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对病人的优点。方法 以随机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模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对比。结果 对照组组的清醒时间为(8.9±3.4)min,气管拔管时间为(9.7±3.1)min;观察组的清醒时间为(3.9±2.1)min,气管拔管时间为(4.2±1.9)min。术后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咽喉疼痛,有2例患者有明显声嘶。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咽喉部有不适感。结论 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较好,药物用量少,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术后患者清醒快。
【关键词】 气管插管麻醉;硬膜外麻醉;清醒时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60-02
麻醉是手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麻醉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临床中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不仅要保证有理想的麻醉效果,而且要保证麻醉的安全性。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中较为成熟的麻醉方式[1]。为了研究其优点,本文对我院80例患者的相关情况作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在39-68岁,平均年龄为55.4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以随机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对照组)。以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30min均注射0.5mg的阿托品,经静脉给予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3mg/kg麻醉诱导后,选择6.5-7.5号气管导管经口插入,接麻醉呼吸机对呼吸进行控制,潮气量保持在8-12ml/kg。
1.2.1 对照组 麻醉维持采用静脉麻醉方法,静脉泵入丙泊酚、芬太尼,丙泊酚剂量为2.5mg/(kg·h),芬太尼剂量为2μg/(kg·h),另外间断性给予维库溴铵维持,剂量为0.035mg/kg。
1.2.2 观察组 患者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选择1.3%的利多卡因,硬膜外穿刺成功之后,完成全麻诱导插入气管导管之后,术前消毒时进行硬膜外腔用药,首先注入利多卡因5ml,待腹腔镜进入后,再注入10ml利多卡因,麻醉维持亦采用硬膜外腔给药,每30min注入5ml利多卡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8.6±15.3)min,出血量为(38.5±6.4)ml;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47.6±11.4)min,出血量为(37.9±7.1)ml。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清醒时间对比 对照组组的清醒时间为(8.9±3.4)min,气管拔管时间为(9.7±3.1)min;观察组的清醒时间为(3.9±2.1)min,气管拔管时间为(4.2±1.9)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无误吸、体动、呕吐以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出现。术后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咽喉疼痛,有2例患者有明显声嘶。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咽喉部有不适感,无声嘶病例。
3 讨 论
硬膜外麻醉虽然实现较好的镇痛、松肌效果,能保证血液动力学平稳,实现深度麻醉[2]。但是在手术中容易出现高碳酸血症,同时对呼吸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正常的通气产生影响,安全性较低。而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虽然可以随时加深麻醉,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是在气管插管的时候势必会对喉头产生刺激,引发血液动力学波动。为了保证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必须要研究新型的麻醉方式。
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应用能各取所长,同时避免两组麻醉单独应用中时产生的不良反应[3]。根据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联合应用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的清醒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气管拔管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由此可以看出,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应用能阻断刺激向中枢的传导,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保证了患者各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避免了药物累积,在手术后患者清醒时间早,减少了患者术后恶心、烦躁等情况的出现。另外,气管插管全麻辅助硬膜外麻醉,在手术结束的时候,可以先行拔出气管导管,减轻了全麻抑制呼吸症状。但是在此种麻醉方案中药物应用过量会导致患者血容量不足,因此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综上所述,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较好,药物用量少,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术后患者清醒快,在临床手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怡.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2,12(11):87-88.
[2] 任绍春.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12-113.
[3] 洪琛.硬膜外麻与气管内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1,30(31):57-58.
【关键词】 气管插管麻醉;硬膜外麻醉;清醒时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60-02
麻醉是手术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麻醉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临床中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不仅要保证有理想的麻醉效果,而且要保证麻醉的安全性。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中较为成熟的麻醉方式[1]。为了研究其优点,本文对我院80例患者的相关情况作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在39-68岁,平均年龄为55.4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以随机方式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对照组)。以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30min均注射0.5mg的阿托品,经静脉给予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3mg/kg麻醉诱导后,选择6.5-7.5号气管导管经口插入,接麻醉呼吸机对呼吸进行控制,潮气量保持在8-12ml/kg。
1.2.1 对照组 麻醉维持采用静脉麻醉方法,静脉泵入丙泊酚、芬太尼,丙泊酚剂量为2.5mg/(kg·h),芬太尼剂量为2μg/(kg·h),另外间断性给予维库溴铵维持,剂量为0.035mg/kg。
1.2.2 观察组 患者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选择1.3%的利多卡因,硬膜外穿刺成功之后,完成全麻诱导插入气管导管之后,术前消毒时进行硬膜外腔用药,首先注入利多卡因5ml,待腹腔镜进入后,再注入10ml利多卡因,麻醉维持亦采用硬膜外腔给药,每30min注入5ml利多卡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8.6±15.3)min,出血量为(38.5±6.4)ml;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47.6±11.4)min,出血量为(37.9±7.1)ml。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清醒时间对比 对照组组的清醒时间为(8.9±3.4)min,气管拔管时间为(9.7±3.1)min;观察组的清醒时间为(3.9±2.1)min,气管拔管时间为(4.2±1.9)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无误吸、体动、呕吐以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出现。术后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咽喉疼痛,有2例患者有明显声嘶。观察组只有1例患者咽喉部有不适感,无声嘶病例。
3 讨 论
硬膜外麻醉虽然实现较好的镇痛、松肌效果,能保证血液动力学平稳,实现深度麻醉[2]。但是在手术中容易出现高碳酸血症,同时对呼吸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正常的通气产生影响,安全性较低。而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虽然可以随时加深麻醉,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是在气管插管的时候势必会对喉头产生刺激,引发血液动力学波动。为了保证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必须要研究新型的麻醉方式。
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应用能各取所长,同时避免两组麻醉单独应用中时产生的不良反应[3]。根据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联合应用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的清醒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气管拔管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由此可以看出,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应用能阻断刺激向中枢的传导,使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保证了患者各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避免了药物累积,在手术后患者清醒时间早,减少了患者术后恶心、烦躁等情况的出现。另外,气管插管全麻辅助硬膜外麻醉,在手术结束的时候,可以先行拔出气管导管,减轻了全麻抑制呼吸症状。但是在此种麻醉方案中药物应用过量会导致患者血容量不足,因此在麻醉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综上所述,硬膜外与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较好,药物用量少,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术后患者清醒快,在临床手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怡.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2,12(11):87-88.
[2] 任绍春.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12-113.
[3] 洪琛.硬膜外麻与气管内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1,30(3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