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对病人的优点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对病人的优点。方法 以随机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模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对比。结果 对照组组的清醒时间为(8.9±3.4)min,气管拔管时间为(9.7±3.1)min;观察组的清醒时间为(3.9±2.1)min,气管拔管时间为(4.2±1.9)min。术后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咽喉疼痛,有2例患者有明显声嘶。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咽喉部有不适感。结论 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较好,药物用量少,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术后患者清醒快。
  【关键词】 气管插管麻醉;硬膜外麻醉;清醒时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60-02
  麻醉是手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麻醉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临床中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不仅要保证有理想的麻醉效果,而且要保证麻醉的安全性。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中较为成熟的麻醉方式[1]。为了研究其优点,本文对我院80例患者的相关情况作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在39-68岁,平均年龄为55.4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以随机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对照组)。以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30min均注射0.5mg的阿托品,经静脉给予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3mg/kg麻醉诱导后,选择6.5-7.5号气管导管经口插入,接麻醉呼吸机对呼吸进行控制,潮气量保持在8-12ml/kg。
  1.2.1 对照组 麻醉维持采用静脉麻醉方法,静脉泵入丙泊酚、芬太尼,丙泊酚剂量为2.5mg/(kg·h),芬太尼剂量为2μg/(kg·h),另外间断性给予维库溴铵维持,剂量为0.035mg/kg。
  1.2.2 观察组 患者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选择1.3%的利多卡因,硬膜外穿刺成功之后,完成全麻诱导插入气管导管之后,术前消毒时进行硬膜外腔用药,首先注入利多卡因5ml,待腹腔镜进入后,再注入10ml利多卡因,麻醉维持亦采用硬膜外腔给药,每30min注入5ml利多卡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8.6±15.3)min,出血量为(38.5±6.4)ml;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47.6±11.4)min,出血量为(37.9±7.1)ml。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清醒时间对比 对照组组的清醒时间为(8.9±3.4)min,气管拔管时间为(9.7±3.1)min;观察组的清醒时间为(3.9±2.1)min,气管拔管时间为(4.2±1.9)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无误吸、体动、呕吐以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出现。术后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咽喉疼痛,有2例患者有明显声嘶。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咽喉部有不适感,无声嘶病例。
  3 讨 论
  硬膜外麻醉虽然实现较好的镇痛、松肌效果,能保证血液动力学平稳,实现深度麻醉[2]。但是在手术中容易出现高碳酸血症,同时对呼吸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正常的通气产生影响,安全性较低。而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虽然可以随时加深麻醉,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是在气管插管的时候势必会对喉头产生刺激,引发血液动力学波动。为了保证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必须要研究新型的麻醉方式。
  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应用能各取所长,同时避免两组麻醉单独应用中时产生的不良反应[3]。根据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联合应用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的清醒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气管拔管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由此可以看出,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应用能阻断刺激向中枢的传导,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保证了患者各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避免了药物累积,在手术后患者清醒时间早,减少了患者术后恶心、烦躁等情况的出现。另外,气管插管全麻辅助硬膜外麻醉,在手术结束的时候,可以先行拔出气管导管,减轻了全麻抑制呼吸症状。但是在此种麻醉方案中药物应用过量会导致患者血容量不足,因此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综上所述,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较好,药物用量少,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术后患者清醒快,在临床手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怡.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2,12(11):87-88.
  [2] 任绍春.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12-113.
  [3] 洪琛.硬膜外麻与气管内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1,30(31):57-5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产科出血休克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以我院产后出血休克产妇3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 出现失血休克的原因:其中胎盘滞留15例,宫缩乏力7例,子宫破裂、感染3例,软产道损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早期出血性休克产妇中,行子宫切除2例,晚期出血性休克产妇中行子宫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产科临床发生出血
【摘要】目的研究调强适形放疗与鼻咽癌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肿瘤放疗科鼻咽癌实施调强放疗的71例患者,对调强放疗的患者进行规范临床护理措施。结果全部顺利完成调强放疗,其中12例出现轻度口咽反应,其余均无明显不适。结论通过对调强放疗鼻咽癌患者进行积极临床护理,可减轻局部不良反应,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咽癌;IMRT;临床护理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在我院心理科门诊就诊以失眠为主诉的120例患者,排除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障碍疾病,用自编量表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SF-36)评价其生活质量。同时对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评估。 结果:中重度失眠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轻度失眠组和对照组,轻度失眠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正常对照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输尿管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结果 成功(结石粉碎并全部排除者)343例,失败(结石虽已粉碎但并未全部排除者)11例,11例均转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或手术治疗。结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于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满意,且价格相对低廉、方便,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碎石术  d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行右颈内静脉置管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导管感染,3例患者发生穿刺口出血,2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所有患者的导管均恢复正常。结论加强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较少医疗花费,改善患者的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住院分娩的332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32例产妇中发生产后抑郁症为56人,发生率为16.86%。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产前心绪不良、分娩方式、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家庭关系。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的相关因素可以全面评估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几率,及时给予预防及心理干预,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保证母婴的预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