次训练);第三阶段是一个持久运动计划.以运动训练为主体的形式存在许多限制,例如运动监管、运动不耐受等.因此,找到除了运动训练以外的心脏康复手段十分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