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学习情况,对学生采取激励、鼓励以及奖励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当前素质教育逐步实行的过程中,激励性原则的教育方式是我国素质教育得到落实的保障,小学音乐教学积极的采用激励性原则进行的艺术教育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同时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激励性教育中完成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激励性原则;小学音乐教学;运用;对策
学校开设音乐课程教学是实现小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具有艺术的气息,小学音乐教学是以注重培养学生歌唱和体验音乐的能力为教学核心,利用音乐具有的艺术形象,陶冶小学生的情感,启迪智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健康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小学教师根据激励性的教育原则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奖励,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在体验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推动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进展。
一、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体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出现在教学中,激励性的教育方式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激励性措施的新型教育,在实际运用中也得到了重要的价值体现。
(一)提高学生勇于表现的自信心
音乐教学中激励性语言具有调节课堂气氛的功能,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小学生在教学中感到快乐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当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调动学生自主表现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到新的知识。教师在使用激励性教育方式倘若使用得不当,最终会导致音乐教学呈现相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激励措施。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肯定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到其他学生自我感觉差的心理现象,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教师在面对调皮的学生不可进行大声的训斥或辱骂,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感受恐惧的心理,甚至对教师产生厌恶的态度。
(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具有好胜心的特征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一个良好的竞争意识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控教学环节,在恰当的环节中利用激励性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是能够避免学生之间产生嫉妒心理的因素。倘若教师在运用激励性原则进行教学时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嫉妒心理,严重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矛盾的产生。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使用激励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使用激励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激励前,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心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找到正确的鼓励方式,其次,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激励式教育,避免学生产生难以控制的“别扭”情绪[1],以不同的鼓励方式还能最大程度上的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出学生的音乐潜质,从而提高学生歌唱的能力。
(四)提供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平台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肯定时,激励性原则能够较好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互动氛围,促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在意我的”这样一种心理,教师在激励语言或行为上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成就感与尊重感,能够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可望不可及”的地位,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促使师生情感得到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的有效实施
(一)带有目标性的激励方式
带有合理的目标性激励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减轻教师肩负的教学负担,促使学生在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中能够积极的完成,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体验到满足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促使学生更快、更具有效率的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就必须结合激励性原则中目标性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情况与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目标能够符合该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在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热情。倘若教学目标太高,容易打击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产出遇难而退、不愿意挑战的心理状态;但如果教学目标过低,则达不到部分好胜心较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对音乐知识有着肤浅的认知,甚至产生自大自我满足的学习心态,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師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恰当的利用激励性原则中的目标性原则,从而促使激励性教学方式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行。
(二)带有竞争性的激励方式
带有良性竞争力的激励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恰好利用了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能够较好的调动教学课堂氛围,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以学习上的竞争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例如,在当前新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可以采用唱歌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唱比赛还能增强学生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调动音乐教学的学习氛围。带有竞争性的激烈方式对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方面上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小学生的音乐特长,并利用这些音乐潜质挖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内多加观看歌舞表演等音乐形式的节目,安排课后音乐欣赏的作业[2],提高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开阔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视野。
(三)带有情感特征的激励方式
情感激励方式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关系为教学纽带,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产生音乐意识的共鸣,从而提高音乐学习水平。情感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师生相互之间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当天的心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教师则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小游戏等课堂活动环节,尽可能的以其他学生学习的氛围带动该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观察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利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如给学生竖起大拇指等举动,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带有榜样性质的激励方式
在小学教学生活中,教师以身作则的教学方式同样也是激励性教学途径。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音乐优势来激励学生,树立学生心中具有偶像气质的教师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等名人的故事,吸引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注意力和兴趣,以音乐家艰苦奋斗的创作精神感染小学生,促使小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下学得优秀的品德精神,培养学生拥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影响,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隐藏的潜能,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丹.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激励性原则及应用[J].时代教育,2015,(8):279-279.
[2] 任佩蓉.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价值[J].商品与质量,2016,(5):156-156.
关键字:激励性原则;小学音乐教学;运用;对策
学校开设音乐课程教学是实现小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具有艺术的气息,小学音乐教学是以注重培养学生歌唱和体验音乐的能力为教学核心,利用音乐具有的艺术形象,陶冶小学生的情感,启迪智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健康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小学教师根据激励性的教育原则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奖励,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在体验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效率,推动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进展。
一、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体现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出现在教学中,激励性的教育方式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激励性措施的新型教育,在实际运用中也得到了重要的价值体现。
(一)提高学生勇于表现的自信心
音乐教学中激励性语言具有调节课堂气氛的功能,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小学生在教学中感到快乐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当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调动学生自主表现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到新的知识。教师在使用激励性教育方式倘若使用得不当,最终会导致音乐教学呈现相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激励措施。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肯定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到其他学生自我感觉差的心理现象,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教师在面对调皮的学生不可进行大声的训斥或辱骂,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对音乐学习感受恐惧的心理,甚至对教师产生厌恶的态度。
(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具有好胜心的特征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一个良好的竞争意识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控教学环节,在恰当的环节中利用激励性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是能够避免学生之间产生嫉妒心理的因素。倘若教师在运用激励性原则进行教学时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嫉妒心理,严重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矛盾的产生。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使用激励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使用激励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激励前,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心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找到正确的鼓励方式,其次,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激励式教育,避免学生产生难以控制的“别扭”情绪[1],以不同的鼓励方式还能最大程度上的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挖掘出学生的音乐潜质,从而提高学生歌唱的能力。
(四)提供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平台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肯定时,激励性原则能够较好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互动氛围,促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在意我的”这样一种心理,教师在激励语言或行为上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成就感与尊重感,能够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可望不可及”的地位,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促使师生情感得到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的有效实施
(一)带有目标性的激励方式
带有合理的目标性激励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减轻教师肩负的教学负担,促使学生在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中能够积极的完成,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体验到满足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想促使学生更快、更具有效率的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就必须结合激励性原则中目标性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教学情况与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目标能够符合该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需求,促使学生在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热情。倘若教学目标太高,容易打击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产出遇难而退、不愿意挑战的心理状态;但如果教学目标过低,则达不到部分好胜心较强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对音乐知识有着肤浅的认知,甚至产生自大自我满足的学习心态,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師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恰当的利用激励性原则中的目标性原则,从而促使激励性教学方式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行。
(二)带有竞争性的激励方式
带有良性竞争力的激励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恰好利用了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教师能够较好的调动教学课堂氛围,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以学习上的竞争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例如,在当前新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可以采用唱歌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唱比赛还能增强学生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调动音乐教学的学习氛围。带有竞争性的激烈方式对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方面上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小学生的音乐特长,并利用这些音乐潜质挖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内多加观看歌舞表演等音乐形式的节目,安排课后音乐欣赏的作业[2],提高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开阔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视野。
(三)带有情感特征的激励方式
情感激励方式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关系为教学纽带,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产生音乐意识的共鸣,从而提高音乐学习水平。情感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师生相互之间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当天的心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学生心思不在学习上,教师则需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小游戏等课堂活动环节,尽可能的以其他学生学习的氛围带动该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观察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利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如给学生竖起大拇指等举动,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带有榜样性质的激励方式
在小学教学生活中,教师以身作则的教学方式同样也是激励性教学途径。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音乐优势来激励学生,树立学生心中具有偶像气质的教师形象。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等名人的故事,吸引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注意力和兴趣,以音乐家艰苦奋斗的创作精神感染小学生,促使小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下学得优秀的品德精神,培养学生拥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精神。
三、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影响,教师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隐藏的潜能,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丹.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激励性原则及应用[J].时代教育,2015,(8):279-279.
[2] 任佩蓉.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价值[J].商品与质量,2016,(5):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