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地理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来达到这一目的,是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
1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这为搞好地理教学提供了保证。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笔者认为首先要有爱心。农村学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教师既要做严师,更要做慈母,视学生如己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学生就亲近、喜爱老师,师生关系自然融洽,教学就得到保障。其次,教师要转变作风,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三,要学高为范,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2 做好新课的引入工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课引入如果新颖、具有吸引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的引入方法有许多,如用事例引入、新闻引入、歌曲引入、地理趣文引入、谜语引入等。如在教学湘教版教材“西亚”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西亚的突出特点是战乱频繁,而战争的根源揭示了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重要、水资源匮乏、石油资源丰富,和人文环境特征——宗教矛盾突出,就选择向学生出示俄土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以冲突、海湾战争4场战争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从资料中找出战乱冲突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来导入。又如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笔者用《爱我中华》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来开始新课的学习: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3 抓好图像教学
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湘教版教材的地理图像主要包括分布图、气候图、统计图、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等,要根据不同图像的特点进行教学。如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的教学,主要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1)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在哪里?两地气温相差多少度?2)结合课文回答形成差异的原因。3)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4)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
又如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的教学,先让学生明确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再让学生计算源头到宜昌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到宜宾的相对高度是多少,从而得出长江水能资源最集中的河段。然后让学生结合地形图思考长江水能资源为什么集中在这里?现在在这里建设了哪些水电站?这样边读图边思考,前后知识综合学习,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4.1 创设趣味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感悟地理,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时,笔者让学生思考:目前交通运输业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假如你是交通部长,如何来制定和规划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宏图?这样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2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新课程强调,地理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原则。社会生活实际贴进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中国的土地资源”时,让学生自己调查家乡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思考在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无处不在,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5 多媒体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既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又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直观性,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恰当应用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突破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使导入新课更简洁鲜明。如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师点击一条山脉,学生说出其名称、分布位置、走向、两侧地形区的名称,然后图文对照,最后在空白图上填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山脉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把地图上的图变成“心图”。又如在教学“中国的民族”时,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风情的图片画面,可以使学生对各民族风情更加深理解,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在教学水旱灾害时,先播放一段某地区在遭受水旱灾害时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回答:这一地区受到了哪些灾害?从而进入新课。这样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习起来更容易掌握知识。
6 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恰当的学习方法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转变观念,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十分注重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是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落实。
6.1 紧扣教材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基本是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来讲述的,笔者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知晓分析自然地理方面需要从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湖和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入手;人文地理方面的分析主要从人口数量和增长状况、居民的构成、主要人种和国家及其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经济部门及分布等方面进行。又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重点告诉学生,自然资源的学习要从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这样指导学生学习便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6.2 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反映地理知识枯燥无味,难以记住或记得不牢固,笔者告诉学生凭图记忆、歌诀或顺口溜记忆、联想记忆、形象记忆、分类记忆、线索记忆、方位记忆等方法,效果非常好。如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记忆,就要求学生先学会画简图,然后根据简图来记住“三横五纵”的主要铁路干线。
总之,教无定法亦有法。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是广大地理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只要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定能开拓地理教学的新局面。
1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这为搞好地理教学提供了保证。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笔者认为首先要有爱心。农村学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教师既要做严师,更要做慈母,视学生如己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学生就亲近、喜爱老师,师生关系自然融洽,教学就得到保障。其次,教师要转变作风,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观念,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三,要学高为范,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2 做好新课的引入工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课引入如果新颖、具有吸引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的引入方法有许多,如用事例引入、新闻引入、歌曲引入、地理趣文引入、谜语引入等。如在教学湘教版教材“西亚”一课时,笔者考虑到西亚的突出特点是战乱频繁,而战争的根源揭示了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重要、水资源匮乏、石油资源丰富,和人文环境特征——宗教矛盾突出,就选择向学生出示俄土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以冲突、海湾战争4场战争的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从资料中找出战乱冲突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来导入。又如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笔者用《爱我中华》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来开始新课的学习: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3 抓好图像教学
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新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湘教版教材的地理图像主要包括分布图、气候图、统计图、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等,要根据不同图像的特点进行教学。如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的教学,主要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1)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在哪里?两地气温相差多少度?2)结合课文回答形成差异的原因。3)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4)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
又如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的教学,先让学生明确横坐标表示什么,纵坐标表示什么,再让学生计算源头到宜昌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到宜宾的相对高度是多少,从而得出长江水能资源最集中的河段。然后让学生结合地形图思考长江水能资源为什么集中在这里?现在在这里建设了哪些水电站?这样边读图边思考,前后知识综合学习,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4.1 创设趣味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感悟地理,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时,笔者让学生思考:目前交通运输业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假如你是交通部长,如何来制定和规划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宏图?这样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2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新课程强调,地理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原则。社会生活实际贴进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学“中国的土地资源”时,让学生自己调查家乡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思考在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无处不在,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5 多媒体的应用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既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又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直观性,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恰当应用多媒体,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突破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使导入新课更简洁鲜明。如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师点击一条山脉,学生说出其名称、分布位置、走向、两侧地形区的名称,然后图文对照,最后在空白图上填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山脉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把地图上的图变成“心图”。又如在教学“中国的民族”时,用多媒体展示各民族风情的图片画面,可以使学生对各民族风情更加深理解,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在教学水旱灾害时,先播放一段某地区在遭受水旱灾害时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回答:这一地区受到了哪些灾害?从而进入新课。这样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习起来更容易掌握知识。
6 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恰当的学习方法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转变观念,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十分注重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是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落实。
6.1 紧扣教材的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基本是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来讲述的,笔者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知晓分析自然地理方面需要从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湖和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入手;人文地理方面的分析主要从人口数量和增长状况、居民的构成、主要人种和国家及其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主要经济部门及分布等方面进行。又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重点告诉学生,自然资源的学习要从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这样指导学生学习便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6.2 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反映地理知识枯燥无味,难以记住或记得不牢固,笔者告诉学生凭图记忆、歌诀或顺口溜记忆、联想记忆、形象记忆、分类记忆、线索记忆、方位记忆等方法,效果非常好。如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记忆,就要求学生先学会画简图,然后根据简图来记住“三横五纵”的主要铁路干线。
总之,教无定法亦有法。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是广大地理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只要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定能开拓地理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