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 年 1 月 23 日,新冠疫情肆虐一周年之际,全球确诊感染新冠的总人数已经逼近 1 亿。若按照一个月增加2000万例的速度,在人类能够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之前,累计确诊数再“翻两番”并非难事。
感染数的暴增,在耗尽当地医疗资源后,就会导致死亡率的飙升,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也是传染性强的变种病毒的可怕之处。200多万确诊新冠者死亡,也许只是刚刚开始。
新冠狂飙
14世纪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黑死病,造成亚洲、欧洲和非洲共计7500万~2亿人死亡。疫苗已在路上的这个岁末年初,每天仍有平均1万多人因新冠去世。世卫组织一再警告今年疫情可能比去年更严重,正是基于“(疫情)传播动态以及我们正在目睹的一些问题”。
单从全球疫情曲线来看,2020年10月下旬开始,“现有确诊数”呈现明显的上扬势头,同时“治愈率”进入一波跌势。11月以来,全球每日新增确诊数在60万例上下波动,直到最近才有所回落。
冬季的干冷气候,假期的莽莽客流,疫苗带来的虚假希望,变种病毒的大面积扩散,这些都对岁末年初的“新冠狂飙”负有责任。
就美国而言,还要加上一层政治因素:共和党的竞选造势与围绕大选舞弊争议的集会。特朗普的数十场竞选集会,每场动辄数万人,往往在寒风中一站数小时;在华盛顿特区的两场示威游行,更是几十万人起步,成为疫情狂飙的催化剂。美国因新冠去世的6位共和党籍州议员中,有4位死于去年11月以后,颇能说明问题。
美国人最看重的新冠死亡数字,在2021年1月16日突破40万例,而且在此前两周内日均新增死亡数达到3247例,远超疫情第一波高峰时期。
去年夏天,外界一度以为人口大国印度的疫情即将赶超美国,但奇怪的是,印度的新增确诊数自9月18日之后便一路向下,从高峰期的日增近10万例掉到目前的日增1万多例,可谓华丽转身。虽然印度的累计确诊数仍高居全球第二,但这项数据只及美国的43%,人均下来更只有美国的1/10。
第三大疫情国巴西,就没有印度幸运,虽然赶上目前南半球的夏季,但巴西新增确诊数仍处于上升区间,与半年前南半球冬季的该国疫情高峰基本看齐。这证伪了有关“气候决定论”的说法。从新冠致死人数和人均确诊感染数来看,巴西的疫情也远比印度严重,尽管比美国轻一些。
由于美国和巴西对新增确诊数的“贡献”,美洲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一轮疫情的全球震中。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部执行主任迈克·瑞安1月13日说:“美洲区域仍占全球所有病例的一半以上,占了新死亡病例的45%。”
按大洲查看的话,欧洲几乎与北美“并驾齐驱”。累计确诊数的全球第四到第十名,基本上都是泛欧洲国家,包括若即若离的俄罗斯和土耳其。其中最令人担心的还是英国。
英国在去年12月14日通报出现新冠变种病毒后,每日新增确诊数从约2万冲到1月上旬的五六万,人均下来比同期日均新增20多万例的美国都严重,累计死亡数也在欧洲超过意大利夺魁。
相比之下,法国在11月上旬出现疫情高峰后,采取果断措施,压平了增长曲线。但最近,法国的疫情又有抬头迹象。更不省心的是西班牙,1月6日之后该国拉出“三级跳”的曲线,新增确诊数从1万多猛涨到4万多。
洛杉矶县不到1万张隔离病床基本满员,只能选择性接受病人;重症监护室早已客满,医用氧气短缺;日增几百具尸体,因殡仪馆已停满,只能装入裹尸袋存放在集装箱里。
目前,累计确诊数超过100万的国家有18个,加上正在“努力”的印尼和荷兰就有20个。这20强里,哥伦比亚、阿根廷、波兰、乌克兰都是相对默默无闻却感染不辍的国家。正由于区域内众多中等国家的抗疫不力,南美洲和东欧才“不容忽视”。
医疗崩溃
由于检测能力今非昔比,新增确诊数打破历史纪录,未必代表实际新增感染人数超过历史最高峰;又由于医疗物资的供应比去年年初充足许多,破纪录的新增确诊数却未能导致本地医疗系统崩溃,也是过去一段时间常见的“反常”现象。
典型的“医疗崩溃”,出现在新冠初起时的武汉、被疫情打个措手不及的伊朗和意大利,以及雖有防备却仍在随后坠入疫情深渊的西班牙和美国纽约州。
疫情泰山压顶时,病床、防护物资、呼吸机、医护人手纷纷告急,后期还缺停尸间、焚化炉、墓地和心理疏导……企业转产医疗用品,当局搭建重症医院和轻症收治点,全国一盘棋思路下落实禁足令、驰援令、解封令,是基本的抗疫之道。
度过了疫情略纾缓的夏季之后,专家们一直预言的“更严酷的第二波疫情”徐徐杀到,不少国家的局部地区重新出现医疗崩溃的场景。
洛杉矶县的累计确诊数和死亡数,均列全美郡县榜首。这不奇怪,因为该县范围内有美国第二大都市洛杉矶,而加州累计确诊数也在美国遥遥领先。类似地,疫情排第二的伊利诺伊州库克县,容纳了美国第三大都市芝加哥的主要部分,该县常住人口仅次于洛杉矶县。而美国第一大都市纽约,也有3个区(县)进入了郡县疫情榜的前十名。
为什么美国上一轮医疗崩溃的是纽约,这一轮变成洛杉矶?除了治理方面的原因,还因为美国第一波疫情基本来自欧洲,而纽约州首当其冲,曾经一天死亡799名新冠患者;第二波疫情主要源于本土扩散和从墨西哥渗入,所以地处美国西南的洛杉矶后来居上。
人口超过1000万的洛杉矶县,累计确诊数逾100万,约10%的确诊感染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准。1月中旬,该县日均新增逾1.5万个确诊病例,远超过纽约州在去年4月高峰期时的约5400例。 尽管纽约州当前的新增确诊数超过去年4月的官方数字,但该州目前住院的新冠患者,只及去年4月高峰期时的1/5,显示该州当下疫情尚可控。相比之下,洛杉矶县不到1万张隔离病床基本满员,只能选择性接受病人;重症监护室早已客满,医用氧气短缺;日增几百具尸体,因殡仪馆已停满,只能装入裹尸袋存放在集装箱里。
同样由于氧气等医用品短缺,巴西亚马孙州首府马瑙斯的医疗体系正在崩溃,很多病人在医院氧气用罄后死亡,有约700名重症病患被转移到外州治疗。该州还面临着本地变种病毒的威胁,该型毒株已在日本被发现。为遏制新一轮疫情,马瑙斯市开始宵禁10天。
在英国,国民健康服务系统(NHS)正处于崩溃的边缘。由于隔离病床不够,人们在一些医院的停车场接受治疗;某些情况下,病人在救护车后座等待10小时才能被转移到医院。约翰逊首相寄希望于疫苗,计划到2月中旬完成给1400万人接种第一剂疫苗的目标,这个接种规模占到英国人口的21%。
日本疫情在新年伊始有较大跳增,一度单日新增近8000例。为保2021年东京奥运会,菅义伟首相已下令全面封国。日本医师协会会长中川俊男称,该国已经到了医疗崩溃的地步。从累计确诊数和死亡数来看,可能没那么惨,但该国的检测力度远远不够,而且日本老龄化严重,患者需要住院的比例高,可是占日本医院七成的私立医院大多不愿收治新冠患者,说日本能够收治新冠患者的公立医院“濒临医疗崩溃”并不为过。新年前夕,前首相之子、53岁的国会参议员羽田雄一郎去世,事后才通过核酸检测发现死于新冠,发人深省。
疫苗滞后
当前,变种新冠病毒出现了许多版本,有英国版、南非版、尼日利亚版,还有三种美国版、两种巴西版。各种版本开始在某些国家并存,有的已经取得优势地位。
新冠变种病毒会否削弱疫苗的有效性,目前还不完全确定。世卫组织正在全球落实疫苗接种工作,其主导的全球新冠疫苗计划“COVAX”已敲定20亿剂疫苗的合同,将于疫苗交付后分配给参与计划的各经济体。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疫苗生产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疫苗60%是印度提供的。除了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商—印度血清研究所承接生产的“牛津疫苗”,印度还有一款国产的灭活疫苗通过了紧急使用审批,但政府要求,若打出问题疫苗公司需要赔偿。
为了拿到知识产权属于英国的“牛津疫苗”,印度不得不冒着传入英国版变种病毒的风险,开放两国之间的所有航班。与此同时,英国却禁止来自南美国家的班机,以防巴西版变种病毒侵入本国。
借助这两款疫苗,印度从1月16日开始“全世界最大的疫苗接种计划”,计划今年内为大约3亿人接种疫苗,然后扩大到全国多数人接种。不过在接种首日,新德里的逾4000名接种者中,有多达51名医护人员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一人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尴尬的是,为了拿到知识产权属于英国的“牛津疫苗”,印度不得不冒著传入英国版变种病毒的风险,开放两国之间的所有航班。与此同时,英国却禁止来自南美国家的班机,以防巴西版变种病毒侵入本国。
好在,巴西借助金砖国家便利,成为全球第一个订购印度产“牛津疫苗”的国家,还计划购买1亿剂中国产的“科兴疫苗”。
相比疫情榜老二印度、老三巴西,老大美国手握两种量产的mRNA核酸疫苗,还有一大波即将问世的新款疫苗,本该引领全球疫苗接种工作,却在本国推进得并不顺利。原定去年年底完成的2000万剂疫苗接种工作,到1月11日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的量,落后于中国的接种进度。按此速度,美国如何在1月底完成5000万剂疫苗接种?
倒是以色列全民积极接种美、英的疫苗,及时降低了老年患者的重症化率。内塔尼亚胡政府计划在两个月内,为所有16岁以上的以色列公民接种疫苗,以便在3月初大选前交出“接种率世界第一”的答卷。
不甘落后的美国新总统拜登称,上任的前100天内,将完成1亿剂新冠疫苗注射的目标。其疫苗计划是:全面启动《国防生产法》,让更多厂家制造疫苗;各州增加接种地点,包括体育场、药店等;联邦负责培训医务人员,以增加施打者;打疫苗产生的费用由联邦报销;大规模铺开接种的宣传教育。
拜登的“五点计划”,前四点都是立即可行的,偏偏在打消公众疑虑上,政府做太多可能会起反作用。因为部分拒绝接种的医护人员,对信任他们的公众来说有很大的示范效应;而那种会带来强效免疫反应的核酸疫苗,理论上也会有较强的短期副作用。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的第三期临床试验数据中高比例地排除疑似感染者,挪威的临终关怀机构中有23名老人在打辉瑞疫苗之后身故,都曾引起舆论热议。
接种非常规授权使用的新冠疫苗,终归要基于个体意愿,而不能像公共场合口罩令一样强制推行。判断接种疫苗的利弊,需要当事人综合考量本地新冠实际传染面、医院负荷度、自身健康状况及疫苗的质量。做好风险管控,方能直面疫情、有备无患。