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在综合扣除内容设置中,规定了对于个人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支出的专项扣除项目,虽然还有一些其他扣除项目在同时进行,但是这些项目显然不足以包括基本日常开支,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于教育和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高涨;除此之外,在房价较高的情况下,具有住房刚性需求的消费者往往借助商业贷款以满足居住需要,这一系列的贷款支出已经构成每月开支的重要部分,理应在一定程度体现在个人所得税的综合扣除中,本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设计便体现了这一思路,在征收个人所得税前充分考虑个人不同的经济负担情况,本办法建议就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开支进行综合扣除,通过制度保障生活质量,带给人们更多的幸福感。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影响
201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开了《个人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下称《扣除办法》),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在政策及税收管理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总体而言,专项附加扣除办法的出台是我国现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在减税的背景下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扣除办法》的出台是我国现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在减税的背景下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从更深层次上看,专项附加扣除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也是尊重人民的权益、国家治理水平提高的反映。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产生的影响
(1)教育
教育在民生问题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储备足够的人才。此次教育扣除包括子女教育和继续教育两方面内容。从社会意义上去看,其具有人力资本形成的税收激励作用,而科技成果是人力资本产出的表现,因此,子女教育及继续教育均具有明显的社会政策导向。
(2)医疗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增进人们福利的层面上都不可忽视医疗的问题。然而医疗问题又涉及医疗技术水平、国家的医疗体系建设、财政在医疗支出方面的能力以及医疗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在此次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中专门设立了大病医疗支出扣除这一项目,从社会意义上看,既实现了社会公平,又帮助了罹患大病的弱势群体。
(3)养老
养老也是目前我国民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现实,并且我国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此背景下,家庭承担了重要的赡养老人的责任。尤其是一些普通家庭,依然遵循“养儿防老”的家庭理念。因此,养老支出的扣除,为减轻老百姓赡养老人的家庭支出负担具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4)住房
《扣除办法》中对于住房问题涉及两项:一是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的扣除,二是住房租金的扣除。这与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密切关系,为了有效调节房地产市场去杠杆,租售并举与以租代售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模式。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社会意义在于着力于民生问题,因此税制的设计中更侧重于解决住房问题的支出税前扣除。
总体而言,专项附加扣除作为在基本生计扣除之外的补充,其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它是社会价值观及民生关注的反映。为确保税制的弹性,未来还会根据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存在的问题
1、工薪阶层与劳动者税负偏重
截至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以单位为主体的征管模式,主要的负责部门为税务部门发布公布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税收费用的缴纳,依据个人所得税的标准支付不同的费用,且目前更多的个人所得税现状为同工同酬,有明显的不公平性。结合当前的社会实情可以看出,很多单位都采用这种模式,子女教育支出、住房贷款、房租,这些消费目前对很多家庭和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这些被列入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抵扣的标准和范围引人关注。
2、个税扣除标准尚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税收公平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个税原本要发挥一定的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个税机制中规定的复杂的累进税率也是为了实现这一初衷。然而,目前的现实是财产性收入差距在贫富分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而因为富人的财产性收入或者不用纳税,或者富人可以利用的避税手段比较完备,所以靠个税很难调节财产性收入。主要依靠劳动性收入者本来就不属于最富裕的阶层,却要承担比较高的税率,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显然有些不公正,而且有可能挫伤一些高素质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者的税负,增进整个税收体制的公正性、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积极性。
3、确认纳税人的各种“专项支出”,工作非常繁琐
个税征收方式的改变是一个“非常大的动作”,模式的转变,意味着以前征税的方法要同步转化,这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政策建议
1、优化税率结构
第一,综合所得税率,新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在原有的税率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将范围扩大三级,并且依据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将原有3%的税率进行扩大。之所以进行这种调整,主要是因为想要调整各个阶层工薪阶级的收入结构,鼓励中低层工薪积极主动纳税,是为更多群体带来红利政策的全新税率征管制度。与更多高收入人群相比,这些人群在乎个人所得税比率,必然会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第二,需要进一步调整经营所得税率。在当前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上,原有的五级税率没有出现变动,只是从金额上进行了调整,从原来的10万进行提高。
2、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
全国各地房价差距很大,将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支出纳入专项扣除项目将导致税负区域不公平,房价高的地方,贷款利息高,专项扣除多,有可能反向推动房价上涨。有的人住豪华别墅,贷款利息房租高,反而缴纳个人所得税少,造成纳税人个体间纳税不公平。住房支出还包括住房的全款支付,仅将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不够全面,不能合理反映纳税人的扣除项目。
3、减少扣除和抵免项目
我国个税改革的历史比较短,所以公众讨论的焦点往往放在起征点上,然而,其实个税扣除制度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重要做法,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个税扣除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生计扣除、费用扣除和特别扣除,分别是指:纳税人维持本人、配偶及抚养或赡养者的基本生活支出;纳税人在获取收入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相关开支,这些开支是其获取收入的前提;为体现公序良俗、政府责任或者反映政府政策目标而进行的特殊扣除。生计扣除是最常见的扣除方式,这主要是为了认可纳税人为维持家庭生计而负起的责任,也符合税收中的“量能课税”原则。我国目前准备在教育、医疗、住房贷款和租金等方面进行的扣除,显然基本上可以划归生计扣除的范畴。
4、增加赡养老人的支出以及婴幼儿照顾的支出
建议在专项附加扣除基础上,再增加赡养老人的支出以及婴幼儿照顾的支出。现在抚养比在迅速提高,两个年轻人对应着几位老人,这种情况不加以考虑是不合适的。还有婴幼儿的情况也是如此,我国人口结构很不合理,现在已经实施二孩政策了,可以预见的是,将来还要鼓励生育,个税法不考虑到对婴幼儿的照顾,也是不合理的。
5、增加居民家庭支出项目的税前扣除
目前,赡养老人的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和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已经成为家庭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项目应将医疗费用、教育费用和住房贷款利息等居民必要开支,设置特别费用扣除项目,缓解居民看病就医难、買房住房难、上学读书难的难题。
作者简介:
陈诗(1990.10-),女,汉族,四川眉山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影响
201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开了《个人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下称《扣除办法》),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在政策及税收管理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总体而言,专项附加扣除办法的出台是我国现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在减税的背景下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扣除办法》的出台是我国现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在减税的背景下实现了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从更深层次上看,专项附加扣除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也是尊重人民的权益、国家治理水平提高的反映。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产生的影响
(1)教育
教育在民生问题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储备足够的人才。此次教育扣除包括子女教育和继续教育两方面内容。从社会意义上去看,其具有人力资本形成的税收激励作用,而科技成果是人力资本产出的表现,因此,子女教育及继续教育均具有明显的社会政策导向。
(2)医疗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增进人们福利的层面上都不可忽视医疗的问题。然而医疗问题又涉及医疗技术水平、国家的医疗体系建设、财政在医疗支出方面的能力以及医疗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在此次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中专门设立了大病医疗支出扣除这一项目,从社会意义上看,既实现了社会公平,又帮助了罹患大病的弱势群体。
(3)养老
养老也是目前我国民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现实,并且我国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此背景下,家庭承担了重要的赡养老人的责任。尤其是一些普通家庭,依然遵循“养儿防老”的家庭理念。因此,养老支出的扣除,为减轻老百姓赡养老人的家庭支出负担具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4)住房
《扣除办法》中对于住房问题涉及两项:一是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的扣除,二是住房租金的扣除。这与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密切关系,为了有效调节房地产市场去杠杆,租售并举与以租代售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模式。个税专项附加扣除的社会意义在于着力于民生问题,因此税制的设计中更侧重于解决住房问题的支出税前扣除。
总体而言,专项附加扣除作为在基本生计扣除之外的补充,其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它是社会价值观及民生关注的反映。为确保税制的弹性,未来还会根据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和标准。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存在的问题
1、工薪阶层与劳动者税负偏重
截至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以单位为主体的征管模式,主要的负责部门为税务部门发布公布通知有关人员进行税收费用的缴纳,依据个人所得税的标准支付不同的费用,且目前更多的个人所得税现状为同工同酬,有明显的不公平性。结合当前的社会实情可以看出,很多单位都采用这种模式,子女教育支出、住房贷款、房租,这些消费目前对很多家庭和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这些被列入专项附加扣除的项目,抵扣的标准和范围引人关注。
2、个税扣除标准尚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税收公平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个税原本要发挥一定的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个税机制中规定的复杂的累进税率也是为了实现这一初衷。然而,目前的现实是财产性收入差距在贫富分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而因为富人的财产性收入或者不用纳税,或者富人可以利用的避税手段比较完备,所以靠个税很难调节财产性收入。主要依靠劳动性收入者本来就不属于最富裕的阶层,却要承担比较高的税率,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显然有些不公正,而且有可能挫伤一些高素质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者的税负,增进整个税收体制的公正性、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积极性。
3、确认纳税人的各种“专项支出”,工作非常繁琐
个税征收方式的改变是一个“非常大的动作”,模式的转变,意味着以前征税的方法要同步转化,这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政策建议
1、优化税率结构
第一,综合所得税率,新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在原有的税率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将范围扩大三级,并且依据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将原有3%的税率进行扩大。之所以进行这种调整,主要是因为想要调整各个阶层工薪阶级的收入结构,鼓励中低层工薪积极主动纳税,是为更多群体带来红利政策的全新税率征管制度。与更多高收入人群相比,这些人群在乎个人所得税比率,必然会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第二,需要进一步调整经营所得税率。在当前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上,原有的五级税率没有出现变动,只是从金额上进行了调整,从原来的10万进行提高。
2、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
全国各地房价差距很大,将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支出纳入专项扣除项目将导致税负区域不公平,房价高的地方,贷款利息高,专项扣除多,有可能反向推动房价上涨。有的人住豪华别墅,贷款利息房租高,反而缴纳个人所得税少,造成纳税人个体间纳税不公平。住房支出还包括住房的全款支付,仅将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不够全面,不能合理反映纳税人的扣除项目。
3、减少扣除和抵免项目
我国个税改革的历史比较短,所以公众讨论的焦点往往放在起征点上,然而,其实个税扣除制度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行的重要做法,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个税扣除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生计扣除、费用扣除和特别扣除,分别是指:纳税人维持本人、配偶及抚养或赡养者的基本生活支出;纳税人在获取收入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相关开支,这些开支是其获取收入的前提;为体现公序良俗、政府责任或者反映政府政策目标而进行的特殊扣除。生计扣除是最常见的扣除方式,这主要是为了认可纳税人为维持家庭生计而负起的责任,也符合税收中的“量能课税”原则。我国目前准备在教育、医疗、住房贷款和租金等方面进行的扣除,显然基本上可以划归生计扣除的范畴。
4、增加赡养老人的支出以及婴幼儿照顾的支出
建议在专项附加扣除基础上,再增加赡养老人的支出以及婴幼儿照顾的支出。现在抚养比在迅速提高,两个年轻人对应着几位老人,这种情况不加以考虑是不合适的。还有婴幼儿的情况也是如此,我国人口结构很不合理,现在已经实施二孩政策了,可以预见的是,将来还要鼓励生育,个税法不考虑到对婴幼儿的照顾,也是不合理的。
5、增加居民家庭支出项目的税前扣除
目前,赡养老人的医疗支出、教育支出和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已经成为家庭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项目应将医疗费用、教育费用和住房贷款利息等居民必要开支,设置特别费用扣除项目,缓解居民看病就医难、買房住房难、上学读书难的难题。
作者简介:
陈诗(1990.10-),女,汉族,四川眉山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