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的资源是丰富的,正如作者所说,“现代俄罗斯的政治与能源资源——首先是石油资源,其次是天然气资源——已经被一种世界历史上其他主要大国无可匹敌的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在技术开发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大量的天才工程师。许多著名的油田领导者,在离开管理团队后成了著名大学的教授,把管理技能和技术专长传授给了青年一代,保证了技术创新之火延绵不绝。
“苏联人在一个巨大的、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真空里工作,建立起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石油技术大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技术成就,这在很多方面优于西方所取得的成绩。一些传奇人物出现了,他们的成就只是在最近才被国外所知。”作者的感叹是有根据的。
石油和天然气对俄罗斯的重要程度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有专家估计,俄罗斯经济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度超过90%,至少是其他任何产品出口量的10倍。“正如战争太重要了,所以不能仅仅让将军们指挥;如今石油太重要了,所以不能仅仅交给石油工作者掌控。石油进入了总统、总理、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能源部长、议员、活动家和学者管辖的范围。从列宁开始,每一任苏联最高领导人都直接参与或指导石油工业领域的重大改革,给石油工业下达各项经济和政治指标。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以及叶利钦,每一任苏联领导人或俄罗斯总统都领导过重大的石油工业的改革,但都没能挽救它。”
在“一边倒”的年代,中国的石油工业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读着该书的许多章节,我似乎在读我们国家自己石油工业的历史故事,苏联石油工业的基因有些仍顽强地存活在我们今天的体制内。这本书让我找到了一些问题的根源,它们源于苏联石油工业的劣质基因——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因。我们没有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禀赋,没有俄罗斯深厚的技术创新土壤。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出口大国,中国是进口大国。我们不可过分看重30年改革开放给石油工业带来的体制、机制方面的改变。改革虽然给中国石油工业注入了一些活力,但仍不足以从根本上挣脱过去体制的束缚。苏联石油工业的崩溃告诉我们,过去对今天的影响、对今天的钳制是多么巨大。
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经营收入超过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公司的总和,我们的员工人数却是前者的30倍还要多。油价已经国际化了,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美国,我们的效率还不高。我们都希望提高,但方向还不清楚,动力也未见清晰的来源。
中国进口的依存度已超过了50%,而且会越来越高,我们的石油工业是立足于“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使命的。半个世纪过去了,距上一轮巨大的石油工业改革也快20年了,基本情况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的石油工业的组织框架基本上没变,重心还在国内。由于收入和利润等经济指标很好,上、中、下都没有深化改革的动力。石油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这块资源几乎是无对价地由全民所有转为公司所有、股东所有。再把石油价格的上涨、下游产品价格提高等因素扣除掉,当前中国石油公司效率提高的数据很可能就不像账面数据那么好看了。
泡沫总会破裂,退潮才知道谁在裸泳。但愿我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作者这些敏锐的分析,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有益的提示,即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是由“利益”驱动的,对于权力、对于贪婪必须有充分的监督和有力的制衡,否则,后果会是灾难性的。在社会的转型期,“政府往往缺乏有效惩罚私有化初始阶段所滋生的腐败的能力”,“在制度和文化转型期,犯罪、不道德行为和腐败不是同义词”等论述是很精彩和很深刻的。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听到了、看到了、经历了、参与了,相信阅读此书能引发我们的一些共鸣和一些思考。仅此,我以为把本书介绍到中国来的目的就达到了。■
《石油的优势:俄罗斯的石油政治之路》,(美)迈克尔·伊科诺米迪斯、唐纳·马里·达里奥著,徐洪峰、李洁宇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本书摘自该书中文版序言,有删节。标题为本刊所加
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在技术开发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大量的天才工程师。许多著名的油田领导者,在离开管理团队后成了著名大学的教授,把管理技能和技术专长传授给了青年一代,保证了技术创新之火延绵不绝。
“苏联人在一个巨大的、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真空里工作,建立起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石油技术大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技术成就,这在很多方面优于西方所取得的成绩。一些传奇人物出现了,他们的成就只是在最近才被国外所知。”作者的感叹是有根据的。
石油和天然气对俄罗斯的重要程度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有专家估计,俄罗斯经济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度超过90%,至少是其他任何产品出口量的10倍。“正如战争太重要了,所以不能仅仅让将军们指挥;如今石油太重要了,所以不能仅仅交给石油工作者掌控。石油进入了总统、总理、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能源部长、议员、活动家和学者管辖的范围。从列宁开始,每一任苏联最高领导人都直接参与或指导石油工业领域的重大改革,给石油工业下达各项经济和政治指标。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以及叶利钦,每一任苏联领导人或俄罗斯总统都领导过重大的石油工业的改革,但都没能挽救它。”
在“一边倒”的年代,中国的石油工业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读着该书的许多章节,我似乎在读我们国家自己石油工业的历史故事,苏联石油工业的基因有些仍顽强地存活在我们今天的体制内。这本书让我找到了一些问题的根源,它们源于苏联石油工业的劣质基因——集权式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因。我们没有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禀赋,没有俄罗斯深厚的技术创新土壤。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出口大国,中国是进口大国。我们不可过分看重30年改革开放给石油工业带来的体制、机制方面的改变。改革虽然给中国石油工业注入了一些活力,但仍不足以从根本上挣脱过去体制的束缚。苏联石油工业的崩溃告诉我们,过去对今天的影响、对今天的钳制是多么巨大。
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经营收入超过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公司的总和,我们的员工人数却是前者的30倍还要多。油价已经国际化了,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已经超过了美国,我们的效率还不高。我们都希望提高,但方向还不清楚,动力也未见清晰的来源。
中国进口的依存度已超过了50%,而且会越来越高,我们的石油工业是立足于“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使命的。半个世纪过去了,距上一轮巨大的石油工业改革也快20年了,基本情况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的石油工业的组织框架基本上没变,重心还在国内。由于收入和利润等经济指标很好,上、中、下都没有深化改革的动力。石油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这块资源几乎是无对价地由全民所有转为公司所有、股东所有。再把石油价格的上涨、下游产品价格提高等因素扣除掉,当前中国石油公司效率提高的数据很可能就不像账面数据那么好看了。
泡沫总会破裂,退潮才知道谁在裸泳。但愿我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作者这些敏锐的分析,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有益的提示,即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是由“利益”驱动的,对于权力、对于贪婪必须有充分的监督和有力的制衡,否则,后果会是灾难性的。在社会的转型期,“政府往往缺乏有效惩罚私有化初始阶段所滋生的腐败的能力”,“在制度和文化转型期,犯罪、不道德行为和腐败不是同义词”等论述是很精彩和很深刻的。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听到了、看到了、经历了、参与了,相信阅读此书能引发我们的一些共鸣和一些思考。仅此,我以为把本书介绍到中国来的目的就达到了。■
《石油的优势:俄罗斯的石油政治之路》,(美)迈克尔·伊科诺米迪斯、唐纳·马里·达里奥著,徐洪峰、李洁宇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本书摘自该书中文版序言,有删节。标题为本刊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