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后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社区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输血导致不良反应比较少见,找出不良反应诱因并判断其类型非常关键.本研究探讨凌源中心医院输血后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凌源市中心医院于2017-06-01-2019-03-01收治的7 250例需要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和类型,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 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者共计52例,发生率为0.72%.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为55.77%,高于过敏反应的44.23%.其中输注冷沉淀和冰冻血浆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0.38%和29.82%,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发生率最低,仅为1.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x2=53.387,P<0.001)、输血类型(x2=14.224,P=0.001)以及输血与发血时间间隔(x2 =51.792,P<0.001)均会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产生影响;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OR=41.513,95%CI为24.987~68.968,P<0.001)、输血类型(OR=13.943,95%CI为10.051~19.343,P<0.001)和输血与发血时间间隔(OR=2.212,95%CI为1.533~3.192,P<0.001)是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输血后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应针对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改善输血环节,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目前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的缝合主要有皮下缝合联合美容缝合,但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探讨皮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在腹部脂肪增厚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
目的 花生四烯酸(araehidonicacid,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代表阿司匹林服用后的抗血小板聚集疗效,本研究分析阿司匹林服用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探讨影响阿
目的 肥胖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相关且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针对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2型糖尿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关系鲜见系统研究.本研究探讨BMI与初诊2型糖尿
目的 产后出血是导致围产期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而产后宫缩乏力是诱发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及时促进宫缩,以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机
目的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慢性炎症皮肤病,若无有效治疗,会形成永久性皮肤瘢痕,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本研究探讨中重度痤疮治疗中多西环素联合红蓝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02-0
目的 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探求有效治疗方式以减少预后风险极为重要,本研究探讨按摩联合小针刀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关节疼痛指数及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