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羽:今天的京剧院让所有年轻人有戏可唱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北京京剧院举办的第三届“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如期开锣。这次参赛的演员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其中有前两届参赛的选手,也有本届新参加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众多参赛者中,有一位特殊的选手——她出身梨园世家,自幼热爱京剧;她的学戏经历与众不同,又得到过诸多老一代京剧艺术家的传授;她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却没有在舞台上展现的机会,于是前往美国传播京剧,直到去年才回归北京京剧院。她就是谭氏后人——谭小羽。
  谭小羽天资聪慧,对京剧艺术有着很高的领会能力。她从小喜爱老生戏,又天生一副浑厚的嗓音。她的表演沉着,不带稚气和女气,唱中字正腔圆,具有谭门遗风。当今有很多女老生演员,但她们多唱一些文老生戏,如《文昭关》《武家坡》《捉放曹》《清官册》等。小羽最可贵的是除演文戏以外,还可以演靠把老生戏,使她开阔了自己的戏路,也丰富了京剧舞台上女老生演员的剧目。
  这样一个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的女生,在2002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前,算得上顺风顺水。然而,分配到北京京剧院以后,却让谭小羽了解了什么是前途无望。2000年前后,正是京剧市场陷入低迷的时候,市场萎缩,唱大戏的机会本身就不多,又加上京剧界论资排辈的传统,刚从学校出来的谭小羽只好坐了4年冷板凳。这种状况对于所有年轻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是别人还有上舞台跑跑龙套的机会,对于反串老生的谭小羽来说,却连跑龙套的机会都没有,真正和舞台无缘。“比如说,舞台上需要一个男兵,不可能选我,有那么多男生等着呢;需要个宫女,我又没学过。把我放哪儿都不合适,我们学反串的只能唱自己的戏。”谭小羽在一次次等待中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作为一个演员,没有舞台实践就永远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于是,她选择了跟随齐淑芳京剧团在纽约演出,也帮忙辅导留学生。在她看来,那些年虽也忙忙碌碌,但心里总觉得挺空虚。对于一个专业京剧演员来说,在国外生活意味着根本无法在专业领域里有所提高。6年后,因听闻北京京剧院推出了一系列扶持青年演员的举措,年届三十的她毅然回到了剧院,从头开始。
  虽然父母没有从事京剧,但爷爷谭世秀是著名的京剧鼓师,从小受家庭熏陶,谭小羽从学戏那天开始就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既然我姓谭,就必须拿得出手。于是回国后,她没有急于上台,而是踏踏实实地找老师学戏。
  去年年底,谭小羽收到了今年参加“魅力春天”擂台赛的通知。谭小羽说:“现在的京剧院真的是不一样了。领导给了年轻人很多上舞台的机会。我没想到,一回来就参加了一个专门为年轻人举办的小剧场演出。准备擂台赛的时候又发现,剧院不仅给我们搭建展示平台,还花钱给我们找老师辅导。”谭小羽选择了传统老生戏《杨家将》作为参赛戏目。这是一出吃功的大戏,而且前后分饰杨老令公和寇准,难度非一般剧目可比。为了能够唱好这出戏,谭小羽跟随黄世骧老师学习技法、表演的同时,每周都去拜访“富连成社”时代、现年86岁高龄、被业内人士称为“当代刘盛通”的张庆良老师练习唱功。谭小羽说:“我很幸运,能够得到这些老师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
  谭小羽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已有12年,这次参加擂台赛是她第一次在大剧场演大戏。她的表演让台下的评委连声叫好,最终取得本次擂台赛的第二高分,并得到了本次比赛专业评分最高分和票房最高分。
  说起拿到票房最高分这件事,谭小羽分析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这次京剧院做了一些对外的宣传,并且从实际出发将门票降到了很低,最低票价只需30元。很多观众觉得这个价位比一场电影的票价都便宜,所以买票的人不少。第二,个人的重视程度。谭小羽觉得,既然要参加比赛,就一定要在所有方面尽最大的努力。“有些人对票房这事不大重视,我觉得既然剧院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演员除了要会演戏,还要有一定的市场运作能力。之前的微博宣传等都是应该做的。”第三,有好的观众基础。尽管谭小羽刚刚回国不到两年,但是早在2001年谭小羽就与共青团、学联合作,走进大学教大学生学京剧。尽管大学生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谭小羽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这次演出是她回国后在正规剧院的第一次大戏,自然吸引了无数关注她的人们的目光。
  谭小羽说:“擂台赛的名次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我们累积了舞台经验,提高了演技。在美国这些年我的眼界开阔了,但如果说遗憾,那就是很多好老师离去了,所以我必须抓紧时间学习。小时候唱戏不太懂得用心,现在这个年纪对于角色和艺术的理解跟以前完全不同了,希望今后能在尽量多学的基础上把《南阳关》《杨家将》等这些戏雕琢得更精细。”
  一位资深戏迷评价说:“这次擂台赛我几乎场场不落,以老生戏参赛的也有两位选手,但比较而言,我觉得谭小羽可以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无论从演唱、表演到对人物的把握,都没有初学者的紧张之感,个人也比较松弛,舞台掌控较好,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如果舞台经验再丰富一些会更好。”这样的评价很多,应该说观众对于谭小羽的努力看在了眼里,对她的未来有着更多的期待。
  (编辑·麻 雯)
其他文献
明末清初,社会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经济迅速发展,商品经济日趋成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大批职业书画家.他们或从文人转型而来,或为遗民不愿入仕,因此卖诗文、书画以求生计,形成
“童心教育”的关键是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我们为了贯彻“童心教育”理念,成立了童心学习方式研究室,开展系列研究实践活动,形成特色团队教研,把最美的“童心教育”献给每一个
期刊
武花脸又称武净,属于净行的一支。武花脸演员非常重视武功的锤炼,譬如毯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因为在舞台上需要摔打的戏实在太多,武花脸演员必须得有一身好武功、一副好身板。虽然和其他行当相比,以武花脸为主角的剧目并不是特别多,但在京剧的大多数剧目里,只要有武戏,你都能见到武花脸的身影。他是一片举足轻重的绿叶,没有他,戏不成戏。比如《挑滑车》中的黑风利,《洗浮山》中的牛腿炮,《一箭仇》中的大虎,《芦林坡
即使是不了解京剧的人,想必也对《苏三起解》的唱词耳熟能详——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该段落正是京剧经典之作《玉堂春》中的一折。  在第三届魅力春天擂台赛上,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卢彦希以精彩的程腔程韵演绎了这出骨子老戏。《玉堂春》不但是京剧旦角的必学剧目,更是中国戏曲中流传最广的剧目之一
谈到“习作”,常常是教师谈之色变,学生谈之苦闷,家长谈之束手无策,最后一致的做法就是以“一文”套“万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rn学校成立了“指向写作”研究工作室,把“
期刊
期刊
基于过程方法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是由"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四个方面的过程组成的。同时,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教学质量的每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
期刊
元天历二年“奎章阁学士院”的设立,成为文宗一朝推行文治、标榜儒学的象征.由于元文宗对书法的偏爱,其在奎章阁中设侍书学士与鉴书博士,并形成了奎章阁书家群体,其中西域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